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器材室内“空间分层”构建模式理论与实践*

2017-11-08刘连山

体育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杠铃体育器材室内空间

李 棋 刘连山



体育器材室内“空间分层”构建模式理论与实践*

李 棋 刘连山

(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韶关51240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和实验对比法,探究如何充分发展和利用空间位置,在同样大小的器材室内存放更多的体育器材,解决体育器材存放凌乱以及安全等问题;创新与改革传统器材室内模式,对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器材,延长器材的使用年限,减少或避免因借还器材而发生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室内发展空间分层结构模式,能有效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存放更多类型和数量的体育器材,构建室内空间分层模式的器材室可以推广应用。

体育器材室;器材室内;空间分层;构建模式;实践

在我国,土地资源非常珍贵。但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一些地方和某些领域,土地资源奢侈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合理开发和扩建建筑对保护土地具有重要意义[1]。资料显示,在我国社会体制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对体育场地资源属性定位不足导致资源配置的目标不清晰,引发了诸多公平与效率问题[2]。而器材室建设的科学性不容忽视。根据平时观察,在体育术科课上,借器材的的过程中常发生以下问题:(1)值日生(少数教师)跟器材室管理人员发生口角,相互埋怨对方。(2)学生因所借器材数量出现差错反复进出器材室。(3)摸索着前进室内,在室内努力寻找所需借用的器材。(4)身体部位与周边器材出现摩擦或肢体碰撞受伤等。经调查认为器材室凌乱是导致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本研究提出了体育器材室内空间分层结构模式的设想,并通过理论分析与对比实验,以期能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韶关学院校本部北区、南区、西区体育场馆,实验侧重于北区第一器材室。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从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图书馆收集与整理有关于体育类器材式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其他信息。其中体育器材保管维护方面的文献资料23篇,管理方面文献资料12篇,器材室建筑方面文献资料2篇,学生人数与体育场所、体育器材的比例方面资料3篇。

1.2.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题24条,子因素共76个。在体育课上,向学生随机发放问卷330份(体育委员必答),不留姓名,当场完成答题,收回问卷330份,有效问卷323份,有效率97.88 %;另外课余时间对大三、大四年级同学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16份,有效问卷116份,有效率100 %。向体育教师发放问卷有效率15份,收回问卷15份,有效问卷15份,有效率100 %。

1.2.3 访谈法:向学院领导、学校有关设备部门、管理人员了解近年来的体育器材种类、数量、经费等方面的信息。

1.2.4 逻辑分析与归纳法:把所获得的资料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收集所得数据,分析器材报废、丢失情况及其是否存在合理性,推测器材丢失有可能出现的原因。

1.2.5 实地考察法:自备丈量工具,对韶关学院北区、南区、西区体育场地器材室进行丈量及计算,并提出假设。

1.2.6 实践操作与对比方法:制定构建方案,拟定设施步骤,依计划进行改造和建设,直到形成理想(理论性)模式结构。最后把室内空间分层的器材室存放体育器材的种类、数量与原来传统的器材室存放的种类、数量进行对比,找出室内空间分层结构模式的体育器材室的优越性,分析其可推广性的理由和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当前学院体育器材室建设与使用状况

2.1.1北区教学区器材室建筑面积与体育器材存放概况

北区共有器材室4间,占地面积102m2,从西侧往东侧依次定序为第一器材室13.02m2,40.75m3、第二器材室26.91m2,84.23m3、第三器材室26.91m2,84.23m3、第四器材室32.49cm2,101.70m3。室内存放的器材有篮球、足球、排球与球网、羽毛球与球拍、网球与球拍、实心球、铅球、铁饼、标枪、武术棍、刀、剑、红缨枪、跳高横竿、撑杆以及杠铃等。器材室使用的现状比较凌乱,造成了大多的空间位置浪费,器材难找或找不到,经常通道被堵塞,无法关门,如图A示。

表1 各器材室存放器材的种类与数量统计

器材室 篮球 排球 足球 标枪 铁饼 铅球 杠铃片 武术棍 刀剑 实心球 网球拍 羽毛球拍 第一室 46 43 32 45 19 23 28 25 31 11 25 17第二室 120 85 60 32 21 26 4 36 42 8 34 36第三室 102 90 68 6 11 19 0 0 0 13 0 0第四室 29 23 35 36 23 25 11 29 0 8 7 13

