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拍蝇惩贪”维民利“清源固本”助脱贫

2017-11-24稷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纪峰

支部建设 2017年27期
关键词:执纪问责廉政

■ 稷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王纪峰

“拍蝇惩贪”维民利“清源固本”助脱贫

■ 稷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王纪峰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出席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强调:“要以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要求为尺子,瞪大眼睛、拉长耳朵,重点查处贯彻中央脱贫工作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的行为,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稷山县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村有2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272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5758人,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7个乡镇192 个行政村,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为此,稷山县纪委牢记使命、挺纪在前、精准发力,不断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确保扶贫资金“精准投入”,扶贫政策“精准落地”,扶贫工作“精准有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障。

“拉网式”排查 深挖问题线索

深挖问题线索是前提。稷山县纪委通过下沉基层一线、深入剖析整改、强化巡察监督等方式,深挖涉及扶贫领域问题线索,让扶贫监督无处不在。

下沉一线挖“病症”。县纪委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实施方案》,成立7个检查督导工作组,下沉一线开展专项检查。纪检监察人员深入到贫困群众家中实地了解情况,对20个贫困村、300余户贫困群众进行了走访,仔细询问了扶贫工作、危房改造、农村低保等情况,着力检查扶贫政策是否到位,扶贫领域是否存在吃拿卡要、办事不公现象,扶贫项目推进和资金拨付中有没有不作为、慢作为等突出问题。

深入剖析寻“顽疾”。坚持冲着问题去、沿着问题走、盯着问题查,针对办案中发现的某镇城建办主任在危房改造中弄虚作假、贪污受贿等问题,县纪委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到全县7个乡镇逐一召开剖析会,共同剖析原因,深挖存在的问题,查找思想根源。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主动自查自纠在危房改造、农村低保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先后有13名党员干部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

巡察监督找“症结”。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把巡察作为推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边巡察、边移交、边处置。整合抽调财政、审计等专业人才,对全县7个乡镇和9个涉农单位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将监督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在巡察过程中,紧跟扶贫项目推进、资金落实、贫困户帮扶开展巡察,主动出击,综合施策,抓住细节,深挖细查。通过两轮巡察共发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4条。

“抽薪式”纠治 严肃惩处问责

惩治腐败问题是关键。稷山县纪委紧盯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不断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坚决做到从严从重查处、公开通报曝光,持续形成高压震慑。

突出整治重点,从严从重查处。紧盯重点领域、紧盯重点人员、紧盯重点问题,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整治。聚焦扶贫领域贪污私分、截留挪用、虚报冒领、挥霍浪费、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以权谋私问题;聚焦数字脱贫、面子工程、突击脱贫等形式主义问题;聚焦不担当、不作为导致扶贫项目进展缓慢、工作力度不大等官僚主义问题等三类问题线索,坚持优先处置、严查严处,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顺藤摸瓜,深挖“案中案”,把案件查细查透。2016年以来,共查处在扶贫领域工作中弄虚作假、吃拿卡要、虚报冒领、贪污受贿等案件24件32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

强化“一案双查”,倒逼责任落实。坚持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对各级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在扶贫项目落实、扶贫资金监管和扶贫领域违纪问题查处中因“两个责任”落实不力,导致扶贫领域腐败问题频发,或者对突出问题整治不力、走过场以及查处问题不认真、责任处理不到位等,坚持“一案双查”,加大问责力度。今年以来,共有5名党员干部因扶贫领域中落实“两个责任”不力被严肃问责。

坚持以案施教,释放从严信号。坚持把公开曝光典型问题作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重要环节,持续形成高压态势。坚持以案宣纪、以案明纪、以案释纪,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震慑和教育引导作用,对已查处的3起扶贫领域典型案例涉及的当事人进行点名道姓公开曝光,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处理越重的信号。

“多方式”清源 综合施策固本

坚持固本清源是根本。稷山县纪委坚持思想引导与廉政教育相结合,纠正问题与健全制度相结合,查处与整改相结合,努力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教育强基,筑牢思想防线。结合稷山实际,积极探索廉政教育的形式、方法,组织涉农部门及农村党员干部分批分期到县廉政警示教育基地接受廉政警示教育,切实提升拒腐防变的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县委组织部、审计局、农经中心、信访局、综治办等多部门的协同作用,以“村官讲习所”为平台,重点对乡镇干部、农村“两委”干部进行系统培训,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存戒惧、知敬畏、守底线。截至目前,已对900余名基层党员干部进行10余期廉政教育培训,“村官讲习所”共授课420余堂。

制度固本,规范机制约束。在查办案件的同时更要注重从制度层面上治本,针对扶贫领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建立健全务实管用、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先后制定出台了《稷山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细则)》《关于加强全县农村组级财务管理的指导意见》《稷山县加强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七点要求》等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坚持纠建并举,“破”“立”并用,对近年来制定的涉农领域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了再梳理、再完善,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修订完善涉及危房改造、农村低保等相关制度20项,努力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责任助推,强化工作落实。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必须把压力传导至乡村、责任落实到基层。坚持以督查督办为抓手,对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实施分批次重点督办,限期核查处理。在督办件办结后,认真开展“回头看”。看问题线索核查处置是否到位,看举一反三整改是否到位,看“两个责任”是否落实到位,以此督促各级党委(党组)切实把扶贫攻坚主体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敢抓敢管、善抓会管,把压力层层传导下去。督促各乡镇纪委、县直纪检组坚决扛牢监督责任,切实做到眼里有“事”、心上有“责”、手中有“活”,推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深入开展。

(责编:许树坪)

猜你喜欢

执纪问责廉政
廉政教育走“新”更走“心”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滥问责”的6幅画像
问题筛子“链”着问责筛子
廉洁文化新春行川城劲吹“廉洁”风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结构变化
问责不因潜害而“盲视”——不“点准穴位”的问责,就是糊弄百姓的“猫鼠游戏”
执纪不因事小而“散光”——不“大小统管”的执纪,就是对企图违纪者的纵容
执纪监督蒲城破解熟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