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特色亟待概括整理

2017-11-14胡明舒

西部论丛 2017年4期
关键词:竹编文化遗产数据库

胡明舒

摘 要: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飞速发展,为民族文化的复兴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民间工艺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传统工艺美术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保护和开发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特色的调查,揭示开发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并进行概括整理。

关键词: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发保护 特色数据库

一、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2003 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不同群体,团体、或为个人,看作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观念的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术和相关的工具,手工做出来的物品与文化场地。[1]其中,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各族人民几千年以来创造和积累的文化财产,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不断传承和创新,是文化的延续和历史发展的象征。这种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也推动了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但由于经济迅猛发展,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和现代化的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使其自然的生存环境和社会背景受到破坏。因此,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亟待解决。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只是为了保留历史,更是为了让民族情感得到寄托,让传统的民族文化得以发展,并以更好的状态延续,这是关系着传统文化延续与现代文明推进的重大工程。大力保护和开发非遗传承工作,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我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深远的意义。

在当今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是振兴民族特色工艺美术的绝佳时机,但是从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产品开发设计落后,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品都大相径庭,图案元素的表面化挪用和复制在开发文创和旅游产品开发中较为普遍,主要由于该设计的方法较为直接,因此大部分产品就直接将原有的一些图案、纹饰、符号直接挪用上去,这樣类似以这种方式设计出的产品大都有容易被仿制、附加值低、缺乏创新以及现代的设计开发理念的缺点,致使开发的产品无法满足大多数消费者和市场的整体需求;2.一些地方企业和政府联合的以开办技艺培训班的方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如广西贺州开办的‘桂绣培训班,该培训班吸取和杂糅了壮、侗、苗、瑶等广西十一个少数民族的传统刺绣技艺和图案花饰,最后重新组成了一个新的混杂各地风格的刺绣品牌。类似这类的传承和保护非物质遗产的方法虽然可以起到帮贫扶困、将一些濒临绝境的刺绣工艺重新保护和传承等优点之也有它的弊端,培训班把各少数民族的刺绣图案元素特点特色都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刺绣品种,就有点失去了保护和传承当地民族特有的有着地域文化的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3.北方一些高校开办的几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分别邀请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身怀绝技的涵盖全国工艺的各大门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一起进行开班教学,进行跨界性、实验性的工艺尝试,例如将木版年画中的一些传统符号提取出来与佛山秋色(纸扑)进行结合、河南钧瓷与青海银器传承人合作研制的茶具、石湾陶塑和佛山彩灯结合等作品做出的一些各地工艺的混合尝试。这种的工艺混合、跨界合作、新材料的运用虽然提升了传承人的创新意识和拓宽了创作思路但是由于不同地域的文化环境,工艺的差异,将这些有差异性的文化、工艺和图案混合起来会让原本有当地特色、特点鲜明、民族趣味浓郁的传统工艺文化失去了原本的地域特色,那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保护和传承就起不到该有的效果。

二、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

毫无疑问,非遗文化的保护十分重要,但采取何种方法、方式进行保护,又怎样能使之能完整,全面且可持续的得到保护与传承,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难题。综合上述非遗传承出现的问题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中国从清末时就有这种过于重视技艺,进而在一些方面丢失本身特色文化的先例,如清末的沈寿,她以绣法精妙闻名,她在传统绣艺的基础上,经过潜心钻研西洋画和摄影艺术,将西洋画和摄影中色彩层次的表现手法,用刺绣表现出来,并自创“仿真绣”。运用这种绣法绣制了《耶稣绣像》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被评为这届博览会的金奖。虽然这种独创的刺绣技法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是却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刺绣作品有形有色的特色绣法,过于的追求技艺的写实和登峰造极,缺少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同时由于她的作品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就更加的影响刺绣艺人们注重去追求对手工技艺的追求,而忽视了传统的特色艺术文化。可能正是由于这种过于重视技艺的观念和西方一些艺术文化的传入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逐渐忽视了传统特色文化的重要性,一些传统的手工艺术和技艺也被逐渐淡忘。

