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取消燃油车,石油怎么活?

2017-11-14郑丹

中国石油石化 2017年20期
关键词:加油站燃油石油

封面故事

取消燃油车,石油怎么活?

当汽车步入电气化和氢能时代,油田还开采什么?炼油厂还炼制什么?加油站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一个个问题敲打着石油企业的神经。

燃油车不存,石油业焉附?供图/CFP

向燃油车说再见?

○ 文/本刊记者 郑 丹

向燃油车说再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可搞一刀切。供图/CFP

电、天然气、生物质等替代燃料兴起后,燃油车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不管你喜不喜欢,新的时代总会来临,就像日升日落一样自然。

火柴和胶卷,曾经代表了一种技术和文明,在打火机和数码技术到来时黯然退出。零售业和传媒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发生了生产和销售方式的变革。如今,信息化和能源科技进步正在重塑能源产业,通过织就一张能源互联网,向传统的高碳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发起革命。

能源互联时代,描绘了实现低碳、最终零碳社会目标的路线图。目前,一些欧洲国家已经提出取消燃油车的计划并制订了时间表,我国也启动了对取消燃油车的研究。新能源汽车有望终结内燃机驱动型汽车曾经驶过的百年梦想之旅。同时被推向落幕的,还有燃油。

去燃油化势在必行

人,是一种重感情的动物,对用的久的东西会产生感情。然而,人类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是不以人的感情和意志为转移的。燃油车是否会像火柴和胶卷一样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老去?新能源汽车的星星之火能否在能源互联网的棋盘上形成燎原之势?

答案也许不用等太久。

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9月举办的“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表示,许多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在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加快产业布局,抢占新一轮制高点,一些国家已经制订了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目前工信部也启动了相关研究,也将会同相关部门制订我国的时间表。

取消燃油车是大势所趋。而我国的表态已经比西方国家晚了几年。

早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由德国、英国、荷兰、挪威以及美国18个州组成的“零排放车辆同盟”已经宣布,到2050年联盟内国家将禁止销售燃油车。之后,欧洲一些国家宣布了燃油车退出计划。最快的是挪威和荷兰,计划在2025年取消燃油车。此外,德国、印度将在2030年,法国、英国将在2040年实施退出计划。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将禁止燃油车销售的时间初步定在2030年。

虽然有专家和媒体指出,欧洲各国禁售燃油车的消息有待进一步验证。即使消息属实,这些国家最终能否按照时间表来真正落实也有待观察。但为了履行《巴黎协议》承诺并最终实现零排放,在未来的几十年内逐步禁止燃油车上路的警钟已经敲响。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气候首席专家、研究员姜克隽长期从事低碳能源转型研究工作,研究发表了我国《电动汽车发展路线图》。他告诉本刊记者:“德国计划2030年起不再生产燃油车,其中包括了大型车。而我们研究的还是什么时候电动汽车完全在市场上替代燃油小汽车。”

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接近两亿辆,巨大的保有量带来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一次能源比重达到20%。按照目前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达标难度仍然很大。

由此可见,对我国这样一个碳排放大国来说,为尽早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目标,向汽车和燃料发起革命是必经的一步。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和对本刊记者表示:“取消燃油车是必然趋势,对我国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在采访中,专家表示,虽然我国已经开始研究停止生产销售燃油车的时间表,而且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但从目前的情况分析,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并不大。国内真正取消燃油车估计需要中长期,而且是一个逐步替代的过程。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共存,新旧能源更迭尚要靠市场决定。

弯道超车时不我待

汽车制造商最能感知汽车业发展的风吹草动。在这场疾风骤雨式的电动化、智能化革命面前,多家著名车企纷纷宣布未来生产的汽车将“弃油燃电”,向生产电气化转型,如沃尔沃、丰田、捷豹路虎、梅塞德斯·奔驰和福特林肯等。一向以注重安全闻名于世的沃尔沃公司CEO汉肯·塞缪尔森表示:“在一个对电动汽车需求源源不断增加的时代,保守地生产内燃机驱动型汽车才是更大的危险。”沃尔沃将来只生产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中性混合动力车三种汽车。

