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鹤庆石宝山巅留踪迹

2017-11-09王宏志

大理文化 2017年10期
关键词:坝子祖师宝山

王宏志

鹤庆石宝山是玉龙雪山向东南延伸的支脉,属县境内第二座大山。素有“大理有名三塔寺,鹤庆有名石宝山”的民谣广为流传。这皆因大自然的崇高、卓越而美丽,它煞费心机,创造万物,创造了人间奇迹,特别安排了这样一处胜境。登上石宝山巅,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意境,这绝对是非常惬意,非常豪迈的。

石宝山,典籍记载为“石石缶山”,古称峰顶山,以主峰高耸入云而得名。民间有俚语夸赞说:“鹤庆有座石宝山,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不知是巧合或是天意,石宝山主峰那高耸入云的三座山峰恰如象形字的“山”字,中间高两边矮。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在造“山”字时不知是否受此启发,兴许在远古时代仓颉曾经到过鹤庆,认真观察过石宝山。

在古时候,鹤庆坝子是个高原湖泊。民间流传着一个神话:在唐南诏保和年间,有一西来的赞陀崛哆圣僧,在峰顶山洞内面壁十年,坐禅修行,后来功满法成,以神力开辟了鹤庆坝子。后来,邑人在山顶捐修了峰顶寺(后改称玉皇阁),续建了太子阁、白衣阁、祖师殿等庙宇,并逐渐形成了每年农历三月初九至十五日的朝山会,从此引仿剑川石宝山改今名。

我从小生长在鹤庆坝子西边的朝霞山麓,春去秋来,放眼望去,石宝山气象万千。清晨,群山初醒,身披彩霞,在青苍的山色中,乳白色的云纱飘游在山腰,像天仙在轻轻起舞。傍晚,夕阳映照重峦,霞光倾泻青山,转眼间,太阳落山,霞光消退,在暮色降临山野的苍茫中,峰巅却凝聚着一片彩霞,经久不灭。逢遇绵延不绝的连日多雨,石宝山也会失去往日的光彩,浓云弥漫,像含羞的少女,深藏不露,只见茫茫一片裹住身子。冬日初春,晴空突变,祥云逆转,阴雨忽然飘飘洒洒,石宝山巅就会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好似一条纱巾,披在头顶,显得分外洒脱,一旦放睛又是银光闪闪,飕飕冷风直扑脸颊。

记得伯父曾对我说过,在他们小时候,祖父就不止一次告诫过他和父亲,眼光不要只看到石宝山。是的,石宝山太高了,每天都面对着石宝山,让我产生不尽的遐想。从小就让它挡住了视线。随着一天天长大,总希望了解山外更加丰富多彩、扑朔迷离的世界。也就产生了登上石宝山巅,极目鹤庆山外广阔天地的强烈愿望。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迎来了登石宝山的第一次机遇,当时我就读的赵屯学校,组织初二、初三的两班学生和年轻教师去石宝山春游。自带行李,从学校出发,经过建邑村,向鸡窝寺(若庵)进发。鸡窝寺属龙华十八寺之一,是当晚的食宿地,半夜出发登石宝山观日出。师生们手握电筒,身背棉毯或棉衣,走在山路上就像串串火龙在山间舞动。同学们谈着笑着,不知不觉中,只听见走在前面的同学惊喜地叫起来:“南天门到了!”由于天黑,也看不清什么,跟着走,也不知怎么就登上了睹光台,寒风呼啸着,带着一丝丝凉意,大家不约而同地穿上棉衣,或披上棉毯。周围一片漆黑。只见山下的鹤庆坝子散落着星星点点的灯光。

天刚破晓,大家静静地站在睹光台上等待,极目朝东方遥望。淡青色的天空还镶嵌着几颗稀落的残星。远处的山峰朦朦胧胧地,如同笼罩着一层银灰色的轻纱。这时,万籁俱寂,只听见远近传来几声鸡鸣。一会儿,东方出现了一丝白色,慢慢地扩展开来,远山、近树依稀可见。刹时,白色变成微红、深红,天际就像铺上了一层红色的锦缎。慢慢地,太阳冒出了地平线.一弯、半圆,就像新鲜的巨大蛋黄在煮沸的水面上下振荡,如此反复,最终挣脱大地的羁绊,慢慢升起,最后终于露出了整个笑脸。此刻,万道霞光,将半个天空染得通红:层层山峦也涂上了一层鲜红的油彩,片片翠绿的树叶也泛着耀眼的红光,在晨风中不住地摆动,宛如孔雀开屏似地绚烂。出林的鸟儿欢叫着,披着一身红霞,在天空展翅高翔。面向鹤庆坝子,寂静的村舍也醒来了,人们开始了晨炊。红光、村舍,袅袅炊烟,组成了一幅诗意盎然的图画。

