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砥砺奋进的五年

2017-11-14策划王虹执行李瑜马红东

陕西画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陕西

策划/王虹 执行/李瑜 马红东

砥砺奋进的五年

策划/王虹 执行/李瑜 马红东

陕西是西北地区重要省份,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陕西发展得怎么样,不仅关乎三秦大地父老乡亲的福祉,对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战略、西北地区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强调,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要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格局 丝路起点 开放高地

经济合作高地

中俄丝路创新园、中哈人民苹果友谊园、中吉空港经济产业园、中韩合作产业园相继建设。三星、微软、中兴、强生等世界知名企业竞相落户。“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将物资和机械装备源源不断输送海外。陕西与中亚国家在基础设施、能源、农业等领域合作建设项目达100多项。陕西煤业集团在吉尔吉斯斯坦的石油炼化厂成为该国最大投资项目。欧亚经济论坛持续推动陕西外向型经济发展。丝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参加,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经贸往来、商务合作等领域搭建平台。陕西成为全国第三个创新型试点省份,西安被确定为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区之一。西安海关获准复制上海自贸区制度,西安国际港务区获批为一类内陆港口。国内首个航空城实验区落户西咸新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陕西上空有45条国际(地区)航线,打通了西安通往世界的“空中丝绸之路”。2016年全省出口总额增速位居全国第二。

自2013年11月28日正式开行以来,中亚班列“长安号”货物目的地已遍布哈萨克斯坦等中亚5国的44个城市和站点(资料图片)

文化交流前沿

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一带一路”国际电影节,为沿线国家和关联国家的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成功,国家元首家乡外交效应持续升温,形式多样的文化“走出去”,为世界了解陕西打开了更多窗口。2016年,陕西接待境内外游客44912.92万人次,同比增长16.45%。由西安交通大学发起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有35个国家和地区的135所大学加盟,并在校际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多样合作。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资料图片)

创新 经济发展新引擎

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发展

陕西科技资源富集,拥有百余所高校,上千家科研机构,学科体系完备,专业技术人才突破170万人,素有“科教大省”之称。“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973计划、重大研究计划首席项目共21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389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64项。2016年,共有32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合同交易额达到802.74亿元。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8455件,增长率居全国第一。

西安机光所“开放办所、专业孵化、择机退出、创业生态”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三位一体、母体控股、股权激励、资本运作”的创新模式被总结为“一院一所”模式,在全省推广。2016年,“一院一所”模式全面发力,新建孵化器、众创空间24个,新孵化科技型企业62家,转化科技成果222项,引进或培养创新创业团队86个。

军民融合创新模式

我省拥有众多军工单位,承担着大型运输机、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科研任务。“十二五”以来,军民融合创新型企业发展至600余家。西飞公司、西航公司、航天四院、航天六院、陕西电子信息集团等5家龙头单位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在陕军工单位投资或参股的各类民品企业达300多家,总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近80家。2016年,军民融合产业实现总收入2476亿元。

农业 兴农富民 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特色农业促进增收

果业提质增效工程使我省果业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布局、结构更加优化,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截至2016年底,全省水果种植面积1895亩,总产量1713万吨,其中苹果产量1100万吨,猕猴桃产量131万吨。苹果产量占全国1/4和世界1/7,苹果汁产量占世界1/3,猕猴桃产量占世界1/3。果业拉动全省200万农户近1000万农业人口从业,承载着500万人的社会就业。陕西苹果跻身欧盟地理标志保护十大中国农产品行列。

设施蔬菜、茶叶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全省蔬菜面积达到755万亩,总产1670万吨。设施蔬菜面积达到300万亩,成为西北最大的生产基地。茶叶立足资源禀赋,知名度不断提升,全省茶园发展到215.9万亩,总产8.5万吨。

农业园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最大亮点

现代农业园区规模迅速扩张,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7个,涉及19个县区。在全国率先出台《现代农业园区条例》。省级园区建设达到36个,实现涉农县(区)全覆盖,带动建设各级各类园区2350个,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1.8%。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制定新型主体扶持意见,出台家庭农场认定办法,全省龙头企业发展到2680家,合作社3.6万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3万人,发展家庭农场2.4万家、专业大户8.3万户。

杨凌现代化设施农业(摄影/吴永兵)

文化 陕西魅力 历久弥新

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三年一届的陕西省艺术节,为群众奉上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承办了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文化下乡”“农家书屋”工程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百姓对民生工程、扶贫政策的知晓度。“三秦阅读月”将全民阅读、助力发展的理念广泛推广。文物展览形式多样,民俗活动丰富多彩,群众参与热情高涨。

