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世”与“游世”:《西游记》对现代通俗小说的影响

2017-11-17张蕾

社会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西游记

张蕾

摘 要:《西游记》对现代通俗小说创作具有显著影响。胡寄尘的《真西游记》以现代研究《西游记》的成果重写了《西游记》。同样对《西游记》作了“翻新”书写的还有《八十一梦》、《云山雾沼》、《新云山雾沼》等作品。在“玩世”笔墨的背后,用现实来“化古”,是小说的真正趣味。神魔小说流变至现代,与“武侠”合辙。《江湖奇侠传》、《蜀山剑侠传》等“神魔”武侠小说尽管纵横恣肆却很少拥有《西游记》的可爱之处。《西游记》也是游记体小说的典型代表。撇开神魔的纠缠,游记体小说的诸种特点在晚清以后有了更充分的展现。《燕归来》等现代游记体小说真正落实了“游”的地理图景,“游世”成了小说故事意义的结构性部分,也是小说现代性的所在。

关键词:西游记;现代通俗小说;游记体

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7)11-0173-10

明清神魔小说如《封神演义》、《绿野仙踪》等受到了现代学者关注,但这些小说在现代的影响都不能与《西游记》相比。张冥飞《古今小说评林》说道:“及《西游记》出,始有长篇白话之神怪小说,其诙诡荒唐,乃臻极地。后有作者,若《封神传》诸书,笔墨沾滞,迥不及其洒脱,思想幻渺,不能出其范围矣。”1《西游记》引领了神魔小说的叙事风尚,吴承恩撰写的百回本《西游记》以世德堂刊本为最早也最著名。吴承恩《西游记》对之前各种“西游记”故事作了改动和创造,突出了孙悟空的形象。《西游记》遂家喻户晓,影响了现代小说特别是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

一、现代语境中的《西游记》和《真西游记》

《西游记》对现代通俗小说创作的影响是和对它的接受理解相关的。晚清人用西方眼光看中国传统小说,《西游记》便被赋予了独特的解释。如说:“《西游记》之暗证医理,亦不可谓非科学小说也。”2然而这种理解不免带有虚张声势的随意性,并不为后来学者延纳。对《西游记》认识的清晰化是在现代学者的研究讨论中逐步实现的。胡适、鲁迅、郑振铎等学者从故事来源、作者考证、意义阐释等方面对《西游记》作出了着实研究。

《西游记》故事主要来源于唐代玄奘西行取经之事。唐代慧立的《慈恩三藏法师传》对此有详细记载。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一文中说道:“这个故事是中国佛教史上—件极伟大的故事;所以这个故事的传播,和一切大故事的传播—样,渐渐的把详细节目都丢开了,都‘神话化过了。”1参与“神话化”过程的文本有《独异志》、《新唐语》、《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突出了杨志和《西游记传》与吴承恩《西游记》之间的关系,郑振铎则认为:“《永乐大典》本《西游记》之为吴承恩本的祖源,却是无可疑的。”2在百回本《西游记》的来源中,孙悟空形象被较多讨论。鲁迅认为孙悟空来源于唐代传奇《李汤》中的怪兽“无支祁”。3胡适受鲁迅启发,考订“无支祁”的来历,在印度纪事诗中找得“哈奴曼”这一形象,“大概可以算是齐大大圣的背影了”4。陈寅恪在《〈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一文中还论述了孙悟空等形象在佛教典籍中的渊源。所以《西游记》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作品,最终由吴承恩写定,并赋予小说不朽的生命价值。

吴承恩在现代学界也是一个被讨论的问题。否定吴承恩是《西游记》作者的,当推俞平伯《驳〈跋销释真空宝卷〉》中的观点。但胡适、鲁迅、郑振铎、赵景深等学者都认为吴承恩就是《西游记》的写定者。赵景深1935年在《〈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年谱》中考证出1570年吴承恩71岁,“约在此时,始作《西游记》”5。郑振铎在《西游记的演化》中不但肯定了吴承恩的作者地位,还对吴承恩的功绩大加赞叹:“吴氏书的地位,其殆为诸改作小说的最高峰乎?”6明代中晚期,个人独创小说兴起,《西游记》在这样的氛围中必也突显出了写作者的智慧和才能。

