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全省档案宣传通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7-11-16陕西省档案局馆长王建领

陕西档案 2017年5期
关键词:档案局档案馆特色

陕西省档案局馆长 王建领

在全省档案宣传通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陕西省档案局馆长 王建领

很高兴今天到铜川来。既能够感受到铜川档案工作的文化氛围,也认识了新到铜川市档案馆工作的白局长。今天在前排就座的几位领导,安康、宝鸡、延安、商洛,都是新上任的局领导。新走上档案工作岗位的领导,就很重视宣传工作,亲自来参加会议,这不仅仅预示着我们的宣传工作大有希望,也预示着我们档案工作大有希望。根据会议议程,我就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做好档案工作,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和大家交流共勉。

第一,宣传要靠工作

宣传有特殊的定义,一般是指发表文章一类的(宣传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感染受宣传者),但是,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宣传,是档案工作本身。

首先,从宣传的本意上看。什么叫宣传?宣传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动员、引导。动员、引导,光说是不行的。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关于宣传的口号“狼来了”。“狼来了”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它的结局是大家都不相信那个小孩子了。为什么不相信呢?因为没有行动。所以,从宣传的本意来讲,工作、行动是最好的宣传。列宁说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实际上从宣传本意上讲,一万句宣传,也不如一个实际的行动,不如我们具体的一项工作。

其次,从宣传要素上讲。宣传不能是无米之炊,那么宣传的米在哪里?米,就是我们的实际工作,你有了工作、有了成绩、有了经验,你才有了宣传的素材,或者说,你才有了宣传的底气,才能有话可说。我们有很多稿件和宣传报道,能上报纸、电台,实际上就是你宣传报道的内容能够打动人。

再次,宣传就是什么也不要说,工作本身就是宣传。不用写文章,不用发报道,做好一件事,这本身就是宣传。我在省档案馆工作这几年,探讨性地做了几件事儿。

拍纪录片。一般说到档案工作,只要管好档案,当利用者来查档案时,做好服务工作就好。拍纪录片?有没有这个职能?拍什么呢?但是恰恰就是因为拓展了这个途径,就像开展一项业务,在档案业务界外产生了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边走边唱》这个纪录片不但在国内获得大奖,而且在国际上也获得大奖。在电影界,纪录影片这个范围内,大家才知道这是陕西省档案局去拍的,这个结果比我们自己去宣传要好很多,人家都知道了,是档案局拍的。

档案展览。陕西档案馆连续几年办了几个展览,《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还有《黄河在咆哮——抗战中的陕西》《红军长征到陕北》,这些展览办了以后,被宣传对象就来了,原省委书记赵正永到陕西档案局来了两次。娄勤俭书记去年到档案局参观《红军长征到陕北》展览现场,不只是参观,还对档案工作作出了指示,平时做的工作,做到了点子上,让受众看见了,这就是最有效果的一种宣传。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为什么不说“听见为实”?上世纪40年代国共合作之后的战略决战,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因为共产党人的宣传工作做得好。除了宣传做得好,老百姓从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不同做法对比,认识了共产党。国民党讲“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老百姓听不懂。共产党只说了六个字“打土豪分田地”,老百姓都听懂了。老百姓能看到的是,跟共产党走可以分到地,这“三分地”是老百姓实实在在能看到的,这就比任何传单管用。

按道理,抗战取得胜利,国民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蒋介石领导全民抗战,我们共产党是从精神上、指导思想上抗战,但是抗战胜利了以后,国民党给老百姓造成了什么印象?日本投降后,国民党的接收大员,个个丑态百出,个个损公肥私,这就是给老百姓的印象,这就触到了老百姓的底线,国民党再说什么,老百姓也都不相信了。所以宣传工作最重要的、最主要的就是要把工作做好,让工作有靓点。

第二,要发挥优势

对于我们来说,优势是什么?优势就是档案资源,就是“档案”这两个字,就是“存史、资政、育人”。档案资源,不仅仅在老百姓的具体事务中体现出来,在地方工作的重大路线中体现出来,还能在国家的核心利益上、在国家的外交立场上发挥档案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