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不仅需要传承人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研究,尤其是高校和博物馆对这类有艺术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进行收集资料研究。目前高校对部分特色工艺美术类的研究还比较全面,比如竹编就有很多关于全国各地不同竹编工艺的研究论文。(例如《东阳市蔡宅村竹编工艺文化及其保护研究》该文研究东阳市竹编工艺的概述,蔡宅村竹编工艺的文化,以及如何对蔡宅村竹编工艺文化进行保护进行研究;《兰溪竹编传统手工艺文化重塑研究》,该文研究浙江兰溪竹编传统手工艺历史状况,发展现状,文创产品,手工艺地域特色建立等方面,并较为深入地探讨兰溪竹编手工艺继承、保护及发展状况;《益阳竹编艺术的研究与开发》介绍益阳竹编艺术,对益阳竹编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提出解决方案)其中大部分都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研究和一些论文分析研究,但是有的类别对实践领域的影响还不够。那些有地域特色的工艺美术品不是被大量生产成仿制品就是放在博物馆里展览或者变成稀有的高价产品只能远远观望,而很少能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设计中去。因此如果缺少对特色工艺美术类非遗的研究就会让特色的工艺美术与人们生活的发展渐行渐远,所以健全相关方面的研究,在保护艺术多样性的基础上,挖掘和保留地方特色,保证产品的独一无二和地域特色,才能让其脱颖而出受到市场和人们的关注和需求,才是其发展的良性之路。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中重要的一环便是档案化保护。当然,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变为“有形”首先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LS)”专设 “全国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提倡建设特色数据库这一政策的出台,为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是指高校图书馆依托区域特色资源、专业及学科特色,基于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按照一定标准将其数字化的一种网络信息资源库。[2]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为大众快速有效地获取相关资源提供便利同时也能够起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资料的作用,所谓的特色,主要包括了学科特色、校内特色以及地方特色这三个方面,根据调查相关数据研究学科特色和校内特色这两个部分大多高校都做的较为全面,但地方特色这一方面,数据库的建设就相对滞后了。相对医药、生物、文学典籍、数学等类别的数据大都缺乏地方艺术特色类比的数据档案,如南京艺术学院已建成的特色数据库中有本校学位论文数据库、音乐影视点播系统、世界音乐库、江苏音乐特色数据库、八大山人全集。[2]大多是音乐类的特色数据,工艺美术类涉及甚少。经过资料的查找分析,东北地区的本科高校基本没有单独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特色数据库,这种情况在全国都较为普遍。只有少数艺术院校才有单独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特色數据库,并且也没有专门对艺术门类划分进行艺术特色的类比。这些案例和研究分析表明我国高校对特色数据库的建立思路仍然不健全,专业性不够,这些问题就会造成读者不能更好的了解到想要查阅的资料信息,对某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门类进行了解时无法深入研究这些不同地域的相似工艺类别有何地域文化、发展现状、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因此建立完善好特色数据库,实现区域高校馆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不仅可以避免资料重复还能保护好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能让学者更好的探究,进而真正达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艺术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活化石,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之所在。工艺美术类作品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同时也有着鲜明的历史烙印,在创新的基础上要把握好时代特色。我们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色并不是限制其发展,而是把这些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与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相结合,然后在不改变原材料和手工技法的同时用现代人的审美眼光重视传统的民间艺术,并用崭新的思维和形式来把传统的艺术有序的向现代民间艺术过渡。这样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经过了现代的思维和科技手段进行传播和表达,不可避免的会使它的原生态形象削弱,但是呈现出的作品会给大众一个新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也会有更多的人们关注、接受并喜爱上这些创新的传统民族工艺产品。因此,在既保留民族特色又创新发展的基础上记录好与之相关的艺术特色档案,让其最初的样貌记录在历史文档中方便查阅和保存,这样就能使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是可观的线性而不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最终失去了保护的意义。

总 结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调查了现今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现状以及开发存在的问题如产品开发设计不合理、各地工艺混合缺乏特色以及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如缺少相关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影响力和特色数据库的建立等,以及在保护文化产品的特色同时有序发展,做到符合当下市场和潮流的关联。在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上进行改良创新,辅以档案记录才能做到既不限制其艺术特色发展又能更好的传承下去,让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流传给后人欣赏,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和保护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任务,这项任务任重道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越发的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孙克勤,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徐 州 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第62页

[2] 冯小桓,南京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调查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3,03,第152,152页

猜你喜欢

竹编文化遗产数据库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游伟 《竹韵金沙》
善意谎言,真心守护
竹编存钱罐
非遗“竹匠”醉心竹编50余载
Tough Nut to Crack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