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非电类工科专业《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7-11-21王俊陈文波蒲勇韩涛倪海涛吕海洋

科技视界 2017年22期
关键词:新工科教学改革

王俊 陈文波+蒲勇 韩涛 倪海涛 吕海洋

【摘 要】在各大高校大力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电工电子实训》不仅是非电类工科专业掌握基本电学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更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本文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指导思想下,从《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了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新工科;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

0 前言

自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并启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以来,各大工科类高校掀起了一轮新工科建设的热潮。近年来,为提高非电类专业在该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国内各高校都已经进行了各种深入的研究与改革[1-3]。基于上述的认识,本文立足于本学院的非电类工科专业(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的《电工电子实训》课程在工程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旨在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现对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有力培养。

1 课程教学现状

《电工电子实训》课程作为大二工科学生必修的实训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48学时(不包括开放性创新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受限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外,再加上非电类专业学生的电学理论知识不足,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有别于其他课程,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目前,《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教学就培养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实训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

非电类专业学生往往对于《《电工电子实训》》等这类非专业课程重视程度不高,而目前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由老师全盘“倒灌”讲解内容,学生被动接受。目前,本课程主要是通过老师的示范与指导,引导学生去识别基本的电子元器件、基本的常见电路图,以及学生学习基本的电烙铁焊接方法,最后在常见的电路板套件上完成组织与焊接工作。很显然,这种教学模式仅仅是简单的“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存在问题,也就无法达到培养新型工程类人才的目的。

1.2 实训内容不够合理,学生创新性缺乏

目前,《电工电子实训》的主要实训内容为教学收音机的电路焊接,但是常见的收音机电路原理涉及到高频电子电路理论,这对非电类专业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理论的学习,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直接导致学生学习不到基本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也无法对电路进行调试和故障分析处理,以至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基本上依赖于老师的指导,这样的方式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着明显的阻碍作用。对于新型工程类人才的培养而言,这样的实训内容过于简单,不能有效提升学生基本的电路设计能力,也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1.3 评价标准落后,学生评价不够客观

当前,《电工电子实训》课程的评价标准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实训作品、实训报告等方面,分别对各部分进行打分,最终得到综合成绩。但是,由于受限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一般都会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老师就只能对某个小组进行大概评价,而无法具体到某一位学生进行评价,这样一来就会出现有同学找他人帮忙的问题。因此,这种评价标准存在局限性,影响学生成绩的最终确定,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客观评价。

2 教学改革内容

2.1 构建实践性教学新模式,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制药工程等非电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这门课程的特点,构建实践性教学新模式[4],采用项目教学和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引入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學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多网络课程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把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起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去。

2.2 创新实训内容,以体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实训内容的安排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下转第24页)(上接第25页)学习质量,而传统的实训内容不能满足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首先,整个实训过程采用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环节选择合适的项目,并根据实训内容内在的联系,调整各个项目的顺序。其次,除了传统的LED流水灯、教学收音机焊接等弱电项目以外,可以加入日光灯电路连接、单灯双控电路连接等常见的强电项目。再者,实训内容要体现先进性,可以引入可编程控制、单片机等新技术,设置一些简单、容易操作的项目,既能学习到一些先进仪器的使用操作,又能开拓非电类专业学生的视野。最后,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能力,自主选择一些开放型创新实践项目[5],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分组完成具有一定功能的作品的设计和制作,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

2.3 利用开放实验室,以促进实训教学

由于有部分学生自主选择实训项目,再加上有些项目难度较大,这样一来在原有的学时基础上学生很难完成项目。因此,可以对学生开放部分实验室,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设备进行项目设计和制作,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工程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同时,由于受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也要注意在开放实验室期间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

2.4 完善实训考核方式,以保证实训的客观评价

在原来的小组式教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组内分工合作。每人都需要各自完成自己的作品。在最终项目中,要充分考虑组内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等因素,要求各组主要按照设计制作、性能测试(故障排除)、项目答辩进行分工。在考核方面,除了出勤、作品、报告等常规项目,也不能忽视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的表现,要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从而保证实训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3 结语

本文在“新工科”工程人才培养思想的指导下,针对我院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了该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出了一些的教学改革方法和思路,分别从实训教学模式、实训内容和实训考核方式着手进行改革,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新工程人才的培养,为实现新工科专业的建设打好良好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克虎,王振翀.工科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进方向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0,2010(7):122-123.

[2]耿大勇,霍春宝,朱延枫,闫芳.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5,18(3):146-148.

[3]姚文平.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7):165-166.

[4]倪海涛,徐佑敏,吕海洋,刘香,朱江.卓越工程师背景下《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建设研究[J].广州化工,2017,45(2):134-135.

[5]肖凤,刘会霞,王富良,杜怿.非电类专业“电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5,37(6):84-86.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工科教学改革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