前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将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虽然日本一直不承认“南京大屠杀”这段史实,但我们用档案为证据,把这段史实雕刻在了人类历史之上。日本不承认也没有办法,这就自然而然把日本的嚣张气焰打下去了。

那么,成功申报《世界记忆名录》,我们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档案,而不是靠政治家演说、辩论。但十分惭愧、十分遗憾,这些档案资料基本上还是外国人提供的,《拉贝日记》《东京大审判》、日本教师制作的“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等等都是外国提供的,我们国家并未提供多少资料。日本人问了很简单的问题,30万人?当时南京有多少人?没有文字、数字?那这30万人都是谁?没有名字,就能说是30万人遇难吗?没有资料。同样是巨大的悲剧,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为什么能深深走进世界历史记忆?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的有二战犹太人大屠杀遇难者个人档案集,那里收录了200万大屠杀遇难者的个人档案,包含大约9万张照片,而且收集档案的工作仍在继续。谁,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因为什么被迫害死了,都记录得很清楚。因此,保存资源不仅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责任。档案是什么?档案就是要把历史传承下去。历史在哪里?历史就在档案里面。档案在哪里?我认为除了陈列在档案馆档案柜里的,还有留存在大地上的遗迹,陈列在展览馆的文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包括流传在我们口头上的方言和传播在民间的风俗。这都是档案,这都是资源。所以我们首先是要把这个资源发挥好。

在发挥资源这方面,第二点就是要行动、要动作。行动,就是要写稿子,要拍纪录片,要出文献。这样才能把优势发挥出来,而不仅仅是把东西放在档案馆保管。把它变成展品,把它变成文献,它就是精神食粮。

近几年,我们各市档案局这一方面,都有不同的、不错的工作经验。

咸阳、榆林建造的新档案馆,都有2到3个展览室。不仅仅展示档案系统的东西,还展示所在地的人文。西安,把“古城记忆”、把外国人送的礼品办成展览,成为了人们了解西安的一个窗口。

汉中的“人文汉中”,展现了汉中历史文化,传播了汉中人文价值,彰显了汉中地域特色。

现在提倡公民走进政府,有很多政府公民也不想去,也进不去,公民都愿意走进档案馆,都去档案馆看档案,为什么?因为档案馆有展馆,能从档案看到过去。说到资源,我们还要解放思想,我们档案馆里的是我们的资源,我们要用就用,不是我们档案馆的资源,我们也要利用。

韩城有一个收藏家,有大量关于司马迁的历朝历代、各种类型的资料。韩城档案馆就专门建立了一个司马迁的档案展室,档案是人家收藏家的,但是档案馆花钱帮收藏家来保管。档案馆只要有需要就可以对外展示,效果很好。

因此,有资源,还要把它变成活的。变成活的就是产品,活的文化产品。纸质的也行,平面的也行,立体的也行,音频视频都行。资源,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普通民众知道档案的作用是什么?评功受影响、工龄受影响了,需要的时候、用的时候,就想起了档案,但是档案的作用远远超过这些。咸阳通过对档案资源的宣传,感动了咸阳市委书记岳亮,市委书记不但到咸阳档案馆去,还跟着档案局的局长到国家档案馆去了。国家档案馆觉得这样很好,国家档案局局长还专门搞了个会见仪式,敞开国家档案馆的文宝给岳亮书记看,其中包括毛主席当时给华国锋写的“你办事我放心”这几个字。资源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就是让大家知道我们有宝。一个市委书记,他对档案工作这么深入的介入,本身就是对档案工作的宣传。这个市委书记,咸阳报道,《陕西档案》报道了,《中国档案报》也都报道了,这就是宣传,这就是发挥优势。

第三,宣传要突出特色

档案宣传要突出文化特色。档案特色,就是文化记忆,人文乡风。我们提倡大文化、大档案观念,那么大文化、大档案,也要贴近档案实际。省档案馆今年申报的国家档案开发项目有两个,一个是“教育西迁”,一个是“工业西进”。这两个项目做好以后,将会对整个国家的教育和工业,甚至企业管理,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预测社会影响会很大。现在正在整理。这些资料平时在档案里边,不把它当回事儿,整理以后,可以说就是吓一跳。原来档案里面有这么重要的东西,可以说明整个国家的历史走向。