2.1.2 北区教学区各器材室存放的体育器材种类及数量。表1统计的是固定器材,还有一些器材没有相对固定,由于摆放没有规律,没有分类,致使器材常有变化,出现器材难找或找不到,如跳远的踏跳板、沙耙、海绵垫、雪糕桶、武术教学用的刀剑等。杠铃片、武术棍、刀剑、网羽球拍常会在第一、第二、第四器材室流动,即使找得到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2.2 根据体育器材特性,理论构建模式分析

2.2.1 体育器材特性。根据体育器材的形状特性有轻器械圆形如篮球、排球、足球等;根据器材长短特性有长形的撑杆、横杆、标枪、武术棍、沙耙,短柄器材的刀、剑、网球拍、羽毛球拍等;根据器械重量特性有杠铃片、壶铃、哑铃、铅球、铁饼、实心球、垒球等;

2.2.2 理论上构建器材位置的科学设想。理论上的空间分层结构模式应该是,可以存放更多的体育器材,各器材有固定的区域位置,器材明显易见,可以快速领数,无需寻找,也无安全隐患情况。因此,重器材存放最底层(稳定性好,重心低)靠近门口、长体器材应在入门左侧、短柄器材在长体器材下层、球类体轻,危险性小且所占位置大,分别存放在最上层,这样有便于器材的借出和放还。

2.2.3 室内空间分层结构模式的拟定。以第一器材室为例,长宽高分别是4.60m、2.83m、3.13m;入门的左侧墙壁宽面积5.10m2,左侧长面积14.40m2,右侧宽面积8.14cm2。即左侧面中层存放撑杆、横杆、武术棍,下层为刀、剑或网球拍、羽毛球拍;右侧存放杠铃、铅球、铁饼、实心球、标枪等;门对面可以存放踏跳板、抵趾板、沙耙等;右侧门与窗户之间可以设放办公桌;所有球类存放在最上层,按篮球、排球、足球区分,上层侧面距室内顶留有放球门,主要作用于存放球所用,形成了良好的空间位置状态。

2.2.4 各器材设置的根据与理由。不同性质的运动器材,存放不同位置是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如重量级的铅球、杠铃置于底层比较稳固,高度最低,减小了上、下架的存放力量,搬动过程安全,靠近门口,缩短了搬动工作距离,节省体力。撑杆、横杆放置左上中层,离地面高度在2m-2.5m之间是最佳存放位置,与人体身高行动的举止相适应,借出、放还完全是举手之劳,不会受到其他障碍,也不会影响其他器材的存放。另外,由于标枪尖锐锋利,对人体容易造成损伤,标枪头朝下沿轨道竖立存放,借还时需要平行移动,降低了危险性,保证人身安全。左侧中层设置短柄器材的存放轨迹道,刀剑、球拍沿道悬挂,井然有序,安全美观,对器材一目了然,取放方便,数量易清。球类属于较安全的运动器械,轻圆且滚动性能好,在压力不会特别大时,球类总是由高处滚向低处,根据这特性,把蓝、排、足球分别存放于最顶层框架,底部形成凹槽网格,设有1.5倍该球直径带活页的圆门,提供借球所用。现实中因为球重叠在一起的原因,产生的摩擦力大,即使活页门不记得关闭,球也不会掉落,非常实用。借球时需要人工手动把球拨出(容易),最大优点是数目清楚,放框整齐,有利于管理员清点数量,避免了调皮同学出现浑水摸鱼,或顺手牵羊把球弄走。

2.3 室内空间分层与器材框架的分类建设(第一器材室)

2.3.1 第一器材室内墙面(壁)概况标识。根据实际测得数据,长4.60m、宽2.83m、高3.13m,北面墙除去门剩余面积7.16m2,南面墙除去窗7.66m2,左1墙面14.40m2,右面墙除去门面积12.69m2,第一器材室内总体体积40.75cm3,如图1所示。

2.3.2 北面墙分层构建模式。北1侧面分四层框架,采用方木为地板层,层下有过氧化钙粉末,用以防潮防虫蛀。根据实测器材尺寸大小、长短(下同):第一、二层设计为长1.4m(10个),宽0.5m(4排),高0.30m(2层),集中存放7.26kg铅球共80个;第三层高0.25m,集中存放5kg铅球;第四层高0.35m,主要存放4kg铅球共120个,如图2示,北2面是门页靠背,正好利用三角区域竖直存放杠杆,根据实际测得数据,能够储存30根杠铃杆,两侧依墙斜放安全保险。

