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2017-11-21符宣朝

今日海南 2017年1期
关键词:农业建设

文|符宣朝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文|符宣朝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前不久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强调这是“三农”领域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农业的长远发展。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热带高效农业作为富农兴省、服务全国的大战略来谋划实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我省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靶向发力,努力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切实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生产、供给端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业需要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尽管我省农业资源条件优越,但基础设施薄弱,总体上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处于偏低水平。比如,全省耕地有效灌溉面积409.9万亩,有效灌溉率仅为34.9%,远低于全国52%的平均水平;旱涝保收农田面积252万亩,仅占耕地面积的23%;极其有限的耕地,每年的复种指数高达200%,部分耕地甚至达到300%,导致地力逐年下降。

产业结构不合理。从产业布局看,以特色资源优势为依托的区域布局还不合理,“小而全”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从产业结构看,结构调整还远未到位,低效产业的比重仍然较高,短时间内实现低效产业退出的任务十分艰巨;从产品结构看,品牌产品所占的比重较小,生产规模还不大。比如瓜菜产业中,夏秋季瓜菜的供给能力还有待提升;畜禽产品中,本地黑猪、牛、羊供给不足,养殖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

农业面源污染。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路,这是生态省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我省生态循环农业开始起步,但离建设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还比较低,田间废弃物残存、农作物秸秆焚烧、重大病虫害多发等问题还未彻底解决。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科技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尽管我省农业科技水平比以前有了长足进步,但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仍显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集成应用推广应用不够。尽管南繁基地吸引了大批高层次专家,但与海南农业发展的耦合性不高。槟榔黄化病、香蕉枯萎病、柑桔黄龙病等重大病虫害大面积发生,防控形势比较严峻。面对国内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和东盟国家农产品的同质竞争,如何依靠科技提高产量和品质、降低成本,是我省农业国际化竞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新型经营主体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目前我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比较薄弱,在工商注册的农民合作社尽管有14579家,但运行良好的不多,集约化经营1000亩以上的仅247个;我省仅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4家、省级龙头企业162家,不足全国总数的1%,而且规模较小,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仅2家、超过10亿元的仅4家,数量和质量都与“王牌”产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多措并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突破

(一)进一步调精调优农业结构

一是大力度调减低质低效产业。力争到“十三五”末,亩均效益600元以下的低效产业基本退出。今年要指导市县调减甘蔗12万亩,扩大优质稻种植比例,制定400万亩天然橡胶核心胶园建设规划,推进老残胶园更新改种,大力推广林下种菌、林下种植南药等复合经济,使林下经济成为农业新的增长点。

二是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和新型特色产业。冬季瓜菜产业要在稳定产能、做精做优上下功夫,加强集约化育苗中心、田头综合服务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畜牧业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按照划定的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调整养殖布局,创建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健全良种体系、饲料体系和防疫体系,力争黑猪养殖比重提高到30%,牛、羊、蛋基本自给,填补奶业空白。支持莲雾、柠檬、蜜柚等特色水果和南药、咖啡、胡椒、桑蚕、雪茄等特色产业做大规模、打造品牌、发展精深加工,成为区域性优势主导产业。

(二)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

要以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建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体系为支撑,以保护生态、种养循环、综合利用为目标,走出一条绿色农业发展的新路。

一是加强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按照“废弃物+清洁能源+有机肥”三位一体的技术路线,变废为宝,促进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良性循环。今年要完成294家规模化养殖场环保改造任务,建立目标责任机制。要划定畜牧禁养区、限养区,纳入“十三五”规划,严格实施规划管理。要扶持发展有机肥产业,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结合畜牧养殖规划布局,建成4个大型有机肥加工中心,力争新增有机肥产能35万吨。

二是加快建设农村沼气。农村沼气建设要与畜牧养殖统筹规划、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沼气在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突出优势,推进沼气建设转型升级。今年要重点抓好大中型沼气、养殖小区沼气建设,按照“规模化养殖场+沼气+种植基地”的思路,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加强沼液输送管网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是实施化肥、农药减施工程。今年要力争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要转变施肥方式,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农化服务组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及肥水一体化等综合技术,减少不合理施肥。推广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和生物菌剂,组织开展不同模式的农药减量田间试验,推广生物防治,扶持专业队伍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有序减少农药用量。

四是推进秸秆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我省具有丰富的秸秆资源,但能源化、资源化利用率较低。综合利用秸秆资源,是提升地力、解决我省牧草和饲料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要建立秸秆青贮饲料生产基地,解决牛羊等草食性动物的饲料供应问题。要按照“控制增量、消化存量”的要求,探索购买服务的模式,建设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基层回收网络,基本实现大面积田洋废弃物回收网点全覆盖。

(三)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大背景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比如琼海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将连片农田打造成景区,每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产值10亿多元,比单纯的种植收益高出几十倍。要充分利用特色农业资源和农耕民俗文化,开发休闲农业产品,创建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推出一批精品观光旅游线路,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业务,培育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多元的休闲农业业态,力争到“十三五”末建成规模化的休闲农业基地1000家以上,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

