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幼儿合作交往行为的引导和培养

2017-11-10王丽萍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情绪游戏幼儿

王丽萍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225-01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文化、教育得到高速发展,尤其是幼儿教育教学研究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工程,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本文以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活动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重点对角色游戏中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观察,揭示幼儿合作的特征、影响因素、情绪行为变化等。力求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角色游戏科学开展,正确引导幼儿培养协同合作能力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1 角色游戏中幼儿的合作行为基本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

1.1 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基本理论研究

角色游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在特点的各种故事背景主题、利用相关服装、道具、材料进行虚拟的游戏活动。

角色游戏的特点:角色游戏具备扮演角色多样性、物品场景假想性、游戏规则内隐性、游戏主题社会性等特点。

角色游戏的作用: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主義”;角色游戏促进幼儿观点采择能力发展;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

合作行为:幼儿在角色游戏或其他游戏过程中,彼此通过语言、肢体交流,协同行动,完成共同目标的行为为合作行为。

1.2 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合作行为案例分析

本文针对花桥某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幼儿角色游戏中角色分配方式、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对幼儿合作行为的指导统计,利用数据分析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角色游戏角色分配方式统计结果表明:幼儿自助选择角色分配方式为50%;师幼协商选择角色为23.2%;教师分配选择角色的方式,比例高达23.2%,平均每做四次游戏,其中1次为教师选择角色,虽然教师分配角色大大节省了时间,但是却忽视了幼儿与幼儿间相互合作选择角色的教学意义。

角色游戏中幼师对幼儿指导能动性统计结果表明:角色游戏中幼师对幼儿的主动指导,为66%;教师对幼儿的被动指导,占34%,通过数据分析可知该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主动知道更为普遍,老师一旦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出现问题,大多数情况会立刻介入制度,忽视了幼儿与幼儿间的协作能力,幼儿自身解决问题得能力,这种指导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存在盲目性、不科学性。

2 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问题分析

2.1 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意识淡薄

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意识淡薄,是制约幼儿合作能力全面提升, 身心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实际角色游戏开展过程中,幼儿往往更关心自己的所扮演的角色,而忽略了其他幼儿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不清楚合作的必要性,往往只顾自己,幼儿间因为玩具、道具的争抢,引发矛盾,没有提高幼儿间的协同合作关系,反而增加了彼此间的矛盾。其次,老师在角色游戏教学开展过程中,对幼儿每个角色的内含、相互合作的必要性并没有以正确、直观、易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幼儿,致使幼儿无法快速领悟角色游戏的真谛与实际作用,导致事倍功半。

案例分析:在扮演“小红帽”的游戏中,有三名幼儿更倾向于扮演聪明、可爱的小红帽,而不喜欢扮演反面角色“大灰狼”和“被吃的外婆”。并在游戏开始前试图说服其他小朋友来满足自己的要求,将小红帽的玩具、服装、道具让给自己。分析可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只知道满足自己的心愿要求,忽视了他人的感受与意愿要求,合作意识淡薄,无法实现角色游戏所展现的真正作用意义。

2.2 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情绪不稳定

通过对该幼儿园大班幼儿观察分析,幼儿在角色游戏合作过程中,往往容易受到周边幼儿行为、语言、情绪的干扰。合作过程中存在情绪不稳定的现象。这种情绪不稳定造成的原因主要来自三部分,第一来自幼儿本身、第二自游戏选择不当、营造的周围环境不融洽,第三则是教师引导不利。幼儿情绪往往存在感染性,当一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未能达到自身心理所想的目标,就会出现“哭、闹”等行为,这种坏情绪往往会影响到到周围其他儿童,导致角色游戏无法正常开展,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学目标任务无法良好完成。

案例分析:在扮演警察抓小偷的角色游戏中,明明和圆圆被老师任命为第一组的小警察,涛涛则被选为第一组的小偷,在游戏实施过程中,明明和圆圆穿上了老师预先准备的小警察服,神气活现,让周围小朋友羡慕不已,两人也“通力合作”一举将扮演小偷的涛涛摁在地上。并且长时间将涛涛持续压在地上,结果身心感到委屈的涛涛当场哭闹起来。老师并没有第一时间去安慰涛涛,也没有第一时间去阻止明明和圆圆将涛涛摁在地上欺负的行为,致使后续几组的小朋友都不想扮演小偷,均希望扮演小警察。游戏本身并没有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忽视了幼儿自身的情绪,合作能力的培养。实际游戏开展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孩子间的协同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能力,同时应该关注幼儿身心发展,加强心理情绪辅导。

3 角色游戏中合理引导幼儿合作的对策措施

3.1 加强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常规教育的培养

3-6岁幼儿,心智正处于开发状态,好动、好玩、好奇、好问的特点不容避免。教师在面对幼儿此上特点时,应充分了解每个幼儿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性、行为习惯等,对症下药,精细化教学管理,切实解决幼儿在现阶段存在的每一问题,让幼儿明确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例如,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设置特点的障碍,必须要通过合作完成,让幼儿深知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才能战胜困难。其次角色游戏应该互相尊重对方,每一个角色每一个小朋友都应该去尝试,清楚对方的感受。合理引导幼儿在合作中用恰当的方式交流、讨论,避免发生冲突。

3.2 教师应正确引导幼儿正确进入游戏流程

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活动中所扮演的既是引导者又是参与者。游戏开始之初,老师对角色游戏的故事背景、内容、要求、游戏材料、游戏规则、奖励进行说明,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发挥教育影响的作用。当游戏开展后,应参与到游戏中去,发现每个小幼儿的心理、情绪的变化,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境遇,及时发现幼儿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用温和的方式进行交流引导。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绪游戏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