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动画电影中的少年英雄形象

2017-11-15

电影文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动画片英雄动画

李 松

(天津大学,天津 300072;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主题表现和角色塑造位居电影制作的核心地位,尤其是动画片,堪称其“灵魂中心”。它们既是动画实现的手段,又是其表现的重要内容。动画诞生之初的作品——尤其在“动画片的故乡和最繁阜之地”的美国,诸如《木偶奇遇记》《小飞象》《森林王子》等,就已经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即注重成长主题的讲述和英雄角色的编排,由二者影像叙事汇合的少年英雄形象层出不穷,俨然成为此类型影片的表现中心。少年英雄形象在各民族神话传说中都有着重要的位置,其原型代表着一种文化遗传,是民族深层心理潜意识的积淀。美式动画片最大的特征之一是给予形象原型注入鲜明的技术、时代、意识形态等元素。从而达到杰森·施瑞尔所说的,“美国动画片最大的贡献是让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虚假少年英雄现实存活在现实人心”。

论者普遍认为,美国动画的创意以天马行空著称,但在少年英雄形象塑造上却呈现出某种俗套、固定的模式。托马斯·萨兹曾经将其概括为:奇特的叙事手法、少年成长主题、精彩绝伦的场景渲染、细腻的英雄角色塑造四大特质。而笔者认为以上诸特质都集中服务于少年英雄形象的生成:从参与少年成长叙事,到提升场景表现力,最后聚焦于少年英雄,此形象最能担负起美国动画电影寻求自我确证、体认、建构的,有关生命本体存在的梦幻童话使命。如何剖析出此“深层语法”,是探究少年英雄形象的“叙事塑造”,进而理解形象背后的深层意蕴的重要前提。

一、以丑为美的修辞策略与还原真实的艺术魅力

人物形象塑造是动画片叙事的最基本元素,对元素的运用和择取,是一部动画片进行电影叙事和审美传达的最核心手段,因此必然会深加揣摩,匠心独运,力求在人物形象的影像实践和修辞上展现出其“独异性”来。早期的美国动画塑造少年英雄形象时,往往力求和童话或神话故事相切合,展现的人物不免脸谱化,也可以说是意识形态宏大叙事目的召唤下的一类集体代言行为。随着动画制作的成熟及时代审美观念的潜移,动画电影生产的视野和个人立场得到逐步彰显,带有自身诉求、夹杂着抵抗权力话语和迎合大众文化、充满后现代色彩的情感形态逐渐位居主流,一批全新的、颠覆审美的人物形象趁机大量涌入动画银幕。人物影像实践和修辞的改变,特别显著地以丑态、夸张、滑稽的姿态展现,“甚至成为影像视点的中心”,而少年英雄神话和世俗平民的叙事程式、意识形态先天的叙事矛盾在这里也得到了巧妙的弥合。

首先,择取以丑为美的影像修辞策略,呈现“粗糙美学形态”。美国式动画片从影片构建的基本元素上看,其最显而易见的特征就是人物视点的转移和变化,传统观念中的丑角成为银幕着力审美化的主人公,这一点在少年英雄形象的塑形上尤其凸显,一反自身早期和其他国家对此类形象塑造的扁平单一化。这里的少年英雄,可谓异彩纷呈,并逐渐形成一套美国式的“最经典齐整的角色运作规律”,夸张、变形、滑稽、立体。远溯美国动画肇始之初的《森林王子》便以反童话的叙事开篇,更着力打破观者对于少年英雄主角的完美形象塑造和思维定式、狭隘的表现模式。片中的毛克里不再是风度翩翩的白马王子,而是不仅外貌丑陋且性格上有诸多缺点的,在狼群中长大的少年;《恐龙》里的少年身份更直接是一只外貌怪异狰狞的恐龙,但他敢于冒险,用自身的善良、诚实和勇敢带领着大家摆脱敌人的拦截堵杀,最终找到理想的栖息之地;在《圣诞惊魂夜》《辛普森一家》《机器人9号》《怪物史莱克》等作品中,都看到少年英雄与传统动画截然不同的形象设置。可以说,美国动画里的少年形象彻底颠覆了以往的王子/公主模式,其原型开始以“丑”的形象展现,不再是高大全的代言设置,其造型和存在的性格缺陷使其在观者心中的距离感逐渐消失。

