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饮水供给效果探讨

2017-11-08艾海提江艾木拜尔墨玉县水利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7年10期
关键词:饮水供水供给

□艾海提江·艾木拜尔(墨玉县水利局)

农村饮水供给效果探讨

□艾海提江·艾木拜尔(墨玉县水利局)

文章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新疆地区农户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评价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范围内已有的农村饮水基础设施供水效果比较理想,经过分析可知,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农户参与满意程度、农民收入水平、性别、受教育程度、水质情况、对生活需要的贡献程度、比较优势等都是影响农村饮水供给效果评价的主要因素,基于此从加强政策支持、鼓励农户参与饮水供给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农村饮水;供给;收入异质性

1 引言

农村供水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保障,也是尽快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随着国家对农村公共品投入重视力度的不断加强,农村水电气信等基础设施的供给有了明显改善。在2005-2015十年内,我国农村累计实现农村饮水工程投资规模1 800亿元,基本解决了4亿农村居民的安全饮水难题,如今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覆盖规模已由2005年的38%提高到70%。但是偏远落后、人口居住分散且自然条件较差的中西部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处理设施短缺、水质不达标等现象突出,是危害农村居民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

在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饮水要求也随之提高,饮水供给能力的强弱就成为农民评价农饮设施供给效果的主要指标,结合经济学理论,个体决策具有异质性特征,为此,笔者基于农户收入异质性的基础上,对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户对农饮设施的需求和供给效果进行评价。

2 农村饮水供给效果探讨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采用数据均来源于2015年6-10月所进行的实地问卷调查,调查范围包括巴音郭楞州、库尔勒市、轮台县、尉犁县、若羌县、且末县、焉耆县、和静县等18个市县,调查方式采用多环节随机走访方式,将被访区域范围为经济发达、中等水平和经济落后三个级次,并在各个区域内随机抽取数量相等的农户进行访谈。被访区域均为传统典型村庄,而非乡镇驻地或城郊结合地,在所调查人员中男女比例持平,年龄在18~65岁之间。本次调查共发放2 238份问卷,收回2 205份有效问卷。

2.2 农村饮水供给效果具体分析

2.2.1 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整体评价

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评价结果较为理想,充分肯定了政府近年来各种政策措施的成效,虽与农户的预期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提升和改进空间很大。农户对供水效果的评价结果科学合理。

2.2.2 具体分析

如表1所示,近年来国家所出台的支农惠农政策为农民代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基层地方政府也发挥了积极落实与导向作用,保证国家各项惠农措施按时完成。

表1 农村饮水供给效果影响因素占比调查表

根据调查,所研究区域范围内的饮水水源38%主要为自来水,而打井和挑水所占比例分别为34%和28%,认为饮水现状无法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农户仍占绝大份额,这表明当前新疆农村饮水设施仍然很缺乏,国家在这方面应继续实行倾斜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改善饮用水发苦、发涩、偏咸、浑浊等水质问题,完善水净化处理措施,保证农村居民用水安全。

3 影响农村饮水供给效果评估因素的实证分析

3.1 模型设计

作为有序分类变量,农户对农饮供水效果的评价分析应进行Likert Scale标准划分,将评价结果分为很好、较好、一般、不好、较差五个级次,选用Qrdered Logistic Model进行效果评价与分析。模型如下:

可将上式变形为:

式中:y为因变量,反映农户评价效果级次(很好、较好、一般、不好、较差);xi为自变量,反映影响农户做出评价的因素,包括村庄类型、离城市的距离远近、农户的个性特征、政策制度环境、农户参与程度等;αj为截距参数,βi为回归系数。

3.2 结果与分析

笔者参照《中国统计年鉴》所采用的划分标准,将调查对象按照收入水平划分为五个组,其中年收入3 000元以下为低收入组、年收入3 001~4 000元为中低收入组、年收入4 001~5 000元为中等收入组、年收入5 001~10 000元为中高收入组、年收入10 000元以上则为高收入组,将调查对象分为5组,并运用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5组分组模型的Log likelihood统计量均较小,进行对数似然比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为0.00,充分表明5组数据整体拟合效果较优。

经过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农户参与满意程度、水质情况、对生活需要的贡献程度、比较优势等都是影响农村饮水供给效果评价的正面因素,其回归系数均较高,而村庄距离城市的远近、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稍弱,具体分析如下。

3.2.1 村庄类型的影响

根据统计结果看出,在五组调查对象中,村庄类型对于中高收入组的农户影响较为显著,村庄距离城市越远则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评价越低,反之距离越近,则农户更容易享受到城市优越条件所产生的“外溢效应”。与农村相比,城市基础设施要完善的多,许多农村居民大都存在享受城市辐射作用的免费搭车心理。

3.2.2 农户特征的影响

农户特征中,性别因素对中高收入组农村饮水供给效果评价结果影响最为显著,在其他组则不明显。这表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尤其是男性对于生活质量尤其是饮水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明显增强。年龄对于供水效果的评价产生负效应,这也符合客观实际,随着农户年龄的增长,挑水吃及打井方式的使用程度降低,对其评价就会越低。文化程度的影响也是负向的,家庭规模因素在各个组中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家庭规模的变化对供水效果影响不显著。

3.2.3 制度环境的影响

在五组模型中,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足以见得,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带动是影响农户对供水效果满意度的关键性因素,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家出台利国利民政策使农户切切实实享受到利益,地方政府得以认真落实,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存现状所起的所用是引领性质的。

3.2.4 农户参与满意度的影响

农户参与满意度因素在中高收入组中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带动农户参与农村饮水的供给更加符合农民意愿,充分显示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侧面地反映了农民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

此外,水质因素和环境比较因素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户对于饮用水水质要求日益提高,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越高则对水质的要求就越高。比较优势因素在5个组中都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也凸显了比较优势的重要性,表明农户攀比心理日益增强及对优质生活的追求。

4 结论

文章对新疆地区2 205户农户进行实地调查,并基于此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从政策支持、农户参与满意度、水质、比较优势等角度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农户对于饮水供给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价,从收入分组角度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不同以及所处村镇类型、外部环境、制度环境和饮水供给机制不同的农户对饮水效果评价差别很大。总而言之,新疆地区农村饮水供给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但是仍存在很大的供给缺口无法得到满足,为此,必须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基础上,立足农村与农户实际,因地制宜,积极选择最经济的农村饮水供给方式,充分发挥供水规模经济效应。

[1]唐娟莉,农村饮水供给效果及影响因素:收入异质性视角的解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4):760-768.

[2]唐娟莉,基于农户收入异质性视角的农村饮水供给效果评估-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农户调查[J],宏观质量研究,2016(1):106-118.

[3]王蕾,朱玉春,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饮水供给效果评价-来自803户农户数据的解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2):64-71.

S27

B

1673-8853(2017)10-0020-02

艾海提江·艾木拜尔(1976—),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2017-8-28

编辑:左英勇

猜你喜欢

饮水供水供给
简易饮水鸟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饮水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