“教育西迁”。西南联大培养出杨振宁等诺贝尔奖获得者。好像被这个花环遮盖了,同一时期的西北联大,就没有被宣传过。通过对档案的整理发现,西北联大比西南联大对中国的教育贡献更大,西北联大在抗战期间培养出来的学生数量是西南联大的一倍。抗战结束后,西南联大于1946年7月31日停止办学,但西北联大在陕西留下了五所学校,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这就说明了中国教育的整个布局,因为这次教育西迁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原来中国的教育中心就在北京和上海,教育西迁后,西安在中国教育排第三位,大学多。当时的民国政府打下的这个基础,对推进西北的文明开发作用是多么巨大!

“工业西进”。小学的课本里就说到蒋介石不抗日,但通过对档案的整理发现,国民政府早就在做抗日的准备。当时,日本过于强,中国过于弱,中国不敢公开准备抗战。所以国民政府内部的基本政策就六个字“以时间换空间”,要拉长准备时间偷偷发展来跟日本对抗,防止日本侵略。那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工业西进”,就是把沿海的工业往西部部署。这样部署的意义在于,如果日本真正打到中国,首先肯定是打到沿海,那首先就要保护民族工业,不能在抗战中一击即溃。另外,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基本红线是黄河。工业靠谁?那就是工业西迁。就要使先培养起来的工业在抗战中发挥作用,实践证明这很成功。所以西迁的时候,西安、咸阳的纺织业,宝鸡蔡家坡的民族工业就是那样来的。你看,这一发现涉及抗战和国家的工业布局,包括陕西为什么形成这样的发展布局,也解开了为什么渭南老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上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时工业为什么都放在宝鸡、汉中?因为从地理位置上看渭南挡在铜川之前,更因为五十年代三门峡水库的水位比渭南城门还高一米,无法布置工业。所以渭南在陕西的地位就是供应粮食。因此,突出特色,就是要揭示更多的历史真相,还原历史真实。特色就是要根据自身优势开展独创性的工作。特色,就是古色古香的中华文明。方言建档,这是不是档案特色?可以说是,可以说不是。教育上有语言专家,国家有语保工程,档案局通过争取,开展了方言建档这项工作。宣传效应有这么几个。

第一个宣传效应,让人们看到档案局还能承担政府的重大项目,不仅仅是照看库房。我原来在粮站工作过,当过粮站保管。现在档案局要是不开辟新的工作途径,我也就是档案保管,奋斗了几十年还是保管。但是,因为做了方言建档这件事以后,人们就知道档案局作为政府部门能够承担起政府的重大项目。方言建档,我们今年就要完成,这不是宣传,这是工作路径的一个拓展。在这方面,我们各市、县档案局馆,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想了很多办法,人力物力财力配合下,才能让我们这一项陕西的文化工程走在全国的前面。那么这个宣传效应,第一是政府,第二在整个语言界为咱们档案工作赢得了地位。九月二十四日,第四届中国语言学国际研讨会特邀我去做专家报告。我为什么能参加进去?就是因为开展了这项工作,让我们国家的整个语言文学界认识到在语言这项工程中,我们档案界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这不是宣传吗?这就是宣传!所以我们搞这个方言语音建档。第三个宣传效应更大,就是这两个项目的音频、视频、文本资料出版以后,一定会被社会上广泛应用,宣传效应会集合到这里。所以我说这是特色。特色,就是要定位,哪些工作有可能做?

特色要突出地方特色。铜川的乡村记忆,就是突出地域文化。对这项工作铜川市委领导高度重视,我认为开展这项工作中所拍的几万张照片将来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说要突出特色,我前面讲的第一个问题,是文化方面的,文化的特色,第二个是地域的特色,中国文化特色。

档案宣传要突出档案人的特色。围绕档案人的特色,要有针对性地在整个工作中去引导和弘扬。今年我们省档案局搞的纪念《档案法》演讲比赛,渭南搞的纪念《档案法》的专题书画展览,实际上就是把关注点引导到档案上,同时培育档案人的团队意识,凝聚档案人的协作精神,展示档案人的风采。纪念《档案法》的演讲,各市、各单位以及省上都十分重视。每一篇演讲稿都十分精彩,而且有的稿子确实是经过调研才写出来的。调研内容就是来自身边的事。所以要突出的一个是文化的特色,地域特色,还有就是我们档案人的特色,档案人的风采、文化的风采,地域档案人。

