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满意度绩效评估的珠三角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7-11-09

山东体育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全民满意度体育

(五邑大学 体育部,广东 江门 529020)

基于满意度绩效评估的珠三角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杜晓旭,李运锋

(五邑大学 体育部,广东 江门 529020)

以满意度绩效评估为切入点,运用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法对珠三角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对策研究。 1)满意度绩效评估能更加客观、清晰分析和掌握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现实状况,了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2)政府部门能够及时了解民众公共体育服务的具体需求。满意度绩效评估对促进政府职能部门改进工作、改善政府形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满意度绩效;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1 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绩效评估意义

研究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首先要明确满意度绩效评估的含义[1]。公共体育服务作为政府部门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本质决定了其公共性和服务性,政府作为责任主体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并满足大众的需求,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2]。满意度绩效评估的目的也是为了政府更好地定位,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能,提高政府部门的绩效,使人们更加满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运用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绩效评估,是提高政府部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能力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2 珠三角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现状

关于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绩效评估含义的众多研究当中,比较起来王梦阳对满意度绩效评估指标的确立比较有借鉴意义。作者通过场地设施、体育活动、体育组织和服务效果四个维度来探析珠三角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现状与对策。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分析研究广州、东莞、佛山、中山和江门五个珠三角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政府制定政策、法规提供参考。

2.1 珠三角城市场地设施发展现状

广州市区体育场地共有19 650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8平方米,截至2016年,广州市已完成对34个乡镇健身体育设施的改造和新建工程,社区活动中心325个,小型足球场977个,篮球场7 759个,健身路径达到3 433条;东莞市有各类体育场地13 244个,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 703.4万平方米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十二五”期间,佛山市公共体育服务环境更趋完善,全市共投入约6亿元建设了150个社区体育公园,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175平方米。中山市积极探索由市、镇(区)、村(社区)三级建设模式,基本形成民众15分钟体育健身圈,配套建成健身场地及公共体育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平方米;江门市区和各县(市)区中心城区建成“十分钟文化体育圈”、农村建成“十里文化体育圈”。全市各镇都建有占地5 000平方米以上的健身广场和使用面积达20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运动场所,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目前已建有健身广场、体育公园87个,全民健身路径、绿道198条,各社区健身点257个。

2.2 珠三角城市体育活动发展现状

广州市以“快乐体育、幸福广州”为主题,推进市、区、街镇各类健身活动开展,营造全民健身氛围。去年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350多项次,超过400万人次参与。其中举办201项体育赛事活动,举行国际级赛事12项,举办国家级体育比赛14项。东莞市以篮球运动为品牌,全年举办羽毛球、龙舟、高尔夫、斯诺克等各类体育品牌赛事。其中,2015年举办中华龙舟大赛、第14届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等大型赛事。佛山市全民健身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全年分别举办了武术嘉年华、南粤幸福周、龙舟文化节、全民健身日、第八届市运会、镇街篮球超级联赛、村际篮球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比赛及群众活动。其中,也举办了一些观赏性颇高的大型体育赛事,如国际拳联职业拳击赛、全国花样游泳锦标赛、全国健美操联赛、CBA篮球联赛、亚洲龙舟俱乐部杯、亚洲水球锦标赛等。中山市打造节假日体育活动、“全民健身日”和“体育节”三位一体的全民健身体系,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影响力大的群众体育活动,如传统项目醉狮、拔河、健身气功与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相结合,形成传统活动。江门市2015中国侨都足球嘉年华开幕式暨国际青少年五人制足球赛、WDC—AL.2015国际标准舞全国公开赛暨第五届鹤山市体育舞蹈锦标赛、新会区“全民健身日”启动篮球赛、恩平市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暨自行车绿道健康行和江海区趣味运动会等众多健身活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

