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中原城市群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17-11-21

中州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计量

邓 岩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郑州 450046)

中国中原城市群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邓 岩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郑州 450046)

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1996—2016年期间有关中原城市群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与剖析,从论文年载量、著者类型、文献来源、研究内容、文献被引频次五个方面进行了历时性的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对中原城市群的研究已逐步进入成熟阶段,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化等研究领域,并形成了稳定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但是在智慧城市等城市发展新理念、中原城市群在新时期国家战略中的定位等方面的研究却少有涉及。

中原城市群;文献计量分析;CNKI

文献计量法,是采用数学、 统计学等方法研究文献和文献工作系统的数量关系与规律,所涉及学科常被称为 “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或“信息计学”(Informetrics)。[1-2]通过对相关专题文献在分布状况、学科类别与层次构成、科研属性和成果特点的分析,从而归纳出其发展态势、影响力以及文献特点。[3-4]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2003年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在《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的概念。在后续的发展纲要与实践中,中原城市群以探索如何实现城市之间的协调联通和资源共享,实现规模性共赢为宗旨,顺应了协同、共享、整合等近年来的治理新思路,成为了实践部门的工作重点,也被科研工作者所关注。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中所收纳的中原城市群研究论文进行综合分析,力求全面、清晰地描述目前我国中原城市群研究的现状,总结特点、发现不足,在此基础上预测并指导中原城市群的学术研究趋势。

一、中原城市群研究文献数据来源

在对科研产出和科研水平的评价当中,通常将论文发表状况作为一项重要衡量指标。[5]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某一学科的研究论文进行定量分析,可以从特定角度了解该学科研究的发展水平与动向。[6]本文研究的样本是在1996—2016年间公开发表,并被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收纳的有关中原城市群研究论文。对中原城市群研究论文的分析方法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分组分析方法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国内部分学者在文献计量研究中的常用研究方法,从论文年载量、作者类型、文献来源、研究内容、被引频次五个方面对有关中原城市群研究论文的基本特点进行统计分析。[7-13]

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是目前国内最全面、最权威的学术数据库,主要涵盖学术期刊、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重要会议论文、年鉴、报纸、专利和科技成果等多种文献类型。被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收纳的有关中原城市群研究论文中,最早的发表于1996年,因此本文将1996年作为文献检索起点,实施检索日期为2016年8月,样本数据来源截至2016年8月30日。本文以“中原城市群”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排除中英文扩展检索选项,选择的文献数据库为系统默认数据库(包括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特色期刊、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8个子数据库)。通过对检索所得论文的逐篇阅读,剔除部分重复文献、会议通知以及部分与主题无关的文献等,最后选取917篇学术论文作为研究样本。

二、中原城市群研究文献年载量分析

论文发表数量的时间变化是该研究领域研究情况发展变化的重要外在表现,自1996年起至今的中原城市群研究论文数量变化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从1996年有关中原城市群研究的第一篇文献出现,一直到2002年的七年间,该研究领域的论文发表量平均每年只有约2篇,共计10篇,占数据库收录论文总数的1.09%,说明国内学者在2002年以前对中原城市群的关注度较低。从2003年开始,这种现象开始发生显著变化,对中原城市群研究的论文数量明显增多,2003年第一次突破个位数,达到10篇,此后一直保持上升势头,2006年发表论文达到了101篇。从2006年开始一直到2011年,对中原城市群的研究进入了一个蓬勃的研究发展阶段,年平均发文量为98篇,其中2009年有关中原城市群的研究论文达到了峰值126篇。2012年以后,中原城市群的研究势头逐渐下滑并趋缓,但也相对平稳。2016年的论文发表总数信息尚不齐全,分析意义较低,但根据之前的发展趋势,预计将与2015年水平相当。

表1 中原城市群研究论文年载文章量分析

根据普莱斯文章指数增长规律,科学文献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一个学科发展的初期,文献的数量处于非常不稳定的增长阶段,而当该学科进入发展期,其文献数量将呈指数型增长,出现“情报爆炸”态势。[14]从表1可以看出,中原城市群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的过程,2009年是国内关于中原城市群研究最多的一年,随后出现了逐渐下滑的趋势,在2011年之后趋于平稳。这一特征与我国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逐渐成熟的特征相吻合。2015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这是时隔37年后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并将城市群建设明确作为国家城市发展的重点模式予以推进,这必将推动对中原城市群的研究达到一个新高峰。

三、中原城市群研究文献作者分析

作者的特征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学科的发展状况,本文从作者发文量和作者单位两个角度,采用文献计量法进行分析,以使著作者的特征分析更加全面。

