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画理在摄影创作的应用

2017-11-13万莉君

艺术评鉴 2017年19期
关键词:写意

万莉君

摘要:摄影起源于技术,记录是其最基本的属性。如何突破记录,融入更多感性文化的因素,本文从“三远论”“留白气韵”“墨色变化”“写意”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中国画理在摄影创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国画理 摄影创作 三远论 留白氣韵 墨色变化 写意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9-0167-02

摄影起源于西方,1839年法国美术家、化学家达盖尔发明了“达盖尔银版照相法”,摄影术在英国应运而生。摄影是一门融合新技术的新艺术语言,其本质是应用科技的手段、主观性的创作思维去把握、表达客观中或心灵中的影像,可以说摄影是起源于技术,但扎根于艺术的视觉表现形式。

中国画不仅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还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佛家、儒家思想,是传承着中国传统美学的国宝级文化。中国画与摄影都属于二维平面的视觉艺术,中国画运用线条、笔墨、气韵,师法自然;摄影则借助光影、色彩等视觉元素,呈现丰富多变的立体形象。这两者都是凝练生活之美,固化为平面艺术形象,以表达创作者自身的情感与审美。相比较传统绘画艺术,摄影有着独特的科学理性和客观纪录的特点,但也缺失了许多感性的因素。因此摄影创作可以从中国画中汲取传统文化美学思想、构图样式、哲学思想,丰富摄影创作的理念、思想和表现手法。

一、“三远论”在构图中应用

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山水训”中提出了国画构图的“三远”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迭,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缈。”归纳为“高远”“深远”“平远”三种不同的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透视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同时也描述了各自的意境之美。此法则同样适用于摄影创作,尤其是在画面组织构图、留白穿插的把控。

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第一人郎静山,他的很多“集锦摄影”作品深受“三远论”的影响。例如借用国画创作中的“散点透视”技巧,通过前后穿插的集锦处理,将空间中前后多重的景物融合在一个平面中,层叠虚实合成在一张相纸上,舍弃摄影中真实拍摄机位的效果,通过散点视角的模拟、画面黑白灰的处理追求中国画意中“深远”的意境。如图1《钓罢归来不系舟》采用了平远和深远来表达其自身的思想心境;图2《寒林岚光图》则采用了高远和深远模仿中国山水画浓淡虚实的画面意境。

二、“留白气韵”在构图中的应用

留白,是中国画创作的常用手法,也是传递中国画意境之美的独特手段。主要指在绘画创作中为了画面位置经营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目的使画面更显疏密有致、韵律节奏之感,使观者更有想像空间。此手法对当代摄影影响极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极简摄影等风格。在拍摄中有效地进行取舍,让主体所处环境、背景干净、简洁;或者在创意拍摄中,通过摆布拍摄场景,使画面中主体、陪体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使画面或神秘、或灵动,富有意境。如图3郎静山《静山远韵》中,山下一屋偏于画面右下侧,上面大面积的留白及淡淡雾霭之气,通过虚实、黑白对比很好地突出了“静山”、空灵仙境般的意境。再如图4新锐摄影师孙郡《青玉案之夏至》,画面的处理完全借鉴了中国画中工笔花鸟中留白式的构图,典雅、婉约,有诗意之美。

三、墨色变化在影调控制中的应用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运墨而五色具。”,中国水墨画用水、墨作画,且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且每一种墨色又有干、湿的变化,呈现出深浅浓淡、水墨交融的气韵。浓墨给人以浑厚磅礴之气、淡墨给人一灵动淡然之意、焦墨给人以老辣苍凉之情,不同的墨色,能直观传递画面的情绪、渲染氛围视觉象征化地传递给观者。绘画中墨色的情感与摄影中影调亦有相同之处,摄影中的高、中、低的影调和墨色的浓、淡、清有相同之处。摄影师在摄影创作时,也有意识借助影调的变化来传递作品的情绪,如孙郡拍摄的新中式人像中,大部分影调以中低明度居多,画面整体沉静端庄,传递出十足的传统文化气息和浓郁的书卷气。2016年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中的部分获奖作品拍摄了以中国建筑、风景为主体的作品中高明度调性的作品《长亭外》(图5),仿佛中国水墨中清淡的墨色,体现出高远、清幽的气韵;而采用低明度的作品《殇逝》(图6)则如焦墨般厚重、沧桑,传递了作者面对圆明园断垣残壁的悲痛。

四、“写意”对摄影情绪表达的影响

“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不求工细,注重表现神态和抒发作者的意趣,可以说写意是画家在理解客观对象的基础融入感情,抒发情感的一种表达技法,是带有强烈主观性的创作。摄影的第一属性是客观记录,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数码摄影时代的到来,摄影不光是写实和纪录,还能通过前期或后期技术手段强化主观情感抽象与写意的表达,甚至有些画面超脱客观现实,游离在似与不似、真实与虚幻之间,表达出强烈的情绪与特殊的意趣。例如摄影师李英杰的《水之画》(图7),拍摄了波动的睡眠倒影,晃动的水面让倒影形成了点线面的组合,有着抽象、韵律的美感;摄影师叶梓拍摄的人像(图8),由于快门速度较慢,人物的运动在画面中产生的虚影,正是模糊与清晰的反差仿佛把观众带入如梦似幻的梦境。如陈大志的水墨摄影(图9),作品中融合中国水墨画,传递了东方水墨神韵与意境。再如陈大志的水墨摄影利用黑白胶片的特性,在照片上实现了中国画的一些皴擦、笔触、墨染等墨法和笔法,使其摄影作品从画意到细节,在保留摄影艺术的透视语言的同时,又巧妙地溶入了中国山水画的水墨艺术形式,使其摄影作品展现出浓浓的中国文化的哲学意境。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很多新的艺术形式。向传统中国画理学习,汲取其精华,丰富摄影创作的手法,呈现更为多样的视觉元素,是新时代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张钢.画意摄影[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

[2][美]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黄灿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3]郭熙.中国山水画通鉴 林泉高致[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写意
浅析梁楷的绘画风格及成因
浅析舞台美术的写实与写意之美
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写意与留白:《刺客聂隐娘》体现的中国传统美学
中国传统人物画《威武鲁提辖》创作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解读汉画像石“线”语言的生命力
当代戏剧创作的现代与传统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