《西游记》的意义是什么?明清两代论者大都以“证道”观念赋予《西游记》,著名的李卓吾评本则以“心学”统摄小说。现代学者基本否定了之前的认识,把《西游记》看成是一部“玩世”之书。胡适论道:“因为这几百年来读《西游记》的人都太聪明了,都不肯领略那极浅极明白的滑稽意味和玩世精神,都要妄想透过纸背去寻那‘微言大义,遂把一部《西游记》罩上了儒释道三教的袍子;因此,我不能不用我的笨眼光,指出《西游记》有了几百年逐渐演化的历史;指出这部书起于民间的传说和神话,并无‘微言大义可说;……指出这部《西游记》至多不过是—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7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呼应了胡适的评价。这一评价切合普通人读《西游记》的心理感受,也道出了作家写通俗小说的初衷。

《西游记》的“玩世”吸引了学者胡适,以致胡适重写了《西游记》的第八十一难。《西游记》第99回,观音菩萨见唐僧师徒还少受一难,老鼋遂将他们翻入通天河中。之后师徒四人来到陈家庄受奉拜,趁深夜无人潜行离开。胡适认为:这一回“未免太寒伧了,应该大大的改作,才衬得住一部大书”8。改作最初发表于1934年《学文月刊》,回目为“观音点簿添一难 唐僧割肉度群魔”,叙述唐僧师徒从云端落下,进到三兽塔。唐僧在塔里打坐入定,取经路上被打死的妖魔鬼怪都来索命,唐僧割肉以飨鬼魂,圆成最后一难。胡适的改作把取经路上遇见的主要妖魔清理了一遍,起到收尾功效。唐僧还向三位徒弟讲述了“玉兔烧身”的故事,这是如来成佛的因缘。唐僧割肉是效法如来,却不免写得鲜血淋漓。就笔法看来,胡适的改作不如原书自然浑成。有学者论道:“胡适在最后一难大肆铺陈,详则详矣,试图把八十一难搞得整齐划一,反倒冲淡了作品结束之际如来授经,唐僧大功告成而又不敢居功自傲的理想构思。凡此种种,皆说明了胡适增改文字备受冷落、复遭湮没的命运。”1胡适改写《西游记》没有成功,但作为学者型作家,胡适推动了《西游记》的现代接受,是功不可没的。

胡寄尘,另一位现代学者型作家对《西游记》的重写更值得关注。胡寄尘编辑过通俗文学期刊,发表过作品,也研究小说。如果说胡适重写《西游记》是研究《西游记》入迷的结果,那么胡寄尘重写《西游记》则是他的一种研究心得。在《中国小说研究》、《中国小说的起源及其演变》等著作中,胡寄尘对中国小说的考察十分系統。如谈中国小说由短篇到长篇的演变趋势道:“把短篇的全体部分都扩充起来,使短篇成为长篇。例如由《宣和遗事》的一部分扩充而成《水浒传》,根据《三藏取经诗话》而作《西游记》都是。”2根据胡适、鲁迅等学者的研究,胡寄尘把《西游记》纳入中国小说的演变类型中作分析。他对《西游记》故事的来源十分清楚,所写《真西游记》就是以《西游记》的研究成果来重写《西游记》。endprint

