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蝶类资源调查

2017-11-08许振邦张旭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9期
关键词:蝶类调查

许振邦+张旭

摘 要:该研究于2015—2017年对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的蝶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发现蝶类6科20属23种,其中凤蝶科7种,蛱蝶科5种,粉蝶科3种,灰蝶科4种,眼蝶科1种,弄蝶科3种。蝶类的区系组成中,广布种占82.61%;古北界种类占13.04%;东洋界种类占0.04%。对学校内周边农田,校内绿化带和学校后山的蝶类进行了观察并对不同环境的品种进行了初步统计,后山的蝶类种类最丰富。对临省部分城市和省内部分城市进行相似度分析,学校蝶类与徐州相山的相似度最高。

关键词:淮北师范大学;蝶类;调查

中图分类号 Q9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9-0022-4

Investigation on Butterfly Resource in Binhu Campus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Xu Zhenbang1 et al.

(1 School of History and Society,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 235000,China)

Abstract: From 2015 to 2017,the butterfly resource in Binhu campus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was investigated. There were 23 species belonging to 20 genera of 6 families i.e. Papilionidae 7 species,Nymphalidae 5 species,Pieridae 3 species,Lycaenidae 4 species,Satyridae 1 species,Hesperiidae 3 species. The percentages of Oriental,Palearctic and widely distributive species were 0.04%,13.04% and 82.61% respectively. Sorensons similarity index(Cs) of butterflies was also compared with two adjacent areas of the neighbor province and two areas of Anhui province,the highest value was found in Xiangshan hilly area. Different composition of the species from three sample plots: farmland,green belt and the mountain of the school were analyz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ountain behind school had the most amount of species.

Key words: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Butterfly;Investigation

蝶類是鳞翅目(Lepidoptera)锤角亚目(Rhopalocera)昆虫,种类繁多,体型从小型到大型均有。安徽省的蝶类资源丰富,据相关文献记录,目前已知蝶类约有300种左右,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安徽省的蝶类调查并不充分,针对皖北地区的调查更少[1,2]。另外,蝶类对坏境变化较为敏感,人工干预自然环境对于蝶类的生存与繁衍的影响较大,故开展本次蝶类资源调查对准中心师范大学校园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位于淮北市烈山区,学校占地54.8hm2,学校北侧有不间断的山丘包围,平均海拔100m左右。东侧与农业耕作区相连。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东经116°23′~西经117°02′,北纬33°16′~34°14′之间,苏、鲁、豫、皖四省之交。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年降水量862.9mm,年均日照时数2315.8h,日照率52.2%。由于长期的采矿活动,原有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已经消失,学校及周边的植被主要为人工种植的品种。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时间 从2015—2017年,在校内及后山的蝶类资源进行调查。时间为每年3月初至6月下旬以及8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选择蝶类活动最频繁的时间段,即每天上午9:00—12:00,下午13:00—16:00进行调查。

2.2 调查方法

2.2.1 调查样地的选择 依据学校及后山的生态环境,考虑到土壤类型、地形、植被等条件,调查最终选择了3种不同的采样点,采样点的生境概况详见表1。采用路线法、定点法、随机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根据校园及后山不同的生境类型对样地的蝶类进行观察记录。每天在样地固定的路线前进,观察记录并进行网捕,并对蝶类的习性进行记录。

2.2.2 调查方法及物种分类依据 采集到的蝴蝶置于三角包内,同时记录采集地、采集人以及采集时间等相关信息。带回后将采集的原蝶制成针插标本并做好观察记录,种类的鉴定主要根据张巍巍、李元胜主编的《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周尧主编的《中国蝶类志》、《中国蝴蝶分类与鉴定》进行[3-5]。

2.2.3 区系划分依据 目前动物地理学一般将世界昆虫地理区划分为6个界[6],依据章士美的研究将中国昆虫地理区划分为7个区[7]。根据在学校及其周边地区采集蝶类的区系来源,统计不同区系成分在该地的比重,以确定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蝶类区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和世界动物区系中的基本地位、蝶类区系起源和结构特征。endprint