其次,对少年的符号形象不竭余力地祛魅,脱下英雄光环,付诸彻底的人性化和真实感。传统动画片里,由于正面人物形象塑造和道德意识的过滤,少年英雄形象往往不食人间烟火、正气凛然、疾恶如仇,常是作为压制性的力量和“童话心理寄托”的符号化表达存在,偶有行为反面刻画,也是克制和有限的。而在美国动画片里,其形象有了戏剧性的变化,开始出现大量令人印象深刻而又崭新的少年英雄形象。《奥利华历险记》的奥利华可爱而胆怯,始终是世俗平凡的模样,他开始也并没力图尽全力营救受到绑架的珍妮,更像是不自愿、无奈地履行一个不必应尽的责任;《救难小英雄》中,所谓的少年英雄科迪展现的更像是一个孤独无聊的个体,毫无英雄光环,唯独一系列的细节、行为和动作刻画使得形象生动有趣,充满人性色彩,与传统形象大相径庭;《美女与野兽》的贝尔骄傲自负,顾影自怜,对于镇上颇受异性青睐的加斯顿的爱情表白嗤之以鼻,最终爱上外表丑陋却温情脉脉的野兽。至此,美式少年英雄塑造不避讳或修饰其言行,而是做原生态式的、人性化、真实性的还原,从而使其形象更加丰满、性格鲜明,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真实人物。镜头投射的背后,传达的是美国动画独特的以真实为美,甚至是化丑为美的审美企图、艺术策略和影像实践。

二、互文性嫁接与戏仿杂糅

任何类型的电影,其人物塑形的发展和进步,是创新的主要动力,但是创新的手法或方式则各有不同。美国动画片从奠基时期的《小飞象》《森林王子》等片开始,在塑造少年英雄形象时,普遍择取的叙事策略就是互文性和戏仿,对已经确立的规则加以巧妙的解构和对一些乍看似乎不甚匹配的形式加以并指。帕特里克·福尔莱曾称之为“美国动画片独特的审美标准和游戏规则”,并指称此手段运用,使得少年英雄形象具备了后现代的游走、拼贴、扩张、播撒的功能,呈现出转意、变形、反讽、碎片的特征,悄无声息地全面更换了动画影片的创作观念和影像系统,享受颠覆形象构建和语言叙述历史的快乐,展现动画特有的视像狂欢状态,某种程度上也体现着后现代文化的特征。

一方面,少年英雄形象的表达是众多声音交杂、渗透和对话的结果。片中的少年几乎都是深入电影英雄原型的传统,通过对前文本的位移、修正、重构,以及不同层次的潜意识或显意识的汇集、转换和引述,来为自身的创造力开辟新的呈现空间。文本之间的形象关系相互交织,彼此勾连,互相参照,不断地衍生,共同构建出“美国式的稠密的少年英雄世界”。比如《变身王国》中的卡特、《星际宝贝》中的史迪克、《星银岛》中的吉姆·霍金斯、《熊的传说》中的三兄弟、《泰山》中的泰山等,经典动画里的少年几乎可以说是后现代艺术风格的全方面嫁接、挪用、篡改、附会,每一个形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不同文本层次的交织,展现人物的无限丰富性和共生互换性;典型如《拜访罗宾逊一家》的孤儿刘易斯,将过往电影中的孤儿/英雄成长叙事做了完全的吸收和改编,大量引用、渗透众多的经典之作,诸如《狮子王》《猫儿历险记》《黑神锅传奇》的艺术和手法,不断调动观者潜在的幻想,营造恍然相识的电影经验,这些浪漫化的形象设置方式也展现了美国文化兼容并包的特征。

