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剧音乐的多声部音乐技术及配器手法探讨

2017-11-13刘清明

艺术评鉴 2017年19期

摘要:吉剧是吉林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东北地区的文化名片,承载着东北吉林地区人民群众的历史文化传承,映射出了吉林地方文化的价值取向。发展吉剧音乐对于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和推进作用,而吉剧音乐中多声部音乐技术的运用是提升音乐个性、形成吉剧风格的重要方法。同样,吉剧音乐中的配器手法也是影响吉剧音乐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激活吉剧音乐、弘扬吉剧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吉剧 吉剧音乐 多声部音乐技术 配器手法

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9-0090-02

吉剧音乐是吉林省是建国以来新出现的年轻剧种,在东北地区的黑土地上出现、发展和壮大。目前,吉剧音乐的发展正处在年轻化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上升空间。而探讨吉剧音乐的多声部音乐技术是发展吉剧音乐、弘扬吉剧音乐文化的重要手段和选择途径,同样,对于保持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应当如何把握吉剧音乐的多声部音乐技术和恰当的配器方法呢?在多声部音乐技术方面,吉剧音乐需要做到坚持民族调式、灵活运用多声部音乐技术;在配器手法上,需要做到科学的设置吉剧乐队编制、强化吉剧特色的主奏乐器、保持和传承吉林民乐特色。

一、吉剧音乐的多声部音乐技术应用

(一)坚持以民族调式为主,提升发展空间

吉剧音乐与我国多数戏曲具有很大的同质性,以其丰富多变的旋律、情真意切的感情和观点鲜明的的价值取向赢得广大戏剧爱好者的好评。而调式作为吉剧音乐的基本要素成为影响吉剧音乐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选取调式能够极大地促进了吉剧音乐的表现效果。在具体选取调式时应当以坚持以民族调式为主、以弘扬民族瑰宝为主旨、以展现民族特色为原则,保持吉林地区的少数民族特色和地区文化优势,这是吉剧音乐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吉剧音乐活的灵魂。假如吉剧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不能够很好的坚持以民族调式为主,那么吉剧音乐在内生张力就会受到削弱,其发展空间就会受到一步一步的走向狭隘化,局限了可发展的空间。在坚持民族调式的基础上,还要兼容并包,吸收西方音乐调式的有利因素,使吉剧在调式调性方面发展以中国民族调式为主体,借鉴各种有利调式调性因素的开放性可持续发展戏种。

(二)灵活的使用多声部音乐技术,拓宽音乐口径

多声部音乐技术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吉剧的伴奏部分,其技术层面最基础的部分从母体二人转的伴奏中继承发展而来。此外还从昆曲、京剧、莲花落等其他戏曲与说唱中借鉴传统多声部创作技术,并融合西方的和声与复调,形成各种技术的巧妙结合。经常用来表现和声与复调的民族乐器有笙、琵琶、扬琴、中阮以及拉弦乐器组合(二胡与中胡)等,为了扩充与丰富和声的表现力,通常在民族管弦乐队中融入西洋乐器,如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这些西洋乐器也比较适合表达多声部音乐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吉剧伴奏乐器加入了电声乐器,电子琴也成为了较适合表現多声部语言的乐器之一。目前来看,吉剧的多声部音乐技术以及表现多声部音乐技术的乐器都在最初二人转母体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拓宽,这种技术与乐器的双重拓宽,更加有利于吉剧音乐的创作与发展。

二、吉剧音乐的配器手法

(一)科学的设置吉剧乐队编制

吉剧音乐的演奏工作是由一个个吉剧工作者来进行的,而其中吉剧乐队的队形编制又是影响吉剧音乐的重要因素,在吉剧音乐表演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一方面可以为吉剧表演的演员进行伴奏演唱,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场面音乐表演和舞台音乐演出,所以吉剧音乐的创作者和表演者应当科学的设置吉剧乐队编制。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大型和小型两种乐队编制,大型乐队编制共分为32人,小型乐队编制共分为22人,其中大型乐队编制是现今吉剧演奏实践中较为成熟的编制形式,而小型乐队则是一种处于发展、探索阶段的乐队编制形式,具体安排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二)强化吉剧特色的主奏乐器