供图/CFP

国际汽车企业向新能源加速发展的脉搏在跳动,雄心勃勃、势在必得。可以看出,全球著名汽车企业在去燃油化方面表现得都很决绝。我国作为汽车制造业大国,必然要紧跟全球汽车业发展的方向而动。

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营销所所长柯晓明看来:“国内能否禁止或什么时间禁止燃油车的销售要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环保、资源、技术、经济、消费者选择等,汽车行业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但是,中国是全球汽车销售的主要市场,对全球性车企来说,不抢占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肯定是不合潮流的。”

对我国汽车产业来说,虽然产销量已经连续八年位居世界首位,去年全年的产销量更是突破了2800万辆,是当之无愧的汽车制造大国。但我国不是汽车强国,许多燃油车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在我们手里。在后燃油车时代,我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在哪里?是继续以产销量的攀升坐稳“老大”位置,还是尽早随着全球汽车的低碳、电动、智能化发展方向,规划未来,实现弯道超车?

答案是后者。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认为,2017~2025年将是汽车产业战略转型最为剧烈的几年。对传统汽车的节能减排要求、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要求都会越来越高。

站在准备取消燃油车的起跑线上,我们发现对手寥寥无几。除了几个欧洲国家之外,我国是亚洲国家中第二个有此规划的国家。虽然在燃油车时代,我国没有从汽车大国发展为汽车强国。但短短时间,我国成为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生产和销售市场,说明我国汽车产业有底气和能力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奋力一搏。这也是为什么汽车业专家寄望于我国汽车产业能够抓住电动汽车的发展时机,弯道超车,赶上世界汽车强国。

当然,问题也有很多。

姜克隽用一个比喻形容了我国汽车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假如你抬头看蓝天,上面的白云都是知识产权,最后你发现蓝天已经快看不到了,白云几乎已布满蓝天—电动汽车领域的知识产权已经几乎全部被外国车企垄断。”然而,如不利用这次机会加速发展弯道超车,中国恐将与迈向汽车强国的梦想再次错过。据本刊记者了解,我国汽车企业正在为尽早达到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路线图的要求加紧研发。目前已有国内汽车企业宣布,2020年将可能实现百公里耗电8度的目标。

替代燃料粉墨登场

燃料革命已经到来。

但什么能取代燃油?

目前,一方面,我国成品油质量升级步伐正在加快。同时,包括乙醇汽油在内更多环保的生物能源可以逐步替换柴油、汽油;另一方面,内燃机能量转化效率高,使用方面稳定性好,在某些特定领域的不可替代性依然很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认为,电动汽车能量转化效率高、动力性好,但电池的能量密度远低于生物能源,行驶里程受限,想跑长途就得叠加电池组,增大车重;即便快充,依然需要数十分钟,降低了商业用车的经济效应。虽然可以通过换电、无线充电、电池技术革新等弥补上述问题,但电池的能量密度存在上限,较难突破。关于燃油和新能源在汽车上的应用,最好的办法是将内燃机与电机相融合。

在柯晓明看来:“现阶段,车用能源发展当以节约为优先,替代燃料呈多元化,包括电和天然气都是方向之一。我国提出到2020年全面推广车用乙醇汽油,也是一个补充。”他还指出,研究表明,目前替代燃料对成品油的替代率约为6%~7%,天然气在其中约占60%~70%。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目前对汽柴油的大部分替代也是由天然气来完成的,天然气也是相对清洁的能源之一。

推广生物质燃料符合我国能源转型的战略方向和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本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力争纤维素乙醇实现规模化生产。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刘德华博士指出:“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特别是E10(添加10%乙醇)汽油的主要优势是传统汽油车辆和加油站系统都可以直接使用。而且,乙醇的生产原料是可再生的生物质,综合减碳效果好。与乙醇汽油相比,电或天然气作为车用燃料,都不可直接使用传统车辆和加油站系统。”

在生物质燃料中,生物柴油是一种具有环境友好性、优良可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张平认为,对我国来说,发展生物柴油产业具有消化和消灭地沟油的战略意义。在柴油中添加生物柴油可有效降低柴油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实现机动车减排减霾。

