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班化教学背景下七年级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问题探究

2017-11-14张琳陈娟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29期
关键词:小班化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张琳+陈娟

摘要:当前的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小班化的教学环境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升级创造了条件,但目前我国对信息技术课实施小班化教学仍然属于探索阶段。该研究以云南某中学为例,从信息技术实际课堂出发发现问题,并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思考如何解决目前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更有效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小班化;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9-0083-03

Abstract: The school in Kunming area belongs to the earlier implementation of small class teaching in schools, in the small class teaching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 tool of discipline is both learning object is learning tools, and strong operability, easy to observe the follow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adopt new teaching methods of migration using. In the small class teaching environment, teachers carry out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udents have enough time on computer practice, and increas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the relatively large classe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environment, but are more likely to reach and implement.

Key words: Small class; junior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

1 緒论

1.1 信息技术课小班教学的个人见解

我认为对于小班化教育和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理论不能仅仅只是思辨的理论,更应该是实践中的理论,我们不能完全否定理论上的“应是”研究,但也要看到,就研究的更深层发展以及实践的推动力来说,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研究显然缺乏说服力和进一步发现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1]。通过对云南某中学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上课情况的观察,初步发现该中学小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其次是教学的内容单一。教学方式的单一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容易疲倦且注意力分散,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缺乏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内容的单一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一律使用课本上的案例,内容不生动、不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枯燥,而且失去了个性发展的机会。这两个问题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虽然是在小班环境中进行教学,但完全没有发挥出小班的优势,且预期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将从课堂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考虑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2 信息技术小班教学问题研究

2.1 小班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2.1.1 设计依据

1) 教学的需求

教学需求源自于学生已有能力水平和预期要求之间的差距。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信息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学需求从学生已有的水平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为教学设计确定方向,通过具体的方法策略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预期目标。

2) 学习者分析

在本实验进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Excel的基本操作,包括对文档的保存、关闭、数据的输入和使用公式对数据进行计算。在本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程度和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三方面的具体数据,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分析为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学生前测成绩分布如图1所示,40分以下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多,说明这部分学生对Excel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兼顾这部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80分以上的学生只占极少数,可设置少量的拓展练习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70-79分数段的学生在掌握已经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还对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有一点了解,在分小组教学中,应当将这部分学生在各组均匀分布。其余几个分数段的学生人数相当,共约占总人数一半,所以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应当以巩固基础知识为重心。

通过对学生兴趣程度的把握来设计课堂教学中案例,具体情况如图2。

如图2所示,半数左右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一般感兴趣,在设计中应当考虑如何调动起这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21%的学生非常感兴趣,这部分学生学习起来积极性相对较高。剩余约四分之一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不感兴趣或无所谓,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从教学案例入手,设计内容有趣生动的案例来吸引学生注意;也可以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将不同兴趣程度的学生分在一组,由较感兴趣的同学感染带动不感兴趣的同学。

此外,本研究中还对学生认为的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做了调查统计,如图3所示。 多数学生还是倾向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教学方式,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小组学习、自学和与同学讨论也是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采用上述几种方式进行教学,也可以适当考虑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兼顾不同学习者的需求。endprint

3) 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略学生的差异,对全班学生采用统一方法和要求,小班在这种情况下仅体现班额人数的减少,并未真正发挥出小班的特色和优势。教学形式上,依然是教師讲授、演示操作,再由学生练习实践,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以及合作、交流等能力的培养。本文从现实教学问题出发,结合理论与实际教学情况,实现信息技术课在小班化教学中的优势。

4) 理论依据

目前在小班化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来解决似乎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所以本研究将从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从课堂教学问题出发,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具体分析,设计适合于小班并能提高教学效果的信息技术课。

2.1.2 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可参考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目标或者从以前的教学活动中的情况来确定,包括反思性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反思。教学目标根据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要求分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在知识技能上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函数求最值和均值、能够设置单元格小数位数、能够设置货币符号;在过程方法上,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能够清晰流畅的表达自己观点与同学进行交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运用Excel处理数据,并体会到信息技术课作为学习对象和学习工具的双重性。

2.1.3 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学习导入部分显得尤为重要。有情景导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不再是单一的课本习题,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1.4 自主协作学习,教师组织引导

设计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完成情景任务,其间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的角色并非课堂的主体,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使课堂分为更自由活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2.1.5 强化练习设计,促进小组合作

根据不同学习者设计不同强化练习,且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方面满足了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2.1.6 具体设计方案

本研究选取Excel作为实验教学内容的主要原因是与该中学的教学进度相一致且Excel在初中信息技术中属于较难内容,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学生已知水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教学分为导入、小组学习和展示交流三个部分。

