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座的考量

2017-11-22文丨

遵义 2017年22期
关键词:善心考量位子

文丨 孙 莉

让座的考量

文丨 孙 莉

“让座”一直是大众围观和争论不休的话题。在林林总总的案例中,我们总能看到那些似曾相识的画面,老年人与年轻人对峙、道德与义务碰撞,本来心生温暖的举动,被道德绑架成了无奈,网络再一发酵,让与不让立刻升华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考验。

其实,让与不让,讲究的是情分。前几日乘坐公交车,就遇见了这样的事情。公交车徐徐驶进站台,车门还未完全开启,一群七、八岁的小学生便蜂拥着挤上车,身手敏捷地占领座位,老人们陆续上来,手里提着书包,看见自己的孩子抢到位子,心满意足。最后上来的是一位大爷,动作有些迟缓,手里还提着书包,我连忙起身,想让大爷赶紧坐下,刚一起来,老大爷便朝车厢后喊,转眼,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活蹦乱跳地坐在了位子上。这一老一小完全没有看我,只顾欢喜得了座位。

我也是上了一天班的中年人,那个时刻,有些后悔让了座。老人和孩子坐了两站下了车,我终于可以坐回原位。过了一站,车上又上来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径直走到我座位边站着。

让还是不让?有时是一念之差,有时则是身不由己。我不情愿但又不得不站起来。我说:你坐吧。老太太笑着把我按下,说了句让我汗颜而又温暖的话。“孩子,谢谢你给我让座!不过还是你坐下,你们一天要上班,要忙家里,很辛苦!我们虽然年纪大了,但站一会儿没关系。今天人不多,所以我坐车,平时我都爱走路。”老太太坚持站着,我却低着头不敢看她。原来世间的美好都源于一份理解,心生一份感激。

公交车是一个流动的小社会,承载着陌生人之间短暂的相处,折射出社会的情理百态。 相互理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要不断地体察、学习和领悟。与人为善是一种情怀。善心是善行的内在动力,善行是善心的外在表现,这些善心和善行,在公交车这个小小的空间被成就为让座这个行为。

让座,其核心就是关爱,文明是表象,理解是实质。不能强求谁一定要给谁让座,让座的真正意义在于关怀,其中就包括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与相互理解,把年轻人当作自己的孩子,把老人看作自己的长辈,在情与理之间,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菜根谭》中说:“一念慈祥,可以酝酿两间和气;寸心洁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意思是说,人在一念之间的慈详,可以创造人与人之间和平之气;人能保持心地纯洁清白,可以使善名千古流传。 生活中,如果我们都能与人为善、知礼守礼,从小事做起,那么, 仁与爱的土壤就会越来越坚实,善与美的空气就会越来越浓厚。

猜你喜欢

善心考量位子
中国涉外协议管辖实践审思——以《选择法院协议公约》的批准为考量
换位思考
名家谈教育
名家谈教育
子女抚养权归属如何考量?司法案例为您解答
丁一小写字
一场情与理的考量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魔晶重现
A Good Heart to Lean on善心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