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资源优势倾力打造乌江走廊特色经济产业带

2017-11-17马昌安

农业与技术 2017年20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措施发展

马昌安

摘 要:文章提出了沿河县发挥自然优势,建立乌江走廊特色经济带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特色产业;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3222

乌江走廊经济带是沿乌江大流域,以自然优势资源为依托,结合现代山地农业发展趋势而建立的环状山地现代农业发展构架。加快乌江走廊特色经济带发展是沿河农业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1 打造乌江经济走廊的目标任务

1.1 发展方向

根据沿河县农业环境条件和资源特点,乌江经济走廊产业发展必须大力发展以沿河白山羊为主的生态型现代畜牧业,以塘坝千年古茶为主的生态茶产业,以沙子空心李为主的精品水果产业,以早熟蔬菜为主、次早熟无公害为主的蔬菜产业;打造环乌江大流域打造326国道果蔬产业带,411省道、官后公路生态茶叶产业带,乌江河谷特色时蔬产业带和官舟山羊产业园、新景茶叶产业园、谯家核桃产业园、沙子空心李产业园“三线四园”的产业布局。

1.2 工作重点

1.2.1 做强重点产业

粮食产业:落实和完善好粮食生产的激励政策,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加快粮食绿色增产模式的攻关和推广,使粮食年总产量稳定在20万t以上,确保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生态畜牧业:坚持“稳定发展生猪,突出发展羊、牛,积极发展家禽,稳步发展渔业,因地制宜发展特种养殖业”的思路,打造年出栏肉牛50头以上的家庭牧场300个,年出栏肉猪500头以上家庭牧场600个,出栏肉羊100只以上家庭牧场1500个,年出栏肉鸡2000只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20个,到2020年,年出栏肉牛47万头、山羊50万只、猪45万头,肉、蛋、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6万t、6千t和1万t,力争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茶叶产业:建成茶园1.47万hm2,建成6个667hm2以上茶叶核心乡镇、50个66.7hm2茶叶专业村,到2020年,年产优质茶叶1万t以上,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蔬菜产业:建成66.7hm2以上蔬菜基地10个以上。到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1.8万hm2,产量31万t,实现产值7.5亿元。烟草产业:重点打造4个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到2020年,烟农种烟总收入达2.15亿元以上。精品果业:重点发展空心李、琯溪密柚等优质水果,到2020年,果园面积0.8万hm2以上,水果总产量7.5万t,实现产值11.25亿元。中药材产业:重点开发铁皮石斛、白及、青钱柳等地道中药材。到2020年,仿野生栽培及人工种植面积达到6667hm2以上,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核桃产业:到2020年,建成核桃生产基地2万hm2,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

1.2.2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

立足农业生态景观、农事季节、农业文化习俗等农业生态及文化资源,以“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为引领,在农业园区、城镇郊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建成一批集创意农业示范、田园风光展示、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特色农旅基地。至2020年,培育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点30个以上,创建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星级休闲观光农业园区4个;力争培育国家级最美乡村1个、省级2个、市级3个以上,实现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1.2.3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重点围绕茶叶、畜牧、蔬果、中药材、核桃等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一批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到2020年,全县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20个以上。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到2020年,全县“三品一标”认证登记40个以上,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5个、绿色食品15个、有机认证农产品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比重达60%以上。

2 主要措施

2.1 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把打造乌江经济走廊作为全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培育农业新动能的重点,整合各类资源支持乌江经济走廊产业发展。縣委成立乌江走廊经济推进工作小组,统筹研究解决乌江走廊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

2.2 建立激励机制

健全乌江走廊经济主要指标考核体系,对乡(镇、街道)及部门进行考核,其结果作为年终绩效重要依据。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发展乌江经济走廊,建立以生产规模、技术水平、销售收入、税收、劳动力就业等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对达到一定标准的经营主体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

2.3 完善财政、金融扶持政策

将发展乌江经济走廊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保障,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通过基金管理和股权、债权投资以及风险补偿等方式,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乌江经济走廊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2.4 确保用地保障

对符合乌江经济走廊产业发展规划,建设规模在200hm2以上或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所需配套建设用地争取省级优先保障;对园艺作物设施生产、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智能温室、农产品初加工、冷链仓储等现代农业项目,符合农业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条件的,按农用地管理规定,实施登记备案制管理;对于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观光农业等需要改变土地用途的,根据项目建设实际情况优先向上争取用地指标。

参考文献

[1]编写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综合农业区划[M].铜仁: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措施发展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