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大连乡村旅游业态升级研究

2017-11-22王恒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大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旅游

王恒

摘要:在分析乡村旅游业态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定量分析大连市乡村旅游者的基本特征、消费行为及满意度。基于旅游者需求分析,系统研究大连市乡村旅游业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存在问题构建了区域乡村旅游业态升级模式,包括供需调节、顶层设计、业态升级模式与实施对策等4个方面,其中实施对策部分包括旅游餐饮、旅游住宿、休闲娱乐、旅游商品、旅游演艺和服务配套等方面。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旅游;业态升级;大连

中图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9-0080-06

收稿日期:2017-02-27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编号:L17CJY001);辽宁省大连市社科联课题(编号:2016dlskyb237)。

作者简介:王 恒(1982—),男,辽宁大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地理与旅游开发管理等方面的研究。E-mail:wh10061982@163.com。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特别强调:“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实现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现阶段,乡村旅游已成为实现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的重要抓手,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本研究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从乡村旅游业态的供需调节、顶层设计、升级模式等方面入手,着力对大连市乡村旅游业态升级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区域乡村旅游的业态升级提供参考借鉴。

1 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

1.1 乡村旅游研究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建筑与文化为载体而开发的以度假休闲、体验乡村生活为主的旅游产业形态,乡村旅游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

在国际上,乡村旅游早已被公认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1994年,《国际可持续旅游研究》发行专刊,首次尝试构建理论框架将乡村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活动中的特殊旅游活动进行研究,被认为是乡村旅游研究的开端[2]。1994—2000年,“rural tourism”“farm tourism”成为业界研究的核心节点。2001—2005年,学者们更加关注“旅游感知”这一热点。2006—2008年,研究重点为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满意度,以及乡村旅游管理模型的构建。2009—2014年,乡村旅游动机和绩效成为主要研究方向。

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虽晚,但研究成果颇丰。2007—2014年,国内乡村旅游研究文献量为3 800篇,呈现井喷之势。经过分析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2000—2015年我国乡村旅游相关文献,发现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集中于生态旅游、旅游资源、旅游经济及旅游开发等方面。经过对Web of Science收录的有关我国乡村旅游文献进行分析,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旅游目的地管理等方面引人关注。

1.2 乡村旅游业态研究

乡村旅游业态是根据时代的变迁和时尚的变化,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依托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由市场力、政策力等共同创造出的能够满足乡村旅游者心理、情感、审美享受的新型旅游产品与服务形态[3]。基于中国知网(CNKI)与万方数据库,笔者于2017年2月,以“乡村旅游业态”为检索词进行了检索,发现相关研究尚未形成规模。曾建明等以农家乐为典型业态研究了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差异化战略[4]。杨海红分析了苏南乡村旅游业态[5]。张祖群等分析了北京乡村旅游的8种新业态[6]。张建华等对我国农家乐与国外同类型业态进行了比较研究[7]。宋增文以北京市为例,研究了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机制[8]。白凌子等分析了门头沟乡村旅游新型業态主要类型[9]。刘传喜等以浙江德清地区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新业态的族裔经济现象及其形成机理[10]。刘晴晴研究了台湾民宿业态的发展[11]。张琳等以浙江金大田村为例,研究了基于社区参与的乡村旅游业态网络化发展模式[12]。侯满平对乡村休闲旅游业态类型典型案例进行了解读[13]。王林研究了广西阳朔县乡村旅游创意新业态与游客体验[14]。王璇璇研究了乡村旅游新业态——亲子农场[15]。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的资源开发、发展特征及发展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然而,目前的研究更多地从宏观角度关注乡村旅游的经济发展,对于乡村旅游供需机制的微观角度关注不够,有关乡村旅游业态的研究中报道性论文比重大,权威期刊上相关文章少;目前的研究重实证分析,轻理论研究;此外,研究方法单一,缺乏借鉴其他学科的分析方法,缺乏定量方法的使用,特别是有关新形式下乡村旅游业态升级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也为笔者提供了较大的研究空间。

