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居家病残老人照顾者负荷与影响因素分析
——以长西街道为例

2017-11-07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9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残疾负荷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97)

社区居家病残老人照顾者负荷与影响因素分析
——以长西街道为例

万甜妹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97)

在我国国情和儒家孝道文化的影响下,老年人更倾向于在家中养老,家庭成员便承担着对老年人的照顾责任,其中特别是对病残老年人的照顾,必然要承受着沉重的照顾负荷。本文采取定性的研究方法,利用拟订的访谈提纲对10位病残老年人家庭照顾者进行研究资料的收集,来了解照顾者在照顾工作中所负担的压力以及分析相关造成压力的影响因素,以此来试图改善照顾者的生活状况,减轻其在照顾工作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照顾者的照护效果。

病残老人;家庭照顾者;照顾负荷;影响因素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80周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达到近三千万,并且以每年超过近百万人的速度逐渐递增。另外,到2016年,全国不能自理和部分自理的老年人口占老年总人数的19%,面对庞大的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的老年群体,如何满足其与日俱增的照料需求,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有依托,将会是家庭及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淮安市早在1996年就已经达到老龄化水平,且其水平高于全国同期。据统计,截止2015年底,淮安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为85.2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5.59%,逐渐加深的老年化水平已引起了淮安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

一、受访者的一般情况

由于本课题所选的研究对象为患有疾病或残疾的老年人家庭照顾者,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覆盖面较窄,而且仅仅通过量化的手段无法深度挖掘研究对象的感受与想法。因此资料收集的方法以访谈法、观察法为主,问卷法为辅。根据此方法笔者首先在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从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中随机选取50名患有疾病或残疾的老年人家庭照顾者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共发放5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为80%。另外,考虑到样本的同质性及一般性,根据各社区居委会相关工作人员的建议和问卷调查的数据,从有效回收的40份问卷中采用立意抽样的方式,通过设定一定的选取标准选取长西街道10位异质性较强的患有疾病或残疾的老年人家庭照顾者作为受访者。其选取的访谈对象在原有的基础之下,应符合以下条件:

①被照顾者的异质性较强,如身患的疾病较为严重、自理能力较差等;

②照顾老人的时间需持续在2年以上;

③选取的研究对象愿意接受访谈且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上可见,对于向患有严重疾病且自理能力较差的老年人提供照顾资源的家庭照顾者来说,他们在众多家庭照顾者中的境遇较为严重,因此对于这些病残老年人照顾者的照顾行为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选的10名受访者的资料如下:

表1 受访者一般情况

二、病残老年人家庭照顾者负荷分析

不同角色的家庭照顾者承受的照顾压力是不同的,本研究通过对长西街道10名患有疾病或残疾的老年人家庭照顾者进行访谈之后,归纳得出照顾者因照顾工作而面临的照顾压力主要呈现在体力上、精神上、经济上和社会等四个方面。

首先,在体力负荷上,家庭照顾者照顾患有疾病或残疾的老年人时,由于病残老年人的自理能力较差,一些简单的生活行为如吃饭、洗澡等对于其来说根本不可独立完成,需要相关家庭成员的协助,因此这些较长时间的劳动会使得他们出现精疲力竭的感觉。所以,身体上承受的负担是照顾者面临的直接的问题。

其次,在精神负荷上,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多数照顾者是被照顾者特别亲近的家属如配偶、儿媳等,因此他们在照顾工作的过程中基本上是从无偿性角度来为老人提供照顾服务的,但是长时间超负荷的对其实施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在照顾过程中对于自己的奉献与牺牲得不到老人的理解,照顾者的心理方面必然会出现多种负面情绪如抑郁、紧张、害怕、被过度要求感等。

再次,在经济负荷上,照顾者在经济方面的压力大多表现在对患病老年人医疗费用支出方面。在本次调查中,多数家庭照顾者出于对老年人照顾责任的考虑都没有参加工作,因此就没有经济收入加之从10位受访者的叙述中了解到老年人过去都没有在正式的单位工作过,没有退休金,大部分家里的生活和医疗费用的支出都来自于自己的子女,特别是儿子,于是就出现了“一人赚钱一家人花”的收入格局,因此这样长时期的对病残老年人的经济投入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尤为沉重。