新能源车已经粉墨登场,何时修炼成时代主角?供图/CFP

根据IEA的预测,生物燃料比例将从2014年的2.6%上升至2050年的21.9%。据本刊记者综合梳理,许多跨国油气企业对生物燃料兴趣浓厚。基于对未来生物燃料需求的判断,BP将大量资金投向生物燃料领域,在位于巴西的三个生物燃料项目中累计投入超过6.5亿美元;壳牌在巴西投资了用甘蔗制乙醇的一家合资企业,通过新技术商用化,用可持续的非食品原料来制造有竞争力的低碳生物燃料;道达尔发展了由乙醇生产的乙基叔丁基醚和植物油甲酯两大类第一代生物燃料,目前正在为符合欧盟设定的目标而开发第二代生物燃料。

从蒸汽、电气到原子能,燃料革命曾经奏响了人类产业革命的序曲。然而,没有哪一次产业革命不需要经过痛苦的剥离和艰难的破茧成蝶过程。

姜克隽指出:“未来的燃料是氢能。现在已经在研制以氢能为动力的飞机发动机,这个时代的到来可能会非常之快。终极燃料有可能是核聚变,虽然也还需要一段时间,但这个时代的到来同样可能非常快。”他还提出,对我国石油企业来说,发展清洁燃料,如生物航煤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飞机的燃料革命要

慢于小汽车。

去燃油,动了石油的奶酪

○ 文/本刊记者 郑 丹

虽然电动和新能源汽车还未大行其道,但已在石油业的天空投下一片阴影。

东帆石能源咨询董事长、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前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指出:“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不可逆转,石油可被替代的技术和商品已经出现。”由此他论断:石油的黄金时代过去了。

过去三年的低油价寒冬使石油业上游元气大伤,从熠熠生辉的赢利之巅瞬间坠入黯然伤神的亏损泥潭。随着今年国际油价回暖,石油业业绩刚有起色,却屋漏偏逢连夜雨。燃油车将被停产停售的消息传来,仿佛真的让人看到了石油业的黄昏。

石油业黄昏在即?

这么多车,仅靠新能源能否喂饱?供图/CFP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原总工程师、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抗认为,我国石油业的发展往往用上游来衡量。上游搞不好,好比小河没水大河干,石油工业这条河流就不能持续。反之,上游搞活了,就能使整个石油工业活跃起来、生生不息,成为创造价值和为民造福的工业。然而,眼前的现实是—我国一些老油田正在遭遇资源枯竭的生产瓶颈和按近期油价衡量的经济可采储量难以接替的被动局面。张抗指出:“在当前50美元/桶的油价水平下,国内可供进行产能建设的储量又现危机,要靠新建产能来保证石油稳产,存在较大难度。”

虽然业内专家预言,石油的终结并不是因为资源枯竭,而是更清洁高效的能源取代了它。但上游发展已面临困难的石油业,再失去对中游炼油和下游成品油的需求,难免血气不足,有些黄昏将至的悲凉。

金联创成品油分析师韩景媛指出:“电动汽车发展较快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是炼油和成品油消费的核心区,炼油总量占全国的70%、汽柴油消费占全国的50%。预计电动汽车的推广会逐步影响我国炼油、成品油销售布局及成品油物流走向。”

然而,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和认为:“我国计划取消燃油车,并不意味着石油业的黄昏来临。”

首先,石油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我国能源消费主体和主要的化工原料。研究机构预测显示,到2050年,以煤炭和油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仍占主体地位,未来煤、油、气、非化石能源或将“四分天下”。张抗指出:“即使2030年前后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到达峰值,国内石油稳产也还将持续,不会马上降下来。而即使仅为保持稳产也必须要有新的储量陆续被探明。”

其次,从我国燃油车的需求来看,我国幅员广阔,燃油车使用和分布情况复杂,行业、人员、单位和业务领域都不同。一些用油行业和部门,如坦克、轮船、飞机、大型工程机械车、农用车短期内仍要以发力大、热值高的柴油为燃料,难以用电来替代。

再次,电力和氢能何时能达到对燃油完全、高效和经济的替代,目前尚未可知。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专家认为,到2030年汽车的电动化进程能否彻底取代内燃机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池技术的突破。根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营销所所长柯晓明的研究,目前电对成品油的替代只占极少部分,远远不及天然气,尚未形成气候。

大炼化踟蹰不前?

