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衣食无忧,老人为何“爱上”捡垃圾

2017-11-21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年11期
关键词:废品垃圾

近年来,我们时常在媒体上读到老人捡垃圾将自己屋子堆满的报道。而老人的这种行为,一般并不为钱。明明不缺钱,为什么这些老人会爱上捡垃圾?在堆积如山的瓶瓶罐罐、废铁废木、旧衣旧裤等背后,究竟隐藏着老人怎样的心理?还是说,老人患上了某种疾病?本期特别策划,为您揭开老人爱上捡垃圾的秘密。

新闻1:周阿婆家的垃圾堆成了山,各种塑料袋、破烂家具占据了屋子的大半空间,老人要睡觉也得艰难地跨过大堆的垃圾才能到达床前。天气一热,老人居住的大楼里出现跳蚤,邻居们一致认为是老人捡拾回来的垃圾导致的。经社区居委会做工作,老人总算是同意保洁员帮她清理。据了解,周阿婆原是一家单位的中层干部,退休金每月有数千元,“经济困难”不是她捡拾垃圾的原因。

新闻2:汤先生是一名公务员,和母亲关系原本不错。但自从前段时间父亲去世后,两人的关系就不融洽了——原因是母亲开始不断地往家里捡东西。这让他无法理解。原来母亲特别爱干净,家中每一个角落都要打扫干净,连小小的毛巾都不容有任何凌乱。汤先生表示,老人也有退休工资,捡垃圾肯定与金钱无关。

新闻3:魏阿姨的公公年过八旬,婆婆去世后,家里就请了两位钟点工阿姨,分别负责做饭和打扫卫生。公公有退休工资,身体也不错,原本不需要人照看,一家人还挺放心。但最近两年,公公的行为就有些让人想不通了。主要是爱从小区里捡东西带回来,有时是孩子的玩具,有时是邻居扔掉的塑料小玩意儿,还有演唱会上一次性使用的塑料“拍手”。不错的家境,却有一位爱捡垃圾的老人,一家人都觉得说不出口。

新闻4:一位老人从事业单位退休,不知从何时起,也“爱”上了捡垃圾。子女们以为老人缺钱用,让他不要拾,一次性给了他2万元。没想到老人把钱存进银行,第二天继续四处溜达捡拾垃圾。

拾垃圾的背后:孤独、缺爱

美国学者兰德·弗罗斯特和盖尔·斯台吉蒂曾经有本书叫《囤积是种病——别让杂物堵住你的幸福》。书中特别指出,在老年学调查文件中,对垃圾的囤积被称为“垃圾收藏症”。许多拾荒老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匮乏却不止停在物质层面,情感的匮乏一样让人受伤。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老人拾荒,拾的正是“心荒”。他们用囤积废品充实自己的生活。部分老人把捡破烂、集废品当成一种习惯,一种精神寄托。

“我们应关注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诉求。”辽宁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心理咨询师杨子说,衣食无忧的老人拾荒,缘由不外乎以下两点:

一是习惯。杨子认为很多老人从艰苦的岁月中走过,养成了勤俭的习惯。“人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杨子说,这就好比很多东北人出国,但还是愿意吃酸菜,这是习惯。“勤俭是个好习惯,只要不影响别人,为何要去改呢?”杨子说。

二是孤独。杨子认为,透过拾荒背后的现象,也能看出老人的一些心理诉求,那就是孤独。“很多空巢老人生活单一,有时他们把捡废品当成充实生活的工作。”杨子认为,老人拾荒,关注点不在于结果“能否卖钱”,而在于过程——“我还是能创造价值的”。

“你谴责老人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想想,你对老人平日的关爱是不是太少了。”杨子说。

——分析与建议——

当老龄化社会来到我们身边,当一些意想不到或者尚未意识到的问题来临时,我们要做的,不是敷衍回避,不是凭经验做判断,而是需要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去倾听、去交流、去反省,从而从根本上真正解决问题。对于老人的拾荒问题,不妨试试下面几个建议:

A.当他是老小孩

在魏阿姨家,尽管公公每天都要捡些没用的东西回来,但家中却整整洁洁。魏阿姨说,劝阻老人是有技巧的。有时老人捡了一根塑料链条回来,说是金属的,挺值钱,子女们就用吸铁石当场吸给老人看。昨天早上,老人又捡了一个塑料相框回来,称是铜制品,魏阿姨就用打火机烧,当即熔化了。这种情形下,就能说服老人扔掉这些破烂。

