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低段学生数感“五招”

2017-11-15方蕾

速读·下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低段数感小学生

方蕾

摘 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有意识地观察、认识周围事物,从现实的情境中发现、提取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联系;同时灵活地运用数的观点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数感作为学生的一种基本素养,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沉淀、积累的过程。低年级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接受能力强,教师应在不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发展数感。

关键词:低段;小学生;数感;“五招”

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有意识地观察、认识周围事物,从现实的情境中发现、提取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联系;同时灵活地运用数的观点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数感作为学生的一种基本素养,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沉淀、积累的过程。低年级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接受能力强,教师应在不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发展数感。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我认为应该从低年段抓起,逐步培养。

一、变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紧密关系的精彩描述。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认识数,理解数,感知数的多少,从而培养数感。如教学“7”时,先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数出有关“6”的物体,初步感知“7”的多少,然后在众多“7”的物体中得出7的多少,最后让学生应用在生活中,列举生活中有关“7”的信息,从而深化“7”的意义及作用,有效巩固对“7”的感知,培养数感。

在教学中使用演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促进理性的感悟。有些数量关系,数学定义是比较抽象难懂的,仅凭老师的讲解,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如果借助演示来帮助讲解,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氛围,既形象又生动,直观性强,有利于学生理解。比如讲解这样一个问题时:小明要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每锯一段要花4分钟。小明完成这个任务要多少分钟?可充分采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们明白其中的缘由。

二、通过异同比较培养学生数感

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常用的思维方法。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在教学“6”时,还应该和前面的数进行比较。和“1”比较,6里面有几个“1”;和“2”比较,两个两个地数,6里面有幾个“2”;和“5”比较,比5多几等。在充分的比较中,学生就能利用6前后数的多少来认识“6”,也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就能把握“6”的相对大小。教学厘米和米时,也应在充分比较中感知厘米的短、米的长,从而有效建立1厘米和1米的表象。在教学加、减法的意义时,采用对比的方式,能让学生知道加、减法的区别,深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鼓励学生亲手操作培养其数感

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感官参与,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建立数感。学生在认识厘米和米以后,让其动手量一量课本、作业本、文具盒、橡皮擦、黑板、教室等常见物体长度,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动手做一个活动“角”,反复拉开、收缩,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表象,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短的关系,体会锐角、直角、钝角的大小关系。在做一做、玩一玩的情境中学习,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变抽象为直观,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勾勒数字图画培养学生数感

低段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受强、艳、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搜取学生身边感兴趣的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他们在彩色的天空下自由挥舞、快乐学习。如教学《的认识》时,笔者课前先组织了一个动物猜谜活动。在猜过熊猫、大象的谜语后,我又让学生看动物画片,让他们把观察到的信息用这样的句式完整地说出来“动画片里有只小乌龟”、“动画片里有只小兔”……紧接着,我播放小猴吃香蕉的动画,让学生观察香蕉的根数,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出来。这个动画片共分三段,能够让学生清晰地看到香蕉数目的变化“原来有根香蕉”、“小猴子先吃了根,还剩根”、“小猴又吃了根,没有香蕉了,被吃光了”。这样,就可以自然地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了“没有根香蕉了,用数字几来表示呢”低段学生对动画片的兴趣不言而喻,以它来创设情境,学生学习的热情肯定高涨。教学的生活意义时,笔者安排了两个速度差不多的学生扮演两只小兔灰兔和白兔赛跑,起跑线一前一后,结果站在前面的小兔赢了。在情景中,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因为起跑线的不同,导致了一场不公平的比赛。接着,笔者就启发学生,真正的赛场都有一条相同的起跑线,在数学中可以用`叮'来表示这条线。利用学生对动画、动物、活动的“兴趣点”来创设情境,采用多种形式把数字、数字的生活意义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能够很好地在低段学生脑中勾勒数字图画,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

五、通过运算理解培养学生数感

从一开始接触数字,孩子们就已经在寻找数字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能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而这种灵活性正是形成数感的特征。当这些数字模式和算术运算相联系的时候,这些数字模式便能促使孩子们找到有效的计算策略。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计算之间、在计算和问题中出现的特殊数字之间建立联系。例如计算“25+26”时,根据已知事实“25+25=50”可以迅速的推断出“25+26”的结果是“51”;计算“49+18”时可以转化为“50+17”;计算“13+34”又可以拆分为“10+30+3+4”的数字组合。再如出示算式“325+524”,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积极联想,写出相关联的算式。大家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写出了许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出这些算式的关联之处,引导他们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的成果进行比较,分享算式中有关数据增减相联的数量变化,发展数感。endprint

猜你喜欢

低段数感小学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巧用绘本——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新路径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