最后,在社会负荷上,相对于照顾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来说,家庭成员照顾患有疾病或者残疾的老年人必然要比前者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势必要给这些照顾者的家庭系统和其他生活娱乐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其具体表现为照顾者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气氛沉重、娱乐休闲时间与社交行为逐渐减少、朋友锐减、工资收入受到波及甚至严重的丢掉工作等。

三、病残老年人家庭照顾者负荷的影响因素

(一)被照顾者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被照顾的患有疾病或残疾的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情绪状态同时自身的经济条件对家庭成员在照顾工作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有很大的影响。被照顾者的身体状况差,情绪经常波动大,家庭成员势必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劳动,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受到影响。

01号照顾者这样陈述她常年卧床的婆婆:“婆婆腿疼的厉害,根本不能下床走路,每天帮她上厕所,做饭。还有有的时候这老人说话特别气人,只要一没人在她身边,她就开始叫着说:“我是没用的人了,都没有人问我,我干脆死了算了……”(01)

从上面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01号照顾者的婆婆腿脚不是很方便,常年卧床不起,都基本是依靠01号女士对其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01号照顾者照顾婆婆时却得不到婆婆的理解与支持,一方面承受着体力负荷的同时,精神负荷也不容忽视。因此,被照顾者的病残程度、精神状态以及对待疾病或残疾的反应方式等均会增加照顾者的照顾负荷。

(二)照顾者

在本次访谈的10位患有疾病或残疾的老年人家庭照顾者中,他们在家庭中承担照顾责任的角色有多种,不同的照顾角色在照顾工作过程中体力、精神、经济与社会等四个方面承受着的照顾负荷会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既来自于个人内在因素的影响,又会受到社会文化规范的外在因素的制约。

1、年龄因素

在照顾工作过程中,照顾者的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的承受能力以及照顾工作的效果,Shieh等研究表明:年龄与照顾者整体照顾负荷无相关关系,却与照顾者的身体健康负荷呈正相关,特别是年老的照顾者能感知到明显的体力上的负荷。

例如本次调查访问中的02号家庭照顾者,今年本身已经64岁了,女儿和儿子都因为家庭或工作的原因都不在身边,所以只有她自己来照顾患有胃癌老伴。她在访问中这样说道:“……自己年纪也大了,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以前老头没得胃癌的时候,我们两老日子还算说的过去,而现在每天都要往医院来回跑,不仅在治他的病的费用越来越高,我的身体也快吃不消了……”(02)

因此,照顾者的年纪越大,相应的生理功能就会逐渐衰弱,就会在照顾老人特别是照顾患有疾病或残疾的老年人过程中明显会感到力不从心。

2、性别因素

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她们会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但在中国传统的父权文化(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影响下,使得女性的某些需求和意愿往往会被忽视或轻视,她们整个生活的重心会被特定的文化环境理所当然的认为应倾向于以家庭为主,在家庭中行使着适合其性别身份的行为举止如洗衣、做饭、照顾年迈的老人等。“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规定的观念已经在中国社会根深蒂固。因此,照顾工作多数被赋予女性化的角色。例如本课题前期问卷调查中的数据显示,在家庭内85%的照顾者均为女性,那么面对异性被照顾者时,女性一方面照顾老年人的能力不及男性,另一方面会不可避免的在与异性被照顾者肢体接触上产生尴尬情绪。

04号女士在此次的访谈中说到,她认为照顾公公的责任就应该由她来承担:“我们家是前年刚从农村搬到这边来的,我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我们的经济来源就只有我的丈夫,一家上下五口人都得靠着他了,他也没有什么文化,在本地也赚不了什么钱,只能到外地去打工,他已经这么辛苦了,照顾公公的事情就应该我来做,没有什么可计较的。”(04)

因此,04号照顾者的访谈对话也说明了家庭内的大多数女性成员扮演着主要照顾者的角色,但本身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承担着沉重的照顾压力,这样长时间高负荷的照顾工作不仅存在体力上的不支,而且也会造成女性照顾者在日常生活中情绪上的波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照顾者的生活品质。

3、照顾者家庭观念因素

家庭观念对于老年人家庭照顾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价值观分为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如果照顾者所持有前者观点,他们会非常注重中国的传统孝道文化并且在处理事物过程中涉及到要考虑利益时首先考虑家庭因素,他们会将照顾老人的工作视为日常生活中必须要亲自履行的义务,并将这种义务诠释为一种孝道行为的表现。