1) 导入部分以“猪八戒卖西瓜的故事”为情景,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完成基础任务:求最值和均值、设置小数位数以及设置货币符号。这一步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情景任务后根据个人喜好或需要选择强化任务完成,此过程中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3) 最后各小组完成所有任务进行展示交流,具体述说自己在完成的任务的步骤和过程中有操作失误的步骤,以学生自己出现的问题来引起学生反思,总结学习中的易错点。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的是一个组织者的角色,且采用了分层教学、小组讨论等适合于小班教学的方法,内容有趣味性,兼顾了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了小班教学的优势。

2.2 实验实施过程

2.2.1 实验前侧和分组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首先对两个班级的进行了学习情况前测。再对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整理,算出班级平均分。利用Z检验对两个班级的前测平均分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丨Z丨=1.22<1.96,因此p>0.05,因此两个班级平均分数结果差异不明显。根据此结果,可以认为两个班级的学生学科背景和预备的知识水平无显著差异性,或者说两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初始水平的基本情况是相似的。课堂教学分组中,可以根据前测结果进行分组。

2.2.2 控制实验情景

在教学实践中,实验结果受诸多因素影响,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必须对实验情景中的无关因素进行一定的控制。为排除其他干扰因素,本实验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 不告知两班学生将要进行的实验。

2) 同一个老师对两个班级进行授课,授课方式不同。

3) 使用前后测实验设计,避免学生的原有基础能力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此外,在实验阶段结束后马上进行后测,降低遗忘、练习等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

2.2.3 实验后测

小班化教学中采用的分层教学和小组学习的形式要求不仅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的变化。因此不仅需要传统的教学笔试,还增加了其评价方法:如调查、观察、访谈。鉴于评价内容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和测验方式也是多样的,考察实验效果应从多个维度进行。其中包含:笔试成绩、观察、访谈。

3 实验结果及评价

3.1 笔试结果

在展开教学之前,以Excel基础内容为考试范围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前测,测验时的两个班使用相同的试卷在相同的时间进行,测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成绩无显著差异,表明两个班学生的学科背景知识水平差异不显著,或者说两个班级的学生初始水平的基本情况是相似的。

经过教学实验之后,实验后测在学生结束课程规定内容的学习之后立即进行,同样,两个班级使用相同的试卷在相同的时间进行。实验后测与实验前测采用同质检测,即采用的也是Excel的基础内容测验,且难度和体谅都与前测大题相同,后测试卷见附录4,之后统计每个学生的后测学习成绩,算出每个班的成绩平均数,再对后测的两个班级成绩平均数进行显著性检验,见表2。

类似地,由以上的结果分析可知,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后测作业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的后测成绩显著地优于对照组的成绩。说明和单一不分层的教学方法相比,分小组分层教学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成绩,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从而证实了本研究的假设。endprint

3.2 观察结果

观察主要是教师教学进行的同时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包括参与程度、课业完成情况等活动,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学习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变化。通过观察发现,在实验班中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学生能够做到主动学习,而在对照班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仅参与度不高还缺乏积极性。在实验班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明显多与对照班,但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教师不能同时兼顾到多个小组多个学生,不能同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因此有的学生会产生降低学习的兴趣。如表3所示。

3.3 访谈结果

依据事先擬好的访谈提纲在后测结束后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较为严密的结构性访谈,我分别从收获和不足两个方面来阐述访谈所获得的结果:

3.3.1 收获

1) 学生反映分层教学的方式在做练习时有更多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学习情况选择练习完成,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习的成就感和学生的自信心;

2) 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增多,学生发现团队一起完成任务比一个人完成要轻松;

3) 学生反映在新课的学习中,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混合更容易接受,且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单纯的教师讲学生练更愿意去练习巩固。

3.3.2 不足

由于学生反馈比较多,有时候老师不能及时给予回复,使得学生积极性受挫。每个部分的学习时间不好把握,时间太自由,动作比较慢的同学可能在下课之前不能完成课堂任务。

4 结论

小班教学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追求学生个性的发展,相对大班而言小班的优势在于教师能更多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而采用分小组分层教学的方法更够解决实际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发挥出小班的优势。总结本研究的结果与讨论,可得出以下结论:

1) 采用分小组分层的教学方法在小班环境中是可行的,同时也是有效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2)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采取自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时不再是等待老师给出解决办法,而是和同学或老师讨论。学生不仅信息技术课程的成绩得到了提高,而且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各种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尤其是信息素养的提高,使素质教育的目标得以更快实现。

3) 建议该校在小班化教学中注重考虑学生差异,深入了解分析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更有效的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 董蓓菲.小班化教育的中国模式——实现教学过程公平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24-37.

[2] 曹萌.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3] 董顺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究[J].未来英才,2015,14(3):187-203.

[4] 张敏,孙晓平.小班化教学方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J].金田,2014,6(17):209-324.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班化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
基于专业特色的《数学分析》课程小班化教学改革探讨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