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17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参会企业专访

2017-11-13孙磊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无人驾驶汽车产品

文:孙磊

新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17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参会企业专访

文:孙磊

2017年9月20 日举办的“2017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可以说是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一次盛会,本次年会得到了众多业内企业的支持。在汽车技术向着新能源、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参会企业希望通过业内人士的交流,寻找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年会召开期间,部分参会的企业领导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分享了他们对于未来发展思路和规划。

DEKRA集团东亚区总裁曾牧(Stanislaw Zurkiewicz)

记者:未来汽车电动化、智联化是一种趋势,在这种趋势下,DEKRA集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曾牧:DEKRA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检测认证机构,在这个行业领域已经有90年的历史。DEKRA不仅仅在传统汽车方面有很多的技术积累,在无线通讯,特别是未来汽车的互联互通方面,也有一些特别的技术累积。DEKRA拥有国内外众多的专家支持这方面的技术。

刚才会场上有一个专家说未来汽车行业是一个蓝海,而不是一个红海。我们相信,在今后汽车发展的三大趋势方面,DEKRA肯定会在这个行业中展示更多的技术。DEKRA希望未来除了传统汽车之外,在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和零部件方面对行业有更多的助力。

记者:请问贵公司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达成了哪些合作?

曾牧:作为本次年会的合作伙伴,DEKRA集团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签订了亮点备忘录,双方计划在设定产品标准、认证工作的程序、法律法规和其他与认证有关的方面,进行及时的信息交流沟通。同时双方同时建立一种战略合作关系,为共同促进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健康有序发展做一些事情。

以前DEKRA就在国标电动汽车限速、充电桩的安装上面,和C2C有很多的合作,共同制定一些推荐标准。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和中汽协在零部件上面也有这样的合作。另外,目前汽车领域的一些领先科技是掌握在少数高精尖公司手中。DEKRA集团有很多专业技术人员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和中汽协合作后,希望能够一起引领中国汽车的技术方向。

记者:目前车联网的痛点就是车和车之间、车和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互联一直都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请问DEKRA有没有针对中国市场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曾牧:在汽车互联的过程当中,主要存在两个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一个是信息的传导,车和车之间、车和基础设施之间的传导,它的同步性会要求非常高;另一个是信息安全的问题,在车辆互联中有可能会遇到黑客的攻击。这些技术问题不仅中国存在,其实是全球性问题。

DEKRA不能说完全拥有这些解决方案,但是我们致力于共同研究相关的应对措施。DEKRA不仅与国际上的标准化组织、相关政府机构合作,同时积极加强行业中的合作,探讨相对应的标准建设、法律法规的编撰。我们希望将这种合作模式引入中国,从而推动车联网积极健康地向前发展。

德尔福中国区总裁杨晓明

记者:请问德尔福在电动汽车方面的技术储备有哪些会应用于中国市场?

杨晓明:电动汽车方面,德尔福的技术主要是集中在电池、电机架构、高压线数、高压连接器以及电池控制系统,这些我们都有成熟的系统。国内目前在市场上卖得比较好的几个系统里面,几乎都有德尔福的产品。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2016年就已经占了全世界一半,这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在政府强力的推动下,国内电动汽车的技术开发和速度已经在领先世界,所以德尔福不会像以前一样,有一些技术要储备要等到中国市场成熟后再投放。而且,如果哪个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技术跟不上,可以说它在全球市场的业务也做不好。

记者:德尔福现在已经开始研发无人驾驶汽车,请问你觉得中国发展无人驾驶和欧美相比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杨晓明: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市场接受程度。像微信、支付宝这样的新兴事物,中国客户的接受程度比较高,无人驾驶汽车也是如此。

其次是市场体量。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在中国,站全球的1/3。

再有就是政府的推动力度。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程度和推动作用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最后就是资金配备。很多投资者,包括新的行业在往汽车行业转型,所以中国汽车市场不乏投资者。

劣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无人驾驶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定上,速度相对较慢,导致现在无人驾驶汽车无法上路测试;另外就是中国本土企业在无人驾驶的技术沉淀相差很多,因此想在短期内赶超发达国家比较困难。

记者:无人驾驶时代,德尔福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意味着哪些改变和挑战?