随着太阳离开地平线,我们久久地陶醉在初次观日出的兴奋之中。同学们豪情满怀,一路高唱着当时的流行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向着鸡窝寺缓缓下山。

今年我再次登上石宝山。早晨分乘幾辆车,向东陆续奔向半山腰一个叫麻地箐的小山村(属草海镇小水漾行政村)。8时许又从麻地箐出发,一路跟随向导向石宝山往上爬。山路崎岖,我们顺箐沿山路十八弯,左拐右转。由于雨水长年冲刷,箐沟里满是石头,走起来挺硌脚。细看山景,沟深林密,东山朝阴夕晖,照不到太阳,倒还凉爽。尽管山路难行,但我们都兴致很高,间或作稍许休息,讲个笑话,调侃一下,活跃一下气氛。沿途遇到很多朝山返回的人,他们洋溢着虔诚的自信和满足。不少人拄着拐杖,有的是从山上刚买的竹杖。其中有很多中学生,他们奔跑着、跳跃着、欢呼着直往下冲,朝气蓬勃。还遇到一队队巡山的护林员。途经“一碗水”,旁边建有“新佛寺”。往上山势逐渐平缓,两边是茂密的松林和灌木,一株株华杉松(又称果松或松子松)间杂其间,已挂上了松包。

经过近3个小时的跋涉,出现了一小段平坦的山路,石宝山赫然出现在眼前。抬头一看,左前方耸立着三座山峰,拔地参天,直上青天,仰头一看,只见山这边断崖削壁,好像用神斧砍去了一半,直上直下,险峻陡峭,游动的云朵轻抚着它的脸。山峰下,茂草迷离,藤葛缠绕,间或有几只飞鸟在山腰盘旋,为这险山峭壁平添了几分趣意。啊,终于在近距离目睹了石宝山傲立群峰的面容!

继续前行,山路立时又变得陡起来,渐渐进入险境,更增添了石宝山的诗情画意。山岭裸露出一个个青黑色巨石,我们步步接近石宝山。过了“山神庙”,依稀可见“第一天门”已坍塌的古迹遗址。前人辑录的第一天门联是“入天门初登佛国,到玉阁再谒皇宫”。“第二天门”的石牌坊至今犹存,古籍记载的第二天门联有“到此地殊非凡境,入斯门别有洞天”。“高攀多时,回首殊非平坦地:再走几步,抬头即是大罗天”。拾级而上,“第三天门”的石牌坊傲然挺立,两边石门坊上刊刻的对联是“登天门,喜看空山胜境:望世界,莫忘净土因缘”。拾级又上,直抵“南天门”,这是一座三开间平房,坐北朝南,中间为过道,上书“炳焕南天”四个大字。两边的门联是“足下起祥云,始信登天原有路;眼前开玉宇,何言揽月苦无门。”通过“南天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开阔的山间平地,称“石宝坪”。石宝山主峰映入眼帘,巍然耸峙,雄奇壮观,一览无余。endprint

前来朝觐的人熙熙攘攘,石宝坪人声鼎沸。旧时的石宝山庙会场面热烈,赴会的人数众多。每年农历三月初九至十五日,为期七天的庙会上。有朝山、唱阴戏、朵觋表演“上刀杆”、“含犁铧”等仪式,成百的朵觋手拿铁环。铁环上串着铜线。脚上拴着响铃,一齐跳起来,那场面蔚为壮观。青年男女则将庙会作为他们社交、谈情说爱的最佳时机。朝山会至今仍兴盛不衰,但一些恶俗已经破除。

据史料记载石宝山曾建有很多寺庙。经解放初期、破“四旧”和“文革”等各种运动的冲蚀。现在大多已绝然消失,现存的为民间捐资重修,已没有旧时的巍峨壮观。

准备攀登主峰时,我心里满是虔诚,又惴惴不安,因有“恐高症”,越往上,山势越陡,挑战就越大。山风肆虐,呼呼嘶鸣,心里直发毛,本想打退堂鼓,不再往上爬。兄长鼓励道:“别怕!‘恐高症我也有,慢慢上,登不到顶,你这一趟就白来了,不要留下遗憾。”说的也是,回味第三天门另一联:“到此处,还差几步;望诸君,勿废半途”。终于鼓起勇气,弯腰低头,慢慢往上爬,先到了白衣阁,大家在一起吃带来的中午饭。白衣阁内熙熙攘攘、烟熏火燎,香火很旺,祈福求子的多。接着又要登上玉皇阁,山越陡,风更大,心里直打鼓。王文铭老师告诉我:“靠近石梯内侧走,不要向悬崖下望。”我以手触地,紧挨右边的石壁,一级级往上爬,爬完七十四级石阶,最终到达峰顶——玉皇阁。是为主峰南峰。