主奏乐器在配器中又称为旋律层乐器,其音色的确立关乎到戏剧音乐的整体风格与基调,也是目前吉剧音乐发展实践中重要研究方向。从吉剧音乐的历史发展沿革来看,吉剧音乐对于主奏乐器的选取经历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起初,吉剧音乐工作者将二胡、琵琶、月琴等乐器当做是吉剧音乐的主奏乐器;在后来的发展中也尝试过富有吉林特色的吉胡以更好的展现吉剧音乐的演奏风格和特色;在现今,大家几乎都选取二胡、板胡以及琵琶为吉剧音乐的应用乐器,板胡应用范围最为广泛。但是从实践效果来看,板胡的演奏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够与其他乐种相区分开来。所以在主奏乐器的实践选取当中还需要继续进行探索和磨合,可以对现有乐器进行适当的改良,使之在原有表现力基础上更加适合于表现吉剧特色。与旋律层乐器相对应的还有低音层乐器,这一层次的乐器表达的是多声部音乐技术的基础,如树之根一样重要。在这一层次中,主要采用大提琴、低音提琴、大阮,在电声乐队参与其中之时,也可加入电子琴表达伴奏中的低音部分。低音层的乐器同样具有可发展的空间,可以通过尝对于民族弦乐器的改良,融入更多的民族乐器音色与吉林地域音色,加强吉剧音乐的民族音乐风格特征与吉林地方音乐特色。

(三)保持和传承吉林民乐特色

吉剧音乐产生于黑土地之上,以东北二人转音乐为基础进行发展,同时也融合、吸收了其他的优秀音乐特质,是东北地区的优质曲种,也是吉林省的文化品牌。故,在吉剧音乐的配器手法中,应当注重保持和传承吉林民乐特色。比如在实际的演出时可以利用极具吉林特色或者东北意味的乐队编制形式和曲乐调式来展现吉剧音乐的本土性、根源性;还可以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素材,运用吉剧音乐的形式加以表现和传承,做到地方特色与民乐相结合,借吉剧音乐这一曲种加以发展和弘扬,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吉剧音乐的传统性和地方性,彰显吉剧音乐的主要价值。

三、结语endprint

综上所述,吉剧音乐的多声部音乐技术以及配器手法对于发展吉剧音乐、保持吉林文化特色、彰显东北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进行多声部音乐技术的实践中要做到坚持民族调式以弘扬民族特色,科学恰当的使用多声部音乐技术以丰富表现形式,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日常中重视听觉的训练以强化多声部音乐效果,促进吉剧音樂多声部音乐技术的实践效果;在配器手法中,主要可以从科学的设置吉剧乐队编制、强化吉剧特色的主奏乐器、保持和传承吉林民乐特色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综合的考量,准确地把握住吉剧音乐配器的实践规律。

参考文献:

[1]翟继峰,刘清明,姜宇丹.“二人转”音乐中的辅调与专调曲牌——吉林地方音乐研究之二[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11):182-186.

[2]翟继峰,刘清明,姜宇丹.“二人转”音乐中的主调曲牌分析[J].戏剧文学,2007,(09):69-72.

[3]王丽娟.从流派和剧目角度对比吉、评两剧发展的得失[J].戏剧文学,2014,(05):16-19.

[4]张艳.对戏曲传统戏演出中出现的某些现象的思考——从“十地方戏曲剧种《桃李梅》同城汇演”说开去[J].戏剧文学,2017,(08):33-36.

[5]王丽娟.关于吉剧立足传统戏的思考[J].戏剧文学,2015,(12):93-96.

[6]何新生.戏曲音乐复音化的不断探求——从大型吉剧音乐剧《额娘梦》谈起[J].戏剧文学,2005,(02):77-80.

[7]申文凯.要有自己的一套——从吉剧音乐角度看吉剧剧本的戏曲化[J].戏剧文学, 1980,(02):13-19.

[8]魏轩.东北地方小戏亲缘关系研究——以龙江剧、吉剧音乐为例[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 2015年.

[9]王肃.吉剧音乐美学价值的个性化研究[J].北方音乐,2017,(08):87.

[10]邵明清.满族的风情画 生命的赞美诗——谈音乐吉剧《额娘梦》[J].戏剧文学,2004,(01):61-63.

[11]刘长明.民间音乐元素在吉剧舞台的传承与变异——有感于吉林省地方戏剧《额娘梦》的音乐创作[J].艺术教育,2017,(03):136-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