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改革这五年

2017-11-10刘德庆

机构与行政 2017年9期
关键词:山东

刘德庆

唯其艰难,方显勇毅;唯其笃行,弥足珍贵。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中央部署要求,把事业单位改革作为提高公益服务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事业单位各项改革全面发力,关键领域重点突破,取得了积极成效。

扬帆:搭建事业单位改革四梁八柱

201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即中发〔2011〕5号文件,标志着全国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拉开了序幕。山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充实调整省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由省长任组长,常务副省长任副组长,机构编制、组织、宣传、教育、科技、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文化、卫生、国资、机关事务等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进一步加强改革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严格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紧密联系本省实际,夯基筑台、立柱架梁,研究确立改革政策框架。2011年8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贯彻中发〔2011〕5号文件精神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2014年又印发了《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以及《关于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改革配套文件,涵盖事业单位分类、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法人治理结构、绩效考核、财政政策、经营类单位转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党的建设等10个方面,形成了事业单位改革“1+10”的政策框架体系。这些配套文件对事业单位类别划分以及分类后针对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特点实施改革和管理都作了整体安排,既符合中央改革精神、又切合山东省情。

作为省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省事改办积极发挥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职能,成立专门工作班子,组织开展核查、清理规范和分类工作;每年印发重点任务分工,部署改革任务,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应势而动,改革的步伐向着目标坚定向前。

破浪:多个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改革,既要敢于动真格,更要务实有担当。这从山东省近年来事业单位改革沉甸甸的“成绩单”可见一斑。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出炉。对事业单位改革,《决定》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山东省委、省政府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五个突破”。

——全面推开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取得新突破。山东省把取消中小学行政级别作为突破口,在濰坊、青岛等7市先行试点的基础上,2016年全面推开,全省17市137个县(市、区)的1.3万多所中小学全部取消行政级别,建立了特级校长、高级校长、中级校长和初级校长共4级9档的校长职级制度,制定了校长选聘、职级认定、薪酬考核等配套制度,全省取消下放办学自主权近600项,厘清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责权利关系,把学校管理权还给学校。通过改革,摘掉了校长的官帽,堵住了不懂教育的人到学校谋取“官位”的路子,破除了校长从优质学校交流到薄弱和农村学校的制度障碍,把校长从“行政人”还原为“教育人”,有力推动了教育家办学和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建立公立医院、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落实法人自主权取得新突破。2016年10月,省编办、省卫生计生委、省科技厅等部门制定出台公立医院、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实施方案及外部理事、监事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在公立医院、科研院所全面推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全省562所公立医院、科研院所全部取消行政级别,建立以理事会、管理层、监事会为主要架构的法人治理结构,由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建立外部监事库、选派监事,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科研院所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经费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公立医院和公益二类科研院所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允许公立医院、科研院所突破现行工资调控水平,单位收入在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自主决定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含金量高的措施,切实增强了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全面在高校、公立医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管理,创新编制管理取得新突破。2016年2月,省编委印发《关于创新公益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方式的实施意见》,明确在高校、公立医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由高校、公立医院自主研究确定单位人员控制总量,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高校、公立医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管理后,不再安排用编进人计划,在总量内自主公开招聘,自主用人。截至目前,全省基本完成备案工作,531家公立医院备案总量47.6万名,91所高校备案总量13万名,有效缓解了高校、公立医院编制总量不足与进人需求之间的矛盾,激发了发展活力。

——全面推开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取得新突破。2012年,山东省在市县层面启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17市137县(市、区)基本实现了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考核全覆盖。2017年1月,省级成立了由常务副省长担任主任的省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将省属公立医院、科研院所等公益类事业单位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为确保考核科学公平,全省各级制定完善考核工作规则和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机构编制调整,财政经费预算,领导班子成员聘用、奖惩及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的重要依据。目前,全省纳入考核范围的事业单位共36977家,进一步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提高了事业单位服务质量和水平。endprint

——全面推进公益类特检机构整合转企,改革实施路径取得新突破。2016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实施方案》,将省内25家特检认证机构进行以资产为纽带的纵向整合,组建了山东特检集团,形成特检服务、认证评审、技术研发等多位一体的实施主体和投融资平台,承担技术检查公益职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在全国率先“整合改革转企”一步到位。

在重点突破的同时,山东省还扎实开展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推进政事分开;开展“僵尸”事业单位集中清理,推进高校、科研院所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事业资源布局结构;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审核,做好政府购买服务与机构编制管理的衔接,创新公益服务提供方式;完成省机械工业协会等5个工业协会和省小球运动管理中心等事业单位转为社会组织,推进政社分开、事社分开;组建各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实现办医职能与管理职能相分离,推进公立医院管办分离;制定统一登记管理办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初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益服务新格局;全面推开事业单位“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提升了事业单位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远航:深化改革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从2013年清理规范至今,山东省直减少事业机构80余个,减少事业人员3300余人;全省减少事业机构860余个,减少事业人员6.6万人。事业机构与人员“双降”,实现了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本届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承诺。与此同时,山东省加大对重点民生领域的机构编制倾斜力度,重点强化了公共文化、医疗卫生、公共就业、环境保护、扶贫开发、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工作力量。2016年,利用精简压缩、改革收回的事业编制,为全省中小学核增编制9991名,有力保障了解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编制需求。

简单的数字背后,是山东省蹄疾步稳、不断前行的改革进程。

今年5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厅字〔2016〕38号文件加快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的通知》——这是十八大以来省一级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的第6份文件。十八大以来,省一级47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完成改革任务;市县两级有712家完成改革任务。今年,全省各级明确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时间表,年底前全省将再完成200余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到2020年,全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将全部完成。

今年8月9日,泰安市召开全市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动员部署会议。作为全省唯一的改革试点市县,泰安市及所辖的肥城市正在为全省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探路。

今年8月底,全省“僵尸”事业单位基本清理完毕。这场持续一年多的“去库存、补短板”的硬仗,共涉及1000余家事业单位,事业编制10000余名。通过对主要职责消失、工作任务不饱满或没有工作人员的“僵尸”事业单位进行清理,加大机构撤并整合力度,核减收回的编制将优先保障中心工作和基层一线,进一步促进事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改革,如秉轴持钧,以一持万。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山东省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始终把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正提速,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已破题,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也在一些行业、领域探索推开、逐步深化。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山东省事业单位改革将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借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道路上乘风远航。□E:LDQ

关键词:事业单位改革 山东 五年

五年来山东省事业单位改革大事记

——2013年,夯实基础。全省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全面完成,共精简事业单位2980个,收回编制19668名。

——2014年,立梁架柱。事业单位改革“1+10”的政策框架体系形成。全省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

——2015年,全面部署。时任省长郭树清同志主持召开省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扩大会议,部署了17项重点改革任务。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工作方案》,事业单位转企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2016年,多点开花。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去行政化改革全面推开;高校、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全面推开;全省“僵尸”事业单位清理工作启动;全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工作启动;全省公立医院、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全面启动;高校二级学院取消行政级别试点启动。

——2017年,持续深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提速;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进入实施阶段;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继续深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山东
开放的山东,乘风前行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让世界了解山东 让山东走向世界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冬奥会背后的“山东力量”
大运河,行走山东
山东济宁卷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