在本次访谈中90%的受访者坦言希望自己以后可以在家庭中养老。

“……我心里确实是想过把父亲暂送到社区里面的养老机构的,但是嘴上没有说过……母亲走的早,父亲也不太愿意去,要是把父亲送到养老机构,他一个人在那里无依无靠的,也没有家里照顾的周到,何况他这脑血栓过去不是受罪吗?”(05)

从上述两位受访者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国大部分老人倾向于选择在家庭内养老,家庭式养老不仅为老年人输送照护资源,也会使得老年人的情感得到依靠。另一方面,老年人入住养老院不仅意味着子女的不孝,有时也会导致老年人自身的无用感,所以大多数老年人都排斥进入养老院。因此,在传统孝道文化的影响下,家庭成员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对于客体的被照顾者而言体现出更多的主体性,将在家庭内照顾老人视为其本身要行使的必须的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家庭成员的负担。

4、社会舆论驱动因素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外界舆论的压力也会很大程度上促使家庭成员履行照顾老人的义务。生活在社区中的人受“社区情理”约束,在选择自己的行为时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行为能否为社区中他人所接受。

在访谈的过程中,在家庭中扮演“儿媳”角色的03号照顾者,对于社会舆论因素的驱动很大,她们是否能够将照顾者角色扮演成功也是她们在社区中获得赞誉或谴责的原因所在。

03号女士是该XX小区里的人,父母也都在这个小区,她在访谈的过程中特别提到自己如何对待婆婆可能会给自己本身和自己父母亲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从小就生活在这个社区,社区里的人都能认识我,我的爸爸妈妈都也还住在这个社区,如果我不照顾我的婆婆,外面的人肯定会说三道四的,我爸妈他们脸上也会不怎么好看的。”(03)

(三)社会支持系统

目前,由于我国现阶段经济状况还难以拿出大量的资金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庞大的老年人的照护需求,而且相关的支持服务体系也比较滞后,在这方面基本上是依靠老年人的家人来为其提供照顾服务,虽然有一些社区设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但是这些社区提供的服务资源对被照顾者的条件如年龄、独立生活能力等都有要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老年人如患有疾病或有残疾的老年人享受资源,而他们往往是社区中最值得关注的群体。因此,家庭成员面对这些的限制与制约,自身不得不要对老人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本次调查访谈中,09号照顾者和他的丈夫均为XX学校的小学老师,其公公婆婆身体状况都不好,经常去医院,家里还有一位85岁高龄的奶奶,奶奶的心脏也不好,社区居家服务中心因为高龄的原因并不接纳奶奶,因此,她就要牺牲自己大量的娱乐活动的时间来照顾老人。

“社区里面的服务人员嫌奶奶年纪大,大都不敢接手帮忙照顾,家里的亲戚都要工作,而且别人自家也有自己的事,有的时候真的觉得很无助……”(09)

此外,在一些经济状况良好的社区,它们的各项养老服务的设施体系也比较齐全,但是缺乏专业人员的推广与实施,服务缺乏针对性,老年人的需求不能够很好的得到满足。因此大多数家庭照顾者和老年人本身并不接受社区提供的照护服务,宁愿由家庭成员或雇佣人员在家庭中实施照顾服务。

[1]朱眉华,文军.社会工作实务手册.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邬沧萍.老年学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4]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5]周云.对老年人照料提供者的社会支持.南方人口,2003(1):7~9

[6]班娟.城市家庭内照顾老人者群体的社区支持服务.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56~58

[7]梁丽霞,李伟峰,郑安琪.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照顾动机初探——基于山东省N村的实证研究.济南大学学报,2013(1):54~56

[8]梁丽霞,李伟峰.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社会性别分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7):79~80

[9]曾莉,周兰姝.老年家庭照顾者负荷相关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10(6):1505~1506

[10]熊吉峰,章姗.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研究.学理论,2012(2):11~12

万甜妹(1994-),女,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老年社会工作。

)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残疾负荷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防止过负荷时距离保护误动新判据
主动降负荷才是正经事
负荷跟踪运行下反应堆一回路控制系统仿真与验证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Savitzky-Golay在含冲击负荷短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老年人受家庭成员侵害维权体制改革新论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