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作用

2017-11-17刘国霞

农业与技术 2017年20期
关键词:有害生物营林技术防治

摘 要:林业中的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森林树木的生长,破坏我国的生态平衡,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防治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本文将主要分析林业有害物种的类型,研究几种常用的营林技术,为森林管理人员提供几点建议,以便加强我国林业管理的力度。

关键词:营林技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3165

林业有害生物具有破坏力度大,破坏面积广等特点,有害物种的存在会对我国林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提高林业的生态效益,我国的森林工作人员要加大营林技术的研究力度,以便更好地进行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

1 林业有害生物的类型

1.1 虫害

由于虫害的种类多、数量大,对虫害的治理难度也比较大,对于森林虫害只能治标不治本。其中比较典型的虫害种类有红松球蚜、黑绒金龟子、青阳天牛等。森林中还存在很多种类的鼠害,例如平鼠、花鼠和地下鼠[1]。

1.2 外来物种的侵害

外来物种主是指从其他国家流放到我国境内的生物,或是人为造成的,或是生物本身的一些习性造成的。由于这些外来物种在我国没有天敌,就会无限制的生长繁殖,甚至侵占我国本地生物的生长环境。例如,从某个国家引进来的野兔。因为野兔的洞穴比较多,在我国森林中的天敌较少,野兔就会大量繁殖,啃坏我国森林中的珍稀物种,而外来的野兔也不再是温顺的代表,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侵略者。

2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的管理现状

我国的林业工作人员积极采用多种技术治理我国林业中的有害生物,但是我国森林广阔,有害物种的类型多样,在有害物种的治理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近几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林业的有害生物问题日益严重,导致我国很多的珍贵树种大量死亡,森林生态环境也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坏也是无法计算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林业工作的相关人员利用天敌、药剂等方式加强了林业有害物种的防治程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营林技术。

3 营林技术对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3.1 营林防治措施

营林技术是防护林业有害生物的根本措施,应该贯穿在整个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始终,要想发挥营林技术在有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就要利用一定的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和选取具有超强抗病虫害的树种,树种选择的不同,对病虫害的防治能力也会产生变化,选取优良的种子是进行有害生物防治的第1步,也是较为关键的一步;要对树种进行合理的密植,科学的密植是促进树种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即使树种发生了病虫害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其他的树种;要避免种树的单一化,实行科学育林。还要加强对处在生长期的幼林的管理,定期对幼林喷洒防虫剂,防止有害生物的侵蚀。

3.2 转变落后的有害生物防治理念

林业工作人员要正确认识森林资源对我国人民的重要性,将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认真分析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和有害物种的生活习性,做好有害物种的防治体系,对于一些没有天敌的有害物种要严格地进行人工打击,降低外来物种的繁殖和生存能力。要控制好杀虫剂的使用次数和计量,以防病虫害变异。

3.3 做好检疫工作

做好检疫工作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关键环节,当工作人員检疫到疫情森林时,要第一时间封锁疫情森林,防止疫情传染给其他森林。工作人员也要对树木的种子做好防疫工作,从根本上破坏害虫的生长环境。

3.4 加强混交林的建造

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营林技术进行不同林种之间的混交,混交林的营造能够形成丰富的生物链种类,促进良好森林环境的形成,维护森林生态环境的稳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有害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将有害生物对林业的危害降至最低。

3.5 机械防治法

机械防治法的实施具有一定难度,主要是因为大型的机械不方便进出森林,而且机械产生的噪音也会对森林中其他生物造成影响,这种方式主要适用治理没有天敌的外来有害物种。机械防治法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有害生物防治方法,利用机械设备对外来物种进行捕杀,短时间内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机械防治法要在合适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4 结语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工作人员合理利用营林技术,能够将我国林业中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是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也是维护我国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道成,庞永.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作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6(4):208.

作者简介:刘国霞(1970-),女,现任四平市实验林场高级工程师职务。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害生物营林技术防治
营林技术对林业病虫害治理的重要性
关于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研究
营林措施对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作用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