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青春片的影像诗意化

2017-11-16

电影文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青春片长镜头诗意

程 楠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凡是故事片都属于艺术中视觉表达的范畴,即使是立足于现实主义的影片,也可以拥有对于影像表达的唯美主义追求。而由于电影人对青春的美化解读,这一点又在青春电影中得到了传承和放大。除了音乐和旁白外,电影人也不忘使电影在视觉上蕴含着无限诗意,让观众在影像的叙事功能之外,还能发现其存在美学解读的其他可能。这早已在日本等国的同类影片中有过优秀的例证,如《情书》等大量青春片因其画面饱含诗情而成为人们难忘的经典。而国内的导演们也对此有过各种有益的尝试。

一、国产青春片影像诗意化背景

应该说,国产青春电影的影像诗意化并不是偶然的,也不能被简单地归类为日本、美国同类电影的影响,它更应该被视作当前电影艺术潮流,以及青春电影自身发展这内外两方面合力共同造就的产物。

从内因上来说,如前所述,之所以影像诗意化在青春电影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古以来,“青春”这一概念就往往与“无限美好”(戴锦华语)相联系。这种对青春的“神话”书写可以视作当代国产青春片的一大创作倾向。而除此之外,还有一类电影则选择撕开青春的伤口给观众看,也就是说,它们迎合的是观众那部分并不令人愉悦的青春经验。但即使是这一类如戴锦华在《电影批评》中指出的,已经不再从表面上张扬青葱岁月的美好,而是注重表现青春的痛苦,以及人在青春岁月中无可避免的诸多尴尬、匮乏、挫败以及受伤等情结的部分国产青春片,电影人对这些负面感情和经历的处理依然是美化和诗化了的。

这方面较为典型的有顾长卫的《孔雀》(2005)。《孔雀》中的背景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河南古城安阳,主人公姐姐一家过着较为拮据的生活,其中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姐姐是一个待业青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她在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上的缺陷成为她本人以及整个家的负担。“伞兵”成为电影中塑造姐姐形象、铺垫她人生的一个重要意象。她躺在天台上看着伞兵们从天而降,伞兵们在天空中的轻盈触动了她内心深处对摆脱寂寞、争取自由的强烈愿望,而高大的男伞兵则直接带来了姐姐对爱情的向往,以及一种对摆脱沉闷、绝望的原生家庭的可能性。因此姐姐骑着自行车去观察伞兵们的降落,她骑自行车的过程充满了对跳伞的想象,后来她甚至自己做了一个蓝色的降落伞用单车拉着它飞骑。尽管降落伞带来的是阻力,但是姐姐却觉得无比快乐和兴奋,因为此时的她犹如一只开屏了的孔雀。上述场景显然是诗意化的,违背了绝大多数人熟悉的现实生活的。姐姐美丽的梦想是生长在一个高度贫瘠的土地上的,她的美好、她的拉手风琴的长处等得不到生活的垂爱,在正常人如爸爸的眼中:“你哥哥和你姐姐都是废人。”哥哥是因为智力缺陷,而姐姐则被认为“疯了”,顾长卫所要做的便是将姐姐这种脱离了凡俗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用影像表现出来。

而从外因上来说,全球的文化形态已经在商品化、娱乐化的影响下走入了“图像转向”的时代,这一点已经是广为承认的了。消费在当代往往意味着一个接一个、一套接一套的符号与图像的生产、制造和传递。电影作为文化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也无法脱离整个娱乐大潮和读图大潮。具有直观化、简明化的影像在叙事之外,还要承担相对于印刷时代更多的制造快感的任务。甚至有学者认为,图像在当前已经成为一种无处不在、无法规避的“暴政”。在这一背景下,青春电影与观众的交流形式就有必要考虑到在视觉上的投入。相对于战争电影、科幻电影、奇幻电影等类型片来说,青春片在制造能刺激感官的“奇观”方面并没有优势,要想在消费时代立于不败之地,那么诗意化的画面无疑就成为诱使观众全情投入到画面之中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诗意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容上的超越现实或超越心灵,具有特殊性和娱乐性;一个是形式上的唯美,即在画面的构图、色彩以及画面和画面之间的剪辑方面灌注诗意美学,甚至达到单纯的截图就足以吸引人走入电影院的地步。

