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川高丹草在渝东南地区的引种研究

2017-11-17

兽医导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茎叶比叶宽鲜草

陈 新

(重庆市涪陵区畜牧技术推广站,重庆 405000)

冰川高丹草在渝东南地区的引种研究

陈 新

(重庆市涪陵区畜牧技术推广站,重庆 405000)

本文对冰川高丹草在渝东南地区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分析。测定了冰川高丹草和苏丹草的物候期、生长性能、生长速度、鲜草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冰川高丹草的生育期为125d,苏丹草的生育期为93d;冰川高丹草的平均株高显著高于苏丹草的平均株高;高丹草的茎叶比为2.22,苏丹草的茎叶比为2.70;冰川高丹草的生长速度为3.33 cm/d,显著高于苏丹草的再生长速度;在产草量方面,冰川高丹草的鲜草为7195.73 kg·hm-2,苏丹草的鲜草产量为3545.15 kg·hm-2,冰川高丹草产量显著高于苏丹草。综上所述,冰川高丹草适应该地区的生长环境,适宜在渝东南地区进行推广播种。

高丹草;物候期;生长速度;生长性能;鲜产草量

在国内,种植业要从“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即从以前的只重视粮食、经济作物向发展粮食、经济、饲料作物转变[1]。高丹草作为一种新的饲料作物,20世纪90年代初受到我国高粱育种专家的重视。高丹草是根据杂交优势原理,用高粱和苏丹草杂交制成的优良牧草品种。它综合了高粱茎粗、叶宽和苏丹草分蘖力、再生力强的优点,杂种优势非常明显[2]。高丹草抗旱、耐瘠性强,是种草还牧以及减轻水土流失、水资源压力,改善生态环境的优势作物[3-4]。高丹草为适用性最广泛的一年生饲料作物之一,高度为2.5~4.0m,茎秆甜而多汁,穗较小,叶片和茎秆与玉米类似,主要用于青贮;在气候比较冷凉的地区,干物质产量为10t·hm-2左右,而在气温比较高的地区,干物质产量为27t·hm-2左右,其可以放牧或刈割后青饲,也可用作青贮饲料或加工成干草[5]。重庆地方优良牧草品种较少、品种单一,皇竹草、甜高粱是重庆地区栽培面积较大的牧草,但这三种牧草抗逆性差、适口性较差,极大地限制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6-7]。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涪陵区白涛镇高峰寺村,东经107°27'、北纬29°30',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8.1℃,年均降水量为1072mm,无霜期317d,日照1248h。土壤类型为沙壤土,有机质含量小于0.5%。其中,含铵态氮16.0 ppm,有效磷12.5 ppm,速效钾85.6 ppm。

1.2 试验设计

供试牧草品种为冰川高丹草,供试肥料有磷酸钙和尿素,共有小区3个,每个小区面积2m×2m,小区间距50cm。冰川高丹草按照一般栽培技术进行管理,条播,行距为40cm,播种量均为3g/m2。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测定指标包括:高丹草的株高、叶宽、茎叶比、叶长、生长速度、鲜草产量。

1.3.1 物候期

按饲料牧草田间观察记载规范执行,播种后观察苗期生长发育状况和物候期(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各物候期均以50%植株进入该物候期为准。

1.3.2 株高、叶长、叶宽

每个小区随机选取l0株,品种播种51d,用直尺测定从地面至叶尖的高度。计算平均株高、叶长和叶宽。其中株高用卷尺测量由地面拉直后至植株最高部位的绝对高度;叶长用直尺测量植株顶端倒数第三片展开叶片的长度;叶宽用直尺测量植株顶端倒数第三片叶子最宽处的宽度。

1.3.3 生长速度

一定时间内的株高日平均增长量。(生长速度=垂直高度/生长天数)两个品种播种后,从2016年4月2日开始到2016年6月2日结束,每隔20d测定一次株高,计算日增长量和生长速度,即为刈割前的生长速度;从2016年6月3日开始到2016年7月25日结束,每隔17d测量一次株高,计算日生长量和生长速度,即为刈割后的生长速度。

1.3.4 茎叶比

采用第一次刈割的鲜草,因为杂交苏丹草拔节前无茎,故选取较大的l0~l6支进行人工剥离叶稍分离茎叶,分别称重、统计。每1 m2选择1 kg刈割牧草测定茎重和叶片重,计算茎叶比。

1.3.5 鲜草产量

在试种区内,植株自然高度长至100cm左右时,进入刈割周期[8-9],采用全畦、同期刈割测定。第1次刈割时留茬10~15cm,第2次刈割时再留茬10cm,后不再留茬。全期共刈割2次,统计总鲜草产量。2016年6月开始第一次割草测产,到9月进行第二次割草测产。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

试验于2016年开始,4月2日开始播种,冰川高丹草出苗早于苏丹草,一般在3到4d出苗,接下来进入分蘖期,4月下旬进入拔节期,5月份至6月份相继进入孕穗期、抽穗期,8月进入完熟期,生育期约130d(表1)。试验结果表明,冰川高丹草的成熟期平均较对照苏丹草晚35d。具有更长的营养生长期,在试验中还表现出冰川高丹草的长势要好于苏丹草。

2.2 株高、叶长、叶宽、茎叶比

到成熟期后,冰川高丹草的平均植株高度比苏丹草高出约35cm。冰川高丹草的叶长、叶宽也明显大于苏丹草的叶长和叶宽。冰川高丹草的茎叶比,达到1:0.45,苏丹草的茎叶比为1:0.37。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冰川高丹草的株高优于苏丹草,表现出长势更健壮,并且冰川高丹草的含叶量高于苏丹草,品质较好,重要的是体现出冰川高丹草的总产草量的优势。(表2)

