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诗的格调、生态问题与文学史的权力

2017-11-14罗义华

世界文学评论 2017年2期
关键词:稗子格调文学史

罗义华

新诗的格调、生态问题与文学史的权力

罗义华

关于新诗,我有三个问题:新诗的格调问题、生态问题与文学史权利的问题。首先是格调问题,我之前研究过闻一多的新诗,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新诗最初的发声不管是强调诗的“纯诗”,还是强调散文化,根本上在于对诗歌格调问题的强调。新诗的文体本身就包含格调问题,诗歌的语言、形式都与格调有关系,新诗必须在自由和非自由取得一种和谐和调节。或者说,新诗的自由是有限度的,包括它为自由而付出的代价。第二个问题,就是生态问题。我们很难对新诗的格调进行判定,我们不容易界定它的格调。一个最好、最优秀的诗人,他也面临着一个困境——他的诗写出来,也可能是在一个非常狭隘、相当有限的空间里留下,所以容易被淹没。一个最优秀的诗人他今天也会感到恐惧。这个也是无可奈何。有何解决方法呢?如果想做一个杰出的诗人,或者一个伟大的诗人,或许有时候别无选择,只能孤注一掷。第三个问题,就是文学史上所谓的权利问题。今天,如果想写出一部文学史,一部新诗史,好像诗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文学史家的权力好像也很大,想选择谁,怎么评判,都由权利在操纵。但是这个权力肯定是有限制的,因为不加约束的权力就是滥用的权力,对写作是无效的。文学史家的力量来自于公信,一个诗人本身应该是清洁的,当他写作的时候应该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文学史家应该是自律的,所以说诗人和评论家都应该区别自立,都应该走向最大的公约,这样建立起来的文学史就比较有公信力。比如以余秀华为代表的诗人,其实已经对我们的文学史提出了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一个争论。当我看到那首《我爱你》之后,大吃一惊。里面有一个稗子,这个稗子太重要了,这个稗子不能得到正视,因为它得到正视的时候就是被除掉的时候。我觉得她找到了自我抒情的一种方式。我们今天讲屈原,他的诗好在哪里呢?屈原的了不起就在于他创造了一种香草美人的抒情方式。李白的诗又好在哪里呢?明月,从来没有哪个诗人赋予明月那么多引发特殊的人格内涵。刚刚有提到戴望舒,我梳理了一下戴望舒的诗歌,有28首,可能有更多,我只梳理了这28首。现代诗歌的伤心人,梦就是他的自我人格的书写方式。当代诗歌,你看白草,白草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很有影响力,但是把他八九十年代的诗歌做个比较,他80年代的诗歌艺术特点非常的鲜明,但是90年代,当他作为一个飘零者,在异国他乡,在行走的时候,那个时候,他的灵魂才真正地沉静下来,那个时候的诗歌才形成了他自己的一种特点。那么,余秀华,当我看到她的稗子的时候,她已找到了一种自我人格的书写方式。但是,我们怎么入手?文学史家其实面临一个很大的困境,仅仅从诗上面来讲,余秀华的诗可称作好诗,但是,现在诗人只为在诗坛上获得地位,当初在诗人身上非常高明、一致的东西,现在成了一种无法言说甚至无法选择的困境。诗歌不被接受,或许价值得不到实现。但一味为了传播与接受,在这个过程中,诗歌创作的灵魂与品质会不会被逐渐消解呢?今天文学史的一个公信力,都可以说是一个问题,就是诗歌的格调问题,对于格调二字,值得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

猜你喜欢

稗子格调文学史
我不想吃稗子草长大
一棵稗子在担心什么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格调时刻
一颗稗子和一颗麦子
出租屋捣鼓计划低成本拗出新格调
炫酷春夏
运动,是一种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