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式方法在社区集体林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中的应用

2017-11-16魏淑芳魏俊华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集体森林村民

魏淑芳,魏俊华,罗 勇,刘 明

(1.渠县农林局,四川 渠县 635200;2.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81)

参与式方法在社区集体林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中的应用

魏淑芳1,魏俊华1,罗 勇1,刘 明2

(1.渠县农林局,四川 渠县 635200;2.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81)

科学、合理地编制社区集体林经营方案,是社区集体林质量精准提升的基础。通过总结参与式方法在2个试点社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中的应用和成效,介绍了社区集体林经营方案编制的4个步骤,即森林经营编案准备、森林经营现状评估、森林经营策略规划和森林经营年度方案编制,指出以村民为主体的参与式方法编制的森林经营方案,能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制定的森林经营现状评估指标符合社区实际,同时外界的帮助和支持是编案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森林经营方案;社区;集体林;参与式;编制方法

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基础,它既是森林经营主体制定计划和开展森林经营活动的依据,也是林业主管部门管理、检查和监督森林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目前集体林的经营方案一般以县为单位编制,属于指导性质的森林经营方案,不能满足指导林农实施具体经营措施的需要[1]。常规的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大多由专业技术人员按技术规程和围绕区域林业发展目标来进行,较少考虑社区之间、村民的之间的差异与要求,不能及时收集、分析、处理不断变化的社区发展条件。

科学、合理地编制社区集体林经营方案,不仅关系到社区森林资源有效保护和社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将促进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在四川渠县双土乡吴寨村7组和三板乡大石村4组开展的集体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编案试点活动,提出基于社区集体林的参与式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过程和方法,通过森林经营者共同参与编制的、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村级森林经营方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非国有森林经营主体,特别是林农科学管理森林、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森林经营编案准备

1.1 组建评估小组

评估小组负责森林资源评估到方案编制送审期间的所有工作,由5人~6人组成,一般林业局1人,林业站2人,村民代表2人~3人。同时应考虑成员的相对稳定和确保有充足的参与时间,并明确职责分工,每天野外工作结束后要进行当日回顾。评估小组应通过社区会议组建,在试点工作中,分别组建了森林踏勘和社区访谈两个小组。

1.2 确立评估指标

为了真实评价社区现有集体林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或找出影响社区集体林可持续经营中已经存在或潜在的制约限制因素,就有必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指标来做参考或依据,即确立评估指标。而国内外已有的指标体系过于宏观和复杂,很难用于指导具体的社区可持续森林经营管理活动,特别是规模小、普遍集中统一经营的村有林和社有林,因而需要根据社区的特殊情况,以村级或村以下(村民小组)为主要对象开发社区指标体系,用于推动和指导社区开展具体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活动[2]。为此,评估工作组确定运用亚太社区林业培训中心(RECOEFTC)等机构合作开发的《四川省村级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标准与指标体系》(简称PCIV指标体系)来进行,但PCIV指标体系还需结合社区实际修正,评估小组分别在两个村民小组召开了评估前的社区会议,解释并确认评估程序、目的,修订评估原则、指标和指标体系以适应当地社区情况以及其它相关信息来源。

1.3 制定评估方案

为确保评估工作有计划按步骤进行,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包括关键步骤所要采取的活动,所要收集的信息资料、参与人员、时间安排和资金安排等,评估方案要尽可能详尽。两个试点小组既制定了集体林经营管理评估工作计划,又根据每日评估工作的进展和具体情况,制定了每日工作计划,确定人员分工等。

1.4 调查评估培训

由于小组成员文化、专业领域及实践经验、理解力等存有差异,可能对PCIV指标体系的理解不一致。培训的主要目标是使评估小组成员理解评估的目的和概念、熟悉评估的程序和方法,评估小组集中开展了为期4 d的参与式培训工作。

2 森林经营现状评估

2.1 基础信息收集

通过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了解社区基本情况及其与林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发现支持因素和制约因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评价社区发展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两个评估工作小组在开展森林现状评估前分别对试点乡、村、村民小组进行基本情况调查,收集自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人口、组织机构与服务体系、经济状况、交通通讯、能源、教育,土地资源及利用,集体林的起源、权属、管理利用及现状等二手资料,并将其进行整理分析,形成对当地社区的初步认识。

2.2 召开启动会议

评估小组组织召开社区会议,向村民介绍开展评估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如何进行评估;讨论修订工作计划。然后将评估成员分为森林踏勘组和社区访谈组,每组确定1~2位“知情”村民参与协助和观察。

2.3 森林踏勘

对集体林进行实地踏勘、估测和现场访问,将评估发现记录在调查评估表格中。主要内容包括集体林内的林相、植被种类及覆盖情况、水土保持、林木胸径、林木高度、林龄、林分密度、社区内土地资源利用、集体林四至界限等基本信息,制作社区集体林资源平面草图。