小说《真西游记》共26回,胡寄尘为小说写有一篇《序例》,表明写作因由。“原有《西游记》及《三藏取经诗话》两书,流传甚广,几乎妇孺皆知。虽亦恢奇可喜,然多凭空结撰,绝非事实。彼托名为玄奘之事,当为玄奘所不许也。今此书一以《三藏法师传》为本,与原有《西游记》凭空结撰者不同,故称《真西游记》。”“取材除《三藏法师传》而外,以《大唐西域记》为多。其他如《南海寄归传》等,间亦采及。”3胡寄尘想恢复《西游记》的本源故事,真正以玄奘为主人公,写他不畏艰险的取经历程。无论是《三藏法师传》还是《大唐西域记》,都记述了唐僧取经之事和西行见闻,是保存取经故事最详实的历史文本。《南海寄归传》也是记述行旅参佛的文本,唐代僧人义净效法玄奘,由海道至印度求佛。在《真西游记》中没有孙悟空、猪八戒,只是以小说体式“还原”了高僧亦是凡人的玄奘故事,当得上一个“真”字。小说第一回讲述清末民初有一个叫狄宝的孩子喜欢读《西游记》。他老师就把《大唐西域记》和《三藏法师传》的故事讲给他听。狄宝后来成为小说家,《真西游记》是狄宝写出的书。小说第26回有个收尾:“且说玄奘取经,冒万险,蒙万难,一意孤行,百折不返,卒能行到西方,取回经典。……今此书乃本诸《西域记》及《三藏法师传》而演成,虽语多通俗,而事求有征,间加粉饰,亦不出情理之外。”这个收尾道出了《真西游记》的写作目的,也可见出小说的写作和现代学界对《西游记》的考证研究密切相关。

小说第2回叙述玄奘身世和取经事由,之后西行路漫漫,经5万余里,历17载,其间的困苦和执着,是小说的主体内容。《西游记》里唐僧取经走了十万八千里,历经14年,两相比较,《真西游记》的记述依据历史文本,更显得艰苦卓绝。玄奘西游,不仅遭逢各种艰险,还要面对由国君至百姓的阻拦。小说把“反对者”置于显著位置,玄奘的孤独更显出义无反顾的勇气和伟大。这与《西游记》中唐僧的怯懦无用形成极大对照。《真西游记》真正彰显出玄奘高僧的佛法力量。但就小说叙事而言,《真西游记》还是无法企及《西游记》的。想象被现实拘束,叙事的拘谨和局促让《真西游记》缺少一种酣畅的表达。胡寄尘重写《西游记》,并不能遮掩住《西游记》无与伦比的光彩。

二、“玩世”背后的沉重

《西游记》影响现代通俗小说,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人物故事、神魔想象和游记体例。晚清受《西游记》影响的“拟旧”“翻新”小说借用《西游记》的人物故事来展现新视界。陈冷血《新西游记》(有正书局1909年)、静啸斋主人《新西游记》(小说进步社1909年)、吴趼人《无理取闹之西游记》(《月月小说》第12号)等都属此类。阿英对这类小说评价较低:“《新西游记》,虽其目的在以科学解释迷信,其效果实质上是不会有的。”4晚清新小说家以新思想重构旧小说,出发点未始不好,但写法终究不伦不类,就文学性而言,不足称。不过,这种写作思路对后来的小说家不无影响。40年代张恨水的《八十一梦》和耿小的的《云山雾沼》、《新云山雾沼》就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了晚清小说“拟旧”“翻新”的思路。如果说晚清小说家企图让旧小说适应新思想,那么到40年代,重述《西游记》人物故事以达到警醒目的,就在深度上超越了40年前的“拟旧”之风。

张恨水《八十一梦》1939年12月至1941年4月连载于重庆《新民报》副刊《最后关头》,1942年3月重庆新民报社出版单行本,非常受欢迎。张恨水于1938年1月来到重庆,加入《新民报》,主编副刊《最后关头》,开始了他在大后方的抗战生活。张恨水为重庆《新民报》写的第一部小说是《疯狂》,这是一部失败之作,40天后,《八十一梦》开始连载,大获成功。《八十一梦》由14个梦组成,还有“楔子”和“尾声”。14个梦就是14个故事,独立成篇,用第一人称“我”串联。“既是梦,就不嫌荒唐,我就放开手来,将神仙鬼物,一齐写在书里。”1小说多次引用到古代文本,第10梦“狗头国之一瞥”开首处提到《山海经》、《镜花缘》,第48梦“在钟馗帐下”提到了《斩鬼传》。这些文本记述的都是“神仙鬼物”,《斩鬼传》等还可归入“神魔小说”序列,而《八十一梦》与神魔小说代表作《西游记》的关联更为密切。第36梦“天堂之游”开篇提到《西游記》,《西游记》的驰骋想象把“我”引到了天上,“我”在“天堂”不仅遇见了猪八戒,还见到了伯夷、叔齐、子路、牛魔王、红孩儿等人物,这些真实或虚构的人物带着他们各自的故事背景汇集在小说中,上天入地,往来古今,显得热闹非凡,意味纷呈。《八十一梦》像《西游记》一样纵横不羁,张恨水用他的才华驾驭着他的阅读经验,把一个作家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