2.3 珠三角城市体育组织发展现状

广州市积极完善城市体育组织制度,建立、健全体育组织体系,提高体育组织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体育组织影响力和覆盖面。目前,广州市每万人平均拥有正规体育社会组织0.5个。2015年举行救生员培训及考试1 700余人次,各种项目裁判也都积极服务于各项赛事,体育组织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东莞市体育组织共有长跑、篮球、足球、自行车等协会和俱乐部90多个,每万人拥有1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组织蓬勃发展。超过30%的城市体育组织是在“十二五”期间成立的,其中,50%的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是由城市体育组织举办的。到目前为止,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并长期服务于公共体育服务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占约10%,东莞市90%的区(镇)、街(社区)建有体育组织协会。佛山市积极发展城市体育组织,至2015年,全市共有市、区(镇)、街(社区)城市体育社团187个,公共体育服务健身点1 180个。中山市建立发展行业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和群众体育协会等各类城市体育组织,举办各种群众体育活动,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技能、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都有较大提高。目前,全市共有单项体育协会30个,其中社会体育指导员占全市总人口的2‰。江门市每万人拥有10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中,80%以上的市、区(镇)、街(社区)先后成立城市体育组织,60%以上区(镇)建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辅导站,80%以上的街(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城市体育组织不断发展。

2.4 珠三角城市服务效果意见反馈

2.4.1 专家访谈法

本文采用王梦阳确立的满意度绩效评估指标,即场地设施、体育活动、体育组织和服务效果4个二级指标和19个三级指标[3]。针对珠三角公共体育服务情况及调查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对个别三级指标进行微调,通过专家访谈,将访谈的资料进行归纳与整理,确定问卷具有较高可信度和内部一致性,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绩效评估效果。

2.4.2 问卷调查法

问卷对于每项指标均设置3个满意度,分别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对广州、东莞、佛山、中山和江门5个珠三角城市各发放问卷200份共计1 000份,回收902份,有效问卷824份,回 收 率 为 90.2%,有效率为82.4%(如表1)。根据整理统计问卷资料发现,场地设施在四个二级指标中满意度相对较高,其中公共体育场数、健身广场数、健身广场环境得到市民认可,百姓健身房数满意度较低,不满意的达到59.3%。体育活动中的三级指标开展科学健身讲座次数和科学健身讲座效果不满意度分别为60.9%和51.8%。二级指标服务效果整体满意度59.6%,为所有二级指标最高(如表2所示)。

表1 本研究预试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一览表

表2 以满意度为标准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三级指标回收情况表

3 珠三角城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珠三角城市在实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方面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特别是在公共体育活动项目的组织、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发展过程和具体实施中也确实存在一系列问题。

3.1 场地设施面临的主要问题

珠三角城市近些年加大对公共体育设施场地建设力度,体育场馆、绿道、体育公园及广场的投入使用极大缓解了人们日益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但是,公共体育场覆盖率和开放程度还不够,公共体育场多以收费形式存在运行,机关、学校和企业体育场地对外开放依然不足,造成场地设施等体育资源浪费,维护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百姓健身房覆盖率低,健身房中项目设置少,健身器材缺乏都是人们较少参与或没有参与的直接因素。从本次问卷调查发现,人们对于百姓健身房和健身房中项目缺少相关知识,相当一部分人群从未或极少参与过健身活动。人们对于健身广场覆盖率和健身广场环境方面需求较高,特别是人口集中的居住区。

3.2 体育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本次问卷调查和访谈过程中发现,人们对于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举办,尤其是一些大型的体育活动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比如每一年举办的全民健身走、马拉松、室外篮球赛等活动,参与和关注程度较高,也比较容易得到市民的认可。但是对于举办活动的频率较少也是一个需要政府部门注意的问题。开展科学健身讲座的频率和科学健身讲座的质量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反映问题较多,存在严重的信息缺失问题。政府部门的数据统计和人们实际感受到的有偏差,科学健身讲座的宣传不到位、宣传方式单一、工作人员责任心的缺失是人们满意度较低的主要因素。政府部门对于科学健身讲座的不够重视、经费不足等原因也是造成讲座质量欠佳的直接原因。

