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进高原部队官兵血常规指标分析

2017-11-15何存盛雷乃军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2期
关键词:血细胞血常规部队

何存盛 雷乃军

【摘要】目的 探讨急进高原部队官兵血常规正常参考范围,更好的实施部队高原驻训卫勤保障。

方法 选取我部216名男性官兵为受试对象,分别在进入高原前(海拔1600 m)、急进高原后(海拔4200 m)

7 d和30 d进行静脉采血,分析进驻高原后各时间点及返回驻地后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上高原前比较,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和进驻高原时间的延长,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值都显著增加,但白细胞(WBC)值、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值、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值、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C)值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 掌握急进高原驻训官兵血常规相关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以及在不同时间节点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对我军卫勤保障措施的制定和高原病防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常规;血细胞;急进高原;部队;参考范围

【中图分类号】R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2..03

随着我军实战化训练的深入展开,全军部队高原驻训已成为一项常态化任务,导致急进高原地区的官兵数量也越来越多。急进高原地区时,机体为了维持细胞的氧分压水平是正常的,内部环境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以适应高原环境。血常规的相应变化往往反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也是高原病最早的指标之一[1-2]。对居住在高原人口分析的结果,从3个月以上的高原高海拔职业或司机,血常规,往往不能反映在高海拔地区的短时间(1个月后)血常规的变化[3-4],这一次是急性高原反应期,所以高海拔在不同的时间点后短期血液分析的意义重大[5-7]。我部于2014年6月~10月在海拔4200 m的某训练基地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高原高寒条件下野外驻训,在采集人体机能数据的时候,我们选择某部216名官兵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急进高原前后不同时间点及返回驻地后的血常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久居高海拔地区的正常普通人群血常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为急进高原部队血常规正常值參考范围的建立提供参考,从而更好的实施部队高原驻训卫勤

保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某部全体官兵216名,均为男性,年龄17~36岁,军龄0.5~17年,进驻高原前均行相关体格检查,其身体状况均为健康,符合高原驻训要求。所有官兵均采取摩托化机动的方式在四天内完成机动,到达驻训

地域。

1.2 方法

所有官兵分别于进驻高原前(驻地海拔1500米)、7 d(海拔4200米)、30 d(海拔4200米)和返回驻地30 d(驻地海拔1500米)进行静脉采血。血液样本,每次采血2 mL收集被放置在一个k2edta含抗凝剂的真空管(BD公司,美国)。用校准的血液分析仪在4小时内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在样品测试期间,仪器被用来控制质量控制材料。所有标本均经测试技术员检查,标本均由同一仪器

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急进高原部队官兵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含量的改变与进急高原前相比,急进高原后7 d和30 d 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急进高急进高原后7 d和30 d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都明显升高,而且30 d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与7 d结果相比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我们选择久居高原人群相关指标[8]作为参考,但未做统计学分析。见表1。

2.2 急进高原部队官兵血小板计数(PLT)的改变与进急高原前相比较,急进高原后7 d和30 d官兵的PLT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急进高原后7 d和30 d相比较,PL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急进高原人群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与急性期进入高原相比,海拔高7 d和30 d的HCT值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D的高海拔地区相比,30 d高空HCT值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急进高原后7 d和30 d MCV、MCH 和MCHC值与进急高原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3。

2.4 急进部队官兵高原驻训前后血常规相关指标的变化

驻训结束返回驻地后,我们对包括本研究对象在内的所有参训官兵进行了健康体检。结果表明,在4个月高原驻训结束30 d后,官兵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明显高于急进高原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值明显低于驻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血常规指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3 讨 论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低氧低气压、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水汽含量低是其最基本的自然环境特点[9],我部此次驻训地的海拔为4200米,上述特点体现的尤为明显。随着我军部队训练任务及训练模式的转变,高原驻训已成为锤炼部队战斗力的常态化的训练方式,因此掌握官兵在急进高原地区时机体生理功能及各项检查指标的变化规律,了解官兵高原习服特点,对提高我军部队高原卫勤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原最大的特点低氧,也是一切高原病发病的基础,高原特殊的环境特点对机体的生理病理功能有很大的影响[10],对人体血液及造血系统影响则更为敏感和明显,同时对血常规的影响也很明显,而各种高原疾病的诊断及预测等均与血常规密切相关[11]。本研究就是通过对急进高原官兵不同时间节点血常规相关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对比,为急进高原部队血常规正常值参考范围的建立提供参考,同时通过血常规指标了解官兵习服规律和特点。endprint