2.3.3 左1侧面墙分层结构模式。撑杆、横竿长4.52m,武术棍长2.26m,正好两条武术棍等同一根撑杆(横竿)之长。左1侧北剩余位置建成存放铁饼框架层,第一层长70cm,15个饼,厚度、高度均为45cm,2层饼,存放2kg铁饼共60个;第二层厚度45cm,高43cm,存放1.5kg铁饼,可存放100个;第三层厚40cm,高40cm存放1kg铁饼,可存放130个。为了方便存放长竿,把铁饼框架制作成梯形结构,分层框架同图2类似,只是底部横条框密度较大。左1南侧构建杆竿框架,球框层下制作成撑杆、横竿框,两端三角支架相聚2.5m,宽60cm,高30cm,2层。之下为武术棍存放区,4只支架长50cm、高40cm,1、4支架相距3.5m,2、3支架间距50cm,1层,如图3所示。剩余位置用来存放实心球、雪糕筒、三棱标志柱等器材。

2.3.4 南侧与右侧分层构建。南1在窗户下面存放沙耙、踏跳板等不经常借用的辅助器材。南2与右1、门角落位置用来办公,旋转办公桌椅等上班工具。右2球框之下分为短柄器材区域框架,制作15个支架水平排立,支架间距10cm,长50cm,4层,如图2、图3所示。短柄器材区域下至地面为超重器材区,专门存放杠铃片,框架制作成“朱算盘”形式如图4所示。立柱间隔依次20cm、30cm、40cm、50cm,叠放5kg以下、10kg、15kg、20kg杠铃片,铃片与铃片之间有自制的小铁环圈,利于搬动铃片时下手切入杠铃片之间的缝隙位置,这样构建平稳,比较安全和适用。

2.3.5 顶层分类框架建设。篮球、排球、足球数量比较多,存放的密度小,根据球形轻圆易滚动特征设置,存放到室内顶层是最佳位置。顶层分为三个区域,篮球、排球比较干净,一般不会粘黏尘土,篮球定位设置在进门区,排球次之,足球最后,框架成凹槽漏斗型,出球门选在右面墙支架上方,出球门装一钢扣,开、锁简易,借、还球便捷。器材存放设置科学,也没有造成空间浪费,避免了扩展地面资源。

2.3.6 空间分层结构与传统结构模式的对比。(1)占地面积的对比(表2示)。从土地利用面积方面分析,第二器材室要比第一器材室大13.89 m2,体积大43.48 m3,即两器材室的面积、体积大小差距几乎一半。(2)存放器材数量的对比分析。因为所存放的器材品种一样,可以把各器材的数量作为一个质点理解,那么,经过创新建设后的第一器材室存放器材1720个质点,而第二器材室只能存放器材610个质点,存放数量有很大的差距。(3)从整齐美观与工作效率分析。改建之前,第二器材室存放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整体杂乱无章,显得非常凌乱,犹如垃圾品收购站,没有丝毫美感。另外有相当部分器材被其他器材所埋压,一些器材看不见或数量不足,同学或管理员必须跨到里面寻找。有的器材找到后较难搬出门,也需要其他同学入室帮忙,场面较混乱,不自觉的同学会混水摸鱼,器材易丢失,显然会影响工作效率。

表2 第一器材室与第二器材室构建模式的对比

器材室 S m2 V m3 篮球 排球 足球 标枪 铁饼 铅球 杠铃片 武术棍 刀剑 实心球 网球拍 羽毛球拍 第一室13.02 40.75 150 200 200 200 100 120 200 100 100 80 120 150第二室26.91 84.23 120 85 80 52 25 38 35 36 42 16 36 45

3 器材室内空间分层结构的作用意义

3.1 存放器材模式的创新。存放器材不但要求好看,摆放整齐,而且要留有一定的通道,便于借还器材,提高工作效率。由于室内空间分层结构模式建设,对各类体育器材有明显分类存放,即便想要像旧模式那样随意堆放,也无法做到。打破了传统那种杂乱无章、参差不齐的存放模式,使得室内器材一目了然。