2.4 社区访谈

通过座谈和访问不同利益群体的农户,收集社区成员对森林资源需求的满足程度、社区集体林经营管理的机构和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情况,社区外部对社区的支持与服务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和村民关心的其它问题。

2.5 总结分析

对森林踏勘和社区访谈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确定社区的主要发现、集体林经营管理的主要缺陷(限制因素)、发展机遇及有利条件和改善集体林经营管理的可能措施。

2.6 信息反馈

召开社区会议,向村民介绍调查评估工作情况及结果,组织社区成员对总结归纳的主要发现、影响集体林管理的主要限制因素和发展机遇、改善森林经营管理的可能措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核实和修整、完善,形成评估结果。

3 森林经营策略规划

3.1 问题分析

双土乡吴寨村7组位于渠县东南部,地属低山,是以林为主的山区社。其中:国社合造林24.4 hm2,长防林 23.33 hm2,集体林总蓄积量为 7 170 m3,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权属个人的有退耕还林8 hm2,桔园7 hm2。全社森林覆盖率74.5%。森林类型主要是用材林、防护林和经济林(图1)。1999年由社员代表提出进行过一次小面积间伐,主要用作烧柴进行了分配。除有个别村民从中剔取部分枝桠用作薪柴和在林缘放牧外,集体林未能为社区村民带来更多、更直接的经济效益。

图1 双土乡吴寨村七社资源分布图

大石村4组位于渠县中部,地属浅丘。社集体林面积15.47 hm2,主要树种为柏木。权属个人的有经济林3.73 hm2。全社森林覆盖率58.5%(图2)。一直由村统一管护,实行封山护林,未做过抚育间伐,现林木长势参差不齐,生长慢,虫害较重。由于一直对集体林实行封山管护,村民未能从中直接获取经济收入。

图2 三板乡大石村四社资源分布图

统一的封山制度对两个试点地的林木管护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没有考虑不同利益群体对资源的不同利用需求,资源被统得过严、管得过死,作为产权主体的农户缺乏林木经营自主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群众面对“绿色金库”,见“绿”难见“金”。加之缺乏技术,没有开展抚育、间伐等森林经营活动,林分质量较差,效益低下,农户从集体林中获得利益的愿望难以实现,严重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制约了集体林资源的发展。

采用问题树分析法,与社区村民一道确定社区集体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采取逐层剥离深究分析方式,找出根本的制约因子和影响(以吴寨村7组为例)。

3.2 目标分析

归纳陈述和核定问题分析结果,把负面的问题转化为正面的影响,并作为改变的目标,从最后一层原因中找出克服制约因子和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以此为依据设立相应的项目活动。不现实的目标不作为经营管理的目标,现实的才作为编制可行的对策措施。

3.3 活动规划

在社区会议上,根据每一目标,结合社区实际规划所需开展的活动,并从技术上的可操作性、经济上的可能性、政策上的可性上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5年内社区集体林资源经营管理拟开展的活动。

4 森林经营年度方案编制

年度方案的编制方法与策略规划基本上一致的,只是更具体和更具有可操作性。主要依据制订

图3 双土乡吴寨村7组问题树分析

图4 双土乡吴寨村7组目标分析

表1双土乡吴寨村7组森林经营管理活动规划

总目标具体目标主要经营活动排序提高集体林生态经济效益改善林分质量1.开展抚育间伐2.栽植阔叶树12提高经营管理技术水平3.抚育间伐技术培训4.阔叶树造林栽植技术培训5.组织参观交流6.种植良种柑桔3485提高经营管理实效7.完善经营管理组织及制度8.确权颁证9.完善营林护林设施10.林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及实践96710

4.1 目标任务

根据策略规划的活动排序结果组织村民讨论确定年度森林经营管理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具体目标,针对具体目标,确立所需完成的任务。

表2 吴寨村7组森林经营管理年度目标

4.2 主要活动分工

与社区村民一道反复讨论,细化实现每项任务所能预见的关键步骤,将其划分成不同阶段的具体活动。完成年度活动,涉及到技术员、村社干部、村民以及诸多部门和人员,应明确参与实施每项任务的相关人员所承担的职责,避免实施过程中出现盲目和混乱局面。

4.3 所需支持

针对每项具体活动,确定实施所需资源及可能来源,包括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

4.4 时间安排

社区活动要合理安排时间进度,避免与农事季节发生冲突,促进社区村民全面参与。时间安排可用甘特表如表5表示。

表3吴寨村7组第1年度森林经营管理活动职责分工

活动具体任务角色/职责马尾松间伐制订实施方案社长组织,群众参加,乡、村及乡林业站参与,项目办协助。现地规划设计(50~60亩)社长组织,技术员同社员代表一道规划设计,乡村及林业站参与,项目办协助,群众知情。手续报批社长/社员代表牵头办理,村委会、乡政府签注意见,林业站、林业局政策服务,村民知情。组织实施社长组织,村民实施,技术专家技术指导,项目办、林业局/站协助,乡村知情。监测执行过程及产出社长及社员代表组织实施,技术人员技术指导,项目办协助,乡、村、社及社区群众密切配合参与。

