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渭北旱塬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7-11-11石文娟任新利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20期
关键词:渭北本区氮磷

石文娟+任新利

渭北旱源农业尘产的有利因素是光热资源丰富,土层深厚,耕性良好,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干旱、瘠薄。并且有相当多的地区为沟壑区,地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此外,农业结构不合理,灌溉用水不科学,机械化程度较低也是不容忽视问题。因此,应增加农业的新科技投入,如各种先进的抗旱节水新技术,蓄水保墒;增加农业的物质投入,合理施肥,培肥地力,改变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调整农业结构综合发展农林牧,改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防治水土流失。

1 渭北旱源的自然条件

渭北旱塬是陕西省的粮棉油主要产区。全区有耕地1600万亩,其中90%以上是旱地。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属暖温带半湿润易旱农业区。地貌属黄土台塬阶段地,耕地海拔500-1200米,光热资源比较丰富,日照时数多,区内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在1900-2600h,光照有效辐射充足,年平均气温9-12℃,≥ 12℃积温在2700-3500℃,无霜期185-240天,年降水量500-600mm,农作物以三年四熟和二年三熟为主。

本区土地平坦,土层深厚,蓄保肥力强,生产性能好,利于发展灌溉。部分地方有灌溉条件,可抽黄河水,引洛河、渭河水灌溉,甚至可利用井灌、水库灌溉,这些都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但还存在许多障碍因素,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 存在问题

2.1 水资源贫乏,取用难度大,旱灾频繁。干旱是本区农业生产的第一限制因素。本区年均降水量500-600mm,在黄土高原区是最多的地区。但降水季节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全年降水的60%左右落在7、8、9三个月内,与本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的生长季节不相吻合,不利于充分利用降水资源。虽然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降雨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常引起水土流失,成為本区土地瘠薄、产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春旱十分严重,不利于春播作物出苗。有时雨季来迟或雨量不足,则会出现伏旱,对秋作物抽穗、开花、授粉不利,由于降水年变率、季节变率较大,使得旱灾频繁发生,十年九旱。据蒲城气象站资料,近几年以伏旱为主,其次是春旱。加之近两年冬春伴随强烈的西北风出现的沙尘天气,使土壤水分蒸发剧烈,土壤大量失墒,影响春播作物的发芽。

地下水资源贫乏,取用难度大。本区地下水埋藏较深,一般都在100m以上,水量也不丰富,打井工程量大。如采用多级提水则灌溉成本太高,农民负担不起。因此,发展水利灌溉事业比较困难。尽管目前己经建立了许多水电站,如东雷抽黄一、二级站、洛惠渠等,兴修了许多小水库,解决了一些地区的灌溉问题,但是大多数地区农业生产仍然要靠天然降水。因此,要充分发挥天然降水的生产潜力,把有限的降水蓄于“土壤水库”之中,调节降水与作物生长需水旺季节不同的矛盾,是本区农业生产主要解决的问题。

2.2 土壤养分不足是限制本区农业生产的第二个因素。天然降水量不足是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但从本区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地力瘠薄,使有限的降水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力,从而使本区的农作物产量底下。一般作物对土壤中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比例要求是2—3,当氮磷之比大于3时,土壤氮多磷少,作物含青晚熟,产量不高;当氮磷之比小于2时,土壤氮少磷多,氮素不足,影响产量。氮磷之比为2—3时最适宜,利于作物生长,提高肥效,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效果。根据土壤普查资料,渭北旱塬东部地区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为0.97%,速效氮含量为36.19ppm,速效磷含量为5.23ppm,速效钾含量为36.19ppm;速效磷含量为5.23ppm,速效钾含量188.0ppm,除速效钾丰富,有机质极缺,氮、磷均较缺,氮磷比例不当,导致本区土壤养分不足的原因:一是水土流失,恶化耕层土壤结构,不利于接纳雨水,使土壤养分流失;二是由于畜牧业发展缓慢,积肥量很少,导致大部分农田无肥可施或少施,广种薄收,产量上不去;三是种植业单一经营,只重视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不重视豆科绿肥牧草的养地作物,造成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失衡,还田物质少,势必造成土壤贫瘠;四是化肥施用量有限。尽管近年来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但不能满足作物的要求,并普遍存在氮多磷少,氮磷比例失调,施用氮肥效益下降,甚至减产的问题。此外,一些土壤还缺少微量元素,主要是缺硼、锌、铁、锰等。

2.3 水地流失较重,是限制本区农业生产的第三个障碍因素。本区地形破碎,塬面不整,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为沟壑区,塬、梁、沟、谷相间,沟深地陡,土壤疏松,植被稀少,土壤易遭侵蚀。由于近年来人口的恶性膨胀,有限的耕地满足不了人口的压力,直接导致滥垦滥伐,造成自然生态平衡严重失调,新垦土地多为陡坡或相对贫瘠的土壤,森林植被破坏,加之大水漫灌,耕作制度不当,一到雨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从而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严重,养分流失,肥力低下,产量降低。

2.4 农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土地资源未能充分发挥。本区农副业生产重点是以生产商品粮、棉、油为主,由于长期单纯强调粮食生产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林牧业的发展,使农业经济内部比例失调,农业结构单一。同时种植业内部结构和布局也不合理,粮食面积过大,经济作物面积过少或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种类少,致使农业产值低,收入少,养地作物面积逐步减少,尤以豆类和牧草面积下降最多。

(作者单位:1.715500陕西省蒲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715500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蒲城分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渭北本区氮磷
玻利维亚拟建新的氮磷钾肥料工厂
两个苹果品种在渭北旱塬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研究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红色渭北颂
渭北明珠
——林皋湖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不同氮磷水平下AM真菌对棉花的侵染率及氮磷含量的影响
三种填料对模拟河水中氮磷吸附性能对比
渭北民间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