文化产业活力倍增

组建了以省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等九大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印刷包装产业基地成功获批。西安高新区和曲江新区联手荣获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陕文投集团发展成为拥有21家全资和控股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曲江文旅进入资本市场。曲文投集团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国家动漫认定企业,113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文艺精品异彩纷呈

《长征大会师》《红旗漫卷西风》《遵义会议》讲述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钱学森》《永不消逝的电波》《白鹿原》《大秦帝国》《大鲁艺》《陕北启示录》《聂荣臻》《百鸟朝凤》等优秀影视作品屡获国际国内大奖。《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柳河湾的新娘》等优秀剧目层出不穷。《仿唐乐舞》《汉唐百戏》《长恨歌》《梦回长安》《杨贵妃》等成为文化旅游品牌剧目。

我省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评剧《母亲》正在展演。(摄影/薛铂)

赞美祖国 (摄影/尚洪涛)

民生 民之所盼 奋斗方向

举全省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我省贫困人由2011年的775万人,减少到目前228万人,累计脱贫547万人。就业扶贫,2017年安置贫困劳动力2.6万人,开展岗前、技能、定向培训45.6万人。教育扶贫,建立从学前到大学教育贫困生“全覆盖”的资助政策体系,2016年全省资助各类困难学生177.16万名。生态扶贫,在40个贫困县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1300多个,1.85万贫困劳动力就地转化为护林员,19.5万贫困户享受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84亿元,104.6万贫困人口得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19亿元。健康扶贫,贫困户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住院治疗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兜底保障,将农村低保标准逐步提高到3015元。在秦巴山区、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实施避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使302万群众过上了新生活。总长度828公里的沿黄公路全线贯通,为带动沿线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实支撑。

让群众切实受益

坚持新增财力和财政总支出“两个80%”用于民生,着力推动住房、教育、医疗等群众最为关切的社会事业。2016年底,全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48万人,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民覆盖。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06万人。城镇企业职工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了13连调,人均月养老金超过260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得到稳步提升,从过去每月最高80元,最低55元提高到目前最高145元,最低80元。全省实施13年免学费教育。5年新增就业岗位218万个。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440元和9396元。

生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家园

“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将我省生态建设推向系统化。渭河综合治理将“关中大地的伤痕”改造成为安澜河、生态河。秦岭保护与汉丹江综合治理确保了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安全。统筹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天然林保护、湿地恢复、小流域治理,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多公里,建成“百万亩湿地”和“百万亩森林”。农村生态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受到群众欢迎。推进节能减排,实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退出机制,成效显著。

生态经济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生态循环低碳发展模式。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体系,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对传统制造业进行绿色改造。围绕“关中高效农业、陕北有机农业、陕南生态农业”定位发展绿色农产品体系。持续推进绿色服务业,打造金融、物流、商贸、会展等区域中心和旅游服务集散地。倡导绿色生活,构建社会新风尚。

渭河秦汉新城段(资料图片)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已形成了以党员干部党性培训为重点的系列教育模式(摄影/行向辉)

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夯实管党治党责任,在标本兼治中推进党的建设,为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坚强保障。图为商洛市镇安县永乐街道办银洞湾移民搬迁安置社区(摄影/吴永兵)

党建 发展基石 前进动力

强化担当 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

充分运用延安、照金、马栏、梁家河等教育资源加强干部教育、持续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按照“20字”标准强化干部选拔交流,选派1万名“第一书记”整顿软弱涣散基层组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精神,探索建立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2016年提拔重用干部1122人,容错纠错156人,“能下”调整489人,初步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持续深化正风肃纪,以零容忍态度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严肃查处大案要案和“小官巨贪”问题,实现巡视界内“全覆盖”,形成反腐败的强大震慑。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充分发挥,涌现出不忘初心的“当家人”优秀村支书柯小梅、扎根社区的好民警汪勇等一批先进典型。

2017年5月7日,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 《决胜全面小康 加快富民强省 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提出努力推动陕西发展实现新的跨越的“五新”战略任务。

“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的“五新”战略任务,是对总书记“五个扎实”要求的严格落实,是对全省群众未来期盼的热切呼应。

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新征程上,陕西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以追赶超越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猜你喜欢

陕西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音乐如何演奏?
陕西“信息高速”走向更长更宽更快——“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之六
70年,筑梦“甜美生活”——“数说陕西70年”之百姓生活
综览陕西践行“追赶超越”
综览陕西践行“五个扎实”
陕菜翻“盘”——舌尖上的陕西已经“炒热”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陕西近期新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