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产后发情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2017-11-22董月涛

河南畜牧兽医 2017年18期
关键词:受胎率黄体孕酮

董月涛

(文安县畜牧兽医局,河北 文安 065800)

奶牛产后发情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董月涛

(文安县畜牧兽医局,河北 文安 065800)

母畜产后的主要特征是泌乳,而泌乳是繁殖过程的延伸。产后泌乳会使卵巢功能受到抑制,引起泌乳性乏情,而产后第一次发情出现的迟早是影响奶牛繁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奶牛业生产中,随着产奶量的提高,普遍出现产后不发情、繁殖率严重降低等一系列问题。据统计,大多数高产奶牛一般在产后80~90 d出现发情,部分奶牛一般在产后3~5个月都不出现发情,约占产后总牛数的31.6%,从而直接导致高产奶牛生产性能的下降。因此,缩短产后乏情期,提高奶牛产后发情、受胎率,对提高奶牛繁殖性能有重要的作用。

1 奶牛产后的生殖内分泌特点

奶牛产后发情机理是下丘脑脉冲式释放GnRH进入垂体门脉系统,使垂体脉冲式分泌LH。LH经血液循环到卵巢,使卵泡发育并产生雌二醇,后者反过来引起LH分泌上升,形成排卵前的LH峰,导致排卵。而乏情状态下的母牛最显著的特征是LH释放的抑制。研究表明,奶牛在怀孕期间,下丘脑的促性腺释放激素(GnRH)和垂体促黄体素(LH)的积蓄已经耗竭,血液中的促卵泡素FSH和LH的浓度也很低。产后随着胎盘的脱落,其产生的类固醇激素的负反馈作用消失,血液中FSH浓度升高,脉冲性释放增强。产后性腺轴活动的主要特征是:GnRH的分泌减少,LH浓度、脉冲频率低,孕酮浓度也低。

2 产后不发情的类型及特征

影响产后母牛发情、配种的因素有子宫炎症、产犊季节、胎次、营养及卵巢功能等,其中受泌乳盛期营养负平衡和促乳激素强度分泌抑制卵巢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是产后不发情的主要原因。一般产后60 d不发情率达33.3%,40 d不发情率达70%,多数母牛产后90 d以后发情逐渐明显,导致产后空怀时间的延长,拖长了产犊间隔。

2.1 卵巢静止

母牛长期不发情,直接触摸卵巢形状大小、质地一般无明显变化,有些较正常的小,稍硬、表面光滑,既无黄体又无卵泡,有的在一侧卵巢上感觉到有很少的黄体残迹,子宫发育迟缓,缺乏弹性,卵巢完全处于静止状态。若延迟治疗,则可能引起卵巢萎缩、硬化。

2.2 弱发情与隐性发情

母牛外观发情表现非常微弱,爬胯不明显或没有,外阴部流少量黏液,不细心观察难以发现,直肠检查有卵巢发育,且能正常排卵。

2.3 持久黄体与黄体囊肿

对母牛直肠检查,产后黄体迟迟未退,一侧或两侧卵巢体积增大,卵巢表面上有突出黄体,质地较卵巢稍硬,其大小不一,有的呈蘑菇状或姜形黄体,有的在一侧卵巢上,摸到1~2个或多个小的发育卵泡,子宫松软,触摸收缩微弱。黄体囊肿也是表现长期不发情,直肠检查触诊时感到卵巢上黄体肿大或呈球形,壁厚面软,大小约5~10 cm或者更大,有空腔,压之有疼痛感。

3 产后发情的调控

要缩短产后乏情期,提高发情、受胎率,首先要根据直肠触摸诊断的结果,判断引起产后乏情的原因。根据产后奶牛内分泌的特点及乏情的原因综合考虑,制定不同的处理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1 卵巢静止的处理

GnRH的脉冲分泌可以刺激卵泡的发育,产后期明显缺乏GnRH的分泌,LH浓度也较低。到分娩后2~3周,血浆LH浓度才开始缓慢升高,同时脉冲频率也缓缓升高,而LH快速的释放频率是卵巢产后周期活动恢复的前提。因此对于产后卵巢静止的乏情牛可以采用GnRH的重复注射,引起LH的排卵高峰。据Peters用GnRH重复注射或灌流产后牛,重复注射有一半出现LH排卵峰,灌流有80%出现排卵峰,但也有重复注射只有诱导排卵10%~40%成功率的报道。据兰亚莉报道,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具有垂体促性腺激素的促卵泡作用,可增强卵巢活性,诱导卵泡生长,试验的29头产后卵巢静止母牛在PMSG(1 000~1 500 IU)处理后7 d内有34.48%的母牛表现明显发情行为,并且极显著地缩短了处理至妊娠间隔,显著地提高了处理后50 d内母牛的妊娠率。另外,奶牛初乳对产后乏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奶牛初乳中含有雌激素(E)、孕酮(P4)、催乳素(PRL)、氢化可的松和大量的前列腺素(PG)。前苏联学者对利用初乳刺激产后母牛的性机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3~5月)母牛产后30 d内发情率达78.2%。据李青旺等报道,奶牛注射产后1 h初乳对产后奶牛发情诱导效果比较明显,产后母牛30~40 d时平均发情率达到80%,产后55~60 d奶牛的发情率达100%;而注射1 h初乳奶牛的平均受胎率为38.74%,注射24 h初乳的奶牛发情率较低,但平均受胎率高达83%以上。

