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2017-11-08杨其伟

重庆医学 2017年28期
关键词:司酮异位症内膜

杨其伟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 277300)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杨其伟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 27730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纳的1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两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高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缓解率、内分泌水平变化、骨密度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8%,对照组总有效率87.1%,观察组缓解率比对照组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催乳激素、雌二醇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对照组患者孕酮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7.1%(P<0.05)。两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均有效,预后良好,低剂量对患者内分泌水平影响更小,长期使用不影响患者骨密度。

米非司酮;用药方案;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异常存在于宫腔之外,异位内膜随患者激素水平变换导致患者痛经,盆腔粘连,输卵管堵塞,不孕等各种妇科症状的疾病[1-2]。米非司酮是终止胚胎发育,促进蜕膜脱落的药物,通过竞争性结合孕酮受体,作用于子宫内的组织细胞,达到终止抑制内膜生长的效果,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好的效果[3-4]。对于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临床上治疗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是目前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选取本院1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旨在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选择合适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参考意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纳的1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中,年龄23~47岁,平均(38.5±6.4)岁;对照组70例,年龄19~43岁,平均(36.3±6.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质量、月经来潮时间等基础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3个月内采用激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以及合并有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每日给药6.25 mg口服,1日1次。对照组患者采用高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每日给药12.5 mg,1日1次。都在进入研究组后第1次月经来潮的5 d内开始给药,持续给药半年。每月复诊,主要观察症状、体征,痛经症状是否缓解,月经情况及有无异常子宫出血,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后壁下段、子宫骶骨韧带、子宫直肠陷凹等部位结节及附件包块有无复发等。半年用药期过后,每3个月复诊1次。用药前及用药后每3个月进行血常规、肝功、血糖、血脂及超声等检查。

1.3观察指标 疗效评估如下[5-6],(1)完全缓解:盆腔肿块不再触痛,盆腔结节消失,经期过度疼痛临床表征完全消失;(2)部分缓解:盆腔肿块触痛减轻,盆腔结节变小变软,经期疼痛临床表征大部分缓解;(3)复发:盆腔肿块触痛加重,可触及盆腔结节,经期疼痛临床表征不变或更为剧烈。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痛经减轻程度,对比两组患者缓解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内分泌水平变化程度即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激素(PRL)、雌二醇(E2)、孕酮(P)及骨密度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是否有不良反应。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82.8%,对照组总有效率87.1%,观察组缓解率比对照组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疗效比较(n=70)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分泌变化程度对比 两组患者FSH、LH、PRL、E2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对照组患者孕酮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SH、LH、PRL、E2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孕酮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分泌变化程度对比

*:P<0.05,与治疗前比较

2.3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7.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P<0.05)。见表3。

表3 两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n=70)

2.4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比较

3 讨 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异位的子宫内膜随着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高低变化而进行周期性生长脱落的病征,米非司酮可以作用于雌孕激素受体来调节患者盆腔内异位内膜尽早退化,达到治疗患者痛经的目的[5]。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可直接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减少子宫内膜在宫体外的异常增殖,促进其尽早退化[6-7],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多环节进行的[8-9]。从使用米非司酮进行妇科疾病的治疗开始,对于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的是否相似,不同用药方案是否可以起到不同的临床疗效就是妇科医生研究的一大问题所在,早期学者研究结果多认为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上,高剂量米非司酮用药方案和低剂量可达到的临床治疗效果极其相近[10]。

本文结果说明,观察组总有效率82.8%,对照组总有效率87.1%,观察组缓解率比对照组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FSH、LH、PRL、E2等指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孕酮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7.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两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这说明应用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既可抑制残存病灶发展,又可预防和减少复发,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分泌情况无明显影响,但高剂量米非司酮会导致体内孕酮水平降低。对照组孕酮水平的降低不会影响到米非司酮的临床疗效,可推测孕激素水平的减少不参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服用米非司酮会引起呕吐,肝功能损伤,血糖异常,皮肤色素沉淀等不良反应但随着米非司酮剂量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程度也随之降低,停止用药后,所有症状都随之好转。

综上所述,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有不错疗效,预后良好。但低剂量米非司酮对患者内分泌水平造成的影响更小,长期看来不影响患者骨质密度,对子宫内膜形态及厚度的影响几乎不存在,大剂量米非司酮可以引起患者体内孕酮不正常降低,且出现呕吐,肝功能损伤及血糖异常的概率高于低剂量组,故低剂量米非司酮的安全性及疗效均优于高剂量使用,可长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缓解疼痛等临床症状。

[1]Fedele L,Berlanda N.Emerging drugs for endometriosis[J].Expert Opin Emerg Drugs,2004,9(1):167-177.

[2]Kettel LM,Murphy AA,Morales AJ,et al.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with the antiprogesterone mifepristone (RU486)[J].Fertil Steril,1996,65(1):23-28.

[3]KettelLM,Murphy AA,MoralesAJ,et al.Preliminary reporton the treatmentofendometriosiswith low-dosemifepristone(RU486)[J].Am J Obstet Gynecol,2012,178(6):1151-1156.

[4]江静,卢静,吴瑞芳,等.手术后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初步观察[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36(12):717-720.

[5]江静,吴瑞芳,王振海,等.米非司酮对离体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含量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36(4):218-221.

[6]Murphy AA,Zhou MH,Malkapuram S,et al.RU486-induced growth inhibition of human endometrial cells[J].Fertil Steril,2000,74(5):1014-1019.

[7]陈必良,马佳佳,马向东,等.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PTEN基因表达与凋亡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5,14(2):138-141.

[8]马成斌,刘平,谢晖亮,等.米非司酮对保守性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效果的察[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14(2):138-141.

[9]江娜,朱雪琼,陈文兵.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06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4):5128-5131.

[10]李树森.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10,21(40):3798-3800.

杨其伟(1973-),副主任药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药学研究。

10.3969/j.issn.1671-8348.2017.28.037

R711.71

B

1671-8348(2017)28-3992-03

2017-04-22

2017-06-16)

猜你喜欢

司酮异位症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治疗价值分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缩宫素与米非司酮对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