2.2.4 相似性比较 依据所得数据和文献记录,对我校滨湖校区和不同地区的蝶类进行了相似性的比较。在比较地区的选择上分别选取了外省的2个地区和省内的2个地区。外省的地区选择了与淮北地区环境比较相似的江苏省徐州相山和山东省枣庄地区。省内的地区选择了有文献记录的蚌埠地区和黄山地区。以期分析我校的蝶类在与周边地区以及省内蝶类的差异。分析采用了Sorenson指数进行计算[2,8-10]。计算公式为:相似度Cs=2j/a+b(式中:j为两地区共有种数;a和b分别为A和B地的物种种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蝶类名录及区系划分 本研究共观察和采集到蝶类标本1000余号,通过分类与鉴定,共计蝶类6科20属23种。其中凤蝶科7种,蛱蝶科5种,粉蝶科3种,灰蝶科4种,眼蝶科1种,弄蝶科3种。同时对这些蝶类的中国地理区系和世界动物地理区系进行了划分。蝶类名录及区系组成详见表2。

3.2 区系分析 对6科20属23种蝶类进行区系分析,其中各科所占的区系构成见表3与表4。

由表3可以看出,在世界昆虫区划中,广布种19种,占全部种数的82.61%;东洋界种类1种,占0.04%;古北界种类3种,占13.04%。从采集和观察的蝶类数量及区系构成上看,古北界种类占主导地位,如斗毛眼蝶L. deidamia及红珠灰蝶

P. argyrognomon等均为典型古北界代表种类。这也与淮北作为黄淮平原的南部地区的地理位置相吻合,蝶类的区系特征呈现出由古北界向东洋界过渡的趋势。

由表4可以看出,该地区在中国昆虫地理区划中共有6个分布型,其中全国广布型“青藏区+蒙新区+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所占比例最高,共有9种,占总数的39.13%;“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分布型次之,有4种,占总数的17.39%;“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分布型有3种,占总数的13.04%;“青藏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和“青藏区+蒙新区+东北区+华北区”2种分布型分别各有2种,占总数的8.70%;“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分布型有1种,占总数的4.35%。分析表明,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的蝶类以古北界为主,分布型以全国广布型为主,与华北区和华中区相互关系较为密切并呈现出由华北向华中过渡的特点。

3.3 不同生境类型蝶类的分布特征 分别对校园内3种不同的生境下的蝶类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蝶类主要活动的范围集中在学校后山,其次是绿化带,少部分在农田活动。后山的植被最丰富,人为干扰和破坏较少,植物群落最为复杂,适宜蝶类成虫和幼虫取食的有芸香科、马兜铃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木犀科等,为蝶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与栖息地,蝴蝶物种最为丰富,占86.96%。

农业耕作区受人类干扰严重,自然植被完全消失,蝶类物种数最少,仅占13.4%。农业耕作区内的蝶类品种主要为粉蝶科,如菜粉蝶P. rapae和东亚豆粉蝶C. poliographus。其主要因为农业耕作区内种植了油菜花和蚕豆等植物,为这些蝶类提供了寄主植物和蜜源植物。校园绿化带内的蝶类种类为60.87%,其主要因为绿化带内植物多为人工种植品种,其中混生了一些野生植物。主要是一些小灌木和堇菜科、菊科、禾本科植物,另外还有少量中型乔木。其中,琼花吸引凤蝶科成虫取食花蜜,斐豹蛱蝶A. hyperbius幼虫取食堇菜科植物。

3.4 相似度分析 采用Sorenson指數计算了本研究地与临近省的江苏省徐州相山地区、山东省枣庄地区以及省内的蚌埠地区和黄山地区进行了相似度的分析。结果见表6。由表6可知,其蝶类的种类与临省的江苏徐州相山山地相似度最高,其次是山东枣庄地区,而与同省的蚌埠地区和黄山地区相似度较低且呈现随纬度减小而减小的趋势。这说明在相似纬度内,蝶类的相似度较高且与相邻地区的气候,土壤,海拔等地区性环境有一定关系。

4 讨论

4.1 部分蝶类的鉴定与纠错 在笔者所查阅的蝶类调查文献中多次出现斑缘豆粉蝶Colias erate和麝凤蝶Byasa alcinous这2个品种的记录[2,8-10],但根据近年来的一些国内和国外的著作中的描述[11-12],所查阅的文献调查地点与实际记录的品种不符,其名录中的斑缘豆粉蝶与麝凤蝶应是东亚豆粉蝶C. poliographus与中华麝凤蝶大陆亚种