但遇上老人发狠劲,坚决不扔垃圾,甚至冒火骂人,该怎么办呢?碰到这种情况,魏阿姨会依着老人,“讓他玩个一两天”。过几天,老人忘记了,他们再偷偷地扔掉。在魏阿姨看来,公公耳聋,和他们交流比较少,内心也很孤独,捡的都是他自己觉得好玩的东西,应该适度允许。只要老人捡回的东西不影响卫生,允许短暂“收留”。

B.用亲情感化老人

每个老人的个性改变都是有原因的。周阿婆老伴去世后,曾与异地一位老人共同生活过,不过和对方的子女相处不愉快。这一段经历可能对老人的精神产生了某种刺激,导致其心性有所改变。这次清理完垃圾后,社区工作人员也建议老人的亲属能够更多地给老人一些照顾,让她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慢慢改变捡拾垃圾的习惯。

汤先生分析自己母亲,认为父亲突然去世,落单的母亲无事可做,捡拾垃圾是她排遣孤独的一种方式。他还研究了一下国外的资料,发现这一现象并不鲜见。很多资料显示,捡垃圾是老人心中有一种不安全感,用东西填充满屋子心理就会感觉踏实。最近几天,他把独自居住的母亲接到了自己身边,增加了和老人的交流,他发现母亲捡拾垃圾的次数正在减少。

C.帮老人寻找情感寄托

一位姓杨的阿婆,今年70来岁,跟随着女儿租住在外地。但她很快以“捡垃圾”出了名,在她家里、女婿的面包车里也塞满了她捡来的废品。经过反复沟通,老太太终于在帮助女儿带孩子上找到了新寄托,不再固执地捡废品。

D.掏空心理垃圾要渐进

某社区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自己处理这类问题的经验:社区里有位陈老太,她快70岁了,家中除了一条仅供人侧身而过的通道和一张床外,全部堆着她拾回来的各种废纸、旧衣等废品。因为废品中有很多易燃品,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劝说,要帮她送到废品收购站卖掉。而陈老太只是当场点头敷衍,回头继续“囤货”。“囤的多,卖掉的少。”工作人员开始以为老太太有一个儿子,一直处于待业状态,想借此补贴家用,后来却发现,老太太很少卖自己收回来的垃圾。“也许这是她的一份心理寄托,一时都清理了就相当于把她的心给掏空了。”他们采取循序渐进的长期工作,通过多次沟通工作和心理辅导,让老太太一点一点地把家里和心理“垃圾”慢慢处理掉。endprint

拾垃圾的背后:可能是患上老年痴呆症

武汉陈先生的母親去世后,他就把父亲接到小两口140平米的大房子一起住。陈老先生今年80岁,一直过得非常节俭,40年前的东西也舍不得扔,买菜一定会货比三家,挑最便宜的买。以前这些行为陈先生都还能忍,但最近一年父亲却有点反常:陈老先生经常从垃圾箱里翻人家扔掉的菜叶子带回家。

不仅如此,陈老先生还会捡回各种“宝贝”,比如旧衣服、塑料袋、空瓶子等,捡回来后全部堆放在自己房间。为此,陈先生和父亲发生过多次争执,但不管是耐心说还是大声吵,陈老先生都是我行我素,每天穿戴整齐去翻小区的垃圾箱。

“您父亲可能得了老年痴呆症。”听完陈先生的讲述,汉阳医院精神科袁梅副主任医师猜测。他建议陈先生立即将陈老先生带来医院检查。果然,经该院神经内科诊断,陈老先生的确得了老年痴呆症,已经发展到中期。

——分析与建议——

“老年痴呆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到中期阶段,对外界的判断、认知能力都已经出了问题。”汉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尹晓新教授说,约70%的老年痴呆会有各种伴发症状,其中“捡垃圾”出现几率为50%,常人的生活习惯、生活常识、法律法规等在他们的思维中已经不存在。

尹晓新教授说,患了老年痴呆的老人之所以会把健康人觉得没用的东西捡回家,是因为这些东西被他们认定为是维持生活基本需要的物品。换句话说,他们会“囤积”大量废品,其实是出于“我要生存”的本能,而这种病态本能则是认知出现障碍所致。

“如果家里的老人突然出现爱囤积、爱捡破烂、爱攒东西的情况,首先要考虑他们是不是罹患了老年痴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痴呆专家谭来勋副教授说,一般来说,判定老人的捡垃圾行为是否为病理性,主要观察其捡垃圾的目的:如果不会分类和整理,也不出售废品,病态的可能性比较大。

