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多了

2017-11-11王国华

特别文摘 2017年13期
关键词:印子饭量饽饽

王国华

在饭局上常会产生“太多了”的感慨。心中暗暗算计,这个菜,够我小时候全家吃一顿饭。那个菜,也够了。这绝不是什么“忆苦思甜”,亦无怀念从前的意思,我再也不想过那样的苦日子。只是,眼下以理性的角度计算,也没必要这么多。一个青菜,一个肉菜,有点咸菜,基本的营养都保证了,何必摆上满满一桌子?

这种“多了”,跟古代的“多了”还不一样。以闻名古今的“满汉全席”为例。满汉全席的特点不是好吃,而是“多”。美食家唐魯孙在他的一本书中记录了满汉全席的部分菜谱,因为他的祖姑母是清皇室的瑾太妃,他接触的都是第一手资料,所以这份菜谱相当权威。其中,“满席”包括:“四色玉露霜四盘,每盘四十八个,每个重一两二钱五分;四色馅白皮方酥四盘,每盘四十八个,每个重一两一钱;白蜜印子一盘,计四十八个,每个重一两四钱;鸡蛋印子一盘,计四十八个,每个重一两三钱;黄白点子二盘,每盘三十个,每个重一两八钱;松饼二盘,每盘五十个,每个重一两;中心合图例饽饽二碗,每碗二十五个,每个重二两;中心小饽饽二碗,每碗二十个,每个重九钱;红白馓枝三盘,每盘八斤八两……”

以上菜单只是摘录,分为二人桌、四人桌、六人桌等。看其内容,也没什么稀奇,但每桌都严重超量。吃不了怎么办?带回家。尤其是皇帝请大家吃饭,上司请下属吃饭,吃剩下的都可以(或者说必须)带回家。那时候绝大多数人确实秉持着“民以食为天”的想法。粮食得来不易,当官的,做生意的有钱人,也没几个舍得把剩菜扔掉。满汉全席超额供应食品,实际也有点“雨露均沾”的意思。明明知道下属吃不了,为了让他没有到场的家人也能感受到关爱,特意多给一些。因为惠及的人多,所以大家都对满汉全席有所期待。口口相传,遂成传奇。

在饭局上,人们常常做这样一种比较。即,北方饭店菜码大,碗大,豪气冲天,大方。江浙人、上海人小气,小碟子、小碗。一个菜上来,三两口就吃完了。但北方人更能吃吗?有些人可能饭量大,但南方也不乏大肚汉。一个正常人的饭量,南方北方没那么大的差别。可能是南方人更尊重事实,不想浪费。小菜码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多点几种,多尝几种,是懂得享受生活的表现。如果一个大盘子装超量的菜,几个人都吃不完,另外一个菜端上来,只能夹几筷子表示一下,最后还是剩下倒掉。

在台湾旅游时,看到遍地的街头小店。当然也有大饭店和大餐,但小吃更普及,几十块钱就能吃得很好。我曾对朋友们说,在台湾看见什么就吃什么,不用挑,个个都没错。更奇特的是,我和妻子的饭量并不一样,但吃完一份,都说“恰恰好”。想来这是一个综合的考量,店主根据一个正常人的需求,已经准确地把供应量确定于一个范围里。

点菜时,为何常常超标?无非是担心寒酸。东方人好面子是渗入骨髓的。但这也不仅仅是面子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打量,越是自信的人或群体,对物质的多少越不看重。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舍弃什么。而用“多”来表达态度,已不仅仅表现在点菜上,在其他方面亦然。多多的衣服,多多的房子,在物质的攫取方面,人类的贪婪比想象力走得更远。这种人性若不控制,任其一路狂奔,迟早要掉下悬崖。

(摘自《证券时报》 图/廖新生)

猜你喜欢

印子饭量饽饽
花饽饽“笑”了,年味浓了
清宫饽饽桌
魔力语音
笨笨熊长个子
印子月牵手朱元冰首支合唱情歌《嘘》正式上线
《跷跷板》(印子月/演唱)
——我坐在一边等另一端的你
抓饭还是饽饽——饆饠考
哈佛大学研究中心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