二、国产青春片影像诗意化类型

(一)长镜头

长镜头在电影中一方面能够给观众提供一个连贯的时空;另一方面还能为观众展现非情节化的生活原态,实现一种观察性叙事,在较长的时间内给观众自由读解和思考的余地。仍以《孔雀》为例。电影中由于物质的匮乏,亲人之间的感情也是冷漠、压抑甚至扭曲的:家长们习惯了自己的权威地位,而兄弟姐妹之间则面临着某种畸形的对生存资源的竞争,亲子和手足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电影中有一个情节是姐弟曾经想用老鼠药来杀死有智力障碍的、看起来是家庭“拖累”的哥哥。面对这一有违天伦与法律的行径,母亲没有直接以暴力的方式惩罚姐弟俩,而是当着他们的面用本来被用来毒杀哥哥的药毒死了哥哥心爱的大白鹅。在表现白鹅之死时,顾长卫显然是借鉴了芭蕾舞《天鹅之死》,将死亡的残忍美感表达得淋漓极致,白鹅挣扎了许久才死。长镜头延伸了白鹅死亡过程给观看者带来的痛苦,观众仿佛进入了哥哥的内心,对此窒息、错愕得无言以对。而母亲杀鹅和哥哥吃惊的表情也深深地影响了姐姐和弟弟,他们意识到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这种可怕的事情原本是有可能发生在他们的亲哥哥身上的。另一方面,这一组长镜头体现出来的也是母亲对三个儿女的爱。母亲用这样的方式无声地教育了姐弟俩,在让他们接受教训的同时,又因为理解他们的动机而维护了他们的自尊。

与之类似的还有如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中,马小军将从妈妈抽屉里拿出的避孕套吹起来玩的长镜头。姜文用这个镜头表现了马小军的闲适、天真,同时又暗示了一个未知的,有可能给他带来伤害的成长生活已经开启。

(二)蒙太奇

蒙太奇创作是和长镜头创作并称的电影创作的两大体系,如苏联的电影大师爱森斯坦、美国电影大师格里菲斯等,都对蒙太奇创作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贡献。只要运用得当,这二者都能够实现影像的诗意化。姜文便是一个善于使用蒙太奇的导演。仍以《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例,电影中有大量的蒙太奇,并且往往关涉人物的心理。如一个同学们热烈欢迎凯旋军人的画面,瞬间转到米兰宁静的房间,外景和内景、热闹与静谧、大众与私人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马小军在床底下偷窥着米兰的脚和小腿,显然这要比曾经他所向往的军人生活更能吸引他,青春时期萌生的朦胧、迷茫的爱情成为马小军心灵最大的秘密,也是他珍藏在内心最柔软角落的情感。姜文甚至会使用并不承担叙事任务的蒙太奇,只为实现一种更高层次的美学追求。如马小军在被同伴们惩罚爬上高台跳下游泳池时,他在泳池中不断挣扎浮沉,姜文使用了广角镜头和大量剪辑,让观众既能够看到水中马小军的各种肢体语言,又能够从马小军的主观视角看到他被伙伴踢回水中后的挣扎与翻滚,感受到一个已经形变了的马小军,他的内心也在畸变,因为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和伙伴们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彻底改变了。最后姜文使用了一个远景镜头来表现平躺在水面上的马小军,用以表现马小军在精神层面上的“死亡”。他青春期的梦想在这一刻被抛弃,而一个新的马小军则将从这片碧蓝的生命之水中站起,实现重生。

