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凡中的阳春白雪:纪录片《庙会》的自然之美

2017-11-16李韦儒

戏剧之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爱华庙会纪实

李韦儒

(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平凡中的阳春白雪:纪录片《庙会》的自然之美

李韦儒

(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纪录片《庙会》采取跟踪拍摄的方法,以四位在庙会做小买卖的平民百姓生活经历为拍摄对象,让人们看到小人物身上乐观、执着、坚强、勤劳、善良等可贵品质,体会其中人生冷暖、酸甜苦辣。本文以纪录片《庙会》个案为研究对象,从追求平实美学、蕴含艺术真理、采用大巧若拙的艺术策略三个方面解读纪录片《庙会》,从中领略以小见大、大雅若俗的美学境界。

平实美;艺术真理;大巧若拙

一、纪录片《庙会》简述

纪录片《庙会》于2016年4月26日在央视网呈现,观摩此作品,总能给人反思的空间。该片以纪实手法,多机位跟踪拍摄,讲述四位在庙会经营小生意的百姓的故事,后期采用平行蒙太奇的方式让四个小故事交叉展开,以采访和客观记录为创作手法,为观众呈现了富有地域特色、饱含人情冷暖的乡村庙会,小小的庙会呈现了社会发展的缩影。

纪录片《庙会》实际上是一部平民美学作品:从内容上看,它虽以四位平凡的老百姓为拍摄对象,但在通过采访、跟踪拍摄他们为生计经营小生意的过程中,展现出普通人最真实的情感状态、内心的冀望和生存期望,采用平民化的视角,贴近老百姓的心理,创作出老百姓看得懂也爱看的纪录作品。客观的影像内容、真实的画面结构,自然平实的解说词,接地气的生活文化氛围形成纪录片《庙会》文本。

二、追求平实美学

纪录片的自然之美是本性特色彰显。针对纪录片的自然之美,其中平实之美和非刻意的扮演是其重要特征。记录凡人小事,彰显人生真谛是当下纪录片创作主体和受众共同认可的平实感的体现。平实美来自题材的选择和记录的方式两方面。纪录片《庙会》属于人文题材纪录片,反映了山西和顺县许村庙会中的人和事、情与理。创作者亲赴许村庙会,围绕韩爱华、张路岩、黄进利、姬彩萍四位参与庙会做生意的故事展开对纪录片各个情节的设置,其中也抓拍了许多有意义、有戏剧冲突吸引人观看的情节。

四个人、四个不同的生命故事,创作者用平实、客观的拍摄手法,贴近人心的采访,展现了平凡老百姓不平凡的生命轨迹。他们用朴实真挚的地方语言、娴熟老练的做事身影,叙述着他们的生存之道、生活智慧。每个人的人生可以说都是一首诗,无论他是尊卑高低。该片记录的四位拍摄对象,平凡的农民老百姓都各自有着自己的生命学问。

影片一开始介绍了从事服装生意的韩爱华,一人开着装满行当的机动三轮车行驶在通往许村庙会的柏油路上,自己卸货、支摊、卖货、做饭、收摊等。从这些平凡的小事和创作者与她的交流中,她身上的坚强、乐观、善良、平易近人、独特的生存之道得到生动的彰显。为了生计,韩爱华为了多挣点钱,提前一天张罗好摊位,然而低廉的价格并没有多少利润空间,让人深感无奈。该片从侧面细微处入手,用四位普通的平民老百姓的生活经历,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民生状况和社会发展的现状。

三、蕴含艺术真理

自然美是一种美学效果,它既是艺术真实,又直逼艺术真理。纪录片自然美常与客观、真实等范畴关联,却不完全等于客观和真实。①所谓艺术中的真理,既是现实的本质又是生活的理想,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进步趋势无疑是基本点。②纪录片《庙会》记录了一位踏实肯干、勤劳善良的农民老百姓——张路岩。他农忙时就忙自己的田地,农闲时就在自己村的庙会上做面食小买卖。虽然干活异常辛苦,但他乐于劳动、乐观对待现实的生活现状,“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见证。比如他家里偌大的院房,就是他与老伴辛辛苦苦劳动赚钱换来的。农民老百姓生活不容易、赚钱更不容易。起早贪黑忙碌的身影、辛苦的劳动现状、缺乏完备的社会各方面保障等,这是我国大部分农民的真实生活。