表1 苏丹草与冰川高丹草的物候期

表2 苏丹草和冰川高丹草平均株高、叶长、叶宽和茎叶比

2.3 生长速度的分析比较

播种后至刈割前(2016年4月2日至2016年6月2日),冰川高丹草的初生长速度稍高于苏丹草的初生长速度。刈割后(2016年6月3日至2016年7月25日),冰川高丹草的再生长速度明显高于苏丹草的再生长速度。冰川高丹草的平均再生长株高为173.29 cm,显著高于苏丹的117.14 cm。(表3)

2.4 鲜草产量分析

冰川高丹草两次刈割的产草量也显著高于苏丹草的产草量(P<0.05)。冰川高丹草两刈割的鲜草产量均比苏丹草的鲜草产量高,表现出的杂交优势的特点(表4)。

表3 苏丹草与冰川高丹草生长速度比较分析

表4 苏丹草与冰川高丹草的鲜草产量(kg·hm-2)

3 讨论

3.1 物候期

在对苏丹草与冰川高丹草的物候期观察中表明,苏丹草与高丹草的成熟期分别为93d和128d,冰川高丹草的出苗时间比苏丹草冰川高丹草的生育期显著长于苏丹草的生育期,冰川高丹草比苏丹草出苗早,冰川高丹草的分蘖性能高于苏丹草,而且冰川高丹草的长势更茂盛。整个生育期中两种草均未发现严重虫害[10]。

3.2 生长性能

在对苏丹草与冰川高丹草生长性能的测定中表明,冰川高丹草在株高、叶长和叶宽方面均高于苏丹草,其中植株高度比对照品种高36cm,从在茎叶比来看,冰川高丹草的茎叶比为2.22,略低于苏丹草的2.70,冰川高丹草的茎叶比小于苏丹草的茎叶比,这说明冰川高丹草的叶量更丰富,牧草的品质也就更好。

3.3 生长速度

在对冰川高丹草与苏丹草生长速度测定中表明,冰川高丹草刈割后的平均再生长株高为173.29cm,显著高于苏丹草的117.14cm,生长趋势更为良好;再生长的速度要显著高于初出生长的速度,而且冰川高丹草的再生长速度更明显。第一次刈割测定冰川高丹草的生长速度为1.67cm/d,到第二次刈割后测定冰川高丹草的生长速度为3.33cm/d。

3.4 鲜草产量

在对苏丹草与冰川高丹草的产草量测定中表明,高丹草具有产量优势,这与高丹草的杂种优势有关[11-13],冰川高丹草平均产鲜草量为3.6kg.m-2,在庞良玉,张建华的对苏丹草、高丹草生物性状研究中[14-15],高丹草的平均产鲜草量可达7.76 kg.m-2,该次试验所测冰川高丹草的鲜草产量明显低于其他研究水平,原因可能有:与牧草品种有关,冰川高丹草为新开发的杂交品种,受所种植地域的温度、降水、土壤质量等条件有关;另一个原因是田间管理未能达到标准水平,杂草未能及时清理等不良因素影响冰川高丹草的产量。

4 结论

综上所述,冰川高丹草杂种优势明显,冰川高丹草的生长速度快,产量较高,适应该地区的生长环境,作为优质牧草,种植前景非常大。但是由于试验时间较短,试验数据的处理也存在一定的误差,不能完全具有代表性,需进一步做长时间的试验研究,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结论。

[1]苏佳楼,房丽宁.高丹草大力士的品种特性及利用方式[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4):46-47.

[2]安秀敏,张庆祥,李晓波,等.饲用高粱特点及其利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5,(9):20.

[3]徐艳,杨巍,李文镭.发展高丹草前景展望[J].杂粮作物,2006,26(2):152-153.

[4]刘自学.中国草叶的现状与展望[J].草叶科学,2002,19(1):78-79.

[5]卢良恕.21世纪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J].中国农业科学,1998,31(2):1-7.

[6]任继周,侯扶江.要正确对待西部种草[J].草业科学,2002,19(2):1-6.

[7]张健.重庆低海拔区牧草引种试验报告[J].草业与畜牧,2012,(4):13-14.

[8]牟芝兰.刈割周期对苏丹草叶片生长的影响[J].草业科学,1994,11(6):29-31.

[9]田玉民,龚月生.刈割期对紫花苜蓿叶粉营养成分含量、茎叶比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07,27(4):86-88.

[10]王熙鲁.牧草病虫害防治[J].农家致富,2009,27(6):14-15.

[11]时永杰,侯彩云,张忠学.串叶松香草的引种研究[J].中国草地,1998,(4):14-16.

[12]孙体荣,苏红.串叶松香草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J].草叶科学,1993,(4):15-17.

[13]BirchlerJA,AugerDL,RjddleNC.Insearchofthemolecularbasisofhete rosis.PlantCell,2003,15(10):2236-2239.

[14]钱章强.利用高粱雄性不育系选育饲草新品种[J].中国草地,1990,(6):61.

[15]孙守钧,王云.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应用可行性研究及其选育[J].草业学报,1999,8(3):39-45.

陈新(1979—),男,畜牧师,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茎叶比叶宽鲜草
氮肥水平对紫花苜蓿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水分养分胁迫对冬小麦器官生长相关性影响研究
马奶子葡萄叶面积评估模型的建立
苜蓿鲜草不可作为单一饲料喂牛羊
回归方程法测定两个龙眼品种叶面积研究
一只羊的结局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稻叶面积测定
苏丹草—拟高粱杂交种鲜草饲喂獭兔的效果
洛阳市13种绿化树种叶面积的回归测算
种植及收获因子对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茎叶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