(三)意象的组合

与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意象的选用和使用一样,在影像的设计中,画面中堆砌怎样的意象也是诗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导演要根据观众的审美习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从而在那些观众很有可能已经司空见惯的物品或景象中,传递出一种唯美、绚丽或深远的情感。如在易智言的《蓝色大门》(2002)中,湛蓝的天空,柔和的海风、碧绿的大海、沙滩和礁石,以及孟克柔和张士豪一起骑单车时的阳光与斑驳树影,乃至张士豪肆无忌惮地迎风疾驰的单车和他在风中猎猎飞舞的衬衫等,都共同完成了对一个夏日的,台北的青春故事的书写。还有林月珍偷偷收集,又当成宝贝一样展示给孟克柔的那些张士豪的“垃圾”:篮球、运动鞋、圆珠笔和笔记本等,都渗透着少女的含情脉脉。观众在这一组组意象中感受到的是属于这三个17岁年轻人的纯真、青涩。

一般来说,由于表现对象的限制,青春电影中所出现的意象基本上是欠缺复杂性和视觉冲击力的。但这一缺陷又是青春片的优势,那观众早已在现代社会中被迫形成敏锐的视觉经验和刺激眼球的各式意象后,青春片中展现的观众熟悉的视觉形象恰好能给观众一种温暖和亲切感。与之类似的还有如陈玉珊的《我的少女时代》(2015)、钮承泽的《艋舺》(2010)等。为了营造一种具有怀旧情怀的风格,《艋舺》中在服饰、道具、布景等方面都运用了大量20世纪80年代的或与日本有关的意象,如印着樱花的明信片等,并在电影中使用了黄色滤镜。除此之外,对一种重要或肃穆的仪式的表现也是青春片制造诗意化影像的重要方式之一,如毕业仪式、比赛的颁奖仪式,以及九把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2011)中的婚礼等,在此不再赘述。

三、国产青春片影像诗意化评析

首先要明确的是,国产青春片在影像诗意化上的运用大体是成功的。国内导演们考虑到市场,往往在追求美感的同时,并不会给观众提供难以索解的视觉信息。正如马塞尔·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中所指出的,电影人所追求的并不仅仅是将自己的思想处理成画面展示给观众,而是要和观众一起直接以画面来思考。尽管马尔丹的理论主要是针对纪录片,但这也是同样适用于故事片的。由于叙事的需要以及篇幅的限制,故事片中的画面同样要避免盲目地堆砌以及过分地晦涩。根据马尔丹的这一理论,电影主创们在设计每一个画面时,都应该注重其表情达意的效果,以使观众能够顺利地完成“解码”。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沈佳宜和柯景腾燃放孔明灯的长镜头,作为意象反复出现的苹果等,都是观众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理解并获取美感的影像。

其次,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国产青春片摄制者们尽管主观上有着制造诗意影像的追求,但是除了曾执导《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最好的时光》的侯孝贤、《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杨德昌等寥寥数人之外,其余的导演由于涉猎领域更杂的缘故,并没能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较为固定的影像风格。而从整体上来说,中国青春影片也缺乏如日本青春片那样能够让观众印象尤为深刻的统一风格。

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曾经指出,真正的电影是着眼于现实的普通人的生活或大自然的,而电影又能在这些平凡无奇的内容中挖掘出诗意与美感。这一观点用以考量当代国产青春片的影响诗意化是极为合适的。在受内容上的限制,青春片无法单纯地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和数字技术来给观众制造一个光怪陆离的虚妄现实时,电影人选择了将影像诗意化,在画面中探索富于诗意的语言,从而使影像对现实的反映更具感染力和隐喻性。

猜你喜欢

青春片长镜头诗意
诗意地栖居
《少年的你》:青春片中的成长蜕变抒写
开化长镜头
安哲罗普洛斯电影长镜头模式分析
毛卫宁与他的长镜头
国产青春片2018年黯然退潮
被耽搁的诗意
艾丽·范宁青春片学生存
试论电视新闻中对长镜头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