与《西游记》相仿佛,称《八十一梦》是一部“玩世”之作未为不可,但当时人多能看出小说的现实所指。张伍回忆道:陈独秀“看了《八十一梦》后,担心地说:张恨水骂别人不要紧,骂了三尊菩萨,恐怕要惹麻烦”2。麻烦确实很大,张恨水被威胁要关进息烽集中营。很多研究者认为,《八十一梦》只写14梦,是因为国民党当局的威胁,张恨水只能收笔,但这14个梦已很能说明问题。小说“尾声”道:“八十一是九的一个积数,假如人生不能得到十全的事,得着九乘九的一个得数,也算个小结果,这正也足以自豪了。本来在中国社会上,老早就把八十一这个数目,当了一个不能再扩充结果的形容词。”3可以想见在写作计划之初,张恨水并非一定要写出81个梦来,以“八十一”来命名小说,因为这个数字“在中国社会上”是有意义的。“八十一”最经典的来源当然是《西游记》里的“八十一难”。《西游记》第99回列出了“八十一难”具体名目。观音见少了一难,还要补上,说:“佛门中‘九九归真”4。不过《八十一梦》写了14个梦,也不是随意的数字。唐僧师徒取经用了14年,《西游记》第98回有一个算法,14年就是“五千零四十八日”,正是“一藏之数”,唐僧取来的真经也是“五千零四十八卷”。所以“十四”和“八十一”一样,是有意义的数字,这是《西游记》的启发。

《八十一梦》中“我是孙悟空”一梦更是由《西游记》故事脱胎而来。《西游记》第32回至第35回叙述了平顶山降二魔的故事。《八十一梦》把《西游记》的这段故事作了变形:“我”化身成为孙悟空,先和金面、银面、铜面三个妖怪斗法,三妖用金银铜气把孙悟空困住,伯夷叔齐送来薇蕨,化解雾阵。三妖败走,引来通天大仙。孙悟空战败。金、银、铜三妖出自《西游记》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形象,张恨水把妖魔形象寓意化,用清廉抵制金钱的意思十分明显。而通天大仙来源于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母亲形象。《西游记》对这一形象描述道:“雪鬓蓬松,星光幌亮。脸皮红润皱纹多,牙齿稀疏神气壮。貌似菊花霜里色,形如松树雨余颜。头缠白练攒丝髻,耳坠黄金嵌宝环。”在《八十一梦》里这一形象被如此具化:“虽然是老太婆,周身找不出一点老人的慈祥气。她的头发像千缕银丝,纷披下来,罩着一只黄金色的骷髅脸。虽然那像霍桑先生所写黄金指里的金子公主,可是她那脸上的乱柴皱裂纹,已记上她的年岁,她身披黄袍,足踏黄靴,金光射人。而两只专看黄白的乌眼珠,却在骷髅上滴溜溜乱转。”1形象的脱胎来源十分明显。《西游记》中的妖怪再厉害,总会被孙悟空在嬉闹间打败,而《八十一梦》里的孙悟空敌不过通天老妖戴满黄金宝石的遮天巨手。孙悟空本领再大也战胜不了“钱可通神”的现实,讽刺笔调显而易见。endprint