我国炼油产能每年过剩上亿吨,导致很多炼厂的生产装置负荷率下降。受炼油厂布局建设的惯性影响,今后几年还会有一些大型炼厂建成投产,给炼油产能的进一步过剩带来较大压力。

根据国家石化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建设上海漕泾、大连长兴岛(西中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浙江宁波、福建古雷、广东惠州“七大石化基地”。据悉,“七大石化基地”的炼化项目目前正在有条不紊地筹备和建设当中。今年3月,世界第二大炼油商和第二大乙烯生产商中国石化宣布,计划在“十三五”期间优化升级打造茂湛、镇海、上海和南京四个世界级炼化基地。一个由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和地方炼油企业参与打造的大炼化时代蓝图正在铺开。

本就为产能过剩所困扰的炼油企业如今又遭遇燃油车即将停产停售,前方的路是否太凄迷?一边是石化企业根据国家规划踌躇满志欲发展大炼化,另一边是我国即将取消燃油车。大炼化时代会否踟蹰不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徐承恩提出:“当汽车真的都不用油的时候,炼厂的规模肯定要有所缩减,同时,炼厂将面临如何转型的问题。”

柯晓明表示:“不可否认,我国炼油能力已经过剩。其中,过剩有结构性的问题,表现在存在数量众多环保不达标和纳税不规范的小炼厂。经过炼油结构调整和升级后,一些落后产能需要被淘汰,炼油行业也会根据国家规划增加一部分先进产能,如在建的几个石化基地。然而,这些产能如果都建成,炼油能力仍然过剩。”所以,在他看来,国家应对炼化产业的发展统筹规划,对企业投资和市场化做出有约束力的要求。

也有人并不那么悲观。

据统计,人类生活所需70%的物品来自石油。一个人一生平均“吃掉”0.55吨石油,“穿掉”0.29吨石油,“住掉”3.8吨石油,“行掉”8.5吨石油。专家指出,石油未来仍将是我国主要的化工原料,目前还不可能被替代。而且,即将取消燃油车在短期内尚不足以对炼化一体化企业带来太大影响。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晓军指出:“上海石化以前就提出宜油则油、宜烯则烯、宜芳则芳,以及炼油分子管理理念,让每一滴原油都发挥出应有的效用。未来我们还将继续走好这个路线。”

加油站变能源补给站?

谈及未来停产停售燃油车,一位油品销售公司的领导直言,这是涉及到销售企业前途和命运的事,反映了新技术、新业态、新材料对我们这个行业将产生颠覆影响。

近年来,在需求减弱、天然气和共享单车加入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汽油消费增速出现下降。金联创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汽油平均增速同比仅上涨1.07%,远低于过去六年来9.95%的平均水平。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达500万辆。

韩景媛指出,研究显示,电动汽车正在向小型化发展,从传统混合动力向插电式、纯电动方向转变,这势必对传统油品销售企业现有的经营内容和商业模式形成冲击。根据预测,新能源汽车推广及应用对于汽油的消费替代量大约为100万~150万吨/年。因此在她看来,“如果继续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对成品油销售市场的蚕食作用必然继续扩大。”

国内三大石油公司现有加油站超过5万座。在炼油业发达的山东地区,地炼企业为补齐下游短板,也意欲扩充加油站数量。因此,电动和新能源汽车在此时加速进入市场,将大大搅动国内加油站的整体格局。

首先,当电动汽车越来越多,要喝油的、要加气的和要充电的汽车都要吃饱肚子,传统加油站可能变身为多种能源补给站。然而,这样的能源补给站能否春风十里处处有?朱和提出,与计划取消燃油车的欧洲国家不同,我国幅员辽阔,山多路远,一些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低,短时间内要建设那么多充电桩存在一定难度。

其次,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变化迅速,谁都不想“落后和被遗忘”。柯晓明告诉本刊记者,目前国内企业做充电站普遍遭遇投资回报不理想的难题。仅靠收取充电服务费难以覆盖充电站的土地使用费和充电桩建设成本。但如果现在不进入这个市场,未来可能就难以占领了。