3.2 弱发情与隐性发情的处理

由于缺乏发情前孕酮对大脑性行为中枢的刺激,所以产后母牛的第1次排卵通常没有发情表现(安静发情)。在出现短期发情周期同时,出现1个卵泡波,但排卵后形成的黄体比正常发情周期形成的黄体要小。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子宫内膜释放的前列腺素(PGF2α)和吮吸引起的催产素的分泌导致未成熟的黄体溶解,从而出现产后短期发情。大量注射黄体酮可暂时抑制发情,使血浆孕酮水平上升,突然停药后,血液中孕酮水平急剧下降,反馈调节垂体分泌FSH和LH迅速上升,引起卵泡发育,进而发情排卵。据刘振君等报道,注射黄体酮500 mg可以比未注射组提早发情配种45 d左右,且一次配种受胎率提高7.4个百分点。据高庆华对产后85 d以上未见发情的荷斯坦母牛,用假孕酮进行6 d短期处理,并在处理结束时肌注氯前列烯醇,48 h与72 h定时输精,90 d直检,受胎率85.7%。据冯柏林报道,注射黄体酮5~10 d出现发情征状,有效率为84.7%,到第二情期受胎率为83%,比未注射黄体酮组提高受胎率25%,且提早发情60~80 d。对于产后乏情牛,血液中孕酮含量较低。只有补充适当剂量的外源性孕酮类物质,提高其在血液中的含量,才能使其停药后,尽快出现发情征兆。小剂量的孕酮进入体内,与血液中的蛋白结合,不能达到大剂量增加血浆中孕酮水平的目的。而太大剂量黄体酮进入体内,超过正常血液游离孕酮水平,多余的孕酮将与血液中蛋白结合,这样既浪费了药物又延长了奶牛的发情时间。

3.3 持久黄体与黄体囊肿的处理

前列腺素的重要生理作用之一是溶解黄体,抑制孕酮的合成,从而导致母畜发情。其作用机制是:PGF2α抑制孕酮合成,加速孕酮降解。PGF2α抑制胆固醇从线粒体外膜到内膜的转运过程,并引起细胞素P450侧链裂解酶酶活性下降。诱导活性氧自由基或其中间体产生,从而抑制孕酮合成;PGF2α也能促进黄体细胞的凋亡,因此对于持久黄体与黄体囊肿可用氯前列烯醇处理。据薄占宏报道,应用氯前列烯醇肌注和子宫内灌注都能达到90%的发情率,且第一情期受胎率达到65%左右。牛产后30 d内,用PGF2α的类似物处理,能缩短分娩到发情、再次受胎的间隔,提高第一次授精的受胎率,可能是由于PGF2α刺激子宫的复旧过程。据尹召华报道,用氯前列烯醇处理两次的母牛,同期发情率明显高于用氯前列烯醇处理一次的母牛,其主要原因为:氯前列烯醇只对母牛在发情周期的第5~18 d的黄体(功能性黄体)有溶解功能,而对发情周期的第5 d以前的新生黄体及18~20 d的黄体无溶解功能。

4 小结

奶牛产后不发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内分泌调节的影响作用,也有繁殖疾病引起的不发情。不同的原因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卵巢静止,主要是由于奶牛产后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外源补给GnRH,促进LH的分泌及LH排卵峰的出现,导致排卵。由于初乳中含有多种激素,相关报道注射初乳对产后乏情治疗及受胎率提高都有作用,而且初乳取材方便、成本低、对牛没有副作用。对于弱发情与隐性发情,血液中孕酮含量较低。只有补充适当剂量的外源性孕酮类物质在血液中的含量,才能使其停药后,尽快出现发情征兆。而孕酮的使用量必须准确,小剂量的孕酮进入体内,与血液中的蛋白结合,不能达到大剂量增加血浆中孕酮水平的目的。而太大剂量黄体酮进入体内,超过正常血液游离孕酮水平,多余的孕酮将与血液中蛋白结合,这样既浪费了药物又延长了奶牛的发情时间。应用孕酮的调节作用就是用大量注射黄体酮暂时抑制发情,使血浆孕酮水平上升,突然停药后,血液中孕酮水平急剧下降,反馈调节垂体分泌FSH和LH迅速上升,引起卵泡发育,进而发情排卵。对于持久黄体与黄体囊肿主要采用前列腺素,促使黄体细胞凋亡,将黄体溶解抑制孕酮分泌,达到发情排卵的目的,而且前列腺素还具有促进子宫复旧的作用,因而可以提高受胎率。□

猜你喜欢

受胎率黄体孕酮
赖床憋尿,竟然黄体破裂
怀孕了你还在频繁测孕酮吗
孕酮低可致不孕或流产,它有3 种表现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提高牛人工授精覆盖面的试验研究
提高母牛受胎率有啥妙方
肉牛人工冻配受胎率试验研究
CT增强扫描对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诊断价值
提高奶牛21天情期受胎率的方法措施
求“好孕”要重视孕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