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啃老”

2017-11-11齐世明

特别文摘 2017年13期
关键词:骆马湖琅琊山阿凡达

齐世明

“可怜天下父母心”,“儿行千里母担忧”……大约是仰仗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啃老族一茬茬、一层层、一代代地顺势而生。笔者关注于此久矣,发现“文化啃老”现象于今愈演愈烈,已构成一幅时代的“负面风景线”。

不是吗?这“文化啃老”在各地上演了多少闹剧甚至丑剧,根本数不清。其中两大“剧种”,最具讽刺意味:一为任性改地名,一为“文化拼爹”——不惜“抢祖宗”。

说起“文化啃老”,改地名真叫一个任性!电视剧《琅琊榜》热播引起了江苏、山东、安徽多地争抢“琅琊”之名。做出“第一反应”的是南京,该剧一开播,便指剧中的“琅琊山”“琅琊阁”就在其栖霞山附近。安徽滁州市更利落,琅琊山风景区管委会迅即将其南天门景区的“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

放眼看去,“兰陵”“苍山”反复换、“襄阳”“襄樊”来回改……各地借用风景名胜之名,争着做大做强“旅游蛋糕”,全不顾地名是记录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巧”立名目,造成一处处千年古名、一座座历史古城“朝令夕改”!

好名都要抢,名字不“雅”的呢,为讨吉利“祈福避邪”,甚至要改换老祖宗留下的地名——江苏省骆马湖谐音“落马”,这下犯了“忌讳”,当地便有人想将骆马湖改成“上马湖”。凡此种种,令人哭笑不得,也令人不能不问:如此功利主义的短视目光,改掉的仅仅是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历史积淀与时代记忆吗?

俗话讲:有奶便是娘。对于有此癖好者,可不管你是外国奶还是别人的娘!此前,因为美國大片《阿凡达》火遍全球,湖南张家界不惜令自己的“宝贝疙瘩”“三千奇峰”之一“乾坤柱”更名为“哈里路亚山”(《阿凡达》中一经典场景)。

“乾坤柱”缘何更名?看看当地一些人打的算盘吧:迅即设立“阿凡达主题游综合办公室”,迅即推出“阿凡达之旅”……哈哈,笔者多次“遭遇”这样的情景:“真金白银哪哗哗地……”当地渴望“真金白银”之心,真是“饥不择食”!

“文化啃老”有两大怪:前面是任性改地名,接下来是争抢名人故里,有名便要抢!名越大,一拥而上者越众。这在国际上都引为笑谈。

其实,近年来,围绕历史文化名人故里的争夺,公众早已司空见惯。争抢老子、墨子、孙子、曹操、朱熹等等,啃得实存之古人已经明显稀缺,那么虚构的也不忌。更有甚者,连《金瓶梅》中恶名昭著的西门庆的“故里”,竟然也争得面红耳赤。这不由得令笔者想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对此,他恐怕会摇头晃脑地嘲弄:美乎哉?不美也,不美也,丑陋极矣!

展目各地,“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赓续传统乎?利益纠葛乎?言必“古人”,地必“古典”,这成了某些地方官员的思维定式。

对此,远在云霄之上的祖宗也会给你一个大大的“囧”吧?

(摘自《讽刺与幽默》 图/王建峰)

猜你喜欢

骆马湖琅琊山阿凡达
重返阿凡达
琅琊山的情怀
迪士尼版图再次扩充 米老鼠“收编”阿凡达
近500年来骆马湖演变的驱动力探究
中国:能源革命提速
美丽的骆马湖
问询骆马湖(外一章)
琅琊山在激情地写诗(外三首)
谁见了“骆马湖”心里会发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