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管理研究型机构的作用与发展策略

2017-11-08胡鹏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体系高等院校

摘要:建立并健全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工作。在推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各项改革中,高校教学管理机构起着关键的作用。如何加强机构建设,推动高校质量保障体系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是新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围绕这一主题,提出了管理研究型的机构建设模式,并从管理研究型机构的实现形式、发展条件及其对推动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内涵建设的积极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最后文章结合作者所在单位的工作实践,进一步阐释管理研究型机构的建设在提高机构管理水平、不断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上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管理研究型机构;质量保障体系;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017-02

提高质量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把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列为新时期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中心工作。建立并健全高等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工作。在推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各项改革中,高校教学管理机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机构建设,推动高校质量保障体系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是新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建设适应新时期高等院校办学规模高水平的质量保障体系,既需要借鉴成熟的经验与作法,也需要各高等院校立足办学实际,自主研究与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高校教学管理机构应主动适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与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建设水平。建设管理研究型的教学管理机构为此提供了一个思路与途径。

1.管理研究型机构的作用

1.1 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更紧密的结合。理论要有效地指导实践,研究者不能把理论止步或徘徊于理想状态与完美条件之中,而必须真正深入实践,认真分析与体会实际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找准实踐中的现实约束条件,不断完善理论,才能有效指导实践。管理研究型机构的建立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更紧密的结合。有了这个平台,研究者不仅可以占有充分的一手资料,而且能够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与深刻的亲身体会,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因素和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这样形成的研究成果更贴近现实,能够充分发挥对实践工作的指导作用。

1.2 能够实现研究与实践的联动。研究成果如何有效地转化到实践工作中去, 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难点。管理研究型机构架起了一座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它既是研究部门,也是管理部门。其研究内容不仅包括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上的长远问题,也包括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时,参与研究工作的还有管理者本身。这样相关研究成果就不会局限在研究者的小圈子里或被束之高阁,而是能够直接转化到实践工作中去,可以更好地满足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发展的要求。

1.3 能够有效地解决管理者激励的问题。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和教学改革措施的不断推行与深化,教学管理的难度与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政策执行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通过相关的研究工作,可以化繁为简,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切实减少管理者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管理者通过参与研究,能够接触到一些更高层次的工作,可以较快地提高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 其工作中形成的研究成果对自身的职业发展也非常有利。这对常年面对繁琐日常工作的管理者来说是一种难得的锻炼与自我提升的机会。可以说管理研究型机构的建立本身就是一项激励机制,它更好地实现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有效地解决了激励机制构建中激励相容的难题,能够充分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来实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目标。

2.管理研究型机构的实现形式

建立管理研究型机构不是新设管理部门,而是对现有教学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能进行调整与升级,从而实现机构的转型发展。除履行日常工作外,管理研究机构同时进行教学管理与监控方面的研究。研究工作采用立项研究的方式,由管理机构领导牵头,根据单位的工作需要和发展目标确定研究对象和内容,并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与项目的宏观管理,参与项目研究的人员以机构的管理人员为主,同时也包括教育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研究内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针对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的相关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指导实践工作,或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以提高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

3.管理研究型机构建立的条件

3.1 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质量保障体系和一支具备一定研究能力的管理队伍。管理研究型机构的建设不是简单地在管理机构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研究工作,其目标是建设高水平的管理机构和高水平的质量保障体系。管理研究型机构建立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应已初具形态与规模,研究工作也应达到一定的水平。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管理与研究工作更紧密的结合,推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大力提高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水平。

3.2 构建了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全面的质量保障体系,对教学监控与评估手段与方法的推行和探索,不可避免要增加管理工作量;同时,管理机构向管理研究型机构转型,除了原有的管理职能之外,再加上研究职能,整体工作量还会有较大的增加。如果不能建立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不要说向管理研究型机构转型,就连初步建立全面的质量保障体系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只有建立了高效的管理机制,管理人员才能有必要的时间与精力为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管理研究型机构的建设才有保障。

3.3 实现了传统管理模式的转变与创新。管理研究型机构具备管理与研究的双重职能,它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机构,在履行管理职能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它也不同于一般的研究部门,研究人员的构成以机构的管理人员为主,研究工作的内容紧扣机构的本职工作,研究工作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机构的管理水平。管理机构向管理研究机构转型,相应的管理模式也要进行转变与创新,在机构的发展规划、管理队伍的建设、内部人员的分工以及激励机制的构建等方面都要进行调整与改变,以实现管理与研究工作的有效结合。endprint

4.管理研究型机构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南民族大学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为例

中南民族大学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成立于2006年,是专门从事质量监控评估的管理机构,负责全校教学质量的监督与评估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是构建科学、合理、长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实施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层次监控与评估,促进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②具体工作职能包括教学评估、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化建设、教学研究等多个方面。