《八十一梦》用现实讽刺的笔调改写了《西游记》。虽然也是“玩世”,却因现实的压力没有《西游记》那样轻松谐谑,这或许就是梦魇的沉重。这种沉重感在耿小的《云山雾沼》、《新云山雾沼》中别有一番呈现。这两部作品出版时被冠以“乐趣滑稽 游戏小说”2的头衔,可以看作是得《西游记》的真传。耿小的擅长写滑稽有趣的作品,他接受过新式教育,又喜读旧小说,对《西游记》烂熟于心,《西游记》的“玩世”与耿小的的趣味甚相投。耿小的写有《论幽默》、《讽刺与滑稽》等文,对写作滑稽小说有清醒的理论认识。《云山雾沼》、《新云山雾沼》虽与晚清“拟旧”之风相类,但更多承袭了《西游记》的滑稽面貌而趣味横生。

《云山雾沼》6回,《新云山雾沼》6回,两部小说是前后接续的。小说主人公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们取经修正果之后,被派往人间,探勘人世间发生的种种事情。孙悟空行使探险功能,猪八戒继续发挥他滑稽的本性,这是《西游记》作用于《云山雾沼》的第一层表现。几个人物从唐朝来到1947年的民国社会,他们把所见所闻和《西游记》故事联系比照,有“穿越”意味,但更多对现时的挑衅、戏弄和感喟。这是《西游记》作用于《云山雾沼》的第二层表现。第三层表现是小说直接提到《西游记》。《新云山雾沼》第1回孙悟空、猪八戒在阴间游历:“来到一条街非常热闹,颇像北京的天桥儿。也有练把势卖艺的,也有唱大鼓的,也有说评书的,那说的正说着西游记,说到孙猴儿八戒,八戒嚇了一跳道:‘哥啊,这个人好像认识俺们。咱们快跑吧。行者道:‘这是讲故事的,不要紧。咱们听听。”《西游记》是世俗的消闲品,不仅说明《西游记》深入人心,也是耿小的选择《西游记》人物作他小说主人公的原因。《新云山雾沼》第2回行者等人听河南坠子《高老庄》,“沙和尚道:‘二哥的名气可大了去了,听说耿小的在立言画刊作云山雾沼,也把二哥写在里头。八戒道:‘那天我得找找耿小的去。”小说中人谈小说和小说作者,是越界叙事,此处纯粹是打趣。《西游记》和耿小的小说成了可以相互指涉的文本。

《云山雾沼》、《新云山雾沼》的前半部分基本叙述了世俗情态,主人公与世俗不调和的“玩世”蕴含讥诮。后半部分上天入地,驰骋想象,也得自《西游记》的启发。《云山雾沼》第6回、《新云山雾沼》第1回和第6回都叙述了游地府,与《西游记》第10回“唐太宗地府还魂”所述情景相似,而讲述天庭之事也由《西游记》而来。《新云山雾沼》后半部分叙述孙悟空如梦魇般压抑和荒诞的宇宙历险,且带有科学与科幻的意味。孙悟空在宇宙中翻筋头,却怎么也找不到地球。他遇见了火星人,望见地球“仿佛云山雾沼的样子”,这是小说唯一一处点明小说标题意思的所在。“云山雾沼”即是宇宙間这一渺小的被战争硝烟笼罩着的地球。孙悟空深深感悟到人类争斗是因私利而生,要和平就应无“我”。孙悟空的想法就是隐含作者的想法,也是耿小的的想法。在战火纷飞的40年代,耿小的把他的个人体悟放置到滑稽作品中,用家喻户晓的可爱人物来演绎现实的沉重故事。和《八十一梦》一样,《西游记》的人物故事是取悦读者的手段,用现实来“化古”,是小说的真正趣味。

