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美电影与绅士文化

2017-11-16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电影文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绅士哈利英美

杨 敏 (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绅士(gentleman)精神在西方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至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在长达数个世纪的发展中,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形成了一套包含了绅士理想、绅士行为规范以及绅士观念的,具有传承意义的绅士文化。美国对传统英国社会也有所继承,尽管两国在具体价值取向、文化渊源、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区别,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社会对绅士文化是排斥的。自英国滥觞的绅士文化时常见诸英美电影中,电影从不同的角度评判着绅士文化与绅士身份认识,或借助绅士文化表达对某种理想的渴求,而一个个绅士形象也丰富着英美电影的形象之林。

一、英美电影中绅士文化的浅层表征

电影是一门视觉艺术,观众是用眼睛来接触导演呈现的世界的。燕尾服、白衬衫、文明棍等是人们在提及绅士文化时头脑中出现的浅层表征,换言之,这些是绅士文化外在形式的一种,也是绅士文化给予人们的简单刻板印象的一种。

这方面较为典型的便是马修·沃恩的《王牌特工:特工学院》(Kingsman:TheSecretService,2014)。电影被认为是对“007”系列谍战电影的继承,同时又是对美国“碟中谍”系列电影的反击,而这一破一立之间的关键词便是绅士文化。在电影中,主人公艾格西出场时形象更接近于人们熟悉的美国街头青年,此时身为小混混的艾格西戴着棒球帽,身穿宽松的夹克,以飙车闹事为乐。而艾格西的人生在其接触到了导师——秘密特工哈里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哈里决定将艾格西培养成一名金士曼成员。而这样的转变对观众来说首先便是反映在外形上的。哈里无论在什么场合,执行任何任务,均西装革履,且无论行走坐卧还是拔枪搏斗,他永远保持着衣着的洁净、得体以及身板的笔直,与电影中的大反派——玩世不恭,永远一副嘻哈打扮的瓦伦丁形成对比的同时,也迥异于造型百变,往往狼狈不堪的“碟中谍”主人公伊森·亨特。西装、皮鞋等并不能成为金士曼特工们灵活身手的阻碍,这实际上也是自居绅士文化正统的英国对随性的美国文化的一种鄙夷。在哈里的培训下,正式开始执行任务的艾格西也衣冠楚楚,出入于上流社会的派对中,与之前浪迹街头的模样判若两人。更值得一提的是,电影浓墨重彩地介绍了金士曼特工们使用的各类令人眼花缭乱的特工用具,如暗藏机关的雨伞、眼镜、袖扣、钢笔等,这些用具在为英伦特工们提供杀伤、掩护用武器外,也彰显着他们的绅士身份。

人们对衣着打扮、一言一行等的严苛规定往往对应着对某种身份的确认。绅士文化之所以一直给予人们这类衣着光鲜、谈吐高雅的印象,是与绅士阶层对自身社会地位的反复强调分不开的。中世纪时期,绅士对应的身份是家族允许佩戴纹章,英、德、荷等国特殊的范、冯等姓氏就是贵族们将自己的出身区别于下层民众的方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贵族逐渐式微,绅士也完全可以出自中产阶级,甚至根据《牛津简明英语词典》,受过良好教育的,具有谦逊等美德的男士,也都可以视作绅士。在伍迪·艾伦的《魔力月光》(MagicintheMoonlight,2014)中,主人公斯坦利便出身中产阶级家庭。尽管电影并没有直接介绍其家庭背景,但从他的姑妈在法国坐拥庄园以及斯坦利本人苛刻、理性、挑剔的个性来看,他是成长于家境优渥的环境中的。作为一个魔术师,他的观众、交往圈子也都来自于富裕阶层。电影以着装这种简洁明了的方式昭示着斯坦利代表的绅士精英文化:电影中女性角色们因为身处阳光灿烂的法国南部而频繁更换或休闲、或端庄的衣着,而斯坦利则始终保持着西服外套、衬衫、领带或领结的装扮,这甚至使他显得颇为木讷,与当地浪漫的氛围格格不入。然而正是这种对着装的一丝不苟凸显了绅士文化中对保守、冷淡个性的崇尚。

