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
——纪念钱谷融先生

2017-11-13本刊编辑部

传记文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纪念趣味文学

本刊编辑部

又是一年沪上桂花飘香的时候,2017年9月28日,著名文艺理论家钱谷融先生在弟子亲朋温馨的祝福中度过了虚岁99岁生辰,随后于当日21时08分在上海市华山医院溘然长逝。先生生于“五四”之年,百年而归去来路,立德立言,至善圆满,留给后人的是一身魏晋风骨,一世散淡澄明。

先生说:“文学是人学。”他深信高尔基所指文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帮助人了解他自己,提高他的自信心,并且发展他追求真理的意向,和人们身上的庸俗习气作斗争,发现他们身上好的品质,在他们心灵中激发起羞耻、愤怒、勇气,竭力使人们变为强有力的、高尚的、并且使人们能够用美的神圣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

先生说:“我不是教授,我是讲师。”38年讲师生涯,安之若素。陈平原在《百岁钱先生:散淡中的坚守》一文中如此写道:“与时俱进是一种志向,以不变应万变则是一种智慧。前者是儒家,即使面对危局,也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后者是道家,洞察时代风云与世道人心,知其不可则不为。君不见,人生几十年,有时逆水行舟是进取,有时候顺其自然更为积极。”

先生说:“生活得好就是最大的学问。”他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去追求美,追求趣味。美在的地方,趣味在的地方,他就流连盘桓,不忍离去。他读书、做事、交朋友,一切从趣味出发。不合趣味,就掉头不顾。他认为最好的学问,应该在生活里边。否则,知识再渊博,也不过是一个冥顽不灵的书橱而已。

先生说:“‘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刻骨的相思,千古的悲剧,往往就因为缺少了一座桥梁!”先生一生,最不喜拘束,厌恶虚伪,爱好自由,崇尚坦率,最向往于古代高人逸士那种光风霁月、独来独往的胸襟与气度。但为了学生们,他甘作桥梁,用心发现年轻心灵的厚度与向度,循循善诱,刮垢磨光,尽心尽力将“半成品”冶炼打磨成型。

感谢范伯群、陈子善、韩星婴、范家进、杨扬、吴周文、朱鸿召、王雪瑛、慕津锋、宫立、崔庆蕾、杨帆十二位作者,在送别先生之后,各自化哀痛、纪念于文字,为我们倾力呈现了“中国思想肖像·钱谷融先生纪念专题”,他们从各自的经历、角度出发,还原了他们心中那个20世纪后半叶中国现代文学与文艺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代典范,与我们分享了先生生前的传奇与身后的传说。

在这个秋天,先生离我们而去,但在与文学为伴的人生路上,先生的步伐从未停止。今年5月,在接受央视“朗读者”节目采访的时候,先生还在深情朗读鲁迅的《生命的路》:“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猜你喜欢

纪念趣味文学
纪念九一八
特别的纪念
我们需要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