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像与戏剧的边界探索

2017-11-23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46期
关键词:戏剧节彩排乌镇

三联生活周刊:这部戏是首演,盛放观众的黑匣子也是到了乌镇第一次安装,观众会是何种反应,在这之前你们的信息几乎为零。作为导演,你所期待的观众反馈是怎么样的?

普雷斯顿:我们预判了这部戏的观演关系,观众非常脆弱。一方面,观众在入场前,就被收掉手机和包,与自己的贴身之物告别后,孤零零地由一只手电筒指引进入一个黑漆漆的场所,紧挨着自己的是完全的陌生人。这些都制造出一种悬而未决的气氛,至少先入为主地,观众的期待值被提高,好奇即将发生什么。另一方面,在大量无声视频、无规律符号以及毫无叙事能力的台词面前,观众感到疑惑,信息过多,似乎又能看到一点熟悉的元素。比如投在墙上的早期电影片段,舞台上白衣人和黑衣人之间的互动,还有贯穿整部戏的一条丝状电影胶带。但是观众仍然有可能走出剧场,不确定自己看到了什么。

三联生活周刊:实际上也的确是这样,第二天你们有一场临时组织的演后谈,当时就有观众问:故事在哪里?

普雷斯顿:这不是一个依赖传统叙事打动观众的作品,从这个角度,它会挑战观众固有的观剧思维。碎片化,隐喻,意象,这些元素让它更接近于“视觉性的诗”。我的搭档汤姆·甘宁研究初期电影,是比默片还要早的时期,电影刚发明那几年并没有讲故事的意愿,它是作为一个视觉奇观存在的。我们这个作品也一样,我希望它的力量是视觉效果,是影像。所以我作为导演,刻意创造了一种体验,延展了时间。在这种体验里,观众能够解放思想,不去寻找故事,而是注重眼睛看到的东西。

三联生活周刊:戏剧舞台上对影像和新技术的运用,在本届戏剧节也有若干部,你观察的角度是怎么样的?美国戏剧界对此是怎样一种态度?

普雷斯顿:影像和戏剧融合,这实际上也是我们的创作初衷,我和汤姆时常讨论电影和戏剧的边界在哪里,怎么做融合。全世界的戏剧人都在做这类尝试。凯蒂·米切尔和德国邵宾纳剧院带到乌镇的这部闭幕戏《影子(欧律狄刻说)》(Shadow),干脆在舞台上实时演出一个电影剧本。田沁鑫导演的《狂飙》用影像投射大量特写,并且推进故事。但她们都是使用实时影像,跟我的投影有所区别。在美国,影像非常普遍,人們基本上持开放和接纳的态度。但我不得不说的是,大多数影像的使用,并不绝对有效,因为戏剧和影像的对话本身是复杂的,仅有一个支点,例如在墙上投射照片,这类影像使用并不能构成真正的戏剧和影像的融合,它需要更多层面、更深刻的勾连。但我相信,影像技术出现在艺术创作当中,就像那个时代“电”作为一个现象级技术出现在戏剧中一样,不只是趋势,也会出现非常丰富的使用。

三联生活周刊:将“三黑”首演放到乌镇戏剧节背后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普雷斯顿:在被邀请参加乌镇戏剧节之前,这部戏我们已经准备了几年。因为把观众放在一个可以转动的黑匣子里,这是个相当难实现的想法。而且这使得每场能容纳的观众上限为50人,这点也不同寻常。大概两年前,我们在洛杉矶彩排,赖声川导演当时正在那儿彩排他自己的戏,顺道去看了我们的彩排。他看完就跟我说,这个戏太特别了,应当带到乌镇让大家看看。这对我们来说很幸运,因为我当时对何时演出以及如何演出并无成熟计划。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戏剧导演,也作为一个戏剧学院的院长,你认为一个戏剧节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普雷斯顿:我觉得支持新的东西很重要。挑战新形式,推开某些边界,戏剧节要尝试这些东西。支持年轻人的新想法、新试验也非常重要。这两点都是真正的冒险,对艺术家,和对艺术家的支持者来说都是。

三联生活周刊:那你觉得戏剧节的规模重要吗?

普雷斯顿:这是我第三次参加乌镇戏剧节,当然最近我参加的其他戏剧节是去年的爱丁堡戏剧节和阿维尼翁戏剧节。无论是乌镇跟自己做纵向对比,还是跟国际上其他戏剧节做横向对比,到了今年,11天24部戏,我感到不需要再大了。有这个必要吗?阿维尼翁现在变得过于喧闹,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如果时间更长,或者可以再增加更多剧目。戏剧节如果能够被用来刺激中国的艺术家进行更大胆的创作,会是件很好的事,因为成为一名艺术家实在太不容易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戏剧节彩排乌镇
学校里的戏剧节
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彩排
第七届江西艺术节·第十一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演出安排表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乌镇
黄梅戏展演周开幕式亮相彩排
在乌镇做一场戏剧的梦
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演出日程表
第六届江苏省戏剧节、第七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隆重举行
乌镇,来过便不曾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