再次,随着自助加油和充电方式的普及,可能诞生无人油站、无人充电站。届时,加油员这一职业可能遭受冲击。

石油转型迫在眉睫

○ 文/本刊记者 郑 丹

在燃油车即将退出的预期下,石油业上中下游转型成为当务之急。

当汽车步入电气化和氢能时代,油田还开采什么?炼油厂还炼制什么?加油站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一个个问题敲打着石油企业的神经。

尽管不需要石油的世界还早着呢,但专家指出,从现在起,石油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燃油车未来将退出的影响。石油企业当前既要做好主业,保证供应,又要积极筹划转型之路。

石油业拥抱新能源

放眼全球,能源转型大潮汹涌而至,顺势而为者方能生存和发展。IEA的预测显示,国际石油公司纷纷涉足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等新能源业务,发展零碳业务将是石油公司转型的重要方向。

跨国油气企业近年来纷纷试水新能源。然而,除道达尔以外的四家跨国企业在2015年都放弃了新能源业务,原因是不赚钱。在新能源成本出现下降和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支持下,国际石油公司重返新能源业务领域。2016年5月底,壳牌在既有的天然气一体化事业部中增加了新能源业务。壳牌表示,全球能源转型正当其时,和十五年前首次涉足新能源投资时的环境相比,现在发展新能源处于一个好时机。

转型,石油才能闯出新的天地。 供图/CFP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气候首席专家、研究员姜克隽指出:“石油企业发展新能源,打造综合能源公司是一个转型方向。国际石油公司已积极探索发展新能源,如BP做可再生能源,壳牌研发CCS技术,都是为了使业务多元化,以便更好地应对新能源到来的冲击。”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制定了公司发展的远景目标。中国石油把分两步走,“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作为发展规划;中国石化提出把“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目标;中海油提出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愿景。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和认为,三大石油公司提出上述战略发展目标,显示出已经为向综合能源类公司转型做出考虑。例如,中国石油实行“油气并举”方针,重视常规和非常规能源发展,最近又把可燃冰商业化开发纳入规划。

在国内石油公司眼中,转型意味着什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杨华认为,中国海油将提供更加有经济价值、竞争力的能源,还会更加倾向于低碳、绿色,不断探索天然气的开发。到目前为止,中国海油累计进口液化天然气1亿吨,相当于减排了4亿吨二氧化碳,种植了8亿棵树。

充电桩何时布满加油站?供图/CFP

未雨绸缪未算早。在电动汽车尚未完全替代燃油车的过渡期内,我国石油企业需要在变天前做好准备。姜克隽指出:“即使认为全部取消燃油车的可能性并不大,考虑到国际油价将长期在50美元/桶的低位徘徊,未来能源系统将基本以电力为主,我国石油企业必需考虑战略转型并做好相应的投资规划。这将是石油行业的一个很大的课题。”

目前,国内外油企和车企已在新能源开发方面投入资金开展项目研发和运行。氢能汽车已经问世、美国在东西海岸开始建设氢能基础设施、壳牌在运营低碳发电项目……朱和认为,对石油企业来说,发展新能源需从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只需把新能源的某些项目作为选项,而不需面面俱到。

油田开拓新能源

近年来我国一些老油田进入了生产瓶颈,继续开采的剩余能力已经不足。在低廉的国际油价下进口原油优势明显,国内已关停一些生产成本较高的油田或减少产量,以保证利益最大化。

老油气田是我国石油稳产的资源基础。在2014年下半年的油价暴跌中,我国石油勘探开采行业已经开始了积极探索低油价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在转型的同时更加注重油田的低碳和清洁化发展。

中国石化近年来高度重视地热资源开发,把发展地热产业提升到战略层面来规划和推进。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选择了一条带有胜利特色的新能源开发之路,为集团公司和全国油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胜利油田的资料显示,2013年11月,胜利油田成立了地热余热资源开发项目部;同年,第一个地热项目聚园地源热泵冷热联供代油项目正式完工。今年5月,胜利油田成立了新能源开发中心,主要负责地热、余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和节能减排等业务;乐安联合站污水余热代气项目在去年10月15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后,今年上半年已经累计供热5.66万吉焦,替代天然气195万立方米,取得减少成本支出,提升原油指标和降低原油含水率的“三丰收”。