(一)作者发文量分析

研究作者发文情况可以看出该研究领域中作者群的稳定性与成熟度。[15-16]根据普莱斯理论,文献核心作者的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nmax为发文最多的作者的论文数量,m为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17]在本文搜集到的917篇中原城市群研究论文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的发文数量为30篇,经计算m≌4.10。因此,本文将发表论文数量在4篇及以上的作者界定为重要著者,由此统计得出的重要著者有26人,如表2所示。其中王发曾以发文30篇排名第一,苗长虹发文21篇排名第二,还有7位作者发表论文在10篇左右。由此可见,在中原城市群的研究领域,已经有一批较有影响力的学者进行了较为长期的跟踪和研究工作。

(二)作者单位分析

通过对917篇文献的作者单位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大部分作者来自高等院校,如王发曾、苗长虹、刘静玉、高建华等来自河南大学,吴国玺来自许昌学院,王海江来自河南理工大学;另外一部分作者来自科研机构,如冯德显、杨延哲等来自河南省科学院。在对文献进行阅读筛选的过程中发现,虽然有来自党政部门和媒体领域的作者,但大部分此类文献属于讲话文稿、新闻报道等,较少有专业的学术论文。

表2 作者发文量分析

通过对样本作者单位的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作者单位位于河南省内,其中又以河南大学处于领头地位,这与中原城市群主要位于河南省内直接相关,说明河南省的高等院校科研方向与当地的区域发展保持了高度一致。另外,从作者署名情况来看,王发曾、苗长虹、刘静玉、高建华等来自河南大学的著者常合作发表论文,说明河南大学已经形成了中原城市群的研究团队。需要指出的是,其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偏弱,著者分布比较分散,这样可能造成中原城市群的研究会集中偏向某一方向,带有明显的学科侧重点和院校背景。如河南大学的学者们多以地理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中原城市群,较少有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机构关注中原城市群,从而揭示出中原城市群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中的不足。另一方面,来自党政部门的核心作者出现较少,中原城市群作为河南省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党政部门的政策制定者理应在研究领域占据重要一席。从这一点来看,未来关于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研究应该引起更广泛领域的学者们的重视,才能拓宽该领域的研究视野。

四、中原城市群研究文献来源分析

(一)文献出版来源分析

通过对917篇文献的来源进行统计分析,有关中原城市群研究论文最多的文献来源是河南大学硕士论文,其次是会议论文,排名第三位的是期刊《地域研究与开发》,第四位则是报纸《河南日报》。表3显示,关于中原城市群研究方面的论文,发文量排名前三位的学术期刊分别是《地域研究与开发》《河南科学》和《决策探索》,可见发表中原城市群研究论文的来源主要分布在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学领域。从发表刊物的等级来看,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或CSSCI收录的中原城市群研究论文较少。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认定的中文核心期刊中,有60种期刊发表中原城市群研究论文共计174篇;在南京大学认定的CSSCI来源期刊中,有27种期刊发表中原城市群研究论文共计82篇。

表3 文献来源分析

(二)文献获得资助来源分析

文献获得资助来源分析有两方面作用:首先,科学基金资助情况能够反映出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对特定研究领域的重视程度;其次,能否获得以及获得何种类别的科研基金支持也说明了该论文的总体质量状况。经过统计得出,共有30多个类别的基金资助了中原城市群研究;在研究的917篇文献中有274篇文章获得了资助。表4统计了排名前20位的资助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对中原城市群的研究资助力度最大,相关的论文成果数量分别达49篇、36篇和31篇,说明中原城市群的研究受到了国家层面和省域层面的共同重视。其他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项目对中原城市群研究也都给予了较为广泛和较大力度的支持,涉及很多类别和层次的科研基金。近年来中原城市群的研究之所以进入到较为稳定和成熟的研究阶段,就是得益于这些基金项目的支持。

表4 研究资助来源分析

五、中原城市群研究文献内容分析

(一)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能迅速、快捷地反映文章的主题和重点,提高对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8]根据文献计量学的基本观点,论文中关键词词频统计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的热冷情况,并作为研究热点的依据。[19-20]本文通过人工统计的方式对样本917篇文章的中文关键词进行梳理,表5中显示出现频率最高的30个关键词。从关键词的内容来看,以“中原城市群”“城市群”“城市群经济”“中心城市”“郑汴一体化”为关键词研究中原城市群的文献较多,可见对于中原城市群研究的落脚点大多集中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化等方面。另外,关键词涉及的领域有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地理经济等多个方面,表明中原城市群研究所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广泛。

