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能源汽车的成长期及发展期

2017-11-20高彬桓

青年时代 2017年28期
关键词: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

高彬桓

摘 要:如今,我国新能源产业已经进入到一个迅速发展的新时期,新能源汽车的诞生更是大大推动了新能源的发展。本文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成长期及发展期做出讨论思考,希望能为我国新能源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新能源产业;光伏发电;电动汽车

一、前言

如今,我国的新能源产业正处于一个黄金时期。随着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国家已经认识到了发展新能源的必然性。如今,在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产业规模已经在汽车市场上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更是成为了全球最具潜力的新能源市场之一。本文就新能源汽车的成长期及发展期做出探讨,思考光伏发电、电动汽车、新能源方面的问题,希望可以为我国的新能源事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二、新能源汽车的成长趋势和对新能源发展的推动作用

如今,随着一系列新能源扶持政策的出台,我们已经意识到新能源汽车对新能源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其重要性会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其中电动汽车在新能源的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现在不少人把能量转换效率低当成新能源发展的瓶颈,其实在当今世界上的很多地区,新能源的确是“过剩”的,而中国最为严重,以风电为例。电能需要经过电网层层传输到用户,最终完成电能的消纳过程。电网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时刻保持发电量等于用电量,电网本身不储存任何电能。而非常不巧的是,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有两大技术特性:随时间、季节的变化而时刻变动;能量分散或远离负荷中心;而现今的电网并没有这么高的灵活性来大量传输变动又分散的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这两个特性直接阻碍了新能源并入电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风能、太阳能的装机容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但发电量却都不是世界第一的原因:我们现今的电网不够灵活。但无论电网再怎么发展,有一个原则是终究不会改变的:发电量等于用电量。为了引入更多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固然可以通过电力电子化实现更大的柔性,但要吸纳更多可再生能源,势必要引入更多的储能设备。因此,電池产量井喷的原因就很明显了:新能源汽车促成了动力电池需求的井喷。

目前,人们对电动汽车的真正价值认识不足,不少人在讨论电动汽车时,只是将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电驱动”的汽车来讨论。而电动汽车的价值并不在“电驱动”上,而恰恰在那块电池板上。一块电池在电动车上不再是一块简单的电池,他们一体成为了一个价值更高的商品:电动汽车,会有很多人愿意购买电动汽车不是因为它只是一块电池,而是一台车。

正因如此,新能源的普及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战略意义,新能源的发展前景一定是良好的。

三、新能源的未来趋势之一——光伏发电

如今,国家一直在大力支持光伏发电,而且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成本也越来越低。但光伏发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光伏发电的问题之一就是占地面积太大,如果大力发展会严重占用农用地;其次,分布式光伏在城市的大力发展势必会影响城市建设;最后,光伏发电效率太低,20MW的光伏一天的发电仅仅10万多,且这是光照较好的情况下,而火电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但光伏发电也存在自身的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在于光伏发电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并且环保。与风能、水能、核能相比,光伏是开发潜力无限,但是开发比率最低的能源类型。2014年,全球只有0.9%的电力来源于光伏发电,风电3.1%,水电16.6%,不可再生能源77.2%。太阳能持续过程中不产生废弃物、不影响环境,没有核废物泄漏风险。此外,光伏发电使用成本低,随着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组件装配系列、电站各设备、工艺与技术的快速更新、各大光伏厂家规模扩张使得各环节成本摊薄。在发电成本上,晶硅电池的度电成本己降至约0.14美元/度,即光伏发电己实现居民用电上网平价。

如今,光电处于一个重点战略发展阶段。这个行业最大的困境是受制于技术,但是十年后,二十年后,一旦光伏技术水平有大的进展,那么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毫无疑问将落到光伏发电上。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新能源事业发展正处于黄金时期,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前景一片良好。希望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袁健红,张亮,YuanJianhong,等.基于破坏性创新视角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8):41-46.

[2]杜莎.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与技术的风向标记2017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J].汽车与配件,2017,(5):44-47.endprint

猜你喜欢

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
现在可以入手的电动汽车
基于ARIMA模型的光伏客户需求服务预测研究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专注:电动汽车背后的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