3.3 体育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

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一项惠民工程,任务艰巨且复杂,必须由政府主导,政府职能部门协同完成,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4]。目前,公共体育服务主要还是由体育部门具体负责,服务理念跟不上社会发展,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服务意识还是以管为主,没有确立公共服务意识,不符合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规律。从表2可以看出,政府大力支持组建公益性健身团队,公益性健身团队数量充足,民众对组织活动和公益性健身团队活动开展认可度也相对较高。但是,在实地考察调研中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体育组织和协会闲置,常年较少举办体育活动和参与体育服务,在公共体育服务工作中积极性不高,造成大量体育人力资源浪费。另外,体育社会组织、体育协会及体育指导机构人员专业能力不高,专业化程度低也是服务项目单一的主要原因。

3.4 服务效果面临的主要问题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缺乏公平性,人们不能参与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中,政府缺失对于市民建议听取的途径和机制,评价体系的缺失,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中就不能客观反映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公共体育需求的多样性。因此,政府不能有效回应市民意见和建议,更加不利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实施。

4 对策研究

4.1 推进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为目的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思路

4.1.1 提高公共体育场覆盖率和公共体育场开放程度;有效利用体育彩票收入补贴制度,鼓励市、区(镇)、街道(社区)建设体育场馆设施,加大体育场馆、游泳池及全民健身广场等公共体育场覆盖率。学校、机关、单位以及企业体育场馆设施应向社会开放,加大公共体育场开放程度。政府应联合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促进其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探索一种更适合社会发展的管理机制。政府以补贴的方式鼓励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校场馆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学校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在满足本校师生需求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需求。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学校和公共体育场建设,并给予政策支持。公共体育设施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老人、儿童、妇女及残疾人的体育需求,满足无障碍使用,开发建设适合老人、儿童、妇女及残疾人身心特点的公共体育设施。加强对公共体育设施的维护、更新,提高使用率,防止公共体育设施闲置浪费或被挤占挪用。

4.1.2 制定公共体育场收费标准,以公平、公开性为原则。积极参考群众意见,充分体现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服务性,降低收费标准。体育场馆除承接公益活动或比赛活动等特殊情况外,每周日应免费向社会开放,设立每周体育场馆免费开放日等制度。

4.1.3 增加百姓健身房建设和健身房项目设置,扩大健身广场覆盖率。增建以娱乐、综合健身功能为特点的体育公园,以休闲、健身、旅游为一体的绿道以及各种广场、公园、体育场馆,以多样化为特点的百姓健身房,充分利用其功能特点,满足人们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化需求。确保人均健身房数量、人均健身广场面积。

4.1.4 改善健身广场及周围环境,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建设力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划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建设健身广场,重点实施健身广场示范工程,丰富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的体育设施建设。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每年对全市全民健身工程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排除隐患。建立健全健身广场的维护保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提高健身广场的利用率和安全性。

4.2 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体育活动内容,满足人们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化需求

4.2.1 经常性开展群众体育项目,增加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举办频率。充分利用珠三角城市绿道建设,推广健身走、自行车等体育健身项目。利用节假日、体育节和“全民健身日”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具有当地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参与,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市民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使全民健身活动普及化和经常化,把市民喜爱的体育项目特色化、传统化,满足人们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化需求。

4.2.2 提高活动中市民参与程度。1)积极发展民族特色传统体育活动,举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交流。2)利用体育公园、绿道网络、健身广场及社区、校园体育设施,推广全民健身体育活动,提高市民参与活动程度。3)推动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季节的体育活动关注和提高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妇女儿童等参与体育活动情况及参与积极性,关注弱势群体,改善其参与体育活动的条件。