据本刊记者了解,胜利油田的新能源发展目标是走上规模化、效益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建设“油田+热田”,建立多能互补的“互联网+智慧能源”格局。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胜利油田将围绕集中供热区域之外的住宅小区,开展深井地热供暖,解决供暖无热源问题。在余热资源开发中,通过规模推广应用、专业开发管理,让污水余热逐步解决油气集输系统用热靠燃油、燃气的问题,实现清洁供热、绿色用热。

在打造油田内部新能源市场的同时,胜利油田还将眼光瞄准油田外部市场。据悉,胜利油田已参与山东东营市2017年新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编制,确定了聊城市2017年新能源供暖等多个合作项目。

中国石油也将开发地热资源,发展地热产业作为拓展新能源业务的着眼点之一。据悉,近年来,中国石油在下属辽河油田、华北油田、大庆油田等实施的一批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节约了大量燃油、燃气、燃煤,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资料显示,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曙五联合站采用1750千瓦高温水源热泵及螺旋板式换热器,利用71℃~73℃污水对进站来液加热,每天可节约燃料油60吨;华北油田任一联合站将吸收式水源热泵用于办公区采暖及原油加热,每年可节省原油1133吨;大庆油田水务公司和华北油田还在多年前开始尝试利用地热井口发电。

能源经济学者罗佐县曾表示,京津冀提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协同发展战略,能源消费清洁化成为主要路径。在老油气田低碳转型方面,油田企业有相应技术优势,完全可以借势发挥,促进转型。这其中,首先要处理好转型与主业的关系问题。

炼化转型迎未来

汽车正在走向“弃油”时代,炼化企业需加快转型升级的脚步。在采访中,石化专家和企业都表示,新能源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鼓励和支持,石化企业需要顺应这一趋势,做好长期规划。

首先,新增大型炼化投资要考虑到日后的转型问题。那么,从燃料型向化工型转型,或者向燃料型和化工型“两型”发展,是不是我国炼化企业可以选择的一条道路呢?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徐承恩看来:“目前世界范围内化工产品,如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供需已基本达到平衡。要打破这种平衡,把炼油厂都变成化工厂,化工品的销路就成了问题,除非开发出化工产品新品种。而这在目前看来还缺少技术储备。”他指出,如果炼化企业准备向化工型炼厂转型,首先要搞好科技创新,加强对化工大宗、高端新品种的研究开发。“如果工程塑料未来能够代替更多的木材、钢材,或者石油可以制造出人类的食品,如人工蛋白质,这样的化工大宗商品才有市场,不愁销路。”

据本刊记者了解,我国现有炼油厂主要分三类:燃料型炼厂(主要生产汽、煤、柴油)、燃料润滑型炼厂(主要生产燃料油和各种润滑油)、燃料化工型炼厂(主要生产燃料油和化工产品)。徐承恩院士指出:“由于炼厂种类不同,能否从炼油型转变为化工型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现在的大型炼厂都是按照炼化一体化设计的,将来转型会比较容易。新建炼厂应在炼化一体化的基础上为未来转型做准备,以便根据未来的需要调整炼油和化工的比例。”

其次,产品向高端化转型是石化企业“拥抱电动汽车”的机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营销所所长柯晓明指出:“材料是石化企业发展的优势。但目前我们做的是高端的面粉,不是高端的产品。例如,石化企业生产出聚乙烯和聚丙烯,然后由改性企业去改性,再由零配件企业制成汽车配件,最后由汽车厂家组装,而生产汽车配件产品具有比较高的附加价值。”在他看来,石化企业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和电池材料研发方面大有可为,关键要和汽车行业做好合作。

再次,在我国禁止生产销售燃油车的预期下,专家指出,炼油企业未来发展应注意调整好存量,控制好增量。国家应做好顶层设计,规划控制好发展规模,不能无限制地让炼油能力过快增长。