在这两部电影中,观众也许并不会记得主人公具体的事迹和言论,但一定都会对主人公的形象留有较为深刻的印象。

二、英美电影中绅士文化的深层内涵

相比于言谈举止、衣着出身等较为直观的特征,英美电影中绅士文化的深层表征则包含了更为复杂的信息。绅士文化被认为是“英国民族精神的外化,是英国社会各阶层在向上流社会看齐的过程中以贵族精神为基础,融合了各阶层的价值观而形成的”。也就是说,上流社会与贵族精神是绅士文化的核心,而其具体的表现方式又与经过时代淘洗的各种正面的价值观有关。

如克己、忍耐、奉公和恪尽职守的精神,本身并不与贵族身份挂钩,但是也已成为绅士文化内涵的一部分。例如,在汤姆·霍珀的《国王的演讲》(TheKing'sSpeech,2010)中,主人公约克郡公爵艾伯特,即后来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无疑是电影着力塑造的绅士形象。身为乔治五世的次子,他原本与王位无缘,但因为王子头衔他也需要承担一定的公务,然而艾伯特因为罹患口吃而无法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对这一缺陷,艾伯特与妻子伊丽莎白选择了勇敢面对,他们遍访名医,尝试了各种办法,最终接受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严苛的训练。在影片的最后,国王艾伯特通过广播传达出了王室抗战到底的声音,鼓舞了全英国乃至盟军的人心。另外,从电影的一些细节中也不难看出,艾伯特之所以被认为是一个标准的绅士,并不仅仅是因为他能够战胜自我、克服障碍,还在于他作为王室成员始终关心着“二战”的形势,关心着国家的安危。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其兄爱德华八世。在电影中,原本应该继承国王之位的爱德华八世不仅一心想迎娶辛普森夫人而选择了退位,更是与辛普森夫人一起与希特勒有着密切交往,对英国的安危不管不顾。在绅士文化中,绅士应当勇于承担自己的职责、忠于职守并在公务与私情之间出现冲突时自我牺牲,取公而舍私。从这一点来说,爱德华八世“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举动是缺乏绅士风度的。

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发挥到极致时,则表现为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以冷静、从容的态度面对死亡。在绅士文化中,礼让是与个人修养挂钩的,绅士在处于极度困难的境地时,也不应大喜大悲,而应该谦恭和淡定。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罗伊·沃德·贝克的《冰海沉船》(ANighttoRemember,1958)。在电影中,面对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即将沉没的灭顶之灾,绅士们选择了优先保障妇女和儿童们的生存权。电影中的服务生、发报员、船员等均在自己的岗位前镇定地工作到最后一刻,尽可能地保持人们的自救是有序的。头等舱的客人罗伯特在得知巨轮即将沉没时,仍然平静地用谎言抚慰自己的妻子、儿女,平静地与亲人挥手作别,将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化为一句“可能晚一天到达”的谎言中。而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泰坦尼克号》(Titanic,1997)也继承了《冰海沉船》中的群像刻画方式,甚至出于对史实的尊重直接照搬了《冰海沉船》中的人物形象,如泰坦尼克号设计师安德鲁冷静地告诉大家巨轮还有多久将完全沉没并选择与船同沉,老绅士没有穿救生服而是穿上考究的西装在大厅中旁若无人地等待死亡,在甲板上以演奏来给予人们最后安慰的乐师们,在指挥宣布演奏结束之后,又默默地回到原位继续演奏,等等。而两部电影也都表现了为逃命而不择手段、丑态百出的“伪绅士”们,用以衬托真绅士的高贵。

