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11-10张媛化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基本功美感舞蹈

张媛化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248-01

中央文艺座谈会以来,我国文化艺术战线的专家和基层工作者都备受鼓舞。表演艺术符合“中国梦”时代、“一带一路”的需求,必然反作用于舞蹈教学之中。因此,如何更新陈旧观念,把握时代脉搏,改进教学质量,注重教学与舞台实践的衔接,就成为了我们舞蹈教学一线工作者所慎思的课题。笔者从事舞蹈艺术教学二十年整,稍有一丝心得与思考,愿与诸君商论。

1 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舞蹈是一种由动态造型、节奏和韵律组合而成的,近似塑造美的艺术,是身心合一的一种艺术形式。大家进入剧场,欣赏舞剧和舞蹈表演之时,首先映入眼帘,感知到的一定是舞蹈的外在动作,舞蹈通过外在动态去表述、去刻画与塑造人物的形象,表达一种由内向外,外内而一的美感,进而使其能够具备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情感,是舞蹈表演中的终极表现,与外在技术有着复杂的对立统一。一直以来,学院学校教学,与市场脱节,强调基本功训练,强调舞姿的空壳式优美,强调重心的平衡和协调性,跳跃的灵巧轻盈,身体的耐力与力量等等,不仅教师重视这种基本能力,学生自己也由于学校、老师过于重视舞蹈表演的基本功,因而过多地在这方面下功夫。比如抬腿的高度,弹跳的高度与力度,旋转的速度和数量等等。

2 进行舞蹈教学的有效策略

2.1 树立正确的舞蹈教学理念

基本功的学习与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但舞蹈是情感的艺术,对舞蹈美感的培养和训练则是更为重要、不容忽视的。一些条件不错的学生,虽然技巧很好,但缺乏美感,肢体活动没有灵魂,其表演缺少情感的表达,当他们走出校门,走进演出单位,真的站在舞台上,则因为缺少舞感和艺术灵光,难以成为一位塑造经典形象、顺应时代、感动观众的优秀舞蹈艺术工作者。如何避免这种遗憾呢?我想,需要舞蹈一线教育工作者,开阔眼界,拓展视野,放眼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外,辩证统一地认识学与用,连续校内校外。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舞蹈教学理念,坚定自己的教学信念与方向,并将之贯穿于自己的课堂与教学生涯中,取得斐然的教学成果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身为一名舞蹈教师,务须清醒而充分地认识到:身处你课堂的学生,也仅仅是课堂的过客,他们的终点在舞台、在作品、在市场、在大众中。舞台和市场需要优秀的作品,需要可以反映时代,扎根人民心中的经典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一定是外在技术与内在情感的统一;一定是舞蹈形象美感与内心善良励志的情感的统一,学生们更需要的是艺术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是一定要把刻苦训练学生舞蹈基本功与感知音乐能力结合起来;把刻苦训练学生舞蹈基本功与感知内心结合起来;把刻苦训练学生舞蹈基本功与“未来”结合起来。舞蹈语言是凭借着舞蹈表演者的身体来表达的,是一种视觉性语言,语言的功能就是要以自身为媒介来传情达意,辩证法告诉我们,肢体与内心相连,外在与内在相同,舞蹈表演的肢体语言,一定也要去表达内心的感受,塑造。那么,只知技巧,并无内涵的表演,岂不成为了一种语文的拼音学习、汉字学习了吗?最终,也只能算是为完成作业而提交的“作文”,令人眼花缭乱的“体操”。所以,当学生人学开始,真正的舞蹈学习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应当不单教好舞蹈技巧和基本功,而且要引导学生在身体训练的同时,跨人极为丰富的情感世界,启发学生的联想和采取某种相应的比拟,使呆板、枯燥的一些动作训练也富有生命力和美感,这样将会使学生在今后的艺术实践中得到益处。

2.2 進行情感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

情感是塑造人物的灵魂,人物是舞蹈表演的核心,舞蹈表演的茂盛与枯萎,归根结底是由深入人心的情感而决定的。情感复杂而多变,情、气、神是相互联系又相互感照的,它们在舞蹈中不能单独存在,协调情、气、神,进而产生一种能使舞者特有的神韵,使作品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思想和艺术内涵。一部好的舞蹈作品,不同的演员表演,就可能产生出不同效果,有的会使作品锦上添花,有的却会使作品缺乏情味,作品也会因此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感染力。一样的作品,一样的技巧,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结果,其原因就在于不同的演员体现出的艺术美感有好有差,所以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或曰意境美放在第一位。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这种舞蹈艺术美感(意境美)呢?意境美是什么呢?笔者理解为三个层次:情景交融、声情并茂、虚实相生。

第一,情景交融。舞蹈的舞台表演,是与音乐、灯光、音响、舞美等的融合;舞蹈的课堂教学,也就是与音乐融合。音乐是比舞蹈更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美感,不能空洞地谈情感谈塑造,尤其是年级低、年龄小的学生,培养鼓励他们从感知音乐开始,训练基本功时,融入音乐而动,乐舞合一,乐舞兼备,这一定是未来去焕发最完美的情感魅力的基石。当然,最终这种艺术的精妙,不是在短期所能把握和掌握的,必须经过常年累月的学习和积累才能深得其详,舞蹈学生的培养也是如此。深耕结硕果,未来,一定会达到完美所熟悉,所追求的人体外在的流动美、神韵美。

第二,声情并茂。“声”为舞蹈动作,情为内心感受,声情并茂,意为身心的统一,内外的统一。在课堂上,学生的动作是否具备规范与“走心”,在把握两者的二元平衡性时,教师的自身修养至关重要,舞蹈演员出身的教师,大多是“情”重“声”,学院派教师反之,两者都显偏颇,又都愿长期固执坚守,都很难达到声情并茂。也只有两者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融通,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加平衡,更益于学生二元平衡性的培养。

第三,虚实相生。从实处落笔,凭虚处传神,当是中国传统诗歌与绘画的精髓,是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精髓。这是一个深奥的话题,是学生们难以理解和把握的,不过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音乐、资料片等手段,或者综合其他艺术课程,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知,逐渐培养他们形成一种自觉追求,成为他们艺术审美的领路人,而不能只是学生们的“体操”教练。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本功美感舞蹈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冰上舞蹈搭档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