面对取消燃油车这一定时炸弹,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晓军认为:“炼化企业要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方面进行转型。上海石化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组织好清洁油品的生产、炼油清洁化改造、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规划继续发展乙烯及下游化工产业的路线。因为上海石化生产化工品的原料来源有一定保障,所以进一步压缩成品油产量,就能进一步做大化工品产量。公司未来将加快推进建设乙烯装置,将炼油产生的各类中间原料转化为乙烯生产用原料,通过生产高附加值、多品种差异化的终端化工产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持续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在采访中,专家还指出,炼化企业应该始终把安全、节能和环保放在首位。徐承恩院士指出:“与国外相比,我们百公里油耗达到7~8升,炼油厂的能耗也偏高。所以,应该采取节能措施降低汽车油耗和炼油厂的能耗。炼油厂也还要把油品质量再提高。”

“卖油郎”变身综合服务商

据本刊记者了解,电动汽车已经引起油品销售企业的担忧。因为一旦石墨烯电池技术取得突破,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和续航里程问题也将很快得到解决。所以,有销售企业领导指出,销售企业对电动汽车的到来一定要有危机感。

供图/CFP

兵临城下,销售企业如何守土拓疆?

油品销售业内人士认为,销售企业面临转型,而转型的方向是非油。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国外的油品零售和加油站已步入微利时代,加油站盈利来源主要靠非油业务。国外的非油和自助加油现在做得特别好。另外,电动汽车的兴起和石墨烯电池技术的突破近在眼前,迫使销售企业要尽快转型。

据本刊记者了解,国外加油站的非油业务利润能够占到全部盈利的40%左右,利润增长空间极大,与我国加油站的盈利模式形成反差。这一状况已有所改变。国内加油站已越来越重视挖掘非油业务的价值和潜力,在发展非油业务方面方法多多,各具特色。

中国石化销售企业在积极引入互联网和跨界经营理念的基础上,多元化非油业务,挖掘加油站场地、人力等存量资源潜在价值,使非油业务经营规模和效益年均增幅保持在40%以上,为向综合服务商战略转型升级打下了基础。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党委书记何敏君指出,中国石化已经不是过去传统的“卖油郎”了。广东石油要依托加油站网点,加快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综合服务商。据悉,广东石油以建设社区化小型超市为目标,引进生鲜、全球购、医药、充值、汽服、快餐、金融保险、旅游、广告等新业务,将传统、单一的加油站打造成为一站式的综合服务站。广东石油今年计划打造300座这样的综合服务站,助力广东石油冲刺“百亿俱乐部”。

在非油业务的持续扩张中,中国石化还将触角延伸至汽车销售,创造了加油站销售汽车的历史。今年7月,第一辆汽车在中国石化北京石油石顺开加油站成功销售。

为拓展加油站盈利空间,提升销售企业竞争力和整体效益,中国石油通过整合零售、加油卡、非油、润滑油资源,打造了“油卡非润”一体化营销新模式。这一新模式以油带非,以卡为媒,以站提润,使加油站内非油促销活动实现常态化,吸引客户进站加油办卡。同时,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促销规范化、便利化,快速拓展第三方支付、积分抽奖、微营销等新型营销模式,有序推进车用润滑油销售。

隆众石化成品油分析师张萌认为,我国石油公司通过拓展非油业务,有效提高了加油站的销售收入。加油站已由过去单一的油品供应商向提供购物、洗车、汽修、快餐等综合服务商转变。另外,通过“互联网+成品油营销”方式,还创造了“智慧油站”新生态,顺应了时代潮流。

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和可再生的新能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供图/CFP

其实,面对新能源车汹涌而来,加油站也并非要全盘推倒重来。金联创成品油分析师韩景媛提出,油品销售企业提前着眼布局电动汽车周边配套服务,不妨利用现有加油站和资源,开设增加充电等相关业务。

据悉,国外已经提出在加油站安装充电桩的要求,嗅觉灵敏石油企业已然闻风而动,以提供汽柴油、电力、氢能和生物燃料等多种组合为方向重新规划加油站。我国石油企业也已开始与新能源企业合作筹划建立充电站,在加油站安装充电设施。柯晓明提出:“多元化的营销盈利模式值得探索。石油企业可以与电力和新能源等公司合作,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同时,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如车联网、共享汽车、汽车租赁或者其他类型服务等。”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猜你喜欢

加油站燃油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燃油泄漏闯了祸
周末加油站
奇妙的石油
周末加油站(Ⅲ)
加油站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超级加油站
奔驰S500车燃油表不准
迈腾1.8TSI车燃油消耗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