表4吴寨村7组第1年度森林经营管理活动所需支持

活动具体任务所需政策和技术支持马尾松间伐制订实施方案林业局、乡政府、村委会给予政策支持,县林业局、乡林业站技术支持,项目办提供协助服务。现地规划设计(50~60亩)林业局/站提供技术支持,项目办协调。手续报批乡、村政策支持,林业局/站提供政策优惠服务,项目办协调。组织实施乡村政策支持,林业局/站提供技术指导和监督,项目办协调。监测执行过程及产出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项目办、林业站、乡村提供协助。

表5 吴寨村7组第一年度森林经营管理活动时间安排表

4.5 监测计划

村民可以通过监测看到他们采取的措施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监测包括活动监测和影响监测,活动监测关注每项活动的产出,沿活动开展的轨迹进行;影响监测侧重关注对资源、管理的效果及影响。制定监测计划要将开展经营管理前的森林资源状况作为基线进行。

表6 吴寨村7组第一年度森林经营管理活动监测计划

5 方案实施

两个组的“集体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策略规划报告”和“集体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年度实施方案”,在全体村民大会上通过后,分别组织开展了间伐、补栽阔叶树、维修林区道路、开展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大石村4组在林业站和村社的组织下,完成了3.07 hm2柏木间伐、清理杂灌7.07 hm2、栽植阔叶树9.5 hm2(窄冠刺槐 2 000株,香樟容器苗 5 000株)、建护林碑牌2个、选举了1名护林员、制订了护林公约、开展了柏毛虫及叶蜂防治工作。

吴寨村7组则3 hm2马尾松进行了抚育间伐,出材25 m3。并利用间伐收入将3 km林区道路进行了两次简单维护,部分群众对房前屋后的老化柑桔进行了品种更换,重新栽植了梨树。

就整体而言,村民对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观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更新,森林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也有所提高,社区的组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但受资金、劳力等自身条件限制和缺乏必要的外界支持,部分年度活动未能按计划执行。

6 小结与讨论

两个试点地社区集体林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经历了森林经营编案准备、森林经营现状评估、森林经营策略规划和森林经营年度方案编制四个步骤,实践表明:以社区村民为主体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不仅能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森林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提高村民对森林资源管理及社区公共事物的关注程度,真实客观地反映当地实际,真正体现村民意愿,增进村民的团结互助,还能融洽政府、业务部门与村民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决策公开、民主、公正。

(1)社区集体林经营方案应以村民为主的社区编案小组完成。村民是社区集体林经营的经济受益主体,更是森林经营的责任主体和森林经营活动的实施主体,只有充分体现其意愿,才能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收集的资料和信息才具有真实性,决策才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外界的支持不能替代社区自身。

(2)森林经营现状评估指标一定要符合社区实际。PCIV指标体系仅仅为社区提供了一个评价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工具,必须结合各个社区的实际进行制订,评估实践中,通俗易懂的地方语言、内容的生动描述、充分运用的事例说明,对村民进行森林资源评估和经营方案制订非常重要。

(3)外界的帮助和支持也是编案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由于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人员以老人、中年妇女、小孩和体弱多病者居多,对协助社区集体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技术人员和乡村干部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从事社区调查和访谈难度相对较大,召开社区大会更难,需要参与人员充分融入社区开展耐心细致的工作。

(4)社区集体林经营方案是乡村和县级集体林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基础。如何认定、如何应用、如何评估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1] 舒相才,余加存.村级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与实施探讨 [J].绿色科技,2015,(5):145~147.

[2] 韩伟.社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3):102~106.

ApplicationofParticipatoryMethodintheEstablishmentofCommunityCollectiveForestManagementPlan

WEI Shu-fang1WEI Jun-hua1LUO Yong1LIU Ming2

(1.Qux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Bureau,Quxian 635200,Sichuan,China;2.Sichuan Academy of Forestry,Chengdu 610081,China)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lan of community collective forest management is the basis for the precisely upgraded community collective forest quality.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 were summarized in formulating community forest management plan through the participatory approach in two pilots,then four steps were presented to develop a community-based forest management plan through a participatory approach:the preparation of forest management,the assessment of the status of forest management,the planning of forest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the formulation of the annual forest management plan.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community collective forest management plan should be completed by the villager-based community planning group,and the outside help and support should be provided.Th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forest management status should meet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mmunity.

Forest Management Plan,Community,Collective Forest,Participatory,Formulation Method

2017-08-31

魏淑芳(1971-),女,四川渠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社区林业、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295272399@qq.com。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5.021

S750

A

1003-5508(2017)05-0089-05

猜你喜欢

集体森林村民
我为集体献一计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警犬集体过生日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