杨晓明:10年前,在无人驾驶还没有变得这么热的时候,德尔福就提出业务目标应该盯住3点:安全、绿色、互联。如今德尔福的业务依然围绕这3个目标展开。

德尔福应对的第一个办法,是在产品线上进行不断的剥离和并购。1年多以前,德尔福把自己的空调系统彻底剥离掉,因为新能源汽车对空调的要求与原来的空调概念完全不一样。2017年之前,德尔福会把动力总成剥离独立出去。同时德尔福也在不断整合所需要的,比如即将与一家加拿大公司整合,进行战略性的合作,为将来的产品向互联、自动化方向做准备。

还有一个就是数据,以后数据会成为德尔福收入的一大部分。德尔福计划3~5年之内,在数据方面的业务收入超过10亿美元,德尔福对数据方面的投入也会加大。

广东普士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贺晓峰、总经理杨发祥

记者:请问贵公司的产品都有哪些市场亮点?

贺晓峰:广东普士通是定位在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的快速消费品领域,核心专利是钛晶原子膜,这是比纳米级分子产品还要再升级的一个产品。它具备超耐磨、超耐高温的性能。广东普士通的产品都采用了这一专利技术。比如普士通的润滑油采用这一技术后,换油达到2万km以上,节省燃油5%~10%。变速器油的性能也大大增强。

普士通的汽油添加剂也采用了这一技术,动力提升10%以上,节省燃油10%以上,而且NOX降低了20%,CO、CO2降低了30%以上。此外,机油添加剂对于提升动力、降低排放、节省燃油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普士通还有一些外延产品。例如应用了钛晶原子膜专利洗车液,300~400 mL兑1瓶水,就能洗一辆车,非常环保。另外像充气、补胎和灭火三合一产品也非常实用、有效,已经在国内的加油站便利店入驻。还有玻璃液具有自清洁的功能,涂到风挡上后半年内无需清洁。

记者:杨总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种钛晶原子膜技术。该技术除了在汽车领域应用之外,在其他的机械行业有没有应用?

杨发祥:该技术专利于2014年获得,其主要原理是能够改变润滑油的分子结构,使分子间的拉力增大,造成润滑油膜非常坚固,用一般的压力是无法破坏的。甚至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防火、防水。因此除了润滑油之外,汽车表面维护也可以使用这种产品。

该项技术除了应用汽车工业外,也可以应用于建筑领域,例如建筑的玻璃、外墙等。另外,大理石、不锈钢的外表面,只要是硬质表面,涂上特殊加工的钛晶原子膜技术的添加剂材料,都会有很好的表现。

记者:普士通的产品是面对终端客户,请问采用了哪些销售模式?

贺晓峰:我们现在的销售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区域、城市代理商模式,由代理商负责当地的产品推广和销售;第二种是大客户的模式,比如和保险公司、整车厂商合作,通过他们的渠道销售;第三种是互联网渠道,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但前提是稳固我们线下的基础。

记者:请问杨总,普士通产品的市场定位如何?每年的市场规模有多大?

杨发祥:目前市场上宣称类似功能的产品很多,包括一些进口的高端品牌,而且市场覆盖率非常广。普士通的市场定位在中高端市场,因为有自己特色的专利技术,产品的品质有保障。为了保护这个钛晶原子膜专利技术,普士通有代工的工厂,只是生产基本的原产品,添加剂部分都是由普士通直接供应。目前普士通的产能为20万t,其中润滑油一年的产量大概是5 000 t左右。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销售规模达到1亿元人民币。

猜你喜欢

无人驾驶汽车产品
专用车企业首次主导 无人驾驶环卫车上路
汽车的“出卖”
北京第一条无人驾驶地铁试运行!你敢坐吗?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3D 打印汽车等
无人驾驶飞机
新产品
产品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