2 大连市乡村旅游者需求分析

业态升级要围绕需求侧做文章,深入研究乡村旅游者的兴趣点、兴奋点,可以为区域乡村旅游业态升级提供科学依据。

2.1 样本选取背景及意义

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三面临海,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高,岛屿繁多,海岸线漫长,人文景观独具特色[16]。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该区域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并且形成了农、林、牧、副、渔等多种产业的综合发展,为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连市优势农业有水产、畜牧、水果、蔬菜、花卉生产等,有“苹果之乡”的美誉,渔业历史悠久,渔家风情迷人。endprint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大连市旅游发展中的新热点。在空间上,区域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呈明显的距离衰减趋势,距离城市越远密度越小;在景点布局上,大部分景区分布在交通路线周围,以黄海大道、沈大高速为主轴,形成带状景区体系[17]。旅游休闲农庄、水果采摘园、乡村旅游集市成为了区域乡村旅游业态的代表,农家游、渔家游、温泉滑雪游、采摘游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家庭组团到近郊采摘草莓、农庄赏花、休闲垂钓、吃农家饭、参与果蔬种植等已经成为了都市游客的时尚之选[18]。大连市每年定期举办开渔节、垂钓节、海参节、蓝莓节、草莓节、樱桃节、苹果节、温泉滑雪节、樱花节、赏槐会等乡村节庆活动。尤其是长海县的渔家风情游、旅顺口区的樱桃采摘游、庄河的山海旅游等都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目前,在大连市8个涉农县(区)中,有40多个乡镇街道,100多个村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拥有500多个农业观光园,1 200多个农家乐旅店和2.5万张床位的接待能力[18]。

乡村旅游是大连市旅游发展的新生力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为大连市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城市地区的压力,加快区域农民致富的步伐,同时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大连市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村民素质的提高[19]。

2.2 研究方法与内容设计

2.2.1 研究方法 为了分析旅游者对大连市乡村旅游的需求特点,本研究于2016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针对大连市18~70岁的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结构的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共向社会发放调查问卷350份,有效回收31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0.86%。

2.2.2 内容设计 本次调查的内容设计主要包括:旅游者基本特征、旅游者消费行为、旅游者满意度3个方面。

(1)旅游者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游客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收入结构、家庭结构等。

(2)旅游者消费行为。主要包括旅游次数、旅游距离、旅游目的地、信息来源、首要因素、类型偏好、出游时间、出游方式、消费承受能力、旅游目的、留宿意愿、住宿方式、旅游购物等。

(3)旅游者满意度。主要包括旅游者对乡村旅游满意度的整体评价,以及对服务设施、服务质量、旅游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及建议。其中,服务设施方面包括住宿、餐饮、交通、通信、卫生间、安全设施等。旅游环境方面包括空气质量、污水排放、白色污染、动物类粪便等。

2.3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2.3.1 需求意愿 从图1可以看出,平均每年进行乡村旅游不足1次的旅游者数量占36.79%,游客进行乡村旅游的次数偏低,乡村旅游未能引起充分关注。如何采取相应措施促使游客对大连市乡村旅游产生兴趣,是目前应首要考虑的问题。

2.3.2 需求动机 从图2可以看出,76.42%的游客选择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原因是其优质的景色与空气。66.67%的游客也相当重视当地的特色文化和餐饮。现阶段绿色环保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城市空气质量日趋堪忧,人们向往接近大自然以远离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和放松身心,这是游客选择乡村旅游的关键原因。

2.3.3 出游方式 从图3可以看出,旅游者选择进行乡村旅游的距离在200 km以内的人数累计达到70%以上,只有近1/3的旅游者会选择超过200 km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短距离的乡村旅游是绝大多数旅游者倾向的选择。