三、英美电影中绅士文化的新变

如前所述,绅士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具体内涵和外在符号都与社会结构、社会思潮的变迁息息相关。例如在乔·赖特的《傲慢与偏见》(PrideandPrejudice,2005)中,达西是一位举止高贵、一表人才的绅士,但是他身上有着鲜明的缺点,如自认高贵、目空一切、无所事事等,达西一开始以挑剔的眼光审视伊丽莎白,在逐渐倾心于伊丽莎白后又对她的家庭百般嫌弃,可以说,达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而达西的缺点,是摄政王时代的风气造就的,达西这样的绅士,被称为“伦敦蝴蝶”。当时的标准绅士是时代中的保守者,这也是小说和电影中的达西为何自恋、不思进取,只想过着收地租、与漂亮的太太长相厮守这种田园生活的原因。然而在罗伯特·史蒂文森的《简·爱》(JaneEyre,1943)中,观众可以看到,生活于达西之后的罗切斯特有粗俗无礼的一面,其身材是“体育家”一般的。雄心勃勃的罗切斯特不满足于达西追求的平静生活,而热切地投身到投资办厂、环游各国中去,他能敏锐地看到工业发展与城市繁荣之间的关系。罗切斯特是一名维多利亚时代的拥有扩张精神的绅士,他代表了当时英国的新生力量。

在新时期,英美电影中的绅士文化在保留了旧有风范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首先是嬉皮绅士的出现。嬉皮绅士是绅士文化中的一个异类,但又是绅士文化下的一个必然产物。英国(尤其是中产阶级)社会秉承着保守、传统、“自我克制”的精神,绅士文化便是这种精神的衍生物。尤其是在长年对君主制的保留中,英国文化中不乏教条甚至迂腐的一面,而人感性本能在长期压抑之下势必走向另一个反面,或至少出现一个对原型有所扭曲的怪物。如在理查德·柯蒂斯自编自导的《真爱至上》(LoveActually,2003)中,刚刚入主唐宁街十号的英国首相风趣幽默、善于自嘲,一改传统绅士的冷峻严肃。英国首相在会见美国总统时自嘲单身、没有对方帅气等,但是当美国总统真的放松下来,说唐宁街十号的女工作人员“真××漂亮”时,作为绅士的首相并没有接这句粗俗的话,即使嬉皮绅士们喜欢不正经地调侃打趣,但依然保留着尊重女性的底线。

其次则是暗黑绅士的出现。这一类绅士以恶人的形象出现,但实际上他们依然是正派的绅士,他们符合传统绅士的两大特点:一是骑士精神,二是不露情感,而这也是他们常常为人误会的原因之一。“‘骑士精神’的特点——乐善好施,有强烈的责任感”“不露情感……外表冷峻忧郁、性格矜持、寡言少语,故而给人以强烈的距离感”,如《哈利·波特》(HarryPotter)系列中的西弗勒斯·斯内普。斯内普表面上处处恶意刁难哈利,但他一直在暗中保护哈利,这一切都是源于他对哈利母亲莉莉深沉的爱,甚至最后斯内普还为救哈利而献出了生命。长久以来斯内普都给人以阴森、不怀好意的印象,传统绅士规范中的宽容、有礼等在斯内普身上是无从体现的,他因记恨哈利的父亲詹姆·波特而厌恶哈利,但是他又是邓布利多口中最勇敢、最值得信任的人之一。在《哈利·波特与密室》(HarryPotterandtheChamberofSecrets,2002)中,电影还安排了假绅士狄德罗·洛哈特与斯内普相参照,洛哈特热情但不学无术、自私胆小,衬托出了暗黑绅士斯内普冷酷下的正直。

脱胎于英国民族精神的绅士文化深刻地影响着英美乃至整个西方社会的进步,在英美,绅士既是一种资产阶级理想人格的外化,也是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形象。英美电影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绅士文化。观众可以从英美电影中一窥绅士文化的表层符号、内涵,乃至在新时代下的流变。就绅士文化而言,英美电影与社会之间形成了良性的对话。

猜你喜欢

绅士哈利英美
读《哈利•波特》有感
好脏的哈利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像哈利那样隐身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绅士那些年
像绅士一样等4则
A Gentleman绅士
英美为何一再拖延开辟“第二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