三、神魔与武侠的合辙

孙悟空的形象是不朽的经典,不仅《八十一梦》、《云山雾沼》等小说把翻天覆地的孙悟空直接挪用过来,现代武侠小说也常会叙到猿猴形象。《西游记》描画孙悟空,十分突出他的“猴性”,特别是在众神口中,孙悟空常被称为“猴子”。现代武侠小说对猿猴形象的偏爱源于“孙猴子”。朱贞木《罗刹夫人》把“罗刹峪”描述成类似于花果山的神奇境界,小说主人公罗刹夫人的仆役是形似金刚的人猿。张恨水《剑胆琴心》对得道高人铁先生使唤的猴子也有生动描述。武侠小说中的高人一般居于人迹罕至的山林,山林中猿猴出没,意味着高人现身。平江不肖生在《江湖奇侠传》中道出了武侠小说喜述猴子的原因:“这种猴子,比一切野兽都生得灵巧,只略略的畏惧虎豹,除虎豹之外,甚么野兽也不能奈何他。……从来也不见虎豹咬死了猴子,倒是猴子在无意中,卒然遇了虎豹,没有树可上,没有岩可钻,被虎豹逼得发急的时候,有将虎豹的肾囊抓破,虎豹立刻丧命的。”1孙悟空有降龙伏虎的本领,猴子的灵活机巧可以胜过虎豹的凶猛,这便是武侠小说喜欢写猴子的重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灵巧机智是习武之人修成正果的必要禀赋。武侠小说一般把猿猴当动物来写,但在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中有一只叫袁星的猴子,会说人话,生活在剑仙们居住的凝碧崖中。小说第95回叙述袁星和剑仙裘芷仙在凝碧崖探奇,袁星得到了两柄长剑,遂成了得道的猴子。袁星得剑的经过,和《西游记》水帘洞的发现如出一辙。

花果山水帘洞里的孙悟空可以称为“魔”。《西游记》第3回叙道,和美猴王孙悟空日常酬酢往来的有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等,这些“魔王”和孙悟空称兄道弟,但如在取经路上出现,就成了妖魔。大闹天宫时期的孙悟空在天神们的口中也被称为“妖猴”。取经之路是孙悟空由“魔”变“神”的修为。所以,“神”与“魔”在孙悟空身上是合二为一的。鲁迅说《西游记》是“神魔小说”,这在小说主人公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身上都表现得十分明显。“神魔小说”的传统至现代衰微了。科学观念渐趋发达,现代人对宇宙自然有了理性认识,神魔想象与幻想成为科学嘲笑的对象。但传统文化的源流、思维方式的积习、信仰兴味的偏好使现代读者依然对“神魔”无法释怀。在《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中,神与魔打斗的场景是小说的重要内容。《西游记》中的打斗场景大都以韵文出之,声色俱佳,可读性强,是小说的华彩笔墨。因此作为“神魔小说”的《西游记》已含有“武侠”因子。武侠小说之所以能吸引读者,是因为小说主人公具有超常武艺,超常武艺突破一定限度就与“神魔”相通了。“武侠”与“神魔”合辙遂成为神魔小说至现代的一种流变。

徐文滢在《民国以来的章回小说》中谈道:“民国后同于《济公传》《西游记》之类的神怪小说是很少的。除了社会人情黑幕以外,几乎只见梦呓样的侠义小说的潮水。然而一道白光一枝飞剑和火轮车阴阳镜有什么分别呢?崆峒派昆仑派和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也没有什么两样吧。我想称这样的侠义小说为‘神怪小说,以示别于其他专述技击拳术的真正侠义小说。这类小说最著名的《江湖奇侠传》(即《火烧红莲寺》)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最近天津有一作家写着《蜀山剑侠》和《青城十九侠》,荒唐的故事更百十倍地出现,给予民间的兴趣恐很难有那样巨大了罢。”2徐文滢认为武侠小说中的白光飞剑和神魔小说中的“火轮车阴阳镜”没有本质区别。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是这类“神魔”武侠小说的开创者,继之而起的最著名作品是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研究者论《江湖奇侠传》道:“中国读者有接受神怪小说的传统习惯,如《封神榜》和《西游记》就脍炙人口。向恺然将武侠小说神魔化……《江湖奇侠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异想开天地‘崇奇,也为武侠小说开一奇葩。”论《蜀山剑侠传》道:“作为出世武侠小说的杰出代表,还珠楼主的小说充满奇思玄想,虽也有一些现实的内容,但所占比例甚小,基本上可归入神魔小说一类。”3作为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西游记》成了这类现代武侠小说的创作资源。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中毒记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