宣传要有平台抓手。首先要注意媒体对接。仅仅靠我们自己宣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借助媒体,人民日报、陕报、中国档案报、中央电视台等等,向他们投稿,才能够扩大影响。这就像我们大喊一声会有扩音效果。宣传也一样,利用媒体,利用大媒体,借助媒体发声。刚才我们听汉中、宝鸡先进单位的典型发言,通过人家的平台,唱我们的“戏”。

其次,办好我们自己的窗口,守好阵地。《陕西档案》《中国档案》《中国档案报》,这是我们的窗口。这一点上,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能够看到各市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有成果,也取得了经验。雁塔区档案局介绍了征订245份的经验,城固县档案局的308份覆盖了全县所有单位,商洛市档案局向政府各机关部门发文要求征订档案刊物。通过我们的工作和努力,来把我们的阵地保留了下来。现在所有的行业杂志都在整顿,能在大的整顿中把《陕西档案》保留、维持下来,这是一个很大的成果。宣传处付出了很多努力,新闻出版单位也为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保留了《陕西档案》刊物,客观上为陕西保留了一个档案宣传的窗口,这个能保留下来不容易,需要大家呵护。

再次,要利用现在先进科技,创新宣传模式。比如“互联网+”。宝鸡市有个微信平台专门宣传方言建档,开设的“宝鸡地方方言”(音韵宝鸡)栏目,广大市民十分欢迎。今年的“6.9国际档案日”,各地方,比如安康、商洛开展了大板块的宣传。这些地方,经济相对滞后,但他们能够利用各种方式发声,这就是成果。

第四,宣传报道要讲求技巧

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敢于创新,开个栏目要有能力支撑下来,也就是说要利用媒体。宣传要适应现在的消费模式,现在吃饭是快餐,看新闻也是快餐,因为新闻贵在时效!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坐在电视机面前看新闻了,晚上看新闻联播无非是核实它的权威性。省局现在的公众号“秦风档案”,要创新思路,工作要扎实,方式要创新,宣传水平有待提高。工作再好不宣传也不行,宣传能力的提高也很关键。

第五,要找寻新闻规律,或者说要找寻宣传规律

今天这个会说到底是个宣传会,宣传就要遵循它的内在规律。我觉得有三方面应该注意。

讲规矩。讲规矩是讲政治规矩,最起码底线不要出问题。

讲道德。讲职业道德,就是要“真”。为什么呢?要知道老百姓对“假大空”是深恶痛绝的。所以宣传一定要真实。新闻的生命是真实,宣传工作的基本信誉也是真实。甚至一个人在社会生存的基本资本就是诚信。

讲规律。新闻要讲究时效性、大众性,才能让老百姓感兴趣。我再加个业务性。习近平总书记说讲好中国故事。那么讲好中国故事具体到我们身上,就是讲好自己身边的故事,讲好档案的故事。讲好档案的故事就是讲好中国的故事。新闻有“五个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现在有些新闻,老百姓看完以后不知道到底说了些什么,连五个要素都没写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的,或者不知道这个事情是谁干的,就这样写了一篇报道,明显不讲究新闻的规律性。

讲主题。主题要突出陕西的追赶超越,或者讲陕西的主旋律。从具体的宣传工作上来讲,大家长期在这个战线工作,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讲、可以写、可以报道。

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在档案战线上勤勤恳恳的工作,特别是通过档案宣传扩大档案的影响,树立了我们档案人的正面形象。这是我今天要说的第一个感谢。第二个感谢,是铜川市为我们这一次会议提供的方便,谢谢铜川市。今天我也利用这个机会谢谢各位对档案事业、档案工作作出的努力。

猜你喜欢

档案局档案馆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雷厉风行 立即落实已蔚然成风
——省档案局馆及时传达省直机关作风建设推进会精神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陕西省档案局关于表彰陕西省首届“解读档案传播文化”优秀征文的通报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石家庄市档案局开展第二批次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工作
when与while档案馆
唐山市档案局荣获国家档案局“2014‘走进档案’征文活动组织奖”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