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碳14测年技术想到的:人体是一个强辐射源吗?

2017-11-09林喆阳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9期

林喆阳

摘要:由碳14测年技术想到,人体含有的碳14辐射有多强?为此,本文探究了生物体中碳14的来源,碳14测年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估计了60公斤人体中所含碳14的放射性活度约为2500个/秒,相应的辐射剂量为0.033毫西弗/年,这远低于我国辐射安全标准规定的1毫西弗/年。因此,人体中所含碳14的放射性对健康没有影响。

关键词:碳14测年放射性 同位素衰变规律 放射性活度 辐射剂量

在《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的“科学漫步”栏目中介绍了碳14测年技术的原理,即测量古木中碳14的含量,从而确定古木的年代。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碳14是怎么来的?碳14测年的技术是什么?人体中也含有大量的碳14,那么人体是一个强的辐射源吗?它的辐射水平对我们是否有伤害?带着这些问题,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逐渐了解了碳14的来龙去脉以及它对我们人体的影响。

一、碳14的来源

碳14是碳元素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是美国科学家塞缪尔·鲁本和马丁·卡门于1940年利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回旋加速器通过原子核反应首次发现的。随后,在自然界中也发现了碳14,是宇宙射线产生的热中子撞击空气中的氮原子产生的。宇宙射线是来自外太空的带电高能亚原子粒子,大约89%是质子,10%是氦原子,还有1%是重元素。由于自由中子的寿命仅有14.7分钟,因此初始宇宙射线中不含有中子。宇宙射线中的质子(主要来源于太阳风)撞击大气顶层的空气分子产生中子。碳14主要产生在大气对流层顶部和平流层中,中子与氮14核反应产生碳14和质子,碳14通过β衰变成氮14,这样氮14和碳14就构成了一个循环,如图1所示,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粒子的符号标在下方。

图1氮14和碳14的循环

氮14和碳14的循环可以写成公式,即:

产生:n+14N→ p+14C;衰变:14C→14N+e+;(1)

其中,第二步碳14通过β衰变的半衰期是5730±40 年。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后,氮14和碳14循环早已达到了平衡,即大气中碳14的丰度保持不变,其含量占碳元素的比例约为1.2 ×10-12。活的生物体和大气持续进行着碳交换,这样体内所含的碳14比例也是恒定的。一旦生物体死亡了,不再与大气进行碳交换,这样体内的碳14就通过β衰变慢慢减少。因此,可以根据残留的碳14含量对死亡的年代进行判定,这就是碳14的测年技术。

二、碳14测年技术

1946年,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利比提出了利用大气中的氦3和碳14测定年代的想法;1947年,他与同事们建立了碳14测年的方法,即测定样品中碳14的含量,从而推断古生物的死亡年代;1949年,他们给出了已知年代样品的曲线,与理论曲线完美符合,由此确立了碳14测年技术。由于贡献突出,他获得了196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碳14测年经历了衰变计数法和加速器质谱法两个阶段。早期采用的是衰变计数法,即测量样品中碳14的放射性活度,计算其绝对含量,从而判断碳14开始衰变的时间。根据放射性衰变规律,即:

N = N0e-λt, (2)

其中,N 是 t 时刻原子核的数目,N0是初始时刻(t = 0)原子核的数目,λ是衰变常数,即:

λ= = , (3)

其中,T1/2是半衰期,再根据碳14的半衰期,可以推断衰变时间:

t = 8267·ln(N0 /N), (4)

单位是年。由于碳14的半衰期较长,测量需要较长时间,通常达几个小时至几十个小时;而且需要较多的样品量,通常需要1克~5克样品,因此能够确定的年代范围有限,一般在1千年~3万年。

1977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穆勒提出了基于回旋加速器的质谱方法,理论上测量灵敏度可达10-16量级(即在1016个原子中可鉴别出1个原子),极大地提升了碳14测年的技术能力。比如:利用1~100毫克的样品,可以将年代回溯到4万年~10万年,而测量时间仅几分钟至几十分钟。随后,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采用了基于静电加速器的质谱方法,排除了样品中14N的干扰,并提出了以14C / 12C的比值作为测年基准,实现了3×10-16的灵敏度,将碳14测年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度。此后,加速器质谱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但对考古学领域,而且对科学与技术的许多分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涉及地质年代、 水文、 海洋、 冰川、 古气候等领域。

三、人體是一个强辐射源吗?

人体是一个有机体,含有大量的碳元素,约占质量的18%,因此有一定含量的碳14。碳14一直在衰变,放出β射线,那么人体是一个强辐射源吗?释放的β射线对人体有影响吗?

由公式(1)我们可以知道,人体中碳14在单位时间内发射的粒子数,即放射性活度:

A=λN= N = · NAη, (5)

其中,半衰期T1/2的单位为秒;m为人体中碳的质量,单位克;M为碳的摩尔质量,M = 12克每摩尔;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NA = 6.022×1023每摩尔;η为碳元素中14C所占比例,η= 1.2×10-12。若假设体重为60 公斤的人体,所含碳14的放射性活度为:

A = ·×( 6.022×1023 )×1.2×10-12

=7.897×1010( 每年 ) (6)

=2.495×103( 每秒 )。

从结果可以看出:一个体重60 公斤的人,体内碳14衰变每秒钟放出约2500个β射线。这对人体有多大的影响?

我们知道,碳14衰变放出β粒子所携带的能量为156.5千电子伏,即:2.507×10-14 焦耳。假设所有的β粒子都被人体吸收,按照射一年计算,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的能量,即吸收剂量为:2.507×10-14 焦耳 × 7.897×1010 每年 / 60 公斤 = 3.288×10-5 焦耳每公斤每年 ≈ 0.033毫西弗每年。endprint

根据我国的国家标准(GB18871-2002),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对于公众所受到辐射的平均剂量不应超过1毫西弗每年的限值,可以知道:人体内碳14自身电离辐射造成的剂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因此是安全的。

因此可以说,人体是一个辐射源,但强度很弱,对我们的健康没有影响。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RUBEN S, KAMEN M D. Radioactive Carbon of Long Half-Life[J].Physical Review,1940, (57).

[3]RUBEN S,KAMEN M D.Long-Lived Radioactive Carbon: C14[J].Physical Review,1941, (59).

[4]LIBBY W F. Atmospheric Helium Three and Radiocarbon from Cosmic Radiation[J].Physical Review,1946,(69).

[5]ANDERSON E C,LIBBY W F.Weinhouse S, et al.Radiocarbon From Cosmic Radiation[J].Science,1947,(105).

[6]ARNOLD J R,LIBBY W F.Age Determinations by Radiocarbon Content:Checks with Samples of Known Age[J].Science,1947,(110).

[7]MULLER R A.Radioisotope Dating with a Cyclotron[J].Science.1977,196:489-494.

[8]NELSON D E,KORTELING R G,STOTT W R.Carbon-14:Direct Detection at Natural Concentrations[J].Science,1977,(198).

[9] BENNETT C L,BEUKENS R P,CLOVER M R,et al.Radiocarbon Dating Using Electrostatic Accelerators:Negative Ions Provide the Key[J].Science,1977,(198).

[10]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S].2002.

(作者系北京一六一中学高三<2>班学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