4.2.3 多种途径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推广,开展科学健身讲座,增加科学健身讲座频率,提高科学健身讲座的质量。1)利用手机网络、媒体宣传等手段宣传体育、健身、健康等知识,提高群众体育健身理论水平,增强全民健身意识。2)加大宣传力度和宣传途径,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积极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推广、普及科学健身方法和健身手段,有效利用体育设施资源,提升群众全民健身的锻炼效果[5]。3)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培训和实践机会,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提高对市民科学健身指导能力。4)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加强国民体质监测力度,引导市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高国民体质健康水平。

4.3 积极建设体育组织,明确体育组织定位,突出体育组织社会性作用

4.3.1 群众体育活动的承办逐步实现以社会组织为主体,提升公益性体育组织活动供给能力。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体育协会、俱乐部和健身团队等体育组织,充分发挥体育协会职能作用,积极探索社区体育、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与学校体育互为补充的公共体育机制。

4.3.2 巩固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群众性体育项目,建立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平台,培养一批长期活动在基层的群众体育优秀人才,提升全民健身科学服务的能力。1)增加本地区公益性团队数量,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核心作用制度。2)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强化基层体育机构组织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基层体育站点服务功能3)完善各级城市体育组织建设和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各级体育协会的组织协调功能,满足群众公共体育服务需求。4)设立城市体育指导员专项经费,积极扶持社会体育组织、各体育协会发展,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4.3.3 充分发挥行业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及其他群众性体育组织作用,办好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职工、农民等人群的公益性健身团队活动。把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到市义工服务活动工作中,组织有经验的学校体育教师、优秀教练员运动员和长期服务基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全民健身义工服务长效机制。

4.4 加强满意度的绩效评估在公共体育服务中的地位,改善服务效果

4.4.1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职能部门公共服务意识,确保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公平性、合理性。政府建立领导协调机制,负责公共体育服务的组织与实施。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政府职能部门主要实施、社会体育组织协助共同完成公共体育服务的工作机制[6]。

4.4.2 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公共体育服务建设,鼓励市民就公共体育服务规划与建设提出意见,相关职能部门要收集整理市民合理科学建议,完善其服务效果。定期开展政府听取市民建议制度,关注市民公共体育需求,并对民意见进行有效回应,形成政府主导与职能部门共同推进、社会支持与市民共同参与的新局面。

5 结论

5.1 基于满意度绩效评估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能更加客观、清晰地掌握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现实状况,了解政府在实施公共体育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完善。

5.2 通过满意度绩效评估工作,政府部门能够及时了解民众公共体育服务的具体需求,改进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改善政府的社会形象,提高市民公共体育服务的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5.3 满意度绩效评估指标能够合理、明确、层次清楚提出和改进问题,使政府制定政策和规划更加合理。因此,基于满意度绩效评估指标评价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工作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工具使用。

[1]王秀香,等.基于公民满意度的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4(4).

[2]范柏乃.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实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

[3]王梦阳.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绩效评估指标的构建——以上海市为例[J].体育科学,2013(10).

[4]蔡立辉. 科学实施政府绩效评估的难点问题分析及其解决[J].社会科学战线,2011(4).

[5]梅志红.满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2004: 28-30.

[6]杜晓旭.中小城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广东省江门市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5(5).

Current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sofurbanpublicsportsservicedevelopmentinPearlRiverDeltabasedonsatisfactionperformanceevaluation

DU Xiao-xu, LI Yun-feng

(Dept.ofPE,WuyiUniversity,Jiangmen529020,Guangdong,China)

Taking satisfa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e methods of expert interview, field survey and questionnaire are used to study the urban public sports service development status in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and the results are follows: 1) By means of satisfa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we can get a more objective and clearer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government public sports services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can understand the specific needs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timely. Satisfa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promoting the government work, improving government's social image and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satisfaction performance; urban public sports service; develop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G80-051

A

1009-9840(2017)05-0091-05

2017-04-25

杜晓旭(1979- ),男,河南漯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体育教育训练。

猜你喜欢

全民满意度体育
全民·爱·阅读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我们的“体育梦”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