表5 关键词分析

(二)学科类别分析

结合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按照学科类别进行的初步分组,本文又以人工检索的方式逐一查找,统计了917篇有关中原城市群研究论文的学科分类情况,如表6所示(该表只列出前20名)。由表6可知,中原城市群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和经济体制改革领域,分别为525篇和137篇,占文献总数的57.25%和14.94%。此外,发表论文在10篇及以上的学科领域包括旅游、建筑科学与工程、农业经济、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等12个学科,共计243篇,占文献总数的26.5%。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经济学、管理学角度研究中原城市群,此外也有学者从社会学、公共管理等视角对中原城市群进行了相关研究。

表6 学科类别分析

(三)研究层次分析

本文结合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对中原城市群研究文献的层次分类,经统计发现中原城市群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社科)、行业指导(社科)、政策研究(社科)、工程技术(自科)、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科)、行业技术指导(自科)、职业指导(社科)、大众文化、政策研究(自科)、文艺作品、高等教育、大众科普、基础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高级科普(社科)等14个层次,如表7所示。其中基础研究、行业指导和政策研究(社科)所占的比重最高,分别为430篇、196篇、124篇,论文总量达到总文献的81.79%,可见关于中原城市群的研究大多不是从技术的视角,而是从管理的视角来探讨研究的。

表7 研究层次分析

六、中原城市群研究文献被引频次分析

论文被引频次是评价被引文献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有效手段。[4]本文选择被引频次超过30次以上的文献进行排序,共计25篇,中原城市群研究论文被引频次的结果如表8所示。其中被引频次最多的论文是《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达273次,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该论文发表于2006年,时间较早;另一方面,该文关注了中原城市群的形成,属于起点研究,对后续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脉络梳理具有较为基础的借鉴作用。此外,从其他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献来看,针对中原城市群进行宏观分析和整体研究的文献引用频次较高,包括发展战略、空间组合和产业结构等角度。涉及中外、城市群之间的比较研究和单项发展研究(如承载力、生态系统评价)的文献也占有一定比例,说明中原城市群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既有宏观构建又有实践探索的稳定发展阶段。

表8 被引频次数分析

七、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有关中原城市群研究的917篇论文为研究样本,从论文年载量、作者分析、文献来源、研究内容和文献被引频次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对中原城市群的研究逐步进入到成熟阶段。1996—2016年的论文数量统计表明,国内学者对中原城市群的研究发展迅速,发表论文数量变化较大,并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该领域的研究已逐步进入到成熟阶段,论文发表数量趋于平稳。

2)从学习内容来看,具有开放性、整合性。主题学习有异于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学习,学习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不必按照传统的课本教材。

第二,形成了稳定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长期致力于中原城市群的研究工作。根据对样本的统计分析,在中原城市群研究领域形成了一批稳定、持续、有影响力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在该研究领域代表人物方面,王发曾、苗长虹、刘静玉、吴国玺、高建华等为领军人物;在研究机构方面,以河南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另外河南省社科院等科研院所也对此有着深入研究。

第三,对中原城市群面临的新形势还没能充分重视。目前,对中原城市群的研究大多从宏观经济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化等角度出发,集中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随着国家战略层面对中西部城市群建设的重视,以及智慧城市等新的城市建设理念的兴起,对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应予以关注。

第四,对中原城市群的研究仍需要基金项目的大力支持。尽管现有对中原城市群的研究得到了国家级社科基金、自科基金以及大量省部级基金项目的支持,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普及和新的城市化理念的提出,在国家战略导向下,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中原城市群的进一步研究还需要得到各类基金项目更大力度的支持。

(二)政策建议

在对有关中原城市群研究的917篇论文进行细致统计研究的基础上,为响应国家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力培养中西部城市群的号召,顺应智慧城市等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潮流,促进中原城市群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保持对中原城市群研究的重视程度。通过论文年载量分析,发现中原城市群的相关研究在走过2006—2011年的高峰期以后,近几年有所下滑,虽然这种下滑趋势也呈现了较为稳定平缓的状态,但是对中原城市群研究的热情似乎已经成为过去。然而中原城市群建设本身是一个长期的宏观战略,其发展与实践仍然是进行时,在国家战略导向和新理念的引导下,中原城市群的建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仍然需要不断进行新的理论探索和政策指导,从这一点而言,中原城市群的学术研究仍然需要得到重视,来维持它的研究进展。