二是集约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进一步拉长农产品加工业短腿,发展全产业链农业,以热作、畜禽、水、林等产品为重点,培育一批骨干加工企业和重点加工园区,推广节能环保加工技术,实现农产品加工业集约化、标准化发展。重点支持海口罗牛山畜禽产品加工、定安塔岭特色果蔬加工、文昌和海口椰子系列产品加工、万宁槟榔和琼海胡椒加工等。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形成加工规模与生产布局相匹配的新格局。

三是进一步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互联网+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要努力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贯穿农业生产、服务监管、市场销售全过程,引领农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要建设一批农业物联网生产基地,建立产品可追溯、质量可控制、环境可监测的技术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要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打造农业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农业信息化管理。要继续创建一批农业互联网小镇。要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打造海南特色农产品电商品牌,培育壮大电商队伍,力争“十三五”末农产品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突破200亿元。

(四)推进农业产业园与现代农业基地建设

一是高水平建设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落实好《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对南繁保护区实行用途管制,对科研育种核心区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确保核心区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科研、信息、生活、服务设施相配套。加强南繁法制建设,推动出台《海南经济特区南繁管理条例》,力争把南繁基地打造成服务全国的用地稳定、运行顺畅、监管有力、服务高效的科研育种平台。利用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的人才优势,实施现代种业工程,培育现代种业龙头企业,全面提升我省种业发展水平。

二是创建一批现代农业公园。加快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建设步伐,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级热带农业示范区、热带农业休闲旅游体验区、农垦改革试验区和热带农业国际合作中心。支持琼海龙寿洋国家公园、澄迈永瑞国家现代农业公园、三亚水稻公园、屯昌国家农业公园等项目建设,引领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和产业融合方向发展。

三是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设好乐东、海口、澄迈、屯昌、琼海、南田农场等6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提高物质技术装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力争农产品产后处理率达到80%以上,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55%以上;在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创新金融服务、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形成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立标杆。

四是实施百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创建行动。出台《“十三五”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园区)规划纲要》,今年要继续评定20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园区)。对已评定的34家基地(园区)实行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能进能退,指导其提高建设水平,不搞终身制。

(五)实施土壤修复与地力提升工程

一是要积极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全面开展省级耕地质量调查和评价,建立耕地质量预警监测体系,分析土壤测试和肥料效应数据结果,根据气候地貌、土壤类型、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合理划分施肥类型区,建立配方肥生产中心,到“十三五”末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000万亩次,切实提高精准施肥水平。

二是推广新型肥料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优质商品有机肥等新型肥料,减少和代替传统化学肥料,培育壮大有机肥加工企业,探索有机肥生产、使用补贴机制,力争到“十三五”末推广应用有机肥面积400万亩次,推广膜下滴管、微喷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250万亩。

三是推行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和轮作制度。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重点推广机械粉垄技术,实现深耕深松,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养分的有效性。每年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100万亩次,实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护环境。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轮作制度,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创新农业发展机制,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一)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机制。要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制定并落实支持农业企业做强的政策,设立省热带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培育一批产值超十亿、五十亿甚至百亿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要提高农民合作社建设水平,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实施省级、市县级示范合作社培育行动,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会,提高合作社自我发展及带动能力。要培育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程化服务。

(二)创新农业要素集约利用机制。要引导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建立全省统一的流转交易信息平台和流转服务中介机构,依法有序引导农村土地以入股、流转、托管、合作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集中财力办大事。按照“扩大总量、整合资金、盘活存量”的思路,调整农业资金使用机制,减少财政直补,加大整合力度,重点投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领域。探索农业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

(三)创新农业科技集成应用推广机制。整合资源,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围绕农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关键技术,全面推行以任务分工为基础、以权益分配和资源共享为核心、以项目为纽带的协作攻关机制,重点开展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南繁基地建设为核心,建设育繁推一体化的国家种业成果转化孵化和产业化示范基地,打造包括航天育种在内的农作物、畜禽、林业、渔业良种繁育基地,辐射带动我省种业发展。推动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围绕生态循环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核心技术,建立农业科技集成应用体系,创建一批科技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农业科技集成园区,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大力创新农民培训机制,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四)创新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标准化农田改造行动,建设一批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大农业保险保障力度,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开发农产品产量、目标价格、气象指数等新型保险产品,构建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制度,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驾护航。

(五)创新供给侧改革与精准脱贫紧密结合机制。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成推动脱贫攻坚的“顶梁柱”。要指导市县制定产业脱贫年度计划,整合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投向产业脱贫的重点产业、关键关节、核心项目,培育一批可持续发展、带动能力强的脱贫产业。总结推广可复制、可推广、服水土、接地气的模式,通过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绿色农业进行时》、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建立产业脱贫技术服务体系,组织省产业脱贫技术服务团与市县农技部门联动,设立产业扶贫服务热线,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绩效。强化脱贫农产品产销对接,组织龙头企业开展保底收购,切实解决贫困农户产品销售问题。

(作者系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本文责编/曹秋秀 邮箱/364801105@qq.com

猜你喜欢

农业建设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山西农业
加强自身建设 增强工作实效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