从表1可以看出,现阶段自驾游是绝大多数游客出行的首选方式,这与国际旅游的发展趋势较为一致。近年来,由于动车、高铁等交通设施的日益完善,同时大连作为拥有港口、铁路、火车轮渡、高速公路、城市轻轨等“五位一体”交通优势的枢纽城市,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游的旅游者人数也日渐增多。

2.3.4 旅游活动类型 不同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类型的偏好也千差万别。从图4可以看出,田园风光是旅游者的主要偏好类型,受到78.62%游客的喜爱。排在第2~4位的古村落、果木园林、民俗村3种类型之间差距不大。

2.3.5 满意度情况

2.3.5.1 服务设施 从表2可以看出,卫生间条件是游客对乡村旅游服务设施中最不满意的一项,比例达74.53%,该指标已严重影响了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满意度。

表2 游客对乡村旅游服务设施中不满意的项目(多选)

选项比例(%)卫生间74.53住宿36.79 安全設施34.28 交通34.28 通信29.25 餐饮19.20

2.3.5.2 服务质量 从图5可以看出,41.19%的游客认为乡村旅游经营中缺乏专业服务人员,22.64%的游客认为服务人员素质较差,31.76%的游客对服务质量与价格不对等的情况感到反感,而少数游客认为社区居民的态度不友好。经实地调查发现,乡村旅游目的地时常出现质价不一的现象,甚至有强行兜售各种农副产品等情况。此外,乡村旅游经营场所的开业、停业时间较为随意,没有形成统一的服务标准。

2.3.5.3 景观环境 乡村旅游的高速发展往往忽略了对周边环境的维护。从图6可以看出,亟需改善的景观环境问题是区域动物类粪便未得到及时清理,比例达32.39%;而白色污染、污水排放分别占29.87%、30.19%。因此,对于乡村陆域环境和水体环境的保护应予以格外重视。通过实地走访发现,乡村景观环境随着游客到访量的日益增加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游客随手乱扔垃圾、肆意践踏花草树木以及交通工具尾气的大量排放等都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3 大连市乡村旅游业态升级研究

现阶段大连市乡村旅游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即在新形势下旅游者对于乡村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目前亟待改善的乡村旅游供给之间的严重矛盾,特别是缺乏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与适宜的乡村旅游经营形式。因此,必须通过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的业态升级以促进大连市乡村旅游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业态发展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大连市乡村旅游业态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供需调节、顶层设计、升级模式与实施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最终构建乡村旅游业态升级模式框架(图7)。endprint

3.1 供需调节

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的总趋势是乡村旅游已超越农家乐形式,乡村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个性化休闲时代到来,乡村旅游产品进入创意化、精致化发展新阶段。乡村旅游出现了如下特点:(1)乡村旅游的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2)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屡见不鲜;(3)从乡村旅游到乡村生活的新理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乡村旅游供给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就是要针对游客的需求,提供有效的旅游供给。应从数量、质量、时间、空间、结构等方面系统研究乡村旅游需求与供给间的关系、本质矛盾以及二者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深入探索乡村旅游供需关系的运行机制,科学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升产品层次。

3.2 顶层设计

在研究乡村旅游需求与供给之间关系调节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对乡村旅游业态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对乡村旅游业态系统结构中的各组成要素进行科学分析,主要包括管理机制、空间布局、规划设计、经营管理等几个部分。应充分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抢抓发展机遇,积极调整乡村旅游供给体系的结构与效率。以旅游者需求为导向,着眼于补齐短板,积极实施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加强乡村旅游

业态升级,优化调整乡村旅游发展空间结构,不断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建独特品牌,促进乡村旅游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3.3 升级模式

业态是乡村旅游的支撑,业态升级要围绕需求侧做文章,深入研究旅游者的兴趣点、兴奋点,关注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科普农业、康养旅游等新兴业态的发展,深入开展“互联网+”乡村旅游行动。具体的业态升级包括服务设施、景观环境、产品创意、运营主体、市场营销等方面。