张路岩辛苦劳作之余,还听着庙会的戏。在当地老百姓要求戏团再唱两段戏时,张路岩告诉创作者这样的话(本片43分40秒处开始):“唱得好哩,老人们留下的话就是吃不吃留住了,走不走留路了,就是留下后路,给观众留下好的印象,明年还能来演。人们干什么都是这样,说到底留个后路比啥都强,人活在世上,就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朴实憨厚的张路岩,在经历半百人生,能透过生活现象看本质:人要活得更好,做什么事情就要有良好的态度、有回旋的余地,从长远的、整体的利益着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该片选取此段张路岩质朴而又充满生活智慧的话语作为影片描述庙会落幕的结束语,意味深长、富有思考空间。该片通过记录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张路岩人物故事,体现了纪录片在追求自然、真实的基础上更富生活价值、艺术价值、艺术真理,融审美性、艺术性。

四、大巧若拙的艺术创作技巧

纪录片的自然之美是既要凸显纪实的特性,又要巧用艺术技巧或艺术策略,用看似无选择、无代表性的自然记录蕴含创作者的主观追求、选择倾向,把不细致的表现作为真实的“必须”,以拙掩巧。这也是纪录片的纪实特性与艺术创作技巧高度和谐的效果。纪录片虽是真实的艺术,但不免有创作者的主观干预,比如对镜头的选择、拍摄视角的切入、后期编片构思都是带有主观倾向的,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真实,只能是艺术中的真实。

纪录片的可贵之处就是通过选取典型、有价值的客观真实内容,传达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大巧”首先是指艺术敏感和鉴别能力,从浩瀚的生活现象中选择最富典型性现象的能力。纪录片《庙会》从现场众多的拍摄对象中只选取了韩爱华、张路岩、黄进利、姬彩萍,说明这四位人物典型性突出、具有可挖掘的高贵品质。比如韩爱华善谈、流利脆耳的说话音色、坚强、乐观、自力更生的品质、对命运的执着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在她身上能看到很多很多不平凡的东西。张路岩勤劳、踏实、埋头肯干,言谈举止中带有农村男人那种大气、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宽广胸襟。黄进利一家人乐观对待生活、经营生意也注重双方之间的和谐,还有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黄进利对孩子成才的期待等。姬彩萍在下雨天仍然坚持本行原则:风雨无阻,只要舞台不下雨,照样能演,一天两场戏不减少。还有她对唱戏的喜爱,上升到一种人生信仰;对传统戏剧没落的无奈,更值得观众反思。

创作者选择的四位人物具有典型性、时代性,身上的故事透露出的品质是本片的亮点。“大巧”又表现为记录的技巧和功力。表现在创作的策划拍摄前期和后期编辑全过程。选择无价值意义的纪实素材,不讲技巧的自然纪实,并不是自然美。该片结尾介绍韩爱华在庙会来得早、走得晚的同时,摄像师用逆光的形式、从正左侧拍摄韩爱华走之前的前一夜里洗刷锅碗忙碌晚饭的场景,光线是迎面车来灯光,时不时照在韩爱华身上,配上慢节奏、有点酸涩感的背景音乐,还有韩爱华的采访配音:“你说小的时候是盼望自己长大,现在老了盼望孩子们长大……别的还有啥盼头,他们条件好了我享点福,条件劣了我受点罪。”这些影像创作元素通过后期技巧化的处理,起到了异曲同工的作用。影片最后通过拍摄黄进利一家、上党落子戏团、韩爱华驱车前往下一个村会的场面,三个画面平行交替剪辑,再配上曾经采访他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和人生感悟,对突出影片主题思想、提升纪录片的人文内涵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纪录片《庙会》虽是记录依靠庙会生存的普通商贩、剧团演员的真实平凡生活,但反映了部分老百姓实际生活的百般无奈和传统戏剧遇冷的真实现象。纪录片传达的自然之美是其最大魅力和生命力的彰显。如此看来,创作接地气的、老百姓看得懂、爱看并能引人思考纪实作品更容易让人接受。以小见大、平凡中蕴含阳春白雪的纪实作品可以说是当下我国纪录片发展的重要趋势。

注释:

①②朱景和.纪录片创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77 - 78.

J905

A

1007-0125(2017)15-0086-02

本文系信阳师范学院2016 年度重大预研项目“新时期中国纪录片创作与中华美学精神建构研究”(编号2016-QN-12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爱华庙会纪实
元宵节,逛庙会
砚边纪实
第一次拔牙
神奇的光
丰都庙会
宝顶架香庙会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在厦金胞张爱华孝亲牵起两岸情
洋庙会写趣
混乱实验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