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生态是实践的哲学

2017-11-23本刊评论员

当代贵州 2017年24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贵州文明

本刊评论员

当代声音 ·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贵州答卷

大生态是实践的哲学

本刊评论员

4月25日至5月26日,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贵州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环保督察。借力这场“环保大考”,以问题为导向,贵州进一步强化了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大生态战略行动得到有力推动。

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是重大的时代课题。近年来,贵州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态文明建设多项指标鼓舞人心。站在新的起点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将大生态列入三大战略行动之一,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生态底线,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深化了贵州“以辩证思维谋划发展、走贵州新路”的内涵要求。

大生态战略行动,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加快发展仍然是贵州的主要任务。“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的穷路不能走,“以牺牲环境生态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歪路更不能走,牢守“两线”、建好“两山”才是出路。立足生态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实际,厚植生态优势,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贵州正逐步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2016年全省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稳定率100%,森林覆盖率达52%,用实际行动和实绩效果践履了“绝不向污染低头”的庄严承诺。

大生态战略行动,是制度与行动的统一。《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先后颁布,《“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贵州“十三五”生态建设规划》相继启动,《贵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暂行办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试行)》相继施行,多元化投入保障和生态保护补偿、绿色绩效考核评价、环境保护督察、生态扶贫等机制逐步建立,“天蓝工程”“水清工程”“山青工程”“地洁工程”以及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工程不断推进。贵州在生态建设的制度设计上日趋完善,“坚盾”和“利器”不断磨砺加固,在重大工程行动上频出实招,时间表和路线图已然清晰。

大生态战略行动,是正确政绩观和公民自觉行动的统一。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要有环保担当和正确的政绩观。在确保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的基础上,贵州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GDP考核,转而增加农业、生态类指标的权重。从“GDP挂帅”到“环保问政”“绿色政绩”的转变,意在引导干部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追求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为推动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贵州决定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18日设立为“贵州生态日”,广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全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参与到贵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来,共建共享多彩贵州美丽家园。

大生态是实践的哲学。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说:“生态不是靠喊出来的,而是靠干出来的。”深入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着眼点在绿色,落脚点在行动,需要我们践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以“干起来”促进“绿起来”“富起来”。

(执笔:吴文仙 责任编辑/李 筑)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贵州文明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请文明演绎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漫说文明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让中原更加出彩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