4.1 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质量保障体系

4.1.1 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自我评估体系。2005年,学校启动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2006年起,开展师德考评;2008年,开始推行教师评学。2007年,在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之后学校每年开展一次全校性的教学评估。 2007-2009年,开展了3次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0-2012年,开展了3次学院本科专业合格评估;2013-2015年,开展了3次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2011年,还开展了一次全校性的实践教学工作专项评估。目前,学校形成了以学院评估为核心,以专业评估、课堂评估、师德考评、教师评学、实践教学评估为支撑的自我评估体系。

4.1.2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院二级教学督导体系。学校非常重视校督导组的建设,督导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保证了每个本科学院均有1-2名校级督导,并逐步建立了对研究生教育和预科教育的监控机制。同时,全面加强院部二级教学督导组的建设,每个专业确保有1名二级督导。2008年中心出台《二级教学督导工作方案》,对院(部)二级督导员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与工作规范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将其履职情况作为学校教学评估、专业评估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进行考核,大大强化院(部)二级督导的管理体制。校院二级教学督导组在指导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开展教学评估、稳定教学秩序、促进教学工作科学化与规范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初步形成了"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控格局。

4.1.3 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与监控的信息化水平。学校从多方面推动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拓展信息交流渠道,形成了以教务处和教学监控评估中心为枢纽、督导专家、院(部)、职能部门之间畅通的信息交流机制。二是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信息员通过定期提交《信息反馈表》和参加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及时向学校反映教学信息和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三是建立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要求各教学单位有专人负责,并把该制度的落实情况作为学校教学评估的重要考评指标。四是大力推进学校内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 2016年上半年学校引进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系统,该系统包含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本科专业评估、学院评估、课程评估等多个模块,并且在审核评估的数据采集和学校组织的专业专项评估中得到应用。

4.2 管理与研究紧密结合,促进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中心非常重视对教学管理与监控方面的研究,成立之初就确定了管理与研究相结合的指导方针,把"开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工作的政策、法规和理论研究,为学校教学工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作为一项重要职能。鼓励与支持管理人员参与研究工作,在资料搜集、实践调查、论文写作、项目申报等诸多方面给予多方面的指导,并组织到多所高校实地考察与学习,全面提高了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研究水平。中心人员围绕民族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申报立项了教育部重点教改项目"民族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民族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等项目5项;其中2个项目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出版了《民族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和方法研究与实践》等专著、编著3部;发表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的建构策略》、《分工体系的深化与学生评教的转型发展》等论文20余篇。

4.3 确立管理研究型的发展目标,推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中心人员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观点与见解,对今后如何完善学校质量保障体系指明了方向,为下一步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思路上,引入了企业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通过比较分析,认为由于存在着严格的市场约束和标准的生产方法与工作程序,相对来说,企业管理者易于实现全面的生产监督、准确的质量检测和有效的成本控制。而高校质量管理中则缺少这些有利条件,管理工作的难度相对大得多。因此,与企业质量管理中偏重于监督的方法与模式不同,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更应注重监督与激励方法的结合,特别应重视从激励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管理队伍和学生学风建设,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在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策略方面,提出民族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应遵循"宏观构建,微观深化"的策略。第一步要从整体的高度把握教育教学质量,厘清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找到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构建起全面的质量保障体系。第二步要不断完善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手段,进行微观深化,夯实保障体系的深层架构,确保体系的正常运行。

在学生评教方面,项目组针对当前国内高校相关改革进展缓慢的现状,从分工与激励的角度进行研究,提出学生评教规模大、内涵极为丰富,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以学校管理层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分工体系存在诸多缺陷,只有逐步建立起"以教师为主体、学校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积极参与"的分工体系,才能有效解决当前评教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推动评教工作进一步发展。

在评学方面,提出目前评学制度的建设仍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应进一步完善其制度架构,从质保体系整体建设的高度,加快评学功能的融合、转型、深化和拓展。融合指课程学习是基础,学生自评环节应融入到学生评教之中;转型是指教师评学应对的主要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成本"障碍,所以应把教师评学環节的主要功能定位在班级教学管理、状态监控与学风建设方面。深化和拓展是指教师评学在艺术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评价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教师能够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应在这些领域进一步挖掘其潜力。

建设管理研究型机构是新时期下高校教学管理机构适应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加强自身管理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创新。它为高等院校健全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对中心来说,管理研究型机构的建设也刚步,今后还会遇到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引起相关的专家、学者与同行对如何加强管理机构建设,推动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发展这一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为深入的研究。

作者简介:胡鹏(1973-),男,河南开封市人,副研究员,硕士,中南民族大学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六级职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体系高等院校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施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探索
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