B.confusus mansonensis。在过去中华麝凤蝶被视为麝凤蝶的亚种,而东亚豆粉蝶被视为斑缘豆粉蝶的亚种。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华麝凤蝶与麝凤蝶在生殖器与地理分布上都存在差异,斑缘豆粉蝶与东亚豆粉蝶也是如此。因此笔者认为在所查阅的文献中记录可能出现错误,在这里对这2个品种进行单独的详细叙述。东亚豆粉蝶,属粉蝶科(Pieridae)黄粉蝶亚科(Coliadinae)豆粉蝶属(Colias)。翅展44~56mm,雄性一型,雌性二型。体躯黑色,头部及胸部有红褐色毛。雄蝶翅面黄色,前翅外缘处有黑褐色宽带,内有多个大小不一的黄斑,中室有一个黑点;后翅外缘有一列不连续黑纹,中室有两个交叉重叠的橙黄色圆斑。雌蝶颜色变化较大,分白色型和黄色型两种,斑纹与雄性相同。分布于北京、浙江、四川、云南、台湾、香港等大部分地区,此外见于俄罗斯、日本等地。斑缘豆粉蝶与东亚豆粉蝶的差异在于前翅外缘的黑色带内无斑点,后翅外缘有连续的黑色带分布。从分布上看,斑缘豆粉蝶只分布于西部地区,如新疆、西藏等地。此外见于欧洲。中华麝凤蝶为大陆亚种,属凤蝶科(Papilionidae)麝凤蝶属(Byasa)。翅展72~81mm。雌雄异型。雄蝶翅黑色有墨绿色金属光泽,前翅正面全黑,延翅脉有黑色绒毛分布,后翅正面黑色,翅外缘呈波浪状,延翅外缘分布有6或7个不明显红色弦月斑,有尾突。后翅臀角有黑色内褶。翅反面比正面颜色淡,但是红斑更明显。雌性个体较雄性大,翅黄褐色,后翅斑纹与雄性相同。分布于陕西、华北、华中、华南等地。麝凤蝶国内仅分布于东北。endprint

4.2 蝶类资源开发和保护 蝶类对农林植物的破坏较小,且多数可为植物授粉,部分成虫具有较高的观赏性。笔者曾经在学校校园观察到许多野生植物例如野豌豆、蒲公英等被人工铲除,校内许多人工种植的植物每年被频繁更换,其中有部分是蝶类的寄主植物与蜜源植物。和后山相比较来看,后山学校人员活动较少,且植被更为丰富,变化较小,蝶类的活动更为频繁。因此,如何宣传和保护学校的蝶类资源,保护学校植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从教学到发展层面,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参考文献

[1]褚立新,欧永跃,秦思,等.安徽省蝶类新纪录[J].滁州学院学报,2010,12(2):66-67.

[2]吴刚,王松.蚌埠地区的蝶类多样性[J].宿州学院学报,2008,23(5):120-122.

[3]张巍巍,李元胜.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484-612.

[4]周尧.中国蝶类志(上、下)[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852.

[5]周尧.中国蝴蝶分类与鉴定[M].郑州:河南技术出版社,1997:1-90.

[6]陈学新.昆虫生物地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1-102.

[7]章士美.中国农林昆虫地理区划[M].西安: 陜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13.

[8]李朝辉,陈建秀,张艳秋,等.江苏徐州相山山地蝶类生态分布及区系研究[J].四川动物,2003,22(4):222-224.

[9]刘子炎,李言秋,陈际江,等.枣庄地区蝶类调查[J].枣庄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4(5):89-93.

[10]曹万友.黄山地区蝶类初步调查[J].华东昆虫学报,2001,10(1):20-22.

[11]T ACHELI,AM COTTON. Guide to the butterflies of the palearctic region(Papilionidae part Ⅱ)[M].Milano:OMNES ARTES s.a.s,2013:1-86.

[12]武春生,徐堉峰.中国蝶类图鉴[M].福州:海峡书局,2017(1):299.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蝶类调查
珠三角城市绿地的乡土蝶类栖息地吸引目标初探
珠三角城市绿地的乡土蝶类蜜源植物的吸引力
扎龙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调查及多样性分析
西藏境内首次发现白灰蝶
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原始林区濒危蝶种多样性研究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合肥市蝶类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