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新品种高产高效配套生产技术的探讨

2017-11-17刘建军吴志强邓达孙陈海琴

农业与技术 2017年20期
关键词:新品种探讨技术

刘建军++吴志强++邓达孙++陈海琴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玉米新品种的种植技术,阐述了玉米新品种高产高效主要配套3大生产技术:品种管理技术、增产培育技术和科学施肥技术,希望为促进我国玉米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配套;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3028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用作物,在我国适合玉米种植的地域广阔,开展新品种高产高效配套生产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种植效益,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业收入。

1 品种管理技术

1.1 筛选品种

玉米播种区的天气与土地质量不完全相同,所以,在选择玉米种类时需要根据当地天气状况选取适合的种类进行播种,倘若该地无霜期比较长的话,则可选取成长期比较长的玉米进行种植,如果较短,则选取成长期比较短的玉米进行种植。玉米生长期越长则其产能越高,生长期越短则其产能越短。玉米的透光、密度、通风也会对玉米的产能造成影响。

1.2 定时播种

玉米的播种需要选取合适的时机,这对于玉米的产能十分关键。由于每个区域的气候和地质都不一样,对于玉米种植时间和品种来讲,最好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和玉米品种,例如南方玉米能种2季,就长江流域来说,春播的玉米一般3月底—4月初播,7月上中旬可以采摘。

1.3 选址下种

玉米需要选择肥沃的土壤进行种植,种植地附近需要通风、开阔、透光较好,其中,选在平原地种植比较好。需要通畅的排水,一旦排水不畅,则需要建立排水渠,均衡水资源,确保植物的生长。需要先进行少量的种植试验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品种,考察种子产能,再进行选址下种。

2 增产培育技术

2.1 单地多种

这种单地多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土块上不仅可以播种玉米,也可以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这种播种方式能最大程度地为农作物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既可以保证土地的肥沃程度,还可以改善环境,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播种方式。

2.2 大垄双行

打成垄底宽90~93cm、垄顶宽60~70cm的宽垄,即将原60~65cm的3条小垄合并成2条宽垄,起垄后及时镇压保墒,种植密度视品种可比普通种植方式增加5%~10%。

2.3 去雄技术

玉米散粉时需要去除雄穗的水分与营养,将其转化为供给果穗,这可使果穗的颗粒与质量增加,也可减少蚜虫和玉米虫的伤害。去雄技术可以把玉米成熟期提前3~5d,玉米的单一产值能提高大概10%左右。该技术的操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操作,需在雄穗未散粉前进行去雄,去雄穗时应该掌控住合适的机会,否则,不但不会有增加产量的作用,还会降低玉米的产量。

3 科学施肥技术

3.1 施肥的种类

氮肥是玉米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肥料,合理的施用氮肥有助于增加玉米的产量,特别是玉米秸秆还田的耕地应增加10%~15%的氮肥用量,调节碳氮比,促进秸秆分解,然而,低磷将会降低玉米的生物量,会增加根冠的比例,适当地施加钾肥有助于玉米产量的增长。在玉米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磷素吸收能力的好坏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应强调磷肥作基肥尽早足量施用。任何类型氮肥的使用均可以增加玉米施氮效应,高肥效品种加上长效稳态氮肥以及化肥深施是提升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大力推广玉米施锌技术,1kg种子拌硫酸锌2~6g,或每667m2底施硫酸锌1.5~2kg,在缺锌地区效果尤其显著。

3.2 施肥的时期

在恰当的时机施肥有助于作物更好的吸收,提升肥料的利用效率,从而保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在玉米的大喇叭口期与12叶展至吐丝阶段是吸收氮素最快的时期,所以这2个阶段是保障玉米高产的关键时期,为此,要想大幅度提升玉米的产量,需要注意把握好生育后期的氮素供应量,其中,在使用氮肥过程中, 大喇叭口期追肥的效果尤为顯著。

3.3 施肥的方法

施肥方式与施肥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2点重要因素,主要应用“底肥+追肥” 的这一施肥方法,施足底肥,合理追肥,一般有机肥、磷肥、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均作底肥,氮肥则分期施用,60%~70%作底肥、30%~40%作追肥。通过应用促根剂与玉米种子条施,可增强玉米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效率,从而促进产量的提升。病虫草鼠害防治和机械化生产等生产技术也属玉米新品种高产高效配套相关技术,应予重视,本文限于篇幅不再阐述。

4 结语

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新兴的玉米种类也渐渐繁多起来,高产高效配套生产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民种植新品种玉米的产量和效益,促进新品种玉米的推广与应用,满足市场对玉米的需要,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品种探讨技术
青菜新品种介绍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新品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