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预前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探讨

2017-11-15边俊玉

中外医疗 2017年27期
关键词:干预措施

边俊玉

[摘要] 目的 特殊使用級抗菌药物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后的效果进行研究,并探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对策。 方法方便抽取该院2015年1—12月期间6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调取其在干预前和2次干预后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后的结果,对处方权限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详细记录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审批表中,另外,对68例病例是否进行过微生物送检进行统计,随后,对干预前和2次干预后患者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进行分析。 结果 第2次干预后应用审批表的填写率为100.00%,第1次干预后应用审批表的填写率上升了16.04%,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次微生物送检率(83.33%)、处方医师权限合格率(75.00%)明显高于第1次干预后(36.36%、11.76%)与干预前(27.27%、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干预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与干预前相比均得到了明显降低,其中头孢吡肟与替加环素的百分比在60%以上。 结论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且在减少细菌耐药方面存在明显,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干预措施;头孢吡肟;替加环素

[中图分类号] R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9(c)-0136-03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Special Use Antibacterial Drug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IAN Jun-yu

Dispensing Center of Pharmaceutical Department, An Zh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targeted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special use antibacterial drugs and study the strategies of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of antibacterial drugs. Methods 68 cas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were conveniently reviewed, and the results of special use antibacterial drugs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after intervention of two times were extracted and the prescription limitation was coun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were recorded in the approval form, besides, whether the 68 cases were with the microbiology submission was counted, and then the medication frequency of special use antibacterial drugs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after intervention of two time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filling rate of approval form after the second intervention was 100.00%, and the filling rate of approval rate after the first intervention increased by 16.04%,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P<0.05), and the submission rate of second microbiology and qualified rate of prescription physicians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after the first intervention and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83.33%, 75.00% vs 36.36%, 11.76% vs 27.27%, 26.47%],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medication frequency of special use antibacterial drugs after the second intervention obvious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ratio of cefepime and prostacyclin was more than 60%.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special use antibacterial drugs is obvious,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ational use rat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and reduce the drug tolerance of bacteria, and it is 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endprint

[Key words] Special use antibacterial drugs; Intervention measures; Cefepime; Prostacyclin

对于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条例在2004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上就已经有所说明,应该讲不宜随意使用的进行分类、不良反应明显药物单独分类,临床需保护的药物进行分类,能够过快产生耐药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单独一类,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作为一类,上述药物均列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在2009年颁布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3]中,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管理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基于此,该文对该院2015年1—12月期间6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在干预前和2次干预后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后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进行信息管理和联机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对方便选取的该院6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在干预前、第1次干预后以及第2次干预后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比对,药物主要包括:万古霉素、头孢吡肟、伏立康唑、替加环素以及伊曲康唑、美罗培等。

1.2 方法

对该院内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4]进行修订,制定相应的管理分工与奖罚明细,若未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使用不合理病例,则应该进行通报处理,并对主管医师进行扣罚,根据医师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项培训,并对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重点科室进行指导,对药物的审批流程进行简短,尽可能地缩短审批时间。

1.3 观察指标

利用Excel软件对该院抽取的68例病例中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审批表格与微生物送检结果进行统计和记录,药剂科在第1次用药之后与第2次用药之后分别实施药学干预措施,随后用PASS临床药学管理软件[5]对调取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统计药物的DDDs。随后,对比分析干预前、1次干预后以及第2次干预后该院的各项指标变化,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的所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测,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执行情况

第1次干预后与第2次干预后运行病例数量明显下降,第2次干预后应用审批表的填写率为100.00%,第1次干预后应用审批表的填写率上升了16.04%,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微生物送检率(83.33%)、处方医师权限合格率(75.00%)明显高于第1次干预后(36.36%、11.76%)与干预前(27.27%、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干前后各类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比较

第1次干预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DDDs与干预前比较明显降低,其中头孢吡肟与替加环素的百分比在60%以上,第2次干预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与干预前相比降低了40%以上,见表2。

3 讨论

目前,国内抗菌药物的药学干预一定程度上受限于对出院病历的分析,该院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6-7]要求,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相关管理措施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由上述研究数据可知,第1次干预后与第2次干预后运行病例数量明显下降,第2次干预后应用审批表的填写率为100.00%,第1次干预后应用审批表的填写率与干预前比较上升了16.04%,第2次干预后的微生物送检率為83.33%、处方医师权限合格率为75.00%,显著高于第1次干预后(36.36%、11.76%)与干预前(27.27%、26.47%),第1次干预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DDDs与干预前比较明显降低,其中头孢吡肟与替加环素的百分比在60%以上,第2次干预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与干预前相比降低了40%以上,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审批表的应用使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多了把关卡,充分避免了药物的滥用情况,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该文通过调查运行病例,并将调查后的结果进行干预,效果较为明显,能够使得药师对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及时沟通,有效制止了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这一研究结果与刁丽等[8]人研究的结果基本相似,在其研究中,主要对76例病例进行分析,分析干预前和2次干预后出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结果表明,干预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处方医师权限合格率、审批表填写合格率、微生物送检率分别为34.15%、7.32%和80.49%,经2次药学干预后分别提高到了77.78%(P<0.05)、88.89%(P<0.01)和100.00%(P<0.01)。

综上所述,对基层医院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避免药物的滥用能够有效提高审批表的填写吕与微生物送检率,且干预效果显著,但是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应该针对此类问题,合理应用措施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对医生的处方权限和审批表进行限制,以此来避免干预前出现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陈晓兰,陈维中,蔡靖斌,等.抗菌药物使用综合干预及其效果评估[J].中国药事,2015(2):220-223.

[2] 郭玉琴.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分析[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6.

[3] 田绍华.该院强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的实践[J].广州: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0):2798-2799.

[4] 李少华,黄汉辉,吴仲洪,等.运用PDCA循环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干预研究[J].医学信息,2014(10):68-69.

[5] 华孙英,王樱华,孟拥军,等.综合干预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影响分析[J].安徽医药,2016,20(11):2180-2183.

[6] 黄黎明,马金强,张娴,等.临床药师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变化分析[J].中国药业,2014(22):94-96.

[7] 曹虹.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某综合性医院骨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影响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医学院,2014.

[8] 刁丽,王淑梅,孙慧芬,等.干预前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10):891-893.

(收稿日期:2017-06-21)endprint

猜你喜欢

干预措施
96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疗体会
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强迫症现状分析与干预措施探讨
出生缺陷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研究
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的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有效干预措施
育龄妇女避孕意识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刍议亚健康对当代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