3.2 工作环境和谐。器材存放井然有序,过道通畅无阻,避免了值日生借器材时,盲目寻找或找着取不出来的尴尬局面。器材室改造前,由于器材凌乱,借、归还器材需要占用较长时间,管理员催赶,值日生手忙脚乱,或是受伤、或是被骂,极易出现不文明的行为举止。调查显示,有7%的值日生因为这个原因,跟管理员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口角。

3.3 保证了器材数量的稳定性。限制了三五成群的同学进入室内,避免浑水摸鱼、顺手牵羊把器材弄走现象,保证器材数量的完整性。之前,每逢借器材,归还器材都是一群同学涌入进去,场面混乱。调查得知,同学涌入有两个目的,一是上次课丢了器材,本次设法偿还。二是本次课丢了器材,临场制造弥补机会。而空间分层构建的建成,能有效地解决防范学生混水摸鱼的问题。

3.4 室内空间分层结构模式迎合了器材室管理职责。此种模式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积极上班,配合值日生借还器材工作,提高了学生对保护器材的责任感,不会出现器材借出去后无人看管的情况。无形中培养了值日生有组织、有规律、有顺序、守纪律借还器材的良好习惯。

3.6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到2020 年,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强调推进“多规合一”实践工作,构建统一空间规划体系[3]。室内空间分层结构构建模式,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合理使用土地资源的精神。

3.7 促进地方学校进一步建设体育场馆可用资源。有章可循,按需所予是学校管理设施投入建设的基本要求。体育场地资源配置系统是一个由建设系统、管理系统、消费系统、动力系统、保障系统和环境系统组成的综合系统,具有生态特征,是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必须用系统的方法处理体育场地资源的配置问题。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运用到体育场地资源的配置上,不断创新方法,促进体育场地资源配置的可持续发展[4]。

4 信息反馈

经过实验考察结果,对室内空间分层结构模式的体育器材室认知态度的再次调查取证,获得以下信息:(1)整个室内显得美观,整齐,给人一种超市物品的感觉 (2)存放器材分类清晰,所借器材数量清楚,容易取得所需借用器材 (3)井然有序的器材,给同学产生爱护感。调查得知,同学们见到如此完整的器材,有舍不得、不忍心捣乱的心态。借还器材时,再也不用管理员在后面指挥,营造了和谐气氛。 (4)杜绝了浑水摸鱼,加减器材现象。由于位置具有经济性和实用性,学生不可能像以前成群涌入,避免了人多嘈杂,趁机作乱现象。(5)得到领导重视,器材管理人员、上课教师、值日生对这一创新模式感到非常满意。避免了因为借还器材过程,发生管理人员与学生、师生之间的不愉快,促进了和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体育器材室内框架分层构建模式,充分发挥了空间位置作用,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与同样大小的传统模式比较,更具有存放器材种类、数量较多,通道畅通、保护器材(防锈、防虫蛀)等的优越性,经济节约。

5.2 建议

(1)改造北区现有的体育器材室,把传统模式建设成空间分层结构模式;(2)在南区以及西区尚未大量使用器材室之前,按计划建设成室内空间分层结构模式的体育器材室;(3)根据现有体育场馆资源的可发展性,把体育器材室建设成单向的、不同专业(项目)的分层结构模式。

[1]李必瑜.建筑构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37-49.

[2]曾建明,刘跃峰.公平与效率:我国体育场地资源配置问题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31(3):23-28.

[3]林坚,付明达,乔治洋,等.2015 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6年展望——土地资源与利用规划分报告[J].中国土地科学,2016,30 (3):78-87.

[4]寇健忠,吴鹤群.我国体育场地资源配置特征与优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9(4): 24-27, 89.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on Model of “Spatial Stratification” in the Sports Equipment Indoor Room

LI Qi, etal.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 Guangdong, China)

2016年国家大创立项项目“体育器材室内空间分层构建模式理论与实践”(编号:201610576003)。

李棋(1994-),甘肃张掖人,本科,研究方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刘连山(1966-),广东韶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杠铃体育器材室内空间
室外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研究
《室内空间设计》
计算机应用于体育器材管理的策略探究
基于VR 技术的室内空间布局三维模拟成像系统设计
小学体育器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室内空间设计之住宅设计
杠铃练习可增肌
高校体育器材的管理与维护
家具在室内空间布局中的品质特征探讨
世界头号大力士拉起524公斤杠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