3.3.1 积极拓展服务设施供给渠道 要彻底解决乡村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作为一只“看得见的手”,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旅游区的安全、交通、环境、通信、卫生等方面均能够满足旅游者需求。应在管理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完善对乡村道路、水电、卫生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旅游者营造出畅通的交通环境和舒适的休闲环境。目前,由于自驾出行的游客较多,还应在停车场建设方面予以大力加强。此外,很多旅游者会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应在旅游目的地适当增加公交站点与公交班次。

旅游企业为了能够提供让游客满意的旅游产品,应当积极与市场接轨,时刻关注旅游者的需求动向,拓宽服务设施的供给渠道。诸如农家乐、渔家乐等应当着力改善接待、食宿、厨房、通信、卫生、安全等多方面设施,全力拓展服务设施的供给范围,建立完善的网络供应平台,加强与供应商、销售商的战略合作,融合供应、销售于一体,保障设施的供应效率,使设施设备在量与质上均能使游客满意。最终能够在服务设施方面提升旅游企业的接待能力水平,同时也在提升旅游者满意度方面达到理想的效果。

3.3.2 大力保护乡村周边景观环境 加强景观环境的保护是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环节,关键取决于人们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保护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者和管理者进行教育,使其意识到不仅要注重旅游业的发展,更要注重景观环境的保护,坚持把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使得乡村旅游目的地景觀环境得到合理保护。首先,旅游开发者必须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通过科学判定区域旅游承载力,将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可承载范围之内。其次,对于乡村旅游的开发还应注意不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再次,作为旅游者应做到文明出游,不乱丢垃圾,不随意破坏农田等。

乡村旅游的特点是以乡村区域为主要经营和活动场所,这些场所具备的卫生条件、基础设施等与城市地区精心规划的景区相比较差,居民文化程度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也较低,宣传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管理部门必须要做好引导工作,鼓励居民一起整治大环境,倡导旅游者维护小环境,严格监管周边企业的废渣、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排放。通过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社区居民与旅游者的相互配合,使得大连市乡村旅游的景观环境得以合理保护。

3.3.3 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创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乡村旅游业态提出了更高要求,品农家饭、住农家院已不能满足广大旅游者的心理预期,而对于包含新元素的乡村旅游产品则甚是期待。因此,应以大连当地的民俗风情、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民间技艺等能反映本土文化的产品为核心,突出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赋予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以此提升产品的品质与档次,改变目前产品结构雷同的现状,同时也满足游客对乡村文化的欣赏、体验与学习等需求,进而不断加快形成具有较高文化品味和明显区域特色的大连市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在世界范围内,欧美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较为成熟。在发展过程中,推陈出新、结合自身、挖掘旅游产品的内涵是他们的首要准则,发挥自身的特色文化优势则是欧美乡村旅游的一大特点。例如,荷兰结合自身优势以养殖、花卉为主发展旅游,法国以发展特色农场为主,德国的优质服务质量一直闻名于世,英国在乡村旅游资源保护方面做得相当出色[20]。可见,乡村旅游可以模仿,但不能山寨化,可以学习,但不能雷同。应针对大连市各乡村旅游目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适宜的产品创意,包括主题农庄(休闲农庄、亲子农场、市民农园、假日农场、教育农园、农业科技园、农业观光园、文化创意农园等)、民族风苑、古镇村寨、乡村博物馆、艺术村、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康体健身等。

3.3.4 完善管理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乡村旅游经营中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直接影响着旅游者出游次数和旅游目的地形象。要想招揽更多的旅游者,政府必须健全法律法规,管理部门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加强管理与监督,还应联合行业协会,研究设立一系列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标准,科学合理地对乡村旅游进行指导、管理及宏观调控,改善区域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的现状。endprint

目前,大连市乡村旅游尚处于发展阶段,其发展趋势虽然迅猛,但服务资源供给储备相对稀缺,特别是亟需大量专业管理人才与优秀的服务人员。完善的服务资源体系不仅包括服务人员培训机构、专业技能培训机构,还应有充足的专业人才供给基地、旅游标准质量评价机构等。旅游管理者应通过对服务人员的定期培训,使其系统掌握旅游专业知识与服务礼仪,从而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也有利于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形势和未来趋势,从而谋求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突破。