第二,增强中原城市群研究的实践反哺与反馈能力。通过对既有文献的统计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文献都属于前端探索研究,即用以指导中原城市群建设的决策及部署。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战略实施了十余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些文献中提出的建议是否在中原城市群建设中得到实践,以及实践的效果如何,这类相关研究成果在既有文献中很少出现。因此,需要及时关注中原城市群建设的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程度,进行较为客观及时的效果评价研究,这种检验真知的态度也是学术研究本身最具有价值的地方。

第三,扩大中原城市群的研究队伍。中原城市群研究具有明确的地域针对性,因而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研究人员的构成,从对作者的分析情况来看,目前中原城市群的研究人员分布非常集中,多年来都主要来自于河南大学,而且该校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科研团队和鲜明的研究方向,这种科研优势地位的确发挥了强有力的领头羊作用,但也反映出了科研队伍建设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中原城市群的研究队伍,希望有更多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加入,提供更多的研究视角和思路,同时也更需要这一宏观公共战略议题得到更多政府部门、政策制定部门相关人员的参与。

第四,提高中原城市群研究的深入性和创新性。根据统计情况,一方面,现有的中原城市群研究在学科和研究层次上涉及宏观管理和基础性研究过多;另一方面,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较少,主要集中在硕士论文和报纸、一般性学术期刊。因此,要提高中原城市群研究的深入性,鼓励更多具有应用性、学科交叉性、实践操作性的科研投入,才能为中原城市群建设提供更多的现实指导。同时也要加大中原城市群研究领域内成果的创新程度,紧跟国家战略和新的理念潮流,提高研究质量,取得更多有影响力和创见性的研究成果。

[1]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

[2]李江,刘源浩,黄萃,等.用文献计量研究重塑政策文本数据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5(2):138-144.

[3]马少美,汪徽志,孔琛.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09(8):1214-1218.

[4]崔薇,曾润喜,王国华.中国网络舆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11(1):132-135.

[5]李雪蓉.商业模式的文献计量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6(2):273-287.

[6]查先进,曹晨.近二十年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0 (20):6-10.

[7]撒凯悦,沈君.世界经济研究领域前沿动态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5(6):93-101.

[8]李贺,袁翠敏,李亚峰.基于文献计量的大数据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14(6):148-155.

[9]赵飞,艾春艳,游越. 基于文献计量开展高校科研评估的探索与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1):97-101.

[10]刘小玲,谭宗颖,张超星.国内外“科学-技术关系”研究方法述评:聚焦文献计量方法[J].图书情报工作, 2015(14):142-148.

[11]吴小节,杨书燕,汪秀琼.资源依赖理论在组织管理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评估:基于111种经济管理类学术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管理学报, 2015(1):61-71.

[12]唐震,李芳.我国科技金融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杂志, 2014(2):81-85.

[13]张立.近年来我国开放存取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 2014(1):138-142.

[14]张可,张毅,钱岳芳.国内移动政务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情报,2011(5):98-102.

[15]郭薇,常健.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作者成熟度的文献计量分析[J].学海,2008(4):92-99.

[16]张素芳,王宏.近十年我国反竞争情报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情报,2011(1):86-90.

[17]罗式胜.文献计量学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309-310.

[18]张翔,王璨.基于CSSCI的国内移动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4(1):52-58.

[19]陈新民.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研究现状(2008—2012):基于近五年的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30-34.

[20]任增元,徐婧,姜春林.我国学术评价研究述评与趋势展望:基于1998—2015年1429篇文献的计量分析[J].情报杂志,2016(12):139-144.

(责任编辑姚虹)

BibliometricAnalysisofZhongyuanUrbanGroupResearchinChina

DENG Yan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Zhengzhou 450046, China)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metrology to comb and analyze research of Zhongyuan Urban Group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during 1996-2016. It conduct a diachronic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metrology from five aspects: thesis year load, author type, literature resources, research content and the literature cited frequency, the literature citation rates of literature samples.The result shows that Zhongyuan Urban Group research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mature stage, mainly focuses on macro-economic development, regional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and other research areas; and the stable researche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has been formed.However, for the intelligent city development in cities such as new ideas, Zhongyuan Urban Group agglomeration in the new age of national strategic positioning,seldom studies are involved.

Zhongyuan Urban Group; bibliometrics analysis; CNKI

2017-09-01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智慧科技园区发展路径研究”(172400410249);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调研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智慧中原城市群建设研究”(SKL-2016-3070)

邓岩(1982—),女,河南南阳人,硕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从事城市化、公共管理方向。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7.014

G350

A

1008-3715(2017)05-0062-07

猜你喜欢

中原城市群计量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共绘新蓝图 中原更出彩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