如果老人囤垃圾的行为不是病理性的,子女要对他们这种行为多些理解。袁梅副主任医师认为,有些老人爱囤垃圾是因为曾经的苦日子让他们缺乏安全感,需要满满一屋子东西给自己带来充实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对他们来说是某种精神寄托。

如果子女硬要改变他们这种不好的习惯,也要讲究方法。袁梅建议,可以让老人上老年大学,或者帮忙带带孙子、孙女,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变得更丰富,将注意力从囤积行为转移到其他方面。

目前,医学尚未发现可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的方法。不过,家人可多鼓励老人多参加社会活动,多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经常到户外去锻炼身体。在饮食上,可多吃富含纤维素、卵磷脂的食物,如谷类、麦类、豆类。蔬菜中芹菜、黄花菜都有益于大脑的健康保护,苹果等富有维生素的水果也是被推荐的食品。

捡垃圾背后:苦日子让他们缺少安全感

林先生母亲珍藏的物品不仅有半新不旧的童装,还有一些留了30年的布料、针头线脑……家里的一些家具也陪伴了她很多年。攒瓶瓶罐罐也是林先生母亲的爱好,各种盛水果罐头的玻璃瓶都舍不得扔,整整齐齐地码放在阳台上。

——分析与建议——

“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小时候大都经历过苦日子,习惯了精打细算。”心理咨询师鲍枫说,经历过上世纪60年代3年自然灾害的老年人,小时候很少有不挨饿的。“很多老人小时候经常吃不饱;等到他们稍微长大一些,虽然能吃饱了,但物质依然短缺,直到上世纪80年代前,买米、买面、买肉、甚至买根麻花都要凭票供应。”老人们在青少年时期已经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等到他们老了之后,更是舍不得扔掉旧东西。

“老人也知道自己攒的东西没什么用,但他们改变不了这个习惯。”鲍枫说,人老了会生出一种舍不得旧物件的心态,也是正常的心理。

林先生希望母亲能够接受自己的建议,把该扔掉的东西都扔掉。对此,鲍枫并不赞成:儿女总想让父母接受自己的观念,不要攒破烂,“儿女和父母不是一代人,生活经历不同,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老人呢?为什么一定要改变他呢?”鲍枫说,换个角度来看看,老年人能经常摆弄一下自己积攒的物品,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也是生活乐趣。如果儿女特别想改变老人这些“不好”的习惯,也要讲究方法:可以让老人上老年大学,或者帮忙带带孙子、孙女,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变得更丰富,更充实。这样,老人的注意力会从囤积行为转移到其他方面。

其实,真正孝顺的儿女,不仅仅要实现“老有所养”,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老有所乐”。

拾垃圾的背后:也许是爱好与收藏

有些老年人囤积的“破烂”则很独特。李老先生最喜欢树根。每天他出门遛弯,见到树根就走不动步,一定会蹲下来仔细观察,挑挑拣拣。遇到可心的树根,他会把树根带回家。破破烂烂的树根经过他的一番打磨、雕刻之后,变成各种各样的根雕作品。虽然这些根雕作品还达不到艺术品的标准,但李老先生觉得每一个根雕作品都像自己的孩子,“怎么看、怎么顺眼。”

——分析与建议——

鲍枫说,李老先生的行为在儿女们看来有点像“攒破烂”的,但在他看来,这其实是收藏与创作。收藏与囤积不同,收藏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欣赏。李老先生喜欢树根,不是把树根囤积在家里,而是要经过加工,变成艺术作品。有的老人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石头,对于不喜欢石头的人来说,所有的石头大同小异,看不出其中的变化,石头就像垃圾;但欣赏石头的人,能从形状或纹路中感受到石头之美。

老人喜欢收藏,但由于老人的经济状况和艺术修养不尽相同,收藏物品的价值未必很高。鲍枫说,收藏是老人的爱好,也是他在艺术上的追求。儿女不应该将这种行为划归为攒破烂;相反,还应该适度支持老人的爱好;如果不愿意支持,至少也不要反对。endprint

猜你喜欢

废品垃圾
小区里的“狗”
垃圾去哪了
最美的身影
倒垃圾
垃圾也是资源
海上游来垃圾龙
生活垃圾怎么办?
第一次赚钱
卖废品
礼品变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