3.3.5 更新营销观念,加大推广力度 发展乡村旅游不能一成不变,要想发展得更好更快,就必须不断更新营销观念,制定新的营销战略。政府在制定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同时还应大力宣传区域旅游产品,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市场营销,如旅游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户外广告牌等。旅游企业之间应积极开展加盟合作,通过与客源地的旅行社、酒店、景区等进行协作,开展旅游市场的相互推荐以增加游客量,给选择同盟的旅游企业在价格上给予折扣,尤其是开展商务旅游的大型企业。旅游景区可以利用微信、手机APP、直播、微博、贴吧、博客、论坛、百科、播客、内容社区等社会化媒体方式,对大连乡村旅游进行推广[21],使旅游产品通过更多途径推广出去,让更多的游客能够及时获取大连乡村旅游的相关信息。

同时,还要特别注重节假日的宣传推广,采取更多的乡村旅游活动优惠折扣,以此吸引广大旅游者的关注。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应在自主学习旅游相关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建设中来,通过自媒体平台大力推广,积极配合政府和旅游企业对区域旅游产品的宣传。

4 大连市乡村旅游业态升级对策

在系统研究大连市乡村旅游业态供需调节、顶层设计、升级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与区域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提出大连市乡村旅游业态升级对策,包括旅游餐饮、旅游住宿、休闲娱乐、旅游商品、旅游演艺和服务配套等方面。

4.1 旅游餐饮

乡村旅游的餐饮设置应包括绿色餐饮、有机餐饮、养生餐饮、特色餐饮等多种形式。应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大连乡村当地的特色食材,包括水产品、禽畜产品、蚕茧蚕丝、干鲜果、干鲜菜及调味品、药材、土副产品等,将不同种类的食材重新组合制作出不同口味、不同类型的新产品。如可将药材与禽畜产品相结合制作出符合游客口味的农家药膳食品,这种新型食品不仅对游客身体健康有益,而且满足了游客体验新奇饮食的需求。

4.2 旅游住宿

乡村旅游住宿不应以高星级度假酒店为核心,而应转化为多种特色、多种主题、多样化体验的发展形式。通过问卷统计数据分析可知,现阶段大连市各乡村旅游目的地应积极建设价位为300~500元/d的乡村客栈及民宿,建筑风格要体现大连及辽南地区传统乡村民居风格。经过科学规划及个性化运营以凸显大连当地特色,加强与游客互动,将民宿与体验乡村风情相融合,创新设计出具备独特吸引力的地方民宿。

4.3 休闲娱乐

应在充分了解当前乡村旅游者消费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业态创新,科学定位,从原来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发展休闲、娱乐、度假、养生、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创新设计出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由问卷统计数据分析可知,应注重对大连城區周边村落进行旅游开发,选择城郊游距离较近的区域,如金州新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等,把田园风光、古村落、果木园林、民俗村及农家乐作为开发重点。充分利用大连依山临海的地理环境,积极开发探险类乡村旅游产品,如海钓、滑雪、攀岩、溯溪、漂流、滑翔、骑马、打猎、野外露营、森林探秘、拓展训练等户外活动,吸引偏好新奇刺激的旅游者。分析可知,近年来,家庭模式出行基本上以3口之家为主,因此,乡村旅游活动中应增加更多的亲子活动,如农耕体验、科普实践、创意手工、果蔬采摘、亲子游戏等活动都能增加对此类游客群体的吸引力。

