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

2017-11-24王福清

长江丛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基础性建构群体

王福清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

王福清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水平,是检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综合性历史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标,本文围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问题,选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高等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模式构建

大力推进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作,积极鼓励全体在校大学生群体主动参与自主创业实践活动,是确保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事业基础设定目标,以及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基础发展目标顺利实现过程中的基础性实践保障举措。也是不断深化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历史进程,有效培养建构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精神,以及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重要切入手段,切实做好指向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实践工作,对于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事业的良好稳定优质发展,具备不容忽视的实践影响意义,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展开简要阐释。

一、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分析

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持续时间将近百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历史性发展演进过程相对照,我国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起步时间相对较晚。时至今日,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演化成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发达国家高等院校现有课程教学内容构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改善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的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水平,做出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贡献。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以包含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内的9所高等院校作为对象,组织开展了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为之后一段历史时期之内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作的开展演进,建构和提供了一定表现程度的基础性经验支持条件。

2010年。我国教育部正式编制和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官方文件,是我国在全面倡导和推进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作过程中的第一个具备全局性战略部署意义的官方指导性文件。到2012年,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发布了以《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为代表的一系列旨在促进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群体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政策指导性文件,为我国高等院校基础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顺畅有序组织开展,创造和提供了稳定有效的政策制度支持条件。上述政策制度基本条件为我国现阶段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作的组织开展,创造和提供了基础性的环境背景支持条件,为一定历史时期之内我国高等院校创业创新教育工作的顺畅有序开展,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持保障条件。

从总体性认知视角展开分析,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依然处于初始性的历史发展阶段,因而依然有较大数量比例的我国高等院校,尚未实现对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内涵的全面清晰认识,无法建构执行科学有效的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给我国现有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作实际获取的效能水平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

二、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础模式构建思路

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本身具备显著而充分的长期性、系统性,以及重要性表现特点,因而在实质性层面上,导致我国高等院校实际组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作,本身同时需要借由地方政府、企业组织、社会群体,以及高等院校四类独立主体的共同参与。

高等院校在具体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实践模式的建构实践过程中,应当优先针对高等院校现有在校大学生群体在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建构方面的基本现状,以及基本需求展开全面准确认识,并且在具体完成创新创业教育基础教学内容要素结构安排过程中,充分结合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在基础创新创业能力建构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和需求,确保实际呈现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要素,能够充分满足对象在校学生群体在发展自身基础性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能力过程中的基本需求,确保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作能够良好顺畅组织开展,并且顺利获取到最优化的预期效果。

高等院校在具体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实践模式的建构实践过程中,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切实提升校企联合实践力度,为高校大学生群体开展创新创业模拟学习实践,建构和提供基础性的经验支持条件。

三、结语

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问题,本文具体择取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分析,以及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础模式构建思路,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1]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04):4~24.

[2]游敏惠,朱方彬,邓安平.类型学视野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分级分类模式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139~143.

[3]张宝君.“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反思与应对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7(01):33~39.

[4]刘福才,王发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性反思与实践路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8):6~11.

[5]唐德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评价[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3):146~148.

(作者单位:阳光学院)

王福清(1987-),男,汉族,福建福州人,本科,阳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基础性建构群体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建构游戏玩不够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
以“1”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