血常规的各项指标主要反映了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基本情况[12]。高原环境对机体血常规指标的影响,已有相关文献报道[13,14]。研究表明高原缺氧环境可显著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其增加程度与海拔、海拔、种族、性别、环境温度和运动有关[15]。这项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结果,我们发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在高海拔的时间延长,7 d,30 d,HGB高海拔,HCT值明显增加,与之前相比,高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为期4个月的高原驻训后,其RBC、HGB、HCT值较驻训前显著增高,且与久居高原居民指标近似。同时我们发现久居高原的居民,其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这与我部官兵驻训结束后血小板计数结果是一致的。其变化机制可能是由缺氧诱导的代偿性红细胞生长所致,骨髓红细胞活性活跃,导致红细胞大小不均匀,红细胞质量随着MCH的减少而减少。由于红细胞体积的变化,氧气的接触面增大,组织缺氧改善。这也是一种补偿机制。的数量和质量会造成高原缺氧骨髓巨核细胞形成的变化,除了HB,在脾保留,诱导红细胞破坏过多的增加,高血粘度、血小板活化和大量的

消费造成的,减少血液循环中血小板的数量[16]。但是我部官兵血小板计数在急进高原7 d、30 d后其值却显著升高,推测可能与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关,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急进高原驻训官兵其血常规相关指标在不同时间节点的分布状态和变化规律,且其参考值范围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的参考值及其他人群血常规参考值存在一定差异,这对我们卫勤保障措施的制定和高原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但是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是样本量还不够充分,只有男性青年官兵,今后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分层分析;其次在了解了指标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应该继续深入探究,使其成为对我们提高高原卫勤保障能力的有力帮手;最后应该纳入其他的更多的检查指标,例如血生化,血氧结果,心电图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当中继续探究。

参考文献

[1] 李素芝,郑必海,王宇亮,等.血常规、血气及血生化改变在高原肺水肿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西南国防医药,2010,(04):415-417.

[2] 西藏军区总医院编.高原病学[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349.

[3] 向 颖,黄国荣,许汝福,等.川藏线1020 名汽车驾驶员血常规指标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26):2674.

[4] 金麗艳,陈 媛,韩喜明,等.高原地区98 名健康人静脉血细胞参数参考值分析及意义[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5,26(3):195.

[5] 李素芝.高原缺氧高度相关性疾病及对高原病新分型探讨[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3):336.

[6] 尚小珂,邓晓娴,丁珊珊,等.急速进入高原地区的健康中、青年人群心、肺适应性改变[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6):26.

[7] 阿祥仁,赵生秀,孙静薇.高原低氧环境与机体损伤最新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30):25.

[8] 杨生岳,戴胜归.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诊断与治疗中值得注意的几个特殊问题[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4,3:1.

[9] 陈 丹.空军航空兵部队高原驻训卫勤保障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54,278.

[10] 白彦峰.部队军事训练伤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人民军医,2014,52(1):14-15.

[11] 郭大敏,劳程强,曾灶英.血气及血生化参数改变对肺水肿早期诊断的相关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11):131-133.

[12] 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127.

[13] 王宇鹤,杨 伟,王 萍,等.高原藏族、平原汉族及高原返回平原汉族男性青年RBC、Hb、HCT的比较[J].吉林医学,2013,34(17):3386-3387.

[14] 赵锋仓,景蕴华,王 萍,等.移居高原汉族、高原返回平原汉族、平原汉族红细胞系统指标比较分析[J].吉林医学,2014,25(25):5697-5699.

[15] 张 云,徐 红,唐伟革,等.不同时间节点及放置时间对急进高原官兵血常规的影响观察[J].人民军医,2012(12):1158.

[16] 李卫东,薛 红,张小东,等.歼击机飞行员高原驻训前后血常规指标调查[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5,36(1):46.

本文编辑:王 琦endprint

猜你喜欢

血细胞血常规部队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俄部队军演
血常规解读
儿在部队又立功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老部队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