另一方面,通过戏访经典,不断地“改造原型功能”,消弭艺术风格的分野。少年英雄形象塑造的镜像哲学特征是孜孜于形象戏仿,以退为进地展现杂糅,搁置虚伪的神圣权威和政治权力话语、伦理道德等宏大叙事,转向消费意识形态。如《星银岛》中的少年吉姆,生性敢于冒险,整天幻想着在面临酷刑时可以宁死不低头,此情景是对宏大叙事中循环出现的《狐狸与猎狗》《黑锅神传奇》等片的滑稽戏仿;吉姆勇于尝试驾驶太空船起飞的情景则模仿《机器人9号》;而其装扮、言辞、说话口吻及行事,又让人立刻想起《铁巨人》《星际宝贝》等片。这些戏仿,不仅使人物本身容易催生笑料,而且在新的类型语境下,形象也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对于少年英雄原型进行巧妙戏仿或经典再造的艺术手法,是深谙后现代大众文化三昧的,迎合着观者的欲求和心理,在轻松适意的讲述中宣泄被压抑的集体无意识,体现出美国动画片大众文化娱乐至上的文化功用。

三、童真的生命象征和永恒的“美国梦”

美国动画片里的少年英雄,是借助数字技艺将人类内心的感性思维做出了极致化表达、最大限度地把人类集体丰富的想象力实现对象化的艺术样态,继续深究,不难发现,在文化结构语法上,是隐喻着童真的生命想象和永恒普世的人文价值情怀的。发展至后工业社会的当下,动画不断地唤醒着人们的童心、童真、童趣,并以富有“美国梦”的形象内涵直指人心,打动观者,这也是其人物塑造能够广泛获得接受和喜欢的主要深层意蕴。

首先,少年形象具有乌托邦的幻象色彩,是依据人类童真的生命象征来塑造的。童真意味着动画影像从来都不曾真正存在过,是人们幻想世界的闪现。《小鹿斑比》里的斑比、《石中剑》中的亚瑟、《大力士》中的海格力斯等主人公,均可称为少年英雄标杆,塑造其完美形象的同时,美国动画尽力打破桎梏,“将英雄落到地上”,给予七情六欲的同时,将英雄形象重新建构,赋予浓厚的童趣色彩,充溢着童话的美好和梦幻的碎片。内心要强、实际性情懦弱的阿宝,性格嚣张、自大虚荣的波特,力大无穷、憨态可掬的瓦力,语气夸张而热情活泼、为人风趣的尼莫等,被夸张变形的少年英雄关键时刻担负着救赎的使命,但在强大力量的背后却无时无刻不流露出小孩子的童真,如此“煞费苦心”的安排是人类童真心理的代偿性满足,从而实现对世俗凡庸的抵抗和对成人世界功利、猥琐的批判。

其次,少年英雄是美国精神和价值取向的汇聚展现,是经过文化核心理想化后的“美国人形象”。无论是早期《小飞象》中的丹波,还是晚近《闪电狗》中的波特,少年英雄无一不是开始以小人物的面目出现,代表着美国精神和价值取向,而后逐渐在“爱与自我实现”的价值主题中成长为担负拯救使命的英雄,逐步建构起个人主义与人格奋斗精神的“美国梦”的合理性,也不断满足着观者对于自身位置和对美国社会的完美想象。《森林王子》中毛克里在野兽丛林中长大,在困境中不断努力奋斗,最终以弱胜强;《泰山》里,泰山由猩猩养大,始终处在身份的认同危机中,身份困扰解决的过程就是英雄成长的历程,最后为可爱女孩而选择回到“平凡而快乐的地方”;《埃及王子》中的小摩西从虚假的身份中觉悟,回归本位,历经艰辛终于将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少年英雄形象基本上有着成套化的模式塑造:以个人英雄主义形象为根基的“美国梦”,其少年—成长—英雄的叙事历程本质上仍是民众极力去争取实现的成功梦之路。

猜你喜欢

动画片英雄动画
英雄犬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推荐一部动画片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