4.4 旅游商品

加强乡村旅游购物的发展,从文化特色出发,每个旅游目的地都应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应根据不同的文化类型及区域特点设计出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拓展旅游购物市场。针对目前区域乡村旅游购物产品种类不多、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要做到市场效益最大化,必须要有独特的市场供应。此外,还应积极创新设计制作出能够反映大连当地农业生产与乡村生活场景的剪纸、版画、贝雕类产品,不仅可以继承我国的传统艺术,还能展现大连当地的本土文化,这样旅游商品不仅能受到广大旅游者的欢迎,同时也能满足旅游者的消费心理需求。

4.5 旅游演艺

大连作为我国3个最佳旅游城市之一,拥有其独特的文化与风格[22]。同时,当地的村落也保留着其本土特色的乡村文化,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特色民风民俗成为了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宝贵资源,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进行旅游体验。因此,应深度挖掘区域文化精髓,打造特色旅游演艺项目,借助媒体传播的途径大力宣传乡村文化,吸引游客,增加客流量,使得乡村旅游在旅游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23]。同时,旅游演艺项目的设计应该因地制宜,设计者要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诸如节庆文化活动、农业作息活动、生活习惯等,合理设计相关旅游演艺活动,大力开发多元化旅游演艺类产品并积极创新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防止出现山寨雷同现象。

4.6 服务配套

对于大连市乡村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不能只追求高档次,也不能只追求“乡村风”,而是应该注重舒适度,积极建设符合卫生要求、高质量、高品位、结合乡村生活、具有乡村风格的服务配套设施。

参考文献:

[1]龚 雯,许志峰,王 珂. 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 人民日报,2016-01-04(2).

[2]卢小丽,成宇行,王立伟.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J]. 资源科学,2014,36(1):200-205.endprint

[3]宋增文. 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机制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北京农业,2014,29(2):14-19.

[4]曾建明,肖 洁. 略论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差异化战略——以农家乐为典型业态[J]. 改革与战略,2010,26(8):94-96.

[5]杨海红. 苏南乡村旅游业态与发展策略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11):91-92.

[6]张祖群,林 姗. 首都城乡建设的文化品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基于北京乡村旅游八种新业态的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11(增刊2):143-149.

[7]张建华,陈冬晶. 我国农家乐与国外同类型业态的比较[J]. 上海农业科技,2013(6):27-29.

[8]宋增文. 北京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机制[J]. 北京农业,2015(20):8-13.

[9]白凌子,桂 琳,王九中,等. 门头沟乡村旅游新型业态发展类型研究[J]. 科技和产业,2014,14(4):28-34,64.

[10]刘传喜,唐代剑. 乡村旅游新业态的族裔经济现象及其形成机理——以浙江德清地区为例[J]. 经济地理,2015,35(11):190-197.

[11]刘晴晴. 民宿业态发展研究——台湾经验及其借鉴[D]. 青岛:青岛大学,2015.

[12]Zhang L,Qiu C H. Rural tourism format network mode based 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a case study of Jindatian Village of Zhejiang Province[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6,17(12):2850-2854,2872.

[13]侯满平. 乡村休闲旅游业态类型典型案例解读[J]. 新农业,2016(12):19-21.

[14]王 林. 阳朔县乡村旅游创意新业态与游客体验研究[J]. 贺州学院学报,2016,32(3):96-100.

[15]王璇璇. 鄉村旅游新业态“亲子农场”发展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4):24-26.

[16]王 恒.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连与符拉迪沃斯托克旅游合作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2):253-256.

[17]范明月. 大连市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5:56.

[18]王林华. 大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浅议[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5):30-31.

[19]孔繁东,邱 瑛. 大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8):37-38.

[20]曹洪珍. 大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2(8):106-108.

[21]丁华荣. 大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J]. 经济视野,2013(6):21,23.

[22]鄢光哲.2006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揭晓 成都杭州大连三城市当选[N/OL]. 中国青年报,2007-02-09[2017-02-01].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7-02/09/content _1672466.htm.

[23]王兴山. 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接待综合体游客满意度研究——以南京前石塘村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6):178-180. 许兴苗,王 季. 农民教育培训急需“供给侧”改革[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9):86-90.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旅游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的美学探究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