玉皇阁坐东向西,是一个三开间的殿堂.殿内供奉着玉皇大帝及阿南和迦叶的塑像。对面的石照壁、围墙和殿堂都是用石头依山崖边砌就的,中间石柱上有邑人杨金铠(光绪庚寅科进士)的对联“万家烟火春三月,一朵红云尺五天”。里面挤满朝山的香客,嘶叫的旋风刮得天昏地暗。用手扒紧石照壁往下看,天哪!万丈深渊,惊险万分。一边是峭壁,高不可攀,一边是悬崖,深不见底。攀上峰顶最高处,我不再是用观赏景致的目光,而是像艺术家欣赏自己的杰作那样,深情地环视着四周,举目眺望。东观是重重迭迭、连绵不断的群山,如翻卷的巨浪。南眺可见耸立天际的鸡足山天柱峰。西瞰,鹤庆坝子尽收眼底,八十八弯的漾弓江,蜿蜒曲折如玉带铺地。北睹,皑皑白雪映照的玉龙雪山雄峙碧空。

观毕四周风光,又沿石梯扶住石壁慢慢下去,下到睹光台,又折向西,向半山腰悬崖下面的祖师殿走去。相传,祖师为了开辟鹤庆,在石宝山峰顶洞面壁修行,有一高姓土人很可怜他,常帮助他挑水打柴。七八年过去了,见祖师一事无成,便劝他说:“你修行这么多年,一无所成,何苦这样下去。”祖师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我若开辟不了鹤庆,誓不回头。”高姓土人也说:“看你这个模样,如能开辟了鹤庆,我发誓再也不面向鹤庆坝子。”说着便抛下祖师走了。祖师殿坐东向西,是为顺从他的誓愿,让他永远看着鹤庆坝子。祖师殿聯是“锡杖开疆,沧海变桑田,十载神功垂鹤拓:金身永铸,香烟绕古寺,八方黎庶颂龙登”。出了祖师殿,沿着一条崎岖小路向北。慢慢爬上中峰。峰顶建有“三清阁”。北峰有“祖师洞”但没去,传说当年赞陀崛哆圣僧就在此面壁修行。出“三清阁”沿北侧小路下去,已没有南峰险峻,慢慢回到石宝坪,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啊,又返回到了安全地带!在灵山老爷殿旁休息,等还没有下山的文友。建灵山老爷殿是祖师感念他往昔为祖师挑水打柴的辛劳,坐西向东,是应承他曾经发过的誓言。灵山老爷殿,又称石宝老爷殿,殿联是“汝志竞成。信手拓开龙世界;余心有愧,无颜面对鹤家乡”。

从鹤庆坝子远观,南峰之南还有座较矮的尖尖的山峰,山间有块较大的平坦地面,俗称“勒白照(白语)”。传说当年祖师开辟鹤庆后,种下的五谷不低头,成熟不了,原来是雪山在北边高高壁立,坝子里气候太冷了。祖师便在“勒白照”作起法事,刚磕完三个头,雪山就倒成三岔。吓得雪山娘娘赶忙磕头谢罪,保证在鹤庆坝稻谷扬花吐穗时用云彩把雪山遮起来,祖师这才作罢。所以至今每年农历五月底到九月初,鹤庆坝不见雪山。

文友聚齐后,大家在一起合影留念,随后返程。带着登顶的自豪和快意,迈着轻快的步伐下山了,回到麻地箐,丝毫没有累的感觉,举起酒杯兴致更佳,倍加豪爽!正如北宋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记述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要想看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就必须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endprint

猜你喜欢

坝子祖师宝山
几株月季
黑太阳
保山市粮食生产发展的辉煌历史成就
第三回悟空遭驱逐
云南蘸水谣
菩提祖师为何赶走孙悟空
宽坝子赋
“在最坏时候,懂得笑,哭得出”Wywan笔下的祖师奶奶
张爱玲祖师奶奶的音乐世界
走进寡妇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